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4单元知识复习纲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4单元知识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3760d080b4e767f5acfce5c.png)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要点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的创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四、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性?1、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沉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坚定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3、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七、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八、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向共同富裕》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向共同富裕》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135f2e59eef8c75fbfb3a6.png)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向共同富裕》知识点梳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为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奏出最强音!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目标: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两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两册知识点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8626fda26925c52cc5bfbf.png)
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
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问答题梳理】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青少年怎样为改革开放作贡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应怎样做?)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②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①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一句话必背】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2b67c5ed630b1c58eeb5ac.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P5)(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改革开放使得人民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提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
(6)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
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P9)——先知道何为全面的深化改革?(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克服重大阻力,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
(4)我国3、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解(P9)共同富裕就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是有先有后,先富带后富的一个过程。
不是同时、同等、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国家的扶贫攻坚,协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等,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4、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A (1B5AB (1扶贫、C6(1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目前,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补充知识点总结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补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1995c2f524ccbff1218463.png)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补充知识点总结1、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积极宣传改革开放,做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拥护者、推动者④坚持与时俱进,培育改革创新精神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全球意识,增强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课本21-23页)企业:①加大对创新投入,自强奋斗,勇于突破;②重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公民:①弘扬创新精神,敢为人先,敢于质疑;②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③多动手,勤动手,提高实践能力;④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5、青少年如何为构建法治中国而努力?①自觉学习法律,了解法律,遵守法律;②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③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同破坏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⑤积极主动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宣传活动;⑥为法治中国献计献策等。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7、文化自信的来源?①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来自过去)②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现在)③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来自未来)④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如何坚持文化自信?①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②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④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发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知识点归纳(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知识点归纳(部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114b32561252d381eb6e54.png)
目录1.第一课同住地球村2.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4.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5.第五课少年的担当6.第六课我的毕业季7.第七课从这里出发温馨提示:目录已做超链接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优势互补)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8946ba49649b6648d74772.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1)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形式(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4.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公民形式民主权利的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6.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怎样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要点(描红批注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要点(描红批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6cb07b2b160b4e767fcf6c.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要点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实现伟大飞跃的历程是怎样的)①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站起来了。
③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坚实基础。
④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我国发展的?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②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幸福。
③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
4.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5.为什么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⑤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6.为什么党和政府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f0b4782f60ddccda38a0f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易错点)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地位)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6.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0.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1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考点1:改革开放1.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提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4.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1)国家:①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②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社会:①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cfb04e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9.png)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思维导图与富强密不可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这不仅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空前提高。
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重要里程碑,它让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寻找一条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道路。
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国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措施,如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对个人有作用,还对国家有作用。
创新可以让我们获得成就感,让我们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因此,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科技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图像和颜色等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记忆效果。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运用记忆、创新目的阅读和思维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以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93b1254a7302768e993989.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速查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0a2279998fcc22bcd10db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1)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形式(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4.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公民形式民主权利的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6.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8.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要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怎样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期末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精编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20d75ee87101f69e3195ba.png)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6.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要求四:创新的意义。
(分析)1.创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3)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4)创新使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核要求五:我国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综合)4.说说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⑴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⑵差距/挑战: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5.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应该作出哪些努力?(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完善创新制度保障;(4)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
6.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部编人教版 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 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bd350701f69e3142329434.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f98a0e312b3169a451a484.png)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课1.民主的内涵(1)起源: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2)理解: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怎样正确认识民主价值?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生命力的新型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4)实践: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8.我国的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9.我国的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基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9ee91a90c69ec3d5bb7547.png)
知识速查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8.在我国,塑造现代化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二目的、目标类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制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制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38552adb84ae45c3a358c50.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民主与法制第3课追求民主价值第1节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知识点归纳:1、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全体中国人民在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9、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简答题: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答:(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族,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2、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二节参与民主生活知识点归纳: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7282d681c758f5f61f67e1.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一目的、目标类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基本、根本、根基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三关键、基础、基石类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5.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6.按照“两个一百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2050)—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本质、实质、抉择、决定类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
7.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8.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9.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
五、“最”类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7.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8.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六、核心、重要、重心类1.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5.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7.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8.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9.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10.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14.“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七、国策、战略、方略类1.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八、既……又……、只有……才……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3.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4.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6.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九、原则、特点、体现、表现类1.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2.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4.法治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与时俱进。
7.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9.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10.资源现状的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11.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1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1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5.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十、其他重要知识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5.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6.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8.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9.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0.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1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1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十一、原因、意义、作用类1.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改革开放促发展。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5)改革开放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3.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