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采集及系统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弱信号检测课题报告
心电信号采集
—噪声分析及抑制
指导老师:宋俊磊
院系:机电学院测控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4)
第一章 (5)
1.1人体生物信息的基本特点[1} (5)
1.2 体表心电图及心电信号的特征分析[4] (6)
1.3心电信号的噪声来源[7] (8)
1.4 心电电极和导联体系分析 (10)
1.4.1系统电极选择[8] (10)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10)
2.1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要求 (10)
2.2 心电采集电路总体框架 (11)
2.3采集电路模块 (13)
2.4 AD620引入的误差 (14)
2.4.1 电子元件内部噪声 (14)
2.4.2 集成运放的噪声模型: (16)
2.4.3 AD620的噪声计算 (17)
2.4.4 前置放大电路改进措施 (18)
2.5 滤波电路设计 (22)
2.6电平抬升电路[14] (24)
2.7心电信号的50Hz带阻滤波器(50Hz陷波)设计[15] (25)
结论 (26)
附录:参考文献 (28)
【摘要】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心脏的活动是由生物电信号引发的机械收缩。在人体这个三维空间导体当中,这种生物电信号可以波及人体各个部分,在人体体表产生规律性的电位变化。在人体体表的一定位置安放电极,按时间顺序放大并记录这种电信号,可以得到连续有序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针对心电信号的特点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数据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设计一种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电路,然后进行A/D转换,使得心电信号的频率达到采样要求。人体的心电信号是一种低频率的微弱信号,由于心电信号直接取自人体,所以在心电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各种干扰信号。为获得含有较小噪声的心电信号,需要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做降噪处理。运用一个心电信号检测放大电路,充分考虑了人体心电信号的特点,采用前置差动放大+带通滤波器+50Hz陷波器(带阻滤波器)组成的模式,对心电信号进行测量。
关键词:心电信号采集,降噪,A/D转换放大,噪声分析
第一章
1.1人体生物信息的基本特点[1}
人体的生物信号测量的条件是很复杂的。在测量某~种生理参数的同时,存在着其它生理信号的噪声背景;此外,生物信号对来自测量系统(包括人体)之外的干扰十分敏感,这是因为:
(1)被测生物医学信号的提取信号微弱:如心电信号幅度一般在10u V~4mV:要求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灵敏度越高,对干扰也就越敏感,即极易把干扰信弓引入测试系统;
(2)频率低:一般在0.05Hz~200Hz,频带范围不宽;工频50Hz干扰和人体其它信号几乎落在所有生物电信号的频带范围内,而50Hz干扰又是普遍存在的;
(3)生命体为发出不稳定自然信号的信号源:人体内阻、检测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电阻等为信号源内阻,其阻值较大,一般为几十千欧;
(4)人体相当于一个导体,将接受空间电磁场的各种干扰信号;除了外界环境对被测信号的干扰之外,微弱信号还常常被深埋在测试系统内部的噪声中。抗干扰和低噪声,构成生物信号测量的两个基本条件。
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生物信号测量系统的强抗干扰能力和低噪声电子设计方法,我们把抗干扰和低噪声作为人体测量盼基本条件,不只是
由于人体电子测量是处于强电磁场环境中,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且还由于抗干扰和低噪声本来就是电子设计开始时必须予以考虑的环节。
总之,人体生物医学信号的提取和处理,是自然科学领域中难度最大的。生物电信号,如心电、脑电,通过电极用一定导联方式提取出来;非
电量参数,如心音、脉搏、体温、呼吸等,通过各种传感器,换能器变换
成电信号后被提取。常见的有脉波换能器,心音换能器,绑带式流量换能
器,张力换能器。
对于能够通过电极提取的体表生物电信号,其测量仪器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因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不同,对电路的性能要求不同。常见的生物电信号有心电(ECG)、脑电(EEG)、肌电(EMG)、视网膜电和眼电等。
前便携式心电图仪的设计主要向智能化、系统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便携式心电仪多数是采用了前后端的实现方式,前端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后端多数采用的是处理性能较高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这种处理器性能强大,它使得心电仪在心电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心电数据的分析[3]。
1.2 体表心电图及心电信号的特征分析[4]
心电是心脏的无数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反映,心电的产生与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密不可分。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细胞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此种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其值保持相对的恒定。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或阈刺激)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
起膜内外的阴阳离子产生流动,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并在此过程中与尚处于静止状态的邻近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此变化过程可用置于体表的一定检测出来。由心脏内部产生的一系列非常协调的电刺激脉冲,分别使心房、心室的肌肉细胞兴奋,使之有节律地舒张和收缩,从而实现“血液泵”的功能,维持人体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心电信号从宏观上记录心脏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心脏各部位的生理状况,因而在临床医学中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心脏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偶极子的活动。为了研究方便和简化分析,可以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容积导体,心脏细胞的电偶极子在该容积导体的空间中形成一定方向和大小的电场,所有偶极子电场向量相加,形成综合向量,即心电向量。当它作用于人体的容积导体时。在体表不同部位则形成电位差,通常从体表检测到的心电信号就是这种电位差信号。当检测电极安放位置不同时,得到的心电信号波形也不同,于是产生了临床上不同的导联接法,同时也考虑有可能用体表心电电位分布图反推心脏外膜电位即心电逆问题的求解。[5]
心电信号的电特性分析[6]
按照美国心电学会确定的标准,正常心电信号的幅值范围在10μV-4mv之间,典型值为1mV。频率范围在O.05-100Hz以内,而90%的ECG频谱能量集中O.25-35Hz之间,心电信号频率较低,大量的是直流成分,去掉直流,它的主要频率范围是O.05-100Hz,大部分能量集中在O.05-40Hz[12]。心搏的节律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心电信号的准周期和随机时变特性。从医学理论和实践可以理解,心电信号受人体生理状态和测量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复杂的形态;同时,个体的差异也使心电信号千差万别。阐述心电信号特征的相关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