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之曹七巧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摘要】曹七巧是《金锁记》中一个备受矛盾和悲剧困扰的角色。
她与谢良的爱情受尽挫折,家庭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与金锁的交缠令她深陷悲剧命运。
内心矛盾和挣扎使她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最终走向悲惨结局。
曹七巧的悲剧人生观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她对生活的绝望与苦楚几乎成为她的标志。
通过分析曹七巧的个人遭遇,可以看到她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这也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悲剧人生观。
在曹七巧的悲剧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命运与现实的抗争,以及对爱情与家庭的无奈与悲伤。
【关键词】关键词: 曹七巧, 金锁记, 悲剧人生, 爱情, 家庭, 命运, 内心矛盾, 挣扎, 终局, 观念。
1. 引言1.1 曹七巧的个人简介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情的女子。
她聪慧过人,善于言辞,同时也有着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
曹七巧在书中被描绘为一个爱情至上,不愿妥协的女子,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让人感动。
曹七巧在年少时就与谢良相爱,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曹七巧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但她却有着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才情和教养。
在《金锁记》中,曹七巧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曹七巧的个人简介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铺垫,也展示了她坚强、独立的个性特征。
2. 正文2.1 曹七巧与谢良的爱情悲剧曹七巧与谢良的爱情悲剧始于两人相遇的那一刻。
谢良是曹七巧的青梅竹马,两人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是彼此的知己和挚友。
命运却将他们分隔开,谢良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他乡谋生。
曹七巧依然深爱着谢良,每日思念着他的身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七巧和谢良的爱情逐渐受到种种考验。
谢良在外漂泊多年,渐渐迷失自我的也渐渐淡忘了曹七巧。
曹七巧心痛的发现,曾经那份深情似水的爱情已经渐行渐远。
而谢良的心中早已有了别人,曹七巧的爱情只能成为过去。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摘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家庭背景的影响是决定曹七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爱情的纠葛使曹七巧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
社会环境的压力也使曹七巧难以摆脱困境。
曹七巧性格上的缺陷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悲剧命运。
意外事件的发生更是给曹七巧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此可见,曹七巧的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
通过对曹七巧悲剧人生的反思,我们应该警惕自己的选择和行为,避免走上她的道路。
也应该从《金锁记》中汲取启示,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悲剧人生、命运、家庭背景、爱情、社会环境、性格缺陷、意外事件、命运无法改变、反思、启示。
1. 引言1.1 悲剧人生的原因悲剧人生的原因在于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曹七巧的命运注定了她注定了悲剧人生的命运。
家庭背景的影响是曹七巧悲剧人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七巧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中缺乏经济支持和文化熏陶,导致她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源和帮助。
这使得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加重了她命运的不幸。
爱情的纠葛也是曹七巧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一。
曹七巧在与吴生的感情纠葛中,执着而又无奈地爱着一个无法在一起的人。
这种情感纠葛不仅使她陷入痛苦的爱恋之中,还让她在挣扎和妥协之间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果。
社会环境的压力也对曹七巧悲剧人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处于一个封建社会和家族伦理的重压之下,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方式。
这种社会环境的束缚,让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最终逼迫她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悲剧人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曹七巧的命运注定让她在这样一种不幸的环境中生存和挣扎。
她的悲剧人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引发了对于悲剧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1.2 曹七巧的命运注定曹七巧的命运注定: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命运注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
《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曹七巧》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曹七巧,是张爱玲一九四七年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摘要】《金锁记》中曹七巧是一个备受道德批评的角色。
在她的初次出场中,她展示了自信和锐利的眼光,但也暴露了她的自私和利己的性格。
随着故事的发展,曹七巧的道德失范日益明显,她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曹七巧的悲剧原因主要是她的道德观念的扭曲和对金钱的贪婪。
通过对曹七巧的道德批评,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珍贵东西,不要被物质追求蒙蔽了眼睛。
曹七巧的形象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是重大的,只有坚守真正的道德准则,才能避免走向悲剧的命运。
通过对曹七巧的悲剧形象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关键词】道德批评、金锁记、曹七巧、悲剧形象、探析、初次出场、性格特点、道德失范、悲剧命运、悲剧原因、结论、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锁记》是清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曹七巧性格复杂,行为不端,因而引发了许多道德批评。
在小说中,曹七巧的悲剧命运和道德失范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通过对曹七巧这一角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金锁记》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以道德批评的视角来探讨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道德失范、悲剧命运及原因,同时对曹七巧的道德问题进行反思,探讨《金锁记》所呈现的道德观念。
1.2 主要论点:通过道德批评视角,探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可以揭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内在联系,反思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体的影响。
曹七巧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性格特点既有坚韧不拔的一面,也有道德失范的弱点,这种矛盾性使得他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通过对曹七巧的道德失范以及悲剧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对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曹七巧的道德批评也可以引发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反思,以及对个体在道德困境中选择的探讨。
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
013[摘 要]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她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展现了其扭曲的人性和病态的心理,最终酿成了悲剧。
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依据,对《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进行阐述分析,以期透过“冰山”来感受张爱玲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关 键 词] 萨提亚冰山理论;《金锁记》;曹七巧;人物形象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杜沫函一、引言《金锁记》是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以油麻店出生的女孩曹七巧为主角,讲述了她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到男性法权和金钱社会的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唏嘘历程。
目前学界对《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的讨论主要从人物性格、女性意识、形象比较等角度入手。
其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三大理论作为依据的分析评判较多。
本文尝试运用维吉尼亚·萨提亚冰山理论,并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等理论,对曹七巧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被困冰山维吉尼亚·萨提亚冰山理论将“自我”比作冰山,而曹七巧的一生都受困于此,这座冰山如同心魔一样令她挥之不去。
形成这座冰山的缘由,其一是她的生存环境使然,其二是来源于生存环境变化之后衰落的自我意识。
就生存环境而言,曹七巧的少女时期都在麻油店里度过。
她并不像嫁入姜家的太太们那样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得体的谈吐,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社会,获得足够的社会阅历。
麻油店铺的一方小天地就是曹七巧的全部,同时和曹七巧在麻油店打交道的人也都是烟火气浓重的老百姓。
这样的成长环境,虽然也不缺乏朝气和生命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为曹七巧在姜家处处碰壁埋下了隐患。
当曹七巧进入姜家后,姜家公馆就像是一座牢狱关住了曹七巧。
首先,姜家等级森严又奢靡的生活和曹七巧先前充满人情味和清贫的生存环境大相径庭,这让她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导致她形成了物质上的落差感。
这样的落差,再加上姜家自上而下的冷眼,一系列负面情绪的积压让曹七巧对金钱和权势的迷恋越来越难以自拔。
张爱玲《金锁记》之曹七巧形象评析
多 地 保 留 着 原 始 的 天 性 。 就 像 每 个 正值 豆 蔻 年 华 的 少 女 一
样, 她对未来有着美好而朦胧 的期 待。她过着清苦而幸福的
生 活 , 个 特 别 的 眼 神 , 件 华 丽 的 旗 袍 , 个 清晨 的好 生意 一 一 某
… …
都 是她幸福 的理 由。未出嫁前 的曹七巧是典型的市井小
第 2 第6 3卷 期
21 0 0年 1 2月
濮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P y n o ai n l n e h ia olg o r a u a g V c t a d T c nc lC l e o o a e
Vo . No 6 1 23 . De 2 O C. 01
意识 , 得 金 钱 的 重 要 。七 巧 是 一 个 麻 油 店 老板 的女 儿 , 懂 也算 得 上 是 个 小 家碧 玉 。她 从 小 生 活 在 ,手 脚伶 俐 脑 子 活 络 嘴 巴不 停 地 计算 着 麻 油 和 几 个 铜 板 。因 为 白净 , 有人 偷偷 叫她 “ 油 西施 ” 还 麻 。她 要 强 、 泼 辣 、 朗 , 生 活 和 爱 情 充 满 了希 望和 憧 憬 。她 的生 活平 静 开 对 而安宁, 她斤 斤 计 较 , 视 金 钱 , 且 不 善 于 掩 饰 , 话 直 露 重 并 说 粗 俗 , 强 暴 躁 , 她是 活泼 健 康 的 , 满 着 青 春 的朝 气 , 要 但 充 更
中图 分 类 号 :2 66 I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11 2 1 )6—0 9 17 9 6 (0 0 0 0 3—0 3
张 爱 玲 的小 说 《 锁 记 》极 为 精 妙 地 展 现 了女 主人 公 曹 金 七 巧 在 物 欲 与情 欲 的驱 使 下 , 性 被 扭 曲 , 人 灵魂 被 异 化 , 由被 践 踏 受戕 害 , 终 走 向毁 灭 的过 程 。该小 说 一 经 问世 , 以独 最 便 特 的魅 力 震 撼 文 坛 ,被 人 称 为 “ 是 中 国从 古 以来 最 伟 大 的 这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一、本文概述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其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更是以其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透视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原因,揭示其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以及这些冲突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曹七巧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她的命运注定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不仅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要应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这些冲突和挣扎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在她的变态心理方面。
她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反映出她内心的扭曲和失衡。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在的本能、欲望和冲突所驱动的。
曹七巧的变态心理正是这些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曹七巧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她的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通过对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现代社会中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寻找解决之道。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冲突、成长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以期全面揭示她的变态心理原因。
二、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无疑是塑造其变态心理的重要因素。
她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这种家庭环境往往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地位的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
从小,曹七巧就可能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炎凉。
作为一个女孩,她可能受到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期望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她产生了一种扭曲的自尊和自卑感。
她可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达到这种期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可能为她日后的变态心理埋下了伏笔。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描述
家庭背景:出身贫寒,嫁给姜家二少爷,受尽折磨和欺凌。 性格特点:精明强悍,泼辣粗俗,心胸狭窄,爱财如命。 悲剧命运:因婚姻不幸,逐渐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最终走向毁灭。 人物形象意义: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03
曹七巧的性格特点
精明强干
精明能干:曹七巧善于经营生意,能够迅速抓住商机并获得成功 精打细算:她对家庭开支非常精细,善于节约和理财 精明果断: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她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果断行动 精明强悍:曹七巧性格刚毅,有强烈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为了家庭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贪婪与自私
曹七巧的贪婪表现: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曹七巧的自私表现: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曹七巧的性格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她的贪婪和自私导致了家庭的悲剧和个人的不幸 曹七巧的性格特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醒人们要摒弃贪婪和自私,追求健康的人格和人 际关系
残忍与报复心理
曹七巧形象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添加标题
揭示封建礼教的罪恶: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和束缚,体现了封 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添加标题
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她的性格中既 有善良、坚韧的一面,也有自私、残忍的一面,这种矛盾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语言优美:运用了生动的语 言和细腻的描写
主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艺术价值高:具有较高的文 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感谢观看
汇报人:WPS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反思
关注女性命运: 曹七巧的悲剧命 运揭示了女性在 传统封建社会中 的困境,启示当 代社会应关注女 性生存状况,促 进性别平等。
《金锁记》曹七巧金钱与爱情的扭曲
《金锁记》曹七巧金钱与爱情的扭曲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金钱与爱情之间令人痛心的扭曲关系。
她的一生,是被金钱束缚、被爱情抛弃的悲剧,让人在唏嘘之余,也不禁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曹七巧出生于一个小商户家庭,她原本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她嫁入了姜家,一个看似富贵却充满腐朽和冷漠的大家庭。
她的丈夫是一个患有骨痨的残疾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残疾使得曹七巧在婚姻中从未体验过正常的夫妻之爱。
在姜家,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曹七巧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她的内心却极度空虚和痛苦。
她渴望爱情,渴望被关心和呵护,但周围的人只把她当作一个谋取财产的工具。
这种环境的压抑让她的性格逐渐变得扭曲,她开始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保护自己,用泼辣的行为来对抗这个不公的世界。
曹七巧对小叔子姜季泽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在她眼中,姜季泽是这个冷漠家庭中唯一有活力、有魅力的男人。
然而,姜季泽对她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玩弄和利用。
当曹七巧识破了姜季泽的企图后,她心中对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这使得她更加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金钱才是最可靠的东西。
为了守住自己用青春和痛苦换来的金钱,曹七巧变得越来越自私和残忍。
她不仅对身边的人充满了猜忌和防备,甚至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
她的女儿长安原本是一个有着纯真心灵的少女,但曹七巧却因为自己的扭曲心理,不断地破坏长安的爱情和幸福。
她认为男人都是为了钱才接近长安,所以用尽各种手段阻止长安与外界接触。
最终,长安在母亲的阴影下,失去了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勇气,变成了一个和曹七巧一样可悲的人。
曹七巧的儿子长白也未能逃脱她的魔掌。
她为了控制长白,不断地在他面前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让长白对婚姻产生恐惧。
长白婚后,曹七巧又想方设法地打听他和妻子的隐私,然后在众人面前肆意宣扬,使得长白的妻子不堪忍受,最终抑郁而死。
曹七巧的一生,是金钱与爱情扭曲的一生。
她被金钱所奴役,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自我。
《金锁记》中曹七巧心理异化及其成因研究
《金锁记》中曹七巧心理异化及其成因研究【摘要】现代社会中,心理异化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她心理异化的表现、原因分析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
通过分析曹七巧心理异化的成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并探讨了心理异化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研究认为,曹七巧的心理异化主要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自身心理素质和遭遇有关。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心理异化现象,为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通过对曹七巧心理异化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启示,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心理异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命运、成因分析、应对措施、意义和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锁记》是清代小说家钱锺书的代表作品之一,曹七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曹七巧的心理异化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之一。
背景介绍部分将主要介绍《金锁记》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曹七巧这一角色的基本情况。
在《金锁记》中,曹七巧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和命运的女性角色。
她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心理异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曹七巧的心理变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变迁,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风气和家庭观念的缺陷。
通过对曹七巧心理异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也能启示我们对当代社会中类似情况的关注,引发人们对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对曹七巧心理异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金锁记》是一部描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的小说,曹七巧作为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心理异化现象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曹七巧心理异化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个体在面对现代社会挑战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变化。
曹七巧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心理困境和变化,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个体的压力和挑战,对于理解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1、曹七巧具有粗野刁钻且泼辣的性格。
她颇有王熙凤泼辣,但是却没有王熙凤的贵族修养。
她尖酸、刻薄,说话总是含沙射影,粗俗不堪,拨弄是非。
从中表现出一种市井泼妇的刁钻、泼辣,甚至偷偷地抽鸦片。
她一出场,就抱怨在家里被人欺负,因为分给她阴暗的房子。
并且用黄色语言讽刺别人,发泄自己的不满。
别人都躲着她,她却总想和人搭讪。
她就是靠着这种泼辣刁钻的性格,在十年以后姜家衰败,分家的时候,连哭带闹,胡搅蛮缠,为自己争了一大笔财产。
这种粗野刁钻个性,是她性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曹七巧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
是一个令人憎恶,又令人同情的人物。
她原来是一个麻油店主的女儿,是一个小家碧玉。
但是,家里为了攀权附贵,把她嫁给了姜公馆患骨痨的二少爷,把她的青春像麻油一样出卖了。
曹七巧是一个正常人,因此患病的姜家二少爷无法满足曹七巧正常的情欲,在这里曹七巧是可怜的。
但是,曹七巧对于自己亲生儿女的伤害,又体现了她的狠毒。
她引诱自己的女儿抽鸦片,因为嫉妒自己的儿媳妇对儿媳进行精神上的虐待。
这也体现了她心理的扭曲与变态。
3、曹七巧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最后成为了男权社会以及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牺牲品。
曹七巧的一生都被金钱、情欲所支配。
在金钱与情欲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极度扭曲、变态。
曹七巧就是身处封建这个枷锁之中,《金锁记》写出了她心灵扭曲的整个过程。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文化内蕴最为丰厚的作品,刻画了一个英狠毒辣的母亲形象,她是社会和家庭的牺牲品、受害者、但同时,又变成一个施暴者,仇恨一切美好,包括自己的子女。
可以说,她的一生就是一出悲剧。
曹七巧本来也是一个青春美丽、聪明伶俐、不乏人缘的“麻油西施”,自她被贪财的兄嫂卖入姜府,嫁给了患有骨痨的二少爷,她的悲剧命运正式拉开了帷幕,由于她的出身,她的遭遇不仅没有人同情,而且还遭到了排挤,老太太给他罪受,下人看不起她,在她们眼里,曹七巧就是一个语言粗鲁的人,而她的丈夫长期摊在床上,无疑是无能的,性方面的缺失让曹七巧关注到了姜家的三少爷身上,所以,看到姜家三少爷时,她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他就是她的精神支柱,然而,姜季泽虽是一名花花公子,但是他是不会动自己家里人的,更何况曹七巧在家里的人缘并不好,出了事没有人会帮她,所以一直躲着她,直到分了家,或许出于爱情,或许为了贪图钱财,他向曹七巧表白,但是此时的曹七巧不再相信任何人,她害怕他只是为了钱,那可是用她的半生换来的。
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曹七巧是《金锁记》的人物之一,那么你们知道曹七巧命运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1、封建的传统意识是曹七巧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依照傅雷先生的说法是小家碧玉高攀簪缨望族,门户错对种下了人生的悲剧。
曹七巧本身是个麻油店的姑娘,平民的女儿,青春健康。
她如果不是被当作货物,被贪财的哥哥嫂嫂无情地卖到了深宅大院姜家。
他仍然过着自由充实、健康而并不奢华的凡俗人生。
中国传统婚姻通常在爱情缺席的情况下以婚姻的外部因素如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进行较为门当户对的分配。
可以将父母的封建包办婚姻是她的爱情悲剧的开始,而她进了姜公馆自己后抽大烟则是自我毁灭的开端。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不好的环境。
没能力去改变社会的环境。
只有改变自己,而不应该选择自我的毁灭制造自己爱情的悲剧。
这时她开始把爱情转向小叔子在资产阶级婚配注重金钱大背景中,她与姜家二少爷的结合,冥冥中就种下了命运的苦果,注定是一出悲苦、苍凉的结局,又是一个没有好结果的爱情。
而在这种浓郁的封闭环境下得不到爱情的心理扭曲,性压抑则完全造成了她的性格缺陷。
而她的“道德恐怖”主要体现在对儿女的摧残上,她自己不幸福,也见不得别人幸福。
而她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范围,仅仅限于自己的一对儿女。
2、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来讲弗洛依德指出,性乃是精神疾病的成因,又是人的活动的动机因素,如果说潜意识时时刻刻在影响曹七巧的言行,那么性(尤其是受到压抑了的性)就成了曹七巧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本能是指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人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
这一能量投注于外便是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便是自我的爱恋。
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
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体验。
此时主体为克服体验的缺失,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会调动和激活主体和各种心智力量。
在《金锁记》中这一节:“她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
论《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文论《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胡 妍摘 要: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
曹七巧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作者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是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通过曹七巧人性的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描写,张爱玲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七巧 性格 悲剧张爱玲,这位自嘲有恶俗不堪名字的文学才女不仅是十里洋场的传奇,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部分。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主人公多以女性为主,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往往承担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看遍人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命运的跌宕起伏,生活中苦难深渊中的她们,用巨大的牺牲和精神的痛苦,才能换来不得不免而为之的生存权利。
《金锁记》也正是这样一部堪称完美的杰作。
《金锁记》写于1943年,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这篇是余光中没能领悟。
余光中还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中都有一个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和生活中朱自清的形象比较接近,“摆不脱自己拘谨而清苦的身份。
”[1](P566)这样的形象在生活中也许很不错,但作为“艺术人格”却不见得生动。
他进一步分析:“《荷塘月色》的第一段,作者把自己的身份和赏月的场合交待得一清二楚;最后的一句半是:‘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简析《金锁记》中曹七巧恶妇形象
定的拘束。她 的小说一般来说 , 都
有 一 个 主要 的活 动 空 间 ,如 果 有
变 化 也 只 是 那 么 一 次 ,然 后 又 回 归 于 那 主要 的 活 动 空 间 。 这 主 要
出 , 是 对 于女 性 自我 独 立 意 识 , 这 自我 欲 望 展 露 与 追 求 最 有 力 的表 现 。 关键词 : 七巧 曹 女 性主义 叙 事 学
张爱玲 作为 中国现代 文学史
逐 渐 衰 落 的 状况 。尽 管 如 此 , 七 曹 巧 却 在 进 发 出 巨 大 的能 量 ,令 人 无 法 抗 拒 的疯 狂 能 量 。 她 在 这 个 家族 中越来 越 显得 不好 相 处 , 这
叙 事 时 间 与 人 物心 理
叙 事 时 间 是 小 说 中 的重 要 因 素 , 接推进着 情节 的发展过程 。 直 在 《 锁 记 》 , 爱 玲 对 于 叙 事 金 中 张 时 间 的处 理 和 把 握 非 常 具 有 艺 术
性 。无 论 是 几 十 年 时 间 的一 笔 带
充 满猜疑 , 是 积 蓄 着 巨 大 的 能 量 。对 于 曹 七 巧 人 生 中 安 稳 时 候 的 事 情 则 是 花 了 大 量 笔 墨 来 渲 染 ,特 别 是 关 于 她 的感 情 世 界 描 述 得 非 常 的
择 自己 的 婚 姻 ,她 想 要 一 个 身 体
健康 的男人 。这是她 的欲望 和渴 求, 但却 被无情 的现实 , 那所谓 的 社会 道德所束缚 。小 说中写 到曹
二 . 事 空 间 与 封 闭 场 景 叙
的代表 作之 一 《 金锁 记 》 活脱脱 ,
地 向 我 们 展 示 了 一 位 性 格 偏 执 甚 至 是 扭 曲 的女 性 曹 七 巧 。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作者:陈茜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3期陈茜内容摘要:曹七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绕不过的经典人物之一,她人性的恶,人格的分裂,归其原因是因为在宗法制社会环境与欲望本能的双重牵制下造成的,七巧曾经正常的金钱欲、性欲、情欲等各种正常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报复性发泄。
张爱玲一步步描绘了曹七巧人格分裂、人性变态的过程,她的评判态度是客观公正的——环境欲望改变人性。
关键词:曹七巧欲望本能人格分裂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也是女性文学写作的经典之作。
主人公曹七巧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唯一的“英雄”人物,可见作者张爱玲对笔下的曹七巧花费了不少心思,精心书写了曹七巧由一个单纯的花季少女一步步地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毒妇恶魔。
一.为金钱:悲剧的开始曹七巧出生在开麻油店的市侩商户人家,虽然上不了大的台面,但是也衣食无忧、快乐单纯。
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她的愿望也不高——找一个喜欢她的人,生儿育女,时间久了,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她也就知足了。
然而,父母早世,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儿,将她嫁给了上海大富人家的姜公馆。
因为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自然不愿意,姜老太太没奈何,只得降低了门第,做媒的给找了曹家,原本是做姨奶奶,正太太虚位以待——门当户对的小姐,后来姜老太太为了让七巧死心塌地地服侍二少爷,聘了来做了正头奶奶,由妾扶正。
可见凭曹七巧的资质在姜家实质只够妾的份儿。
这样的门户和地位,在大富的姜公馆里连丫头都是瞧不起的!在这个大家族中,因为没有一丝温暖和关怀,她偷偷地抽上了大烟,来麻痹自己以缓解心中苦痛。
但是作为青春激情的女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生理本能的需求。
尤其是生理本能欲望的满足对她来说是隔靴搔痒,于是七巧只有把情爱寄托在她唯一能接触到的男人——姜家三少爷姜季泽身上。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刘果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有着种种人生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反映着封建残余思想泛滥的年代中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在她的众多女性女性文学作品中,《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典型的。
夏志清称赞它为1“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顺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隧道回望,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依然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具有怪而不诞的生命力。
张爱玲以其特有的苍凉笔法,及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展现了曹七巧如何从一个单纯要强的年轻姑娘演变成带着黄金枷锁舞蹈的女疯子,客观地剖析曹七巧灵魂蜕变的过程,以及黄金枷锁对人类灵魂的腐蚀与束缚。
本文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曹七巧的悲剧形象。
我们将从《金锁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七巧这类女性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剧。
一、悲剧的种子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公共租界的公馆中,饱受末世的腐败和阴冷气息的浸染,让人觉得压抑窒息。
在这遍布着陷阱与冷漠的世俗世界中,人性被剥落和扭曲,女性生存的悲剧形态与悲凉意味显得尤为突出。
张爱玲以其冷静而理性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她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构造也来源于其对母亲的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致使张爱玲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成为她塑造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于是这才有了显示了旧中国女性最惨烈的人格破碎的典型形象——曹七巧。
《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生活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
当时的社会处于转折时期。
每个时代的思想观念, 在其产生之时自然具有其产生、存在的合理性与进步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旦被统治阶级作为驯化和束缚人民的工具后,就必将走向僵化和反动。
统治阶级为了统治需要,一步步按照自身的意愿去修补它、完善它,而结局越完善、越充分, 就越远离人性和人情, 当其阻碍社会发展时就越难以打破它、扫除它。
[整理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剖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分析夏志清在评价《金锁记》时说:“七巧是特殊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一个女子。
她生命的悲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引起我们的恐惧与怜悯,事实上,恐惧多于怜悯……”[2]曹七巧生来就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悲剧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曹七巧性格演变的过程麻油房时期:十八九岁的的曹七巧,家境贫寒但却健康美丽,充满青春活力:“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她泼辣能干,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她喜欢的人,生儿育女,只要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也是有幸福可言的。
命运却让她嫁给了姜公馆病痨的二少爷。
嫁入姜家以后:七巧成了名门望族的少奶奶,从此脱离了贫寒,却跳入了苦海。
在姜家那个深宅大院,终日守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她开始变了,原来健康快乐的少女变成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的少妇,她吸上了鸦片,她学会了叫苦连天,动不动就把无用的丈夫拉出来喊冤;她学会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她变得阴险庸俗,喜爱说长道短、无事生非。
为了讨好婆婆,更是为了把小姑子早早嫁出去,她跑到老太太跟前,怂恿她写信给彭家,叫他们早早地把云泽娶过去。
当兰仙抱怨躲避战乱到上海的姜家房子太挤时,她忙不迭地挖苦取笑,连她娘家嫂子也说:“我们这位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
自立门户后:七巧已到中年,她用青春和爱情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财产。
在姜家忍气吞声生活了十几年,她深知这些财产的重要——丈夫和老太太的死,不能使她在姜家的地位提升多少,但是,钱却能使她脱离姜家,使她从一个任人欺压的奴隶变成欺压别人的主子。
因此,在七巧看来,钱比什么都重要。
不论是她的情人、侄子或者是孩子,只要对她的财产构成威胁,或者认为构成威胁,她都决不能原谅。
作为姜家为数不多的健康男人,姜季泽是七巧心仪的人。
分家后,经济上不太宽裕的姜季泽来找七巧,一番甜言蜜语,使情感沙漠中艰难独行的七巧顿感意乱情迷……“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掷过去。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锁记》是当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
曹七巧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悲剧命运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的深刻思考和批评。
在这个充满欲望和道德沦丧的时代背景下,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展现出一种特殊的道德批评视角。
通过对曹七巧的故事进行探析,可以深入反思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道德困境,从而引发对道德原则和人性价值的思考。
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不仅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更是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一种警示和批判。
在对曹七巧的命运进行解读时,更需要从道德的角度审视她的选择和行为,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对曹七巧的悲剧命运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对道德选择和人生抉择的启示,引领我们思考人性的底线和道德的标准。
1.2 问题提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道德批评的视角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曹七巧的悲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启示。
曹七巧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其悲剧命运在道德批评中不可避免地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问题提出:在整个故事中,曹七巧的悲剧究竟是由于自身的选择还是命运的安排?他的悲剧命运是否可以被道德批评所解释和改变?曹七巧所经历的曲折困苦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警示,引发我们对人性的反思和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否从曹七巧的悲剧经历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
2. 正文2.1 曹七巧的悲剧因素曹七巧在《金锁记》中的悲剧形象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曹七巧身世的悲剧因素对她的成长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双亡,被迫从小跟随表哥委屈求生,生活十分艰难。
这种困苦的环境使得曹七巧缺乏温暖的家庭关爱和教育,对道德概念和人际关系的认识也存有偏差。
浅析《金锁记》人物形象
一、《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
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
她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了人性恶的典型。
一部《金锁记》,就是曹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
(一)社会底层的曹七巧活泼可爱的形象曹七巧生活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城市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它介于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介于才子佳人和现代文明生活之间,因此这种生活色调复杂,意蕴独特,并且在市民阶层的七巧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
(二)嫁入豪门,成为“人上人”③的可悲二奶奶形象自从七巧嫁入姜家后,她的命运便有了重大的转变,内心便变得异常复杂起来。
她的娘家人来看她,她竟然不敢告诉老太太,只敢悄悄地会她的哥哥和嫂嫂,同时这一幕也最能表现七巧内心的复杂的挣扎。
自被许配给残缺的男人后,她在婆婆家所经历的轻蔑、委屈、嘲弄和压抑,都在这唯一的亲人面前倾吐。
这不仅是压抑自我再现的一种冲动,也是她想求得可以谴责或能够怜悯自己的对象。
七巧并不是天生爱钱,女人的本性让他对爱情对家更为重视、珍惜。
七巧也曾追求过心目中的家。
在她的潜意识里,家首先是需要一个男人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
这是女人的需要,也是简单的虚荣。
七巧做着名义上的二奶奶,和大奶奶玳珍、三奶奶兰仙平起平坐,实际上却被这个家族所拒绝,被贵族阶层排斥在外。
对这个婚姻,七巧没有一点希望,一进门她就死了心了,她唯一的盼望就是二少爷死后的那一份家产,这是她用青春换来的。
但是,面对年轻健壮又有点风流的三少爷季泽,年轻的七巧就忍不住要动心了,忍不住就爱上了三少爷,这是她当时唯一能够接触的年轻男子。
她把一腔深情都放到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身上,明明知道这位小叔子也是位轻浮之人,知道她不是一个好人,却还幻想着季泽能把她放在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七巧人物分析一、女性主义的由来与《金锁记》的书写背景人类社会自从进入父权制时代,女性便逐渐沦为男性附庸的角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在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因此为争取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而产生。
“feminism”汉译原为女权主义,后又译作女性主义。
它原本属于舶来品,按照此前学术界的一般认识,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方知识女性用于反抗中世纪封建的男性压迫,争取人身独立的思想解放、政治权力与经济效益、乃至婚姻与性的自主权利的主张及其实践。
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最初定义显示出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层次的加深。
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张爱玲之所以能走红,是与她创作所取的独特视角及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自成一格的表现,赋予了她的作品长久的生命力。
在这之中,作者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金锁记》是一篇控诉男权制的作品,是张爱玲“五·四”后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当时正处于女性运动的第二阶段。
《金锁记》以沦陷时期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从辛亥革命到其后三十年间一个出身于小市民阶层的女子———曹七巧可悲又可怕的人生命运。
她是乡村小镇一个小麻油商的女儿,年轻的时候俊俏风流泼辣,却被贪婪的兄嫂卖给一个旧式大家庭的瘫痪少爷做媳妇。
由于这门畸形婚姻,七巧在情欲和金钱的摧残、折磨下,从一个痛苦无望的妻子,变成多疑善妒的寡妇,最后终于沦落成心理变态的母亲。
“女性”七巧的“质变”完全是“男权”制度的结果。
二、阴性的呐喊,对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是父权家法下的牺牲品,七巧前半生为父权所支配,她出生于开麻油店的小商人家庭,因为姜家二爷痨骨残废,娶不到有地位人家的女儿,因此七巧是被当作交易品嫁入姜家,许配给残废的姜二爷,她的一生都承受着肉体、精神和情欲上的痛苦,由于出生卑微,在姜家上下没有一个心腹,人人瞧不起她,加上婚姻的不和谐,封建道德规定七巧只能规规矩矩地“照护”二爷。
《金锁记》可以说是一篇女性情欲大胆外化的女性主义小说。
曹七巧,“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这一个在精神肉体上遭受沉重压抑的女性,最后变得阴毒、泼悍,这不能不说是女性的悲哀。
(一)贫与富姜家是一个名门望族,虽然历史已经处在新旧转型时期,社会心理也处于大转型时期,但是旧的思想文化仍笼罩着这个大家庭,姜家依然维持着它固有的一套秩序:三个儿媳天天请安,丫环老妈时时侍奉,一切都是循规蹈矩,沿袭着旧式的生活方式。
七巧本是一个贫民女子,加之没有“教养”,口无遮拦,常把与“软骨症”丈夫之间的“性”挂在嘴边,触犯了“读书人”姜家的禁忌,为妯娌们所嫌恶,现在跻身于贵族太太、小姐们中间,还登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二奶奶”的位子,因此,备受冷落,连丫环下人们都不能给以足够的尊重。
她的性格与文化环境格格不入,家族家规的威严,名份的桎梏,都向她逼来,周围的人们轻视她、鄙夷她。
她在这个敌对的阵营中孤独而绝望地生活着,于是生存的欲望就成为她手中的唯一武器,她以自己的欲望为动力向周围的人、家庭乃至社会相抗争。
七巧为了稳定和提升自己在姜家的的地位,主动努力地使自己怀孕,希望母以子贵,以子嗣提升并巩固她在姜家的地位。
为了生存,她的青春和欲望牢牢地被金钱和财富锁住了,最终酿成了她怪僻、报复的病态性格。
(二)身体与法封建道德规定七巧只能规规矩矩地“照护”二爷。
但她冒着宗法的威严,向家里唯一有可能的男子三爷姜季泽求爱,而季泽却深谙父权社会所制定的关于男人优势的精髓,在这个制度里,男人可以按自己的欲望,用各种方式交换、买卖女人,女人可以被看作保证血缘纯洁的工具,也可被看作获取快乐的玩偶。
男人可以自由地操纵自己的金钱、身体、性及爱情。
所以,虽然季泽在外面花天酒地,但他却清楚家里的女人是保证纯种的工具,试图逾越“制度”所规定界限的七巧对季泽而言是危险的,所以,他“心里动了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是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家里的人,一时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
———她也许豁出去了,闹穿了也不在乎。
他可是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这个险?”。
③所以他摆出人伦的面孔拒绝了七巧,“二嫂我虽然年纪小,并不是一味胡来的人”④。
与姜家的男人结成同盟来抗姜家的“法”,只是妄想。
对季泽的单相思是七巧荒芜的精神世界的支柱和依托。
对小叔子的幻想,是七巧荒漠心灵的唯一慰藉,七巧是用全身心去拥抱这幻想啊。
对姜季泽来说,与七巧调情,只不过是他玩的无数游戏之一。
七巧第一次以感性欲望进行的反抗失败了,七巧对姜季泽情感,并不是她的放荡,而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为此,七巧的健康人性开始走向变态扭曲。
(三)经济枷锁七巧丧失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成为疯狂的女人。
七巧的婚姻完全是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尽管她在年轻时,也有中意她的肉店小伙子,还有哥哥的结拜兄弟喜欢她,但她还是被贪图钱财的哥哥嫂嫂用“三媒六聘”“抬”进了姜公馆。
她虽然做了姜家二奶奶,出于门户之见姜家上下都鄙视她。
她陪笑、讨好,但仍被排斥在那个贵族阶层之外。
“争不到主子的名份,脱不掉出身低贱的湿布衫。
”⑤由此,七巧感到自卑。
此外,季泽的虚伪,使七巧感到爱的痛苦,畸形的婚姻,内心的空虚无助,使她感到绝望,此时的七巧明白自己只有拼命去抓住靠得住的东西,而靠得住的只有钱。
在姜老太太死后,七巧终于以她的精明,赢得了一份丰厚的家产,然而,她又害怕财产落到他人之手,处处提防,拼力捍卫这份这家产:第一,季泽来造访,考察季泽的爱是真是假就性命攸关,而爱的试金石不是别的,正是金钱。
“七巧改变话题,用信任的口气向季泽询问起房产、田地的处理方法。
季泽果然回答得有条不紊,显然他是筹之已熟的。
”⑥季泽的目的暴露了,他是为钱而来。
面对这个事实,七巧怒不可遏。
“她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掷去,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你拿我当傻子”。
⑦七巧没有上季泽的当,保住了维系生存的金钱。
第二,自揭穿姜季泽的虚情假意和谋财意图以来,七巧自此就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男人。
连毛头毛脑的侄子曹喜也成了七巧怀疑企图谋夺家产的对象。
一天孩子们一块玩时,女儿长安登上高处不慎摔下,被暂住在家里的表兄曹喜接住,正巧被七巧看见,七巧反将曹喜痛骂一顿,并将其赶出了家门。
然而教育长安,“———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的混帐。
你自己要晓得当心,男人踫也踫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个钱不是容易来的,也不容易守得住。
———叫你以后提防着些———。
”⑧第三,那些给长安求亲的人家,只要条件稍微“推扳”点的,都被七巧怀疑对方是意图谋夺家产的,连出身世家的童世舫也被怀疑是外强中干,对长安不怀好意,另有所图。
“姓童的还不是看上姜家的门第!”⑨七巧是在没有任何可以信赖、依靠的困境下,陷入金钱的迷恋中。
除了手中的钱财,世界已告崩溃,没有任何可以信仰的东西。
七巧的人格变异是有其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的,她的变态行为的产生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因为她首先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残害(被吃)的妇女,但她明明知道婚姻是陷阱,是戴着黄金枷锁的监牢,她也愿意往里跳(自吃) ,因为她喜欢金钱,所不同的是她一边陷落一边反抗,挣扎报复,最后竟变成了一个“强者”(吃人) ,主宰了自己的一生。
七巧不但自身性格强悍泼辣,而且在她的生命意识中懂得要求个人的幸福,懂得金钱和情欲,她咬牙切齿忍受着“守活寡”似的夫妻生活取得家族地位,通过婆婆死后分家,获得了相当多的财产。
从这一点上看七巧是个奋斗者、成功者,然而成功非但没有使她活得更好,反而还要遭到更加沉重的精神折磨,她把自己套在婚姻、金钱、情欲这三重枷锁之下,疯狂地变态和扭曲,变成恶人。
她已经不再像封建吃人者那样迷信,害怕报应,她可以为所欲为,全部都是个人欲望的支使。
因为七巧生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是几千年封建礼法关系的肌体长出的怪胎,七巧是带着这个“胎记”出生长大的。
作为这个“吃人被吃”的链条上长大的孩子,她怎么可能逃脱出“吃人”的命运?正因为曹七巧的生活中有了强烈的金钱意识,而又无法摆脱封建婚姻制度,才使她把封建吃人者的本性和现代物质生活欲望扭结在一起,迸发出比封建时代更强大更可怕的能量,疯狂地毁掉了自己,毁掉了别人。
但是,最后她仍然无法平衡那种病态残缺的心理,戴着黄金的枷锁终老一生。
(四)七巧身上的“女性”是“父亲”的影子在传统的宗法父权社会中男性所占有的主体权威,在张爱玲的文本中却干脆地被作家的文学书写所暗中破坏、讽嘲与颠覆。
⑩文中的姜二爷、姜季泽和长白全是去势的男人。
张爱玲正是在感悟和思考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之后,以清醒的女性意识观照这一特定条件下的父权变奏。
七巧表现出来的是对权力的攫取与使用,显示出女性长期被压抑的权力意识。
她对作为家产继承人的儿子怂恿、放任。
代替父亲把儿子长白调养成十足的劣性遗少。
在文本中,长白的形象实际上已隐含着姜季泽和姜二爷的影子,而七巧对待长白的方式,其实也和她对待丈夫和姜季泽的方式有些共通的地方,这似乎是七巧借此对季泽和残废丈夫的一种报复。
但为了收住儿子的心,她把长白留在家里抽鸦片,还为他娶了芝寿。
然而这媳妇成了她泄愤的对象,七巧在此事实上已落入父权的代理者,重复着以前姜老太太和姜家父老的性别政治模式。
○11她把自己受过的折磨与委屈,变着招儿强加给了媳妇。
如文中所述:“还在婚礼上,七巧便用新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别叫白哥儿的一条命送在媳妇手里。
三朝过后,那话更难听了:你别瞧咱们少奶奶老实呀———见了白哥就得去上马桶。
在芝寿的中介下,七巧找到她扮演婆婆和父权替身的镜子,使七巧原来的媳妇身份得以转换成姜家的家长,终于把这个儿媳妇折磨死了。
七巧把家婢绢儿扶正,然而不到一年,绢儿也呑鸦片自杀了。
如此对待别人家女儿,就已经比男人残忍。
七巧对女儿长安则又扮演一位既是病态母亲又是男性家长的角色。
七巧的病态表现在她把女儿的终身幸福视为一种罪恶,使尽手段破坏长安与童世舫的恋爱,一如以前她阻挠长安求学的情况一般。
待童世舫托人前来议定婚期,则七巧的恐惧顿时被推到高峰,便破口大骂长安: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是怎么着?火烧眉毛,等不及要过门!嫁妆也不要了———你情愿,人家倒许不情愿呢?你就拿准了他是图你的人?你好不自量。
○13七巧用宗法父权的性禁忌———未婚先孕,来嘲讽女儿自欺欺人,也怀疑童世舫的家势外强中干。
七巧的言行足以形成一种讽刺,她把从宗法家庭中学习得来父权秩序和权力操纵游戏规则,用之于欺凌更为弱小的女性同胞。
长安所扮演的角色,就同宗法社会中的普遍女性一样,扮演着父权派给的角色,而不去质疑这种角色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