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第25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通史版】高考一轮课件: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含答案)

【通史版】高考一轮课件: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含答案)

3.政策调整 (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 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出现国民经济的复苏。 (3)1975年 邓小平 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重理解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 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36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纲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42021/9/142021/9/149/14/2021 2:00:0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42021/9/142021/9/14Sep-21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42021/9/142021/9/14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2) 失误的原因:简单地说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 主要矛盾问题和建设速度、规模问题。 具体而言是因为: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完整的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共缺乏建设经验。②忽视基本国情,急
于求成。③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威胁,错误判断国际形 势。④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⑤民主集中制
2.“一五”计划的特点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化”与“三 改造”互相促进,工业化是主体)。
(2)基本是照搬苏联建设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计划经
济体制;建立公有制经济)。 (3)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中国特色(采取和平、逐步过渡方式; 私有制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结合)。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点及影响 (1) 不同点:①“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 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违背了客观经
(1)表现:
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________”。 ③发动“一大二公”为特点的__________运动。
(2)标志性特征:________、浮夸风、瞎指挥。
(3)后果: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3.调整国民经济
(1)失误。 危害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 社会主义建 多快好省 严重忽视客观 速度,错误理论指导错 设总路线 误实践 经济规律,夸 大主观能动性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 大炼钢铁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 “一大 片面追求单一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 化运动 二公” 生产关系,超 严重挫伤 越生产力 十年 以阶级斗 阶级矛盾认识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文革” 争为纲 不清 事件 主要特征 失误根源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5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5讲(人教版)

主题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不同点
比较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不 同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

作用
稳定世界金融秩 序
关贸总协定 国际贸易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稳定国际贸易秩序,促 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主题4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 (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 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 A.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 B.世界银行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

• C.世界银行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 【答案】D [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 款,故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 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是关贸总协定,故排除B、C项。国际复兴开 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故选D项。]
• 2.军事上
• 例1 (2014·广东文综·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 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 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 基础所建立的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 答案 A
• 审题突破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美国试 图”“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 盛顿”,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 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 系,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它适应 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故 选A项;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促 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它与“新型的金本 位”“国际金融的大权”的信息无关,故排
• (2)影响: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 发展。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寻 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 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知识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 世纪前后,__西__欧__国__家____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 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___奥__斯__曼__土__耳__其_____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英国强大的军事优势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 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为了争夺殖民霸权,17 世纪下半期经过三次英荷 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 世纪中期, 英国最终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 衰落。
[对点训练] 2. (2020·广东百校联考)16 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 8 倍。1495
年,一个工人以 15 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 年则要花 40 周的劳动,
核心论点: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据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②政治条件:英国在 17 世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④武力保障: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2)表现 ①1588 年,英国击溃西班牙“___无__敌__舰__队___”,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②17 世纪初,成立___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___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③17 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_纽__约___。 ④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在北美和印度扩大了殖民势力。 (3)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___日__不__落_____”殖民帝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 人民版

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
形成
推动战后 资本主义 各国经济 的飞速增

1.(201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933—1944 年,美国 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 22 842 到 25 535 人, 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 15 000 至 17 000 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 5 000 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 象最能说明( C )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检测)如图是俄国 (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 1935-1975 年,苏联实力持续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D )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 民涌入的原因,故 A 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 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将 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体现了其宽容 的知识移民政策,故 C 项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 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 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
分配

探索调整
主要内容
认识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3)苏联的解体只
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 能说明斯大林模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 赫鲁晓夫改
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 革
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19·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与教育文化的关联2019·全国卷Ⅲ(选择)“一五”计划与社会政策、风尚2018·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的侧重2018·全国卷Ⅱ(选择)“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2018·全国卷Ⅱ(非选择)1950年关税税率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中共八大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一五”计划时期的矿业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Ⅱ(选择)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Ⅱ(选择)上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Ⅰ(选择)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命题分析1.命题集中在过渡时期的“一五”计划和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2.突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立意。

备考建议1.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这一主干知识。

2.注重时空观念,将中国的经济建设置于当时时代环境中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现实,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第25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1)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3.意义。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十一 专题总结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十一 专题总结

专题总结专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

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美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波动。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深化理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项目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建立方式殖民扩张和对外战争(暴力方式)多边协商和组织协调(和平方式)力量中心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运行机制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来解决矛盾冲突,应对危机专题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历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世界市场陷入困境一战至二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深化理解从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联系时期与全球化关系全球化阶段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近代前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建国以后被孤立、被封锁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积极参与迅速发展、实质突破1.“凯恩斯与怀特之争”彰显国力的较量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实用课件: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实用课件: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提示:(1)从国内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国家 的总体政策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将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学习俄语是为能更好地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 服务的。
(2)从国际来看,国际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对新中国敌视、孤立、封锁;苏联等国向新中国伸出友谊之手。因此政治上倒向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
中国从
先进的工业国
时 间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意义
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主要失误: (1)产生原因: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 济建设发展的速度。
(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_______________。 (3)危害:_____________严重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 的极大破坏。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1.正确探索: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 中国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共八大。
时间
主 要 矛 盾 内容 主 要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人民对于建立_先_进_的_工_业_国_______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经济;文人化民对于_________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②结果: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改造。 ③意义: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5讲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程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5讲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程

(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 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要点二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消极影响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 要比去年翻一番, 就是说从去年
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 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 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
第25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要点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史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 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一、运用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1. 革命史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现代史观: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为中国的大规模工 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3.社会史观: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带有鲜明的时 代色彩。 4.全球史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壮大了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2.从现代化史观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奋斗目标的提出。 “大跃进”运动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 打开新局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 3.从唯物史观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 “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 重失误。 其主要教训是经济建设应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不能片面夸 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不 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卷Ⅱ (选择 )“一五”计划 的建设热情
2018·全国卷Ⅱ (非选择 )1950 年关
税税率调整
2018·全国卷Ⅲ (选择 )中共八大
2017·全国卷Ⅱ (非选择 )“一五”计 划时期的矿业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 —
决策
2019·全国卷Ⅰ (非选择 )改革开放
以来钢铁业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核心一 “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史料 1:见下图。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史料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 156 个项目 为中心,先后施工 1 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 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 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 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史料 3: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 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 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 ①,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 欺侮我们 ②,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
第 25 讲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经济建设
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年 ) 1.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1)农村:开展 土地改革 运动、劳动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 资本主义工商业 。 3.意义。 为巩固政权和开展“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 [识记导图 ] “过渡时期”的阶段任务
础。 [易错修正 ] 中国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 答案: 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开始。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 年) (1)目的:为了适应 工业化 的要求,建成社会主义。 (2)基本途径和方式。
①农业:建立农业生产 合作社 ,走 集体化 道路。 ②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 和平赎买 ” 政策,实行 公私合营 。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4)意义。 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在中国基本确立。 ④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识记导图 ] “一五”计划的“一、二、三、四、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 2019·全国卷Ⅱ (选择 )农村经济结
改革
构的调整
2018·全国卷Ⅲ (选择 )乡镇企业的
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9·全国卷Ⅰ (非选择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以来钢铁业的发展 2018·全国卷Ⅱ (选择 )上海的发展 2019·全国卷Ⅰ (非选择 )改革开放
[ 巩固自查 ]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答案: 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明显占优势地位到私有 制经济基本消失,公有制经济取得绝对的主体地位,形成单一的公有 制经济结构。这一变化说明,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来钢铁业的发展 2019·全国卷Ⅰ (选择 )摆脱计划经
济模式的束缚
命题分析 1.命题集中在过渡时期的 “一五 ”计划和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2.突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立意。
备考建议 1.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这 一主干知识。 2.注重时空观念,将中国的经济建设置于当时时代环境中思考; 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现实,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展示
2017- 2019 全国卷考查视角
2019·全国卷Ⅰ (选择 )“一五”计划
与教育文化的关联
2019·全国卷Ⅲ (选择 )“一五”计划
与社会政策、风尚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18·全国卷Ⅰ (选择 )“一五”计划 的侧重
三 1956—1976 年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958 年秋 ) (1)背景。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②中国共产党力图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主要内容。 ①分析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 经济文化 发展状况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③提出经济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 2.探索失误:“三面红旗”。(1958—1960 年) (1)原因:党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2)表现。 ①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 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大跃进”运动:以 大炼钢铁 为中心;高指标;片面追求工农 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 高速度 。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 为特点的 人民公社 ,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 公有化 程度。 (3)评价。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 客观规律 ,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③造成 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5)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 (6)体现浓厚的国家政治意志色彩。国家以行政命令方式集全国资 源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 (1)历史的经济基础决定。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严重制约 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2)各行业内在关系决定。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3)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冷战对峙的国 际格局逐步形成,我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军事包围,增强综 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需要尽快建立重工业尤其是强大的军事 工业。 (4)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 化建设借鉴苏联经验,并且是在苏联援助下进行的,因而,苏联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战略。 总之,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是基于特定国情的必然选择。
1.“统购统销”政策。 1953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 与计划供应的决议》 。所谓“计划收购” 被简称为 “统购”;“计划供应” 被简称为“统销” 。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 布和食用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在农村向余粮 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第二,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 供应,即实行粮食的定量配售;第三,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 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管理,并严禁私商经营粮食购销;第四,在中 央统一管理下,实行由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政策。这一政 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这个政策的实行,初步缓解了粮 食供应的紧张状况, 取缔了市场投机, 保持了粮价的稳定, 保证了“一 五”计划期间大规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这一政策后来 变得僵化, 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之后, 该 项政策被取消。 2.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 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 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 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 京广铁路以西、 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三线建设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势紧张形势下,中共中 央和毛主席于 1964 年作出的, 以加强战备为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战略 决策,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 本设施建设。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
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③。
——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史料探究 ] 依据史料 1、2,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 政策的特点,并根据史料 3 分析原因。 [史料研读 ] 史料 1 研读: 柱状图形象展示了 1952—1957 年我国轻重工业比重 的变化,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比重下降,这说明 “ 一五 ” 计划期 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轻重工业趋向协调。 史料 2 研读:空间信息 —— 主要工业项目集中在内地特别是东北 地区,这说明近代以来工业东多西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工业结构信息 —— 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石油工业等重工业成就突出。 史料 3 研读:史料 3 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以重工 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心环节的原因。第①层信息表明是加快社会主 义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第②层信息说明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第③ 层信息表明是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④造成 1958—1960 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易错修正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所犯错误相同。 答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都是脱离实际的“左”倾 错误,但所犯错误有所不同。 “大跃进”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 济发展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超越了 历史阶段。 3.调整纠正:“八字”方针的提出。 (1960 年冬 ) (1)目的: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解决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内容: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 、巩固、充实、 提高 ”。 (3)成效: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4.严重失误与挫折 ——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年) (1)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 领域。 (2)纠正、调整。 ①1971 年, 周恩来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②1975 年,邓小平提出 全面整顿 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 状态。 [识记导图 ] 1956—1976 年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二三四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