关于对比语言学的几点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月第3卷 第1期 (总第9期)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几点再思考

陈运香 上海交通大学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比语言学

发展的强势也促使人们对该学科重新审视,通过对对比语言学的源头与研究方法重新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经形成的定式或常识提出问题预设,继而做出进一步的探索。本文试从3个方面对对比语言学进行再思考:对比语言学的起源、对比与比较以及个性与共性研究。

主题词:对比语言学;思考;对比;比较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6) 01-0017-05

西方对比语言学源于何方?①

语言对比研究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翻译以来就有语言对比”;说它年轻,是“因为这个名称的流行不过20来年” (王宗炎, 1985: 3)。王宗炎先生这里的“20来年”是指从拉多 (Robert Lado) 的《跨文化语言学》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出版 (1957)到他写该文章 (1982) 的时间段。的确,对很多从事对比研究的人来说,对比语言学始于拉多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似乎已经成为定式。詹姆斯 (Carl James) (1980)在其著名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中这样写道:我无意重建对比分析的历史:迪·皮德娄(Di Pertro, 1971: 9) 找到了格朗根特 (C.H.Grandgent) 1892年出版的一本书。对我来说,我认为现代的对比分析始于拉多的《跨文化语言学》 (James, 1980: 8, 转引自潘文国, 2004: 2)。其实,“对比语言学”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 (Benjiamin Whorf) 1941

引言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科,又称对比分析或对比研究。许余龙 (1992: 60-61:2002: 4) 是这样界定对比语言学的: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他的定义比较清晰和明确地阐述了对比语言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从事语言对比研究的人们似乎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对比语言学是语言间的“对比”而非“比较”,它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最终以描述语言的“个性”特征为研究目标。对比语言学自产生至今,虽然历史不长,但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方法探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以来汉英对比研究,成果丰硕,并显示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比语言学发展的强势也促使人们对该学科重新审视,对对比语言学的源头与研究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经形成的定式重新审视。本文试从以下3个方面对对比语言学进行再思考。

1

作者简介:陈运香,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E-mail: janechen@sjtu.edu.cn。潘文国,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兼职教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英汉对比与翻译。

2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年提出来的 (王宗炎, 1985: 4;许余龙, 2002:18;潘文国, 2002: 383;魏志成, 2003: 4),这在对比研究界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却很少有人对沃尔夫当时提出这一名词的理论思想作深一步的研究,只是默认于既定的“常识”,停滞在已有的定式上。

詹姆斯将拉多作为西方对比语言学研究开始的标记,有他的道理。拉多的对比研究主要以第二语言教学为其目的,所以拉多的《跨文化语言学》出版后,“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也就随之奠定了基础” (魏志成, 2003:4)。但是以拉多为标志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潘文国 (2004) 认为,从拉多讲起,给西方的对比语言学研究主要带来了4个不利的结果:第一,造成了对比语言学史的片面理解,抹杀了拉多之前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贡献;第二,将对比研究始终同第二语言教学或应用语言学联系在一起,理论层面上不去。第三,使西方的对比研究史蒙上了一片灰色,似乎对比语言学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第四,跳过了沃尔夫乃至更前面的研究,就使当代西方对比语言学缺少了明确的理论构架。

潘文国的分析不无道理。在上述4条中,最后一条最为关键。既然承认了沃尔夫是最早提出“对比分析”名称的,那么就应该对他的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不妨对已有的定式提出质疑,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考察沃尔夫或他之前更早的相关研究。

沃尔夫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是1941年在他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在文中他不仅限定了对比语言学的概念,而且还阐释了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的不同之处:语言科学也正在做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现在从事的对距离遥远的事件的研究是研究语言和思维的一种新方法。把地球上的语言分成来自单一祖先的一个个语系,描写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一步步足迹,其结果称之为“比较语言学”,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将要产生的新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的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 (Whorf, 1941:240, 转引自潘文国, 2004:3)。

从上面的引文中不难发现,沃尔夫对对比语言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了“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而且他还认为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有自己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的学科,即它旨在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的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

沃尔夫对对比语言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研究,但是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我们会发现沃尔夫也不是最早的。早在沃尔夫之前有两个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对比语言学进行过研究:一个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 (Otto Jespersen, 1860Ñ1943),另一个是德国的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 (Wilhelm von Homboldt,1767Ñ1835)。

如前所述,沃尔夫是1941年在其文献中使用“对比语言学”一词的。其实,在他之前,叶斯柏森提出了“新的比较语法”一词。这个“新的比较语法”实际上也就是对比语言学,只是没有使用这一名称而已 (潘文国, 2004: 4)。叶斯柏森在其著作《语法哲学》 (The Philosophyof Grammar ) 对“新的比较语法”作了如下阐述:

比较语言和历史语法生机勃勃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请允许我在结束本书之前指出,这本书观察语法事实的方法可能会为比较语法创造一种新方法,或者创造一种新的比较语法。这种比较不必局限于属于同一语系、同一起源而通过不同道路发展起来的语言,对差异最大,起源迥然不同的语言也可以加以比较 (叶斯柏森, 1924,《语法哲学》,何勇等译, 1988: 500-501)。

从上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叶斯柏森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从这点出发,叶氏的“一种新的比较语法”可以被认为就是沃尔夫所言的“对比语言学”。

另外一位早于沃尔夫在语言对比研究方面有不凡成就的是洪堡特。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他坚持“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洪堡特,1999: 52)。所以,在他看来,“比较语言研究是对语言差异的准确探索”(洪堡特, 1988: 37, 转引自潘文国, 1997:22)。对于“比较语言研究”,他作了这样的阐释:

不计其数的民族作为人,以各种不同的途径担负着创造语言的任务,而比较语言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详尽地探索这些不同的途径;倘若忽略了语言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之间的联系,比较语言研究便会丧失所有重大的意义。……要是我们不以民族精神力量为出发点,就根本无法彻底解答那些跟最富有内在生命力的语言构造有关的问题,以及最重大的语言差异缘何而生的问题(洪堡特, 1999: 16-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