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大作业-遗传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控制大作业-遗传算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智能控制与应用实验报告遗传算法控制器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考虑一个单连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可以描述为:
0.5sin()Mq mgl q y q
τ
+==
其中20.5M kgm =为杆的转动惯量,1m kg =为杆的质量,1l m =为杆长,
29.8/g m s =,q 为杆的角位置,q 为杆的角速度,q 为杆的角加速度, τ为系
统的控制输入。具体要求:
1.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或PID 控制器(任选一)。
2.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前后的控制效果。
3.分析初始条件对寻优及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4.分析系统在遗传算法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加参数不确定)、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抗时滞的能力。
二、 对象模型建立
根据公式(1),令状态量
121
=,x q x x =得到系统状态方程为:
12121
0.5**sin()
x x mgl x x M
y x τ=-=
=
(1)
由此建立单连杆机器人的模型如下:
function dy = robot(t, y, u) M = 0.5; m=1.0; l=1.0; g=9.8;
dy = zeros(2,1);
dy(1) = (u - 0.5*m*g*l*sin(y(2)))/M;
dy(2) = y(1);
三、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控制器设计
仿真的采样时间为0.01s ,输入指令为阶跃信号。采用实数编码方式,算法中使用的样本为20个,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分别为P c =0.8,P m =0.2,选择遗传进化代数为30代。PID 控制参数取值范围分别为:Kp 为[0,25],Ki 为[0,20] ,Kd 为[0,20]。
为获得满意的过渡过程动态特性,采用误差绝对值时间积分性能指标作为参数选择的最小目标函数。同时,为了防止控制能量过大,在目标函数中加入控制输入的平方项,得到最优指标为:
21230
=(()())u J e t u t dt t ωωω∞
++⎰,式中,()e t 为系统误差,()u t 为控制器输
出,u t 为上升时间,123,,ωωω为权值。取1230.99,0.01, 2.5ωωω===。
遗传进化10代后,最优指标变化如图1所示,最优性能指标J= 51.9516,优化后的PID 参数为Kp= 18.0976,Ki= 16.8281,Kd= 4.6012。
1
2345678910
50556065
70
75
Times
B e s t J
图1 性能指标
将训练好的PID 参数代入原系统并与与原来的PID 参数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得到图2:
1234
5678910
00.2
0.4
0.6
0.8
1
1.2
1.4
t/s
a n g l e /r a d
图2 GA 优化后的PID 控制与原PID 控制比较
系统原来的PID 参数为:Kp=16,Ki=10,Kd=8。从图2中可以看出,训练后的PID 参数控制效果明显原来的PID 参数控制效果好。
四、 初始条件对寻优及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根据第一次优化的结果,设定PID 控制参数取值范围分别为:Kp 为[10,20],Ki 为[10,20] ,Kd 为[0,10],得到第二次优化的性能指标J=48.6468,优化后的PID 参数为Kp=18.6980,Ki=13.5172,Kd=5.5317。得到的控制效果如图3所示:
1234
5678910
00.2
0.4
0.6
0.8
1
1.2
1.4
t/s
a n g l e /r a d
图3 第二次优化后的控制效果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优化后的控制效果较第一次有所提升。
五、 加入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
1.抗干扰能力
在优化后的PID 控制器与原PID 控制器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随机噪声,系统响应如图4所示:
1234
5678910
00.2
0.4
0.6
0.8
1
1.2
1.4
t/s
a n g l e /r a d
图4 加入噪声的系统响应曲线
从图4中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优化后的PID 控制比原PID 控制的效果要好一些,但抗干扰效果相差不大。
2.加入饱和
饱和区间为[-0.5,0.5],得到的系统响应曲线如图5所示:
1
2
3
4
56
7
8
9
10
00.10.20.30.40.50.6
0.70.80.91t/s
a n g l e /r a d
图5 加入饱和的系统响应曲线
从图5中可以看出加入饱和特性后,优化PID 比原PID 控制响应速度要一些。
3.加入时滞
在PID 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中分别加入相同的时滞后,系统的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