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害虫

合集下载

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措施

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措施

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措施鳞翅目害虫是一类对农业和林业产生严重危害的昆虫,它们以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为食,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鳞翅目害虫防控措施,希望能为您在农林业生产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等天然生物制剂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具有环境友好、对非目标生物无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 天敌引进: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捕食害虫,或者引进可供寄生虫寄生的害虫。

2. 发布昆虫性信息素:某些害虫具有性信息素,可以通过合成和释放这些信息素来干扰害虫的交配和繁殖,从而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

3. 使用微生物制剂: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线虫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杀死害虫或干扰其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利用物理性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措施:1. 陷阱和粘板:设置适量的陷阱和粘板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例如,利用黄色板片吸引和捕杀害虫。

2. 网罩和隔离网:利用网罩和隔离网将害虫与植物隔离开,阻止害虫侵入并危害植物。

这对于保护果树和蔬菜作物尤为有效。

3. 高温处理:某些害虫对高温敏感,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利用高温对霉菌和害虫进行热处理。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大面积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然而,化学防治也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1.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对目标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

2.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式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施药。

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
采集标本; (2)维护: 诱芯的更换:2周更换一次; 更新诱捕介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抽样调查
1、抽样的最佳时间:6月中下旬、8月; 2、抽样方法:
(1)一般抽样 取样路线可以为对角线取样、“Z”形取样、棋盘式取样; 调查的侧重点:查树?查果? 调查内容:自树冠上层至树冠下层的半果(half-fruit)
趾钩2序:白小、梨大、桃蛀螟;
3、表面危害状: (1)果实表面堆积大量虫粪:苹果蠹蛾、梨大、白小; (2)流胶+“猴头果”:桃小; (3)“黑膏药”、表面无虫粪:梨小; (4)蛀孔处褐色干疤+少量虫粪:苹小; (5)流胶+表面褐色虫粪:桃蛀螟 (6)少量虫粪:李小。
苹果蠹蛾的 监测
主要的监测手段:
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分布
国外分布 亚洲的阿富汗、印度、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巴基斯坦、伊朗、
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朝鲜、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塞拜 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塞浦路斯;非 洲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马德拉群岛、毛里求斯、摩洛哥、南非、突尼斯、加 那利群岛;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乌拉圭、加拿大、美 国、玻利维亚;欧洲的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阿尔巴尼亚、独 联体各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法国、奥地利、 比利时、英国、丹麦、芬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马耳 他、荷兰、撒丁、西西里、亚速尔群岛;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国内分布 主要分布于新疆及甘肃的部分地区。新疆南疆沿塔里木边缘的轮台、库车、沙 雅、新和、拜城、温宿、阿克苏、伽师、喀什、莎车、墨玉和和田;北疆的塔城、 伊犁、乌鲁木齐、玛纳斯、吐鲁番和鄯善;甘肃酒泉地区的敦煌、玉门、安西、 金塔、肃州;张掖地区的高台、临泽和甘州。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鳞翅目检疫性害虫
本目为昆虫纲一个较大的类群,主要以幼虫危害 植物,危害部位涉及植株各个部位,对农林业生产威 胁很大。
列入进境植物危险性害虫名录的种类
一类1种:苹果蠹蛾
二类3种:美国白蛾 小蔗螟 咖啡潜叶蛾
三类共40种:葱邻菜蛾、秋星尺蠖、果树黄卷蛾、亚麻黄卷蛾、橘 带卷蛾、红带卷蛾、苹髓尖蛾、荷兰石竹卷叶蛾、橘蛀果点翅螟、 苹果异形小卷蛾、斜纹卷蛾、樱桃小卷蛾、李小卷蛾、甜瓜绢野螟、 南方玉米杆草螟、西南玉米杆草螟、南美玉米苗斑螟、南非石竹卷 蛾、苹浅褐卷蛾、黄毒蛾、柚叶螟、谷实夜蛾、合毒蛾、咖啡小扇 潜蛾、葡萄浆果小卷蛾、冬夜蛾、澳洲红铃虫、甜菜麦蛾、橘花巢 蛾、油橄榄巢蛾、麦绢蛾、灰翅夜蛾、南部灰翅夜蛾、草地夜蛾、 梨织蛾、苹透翅蛾、桃透翅蛾、李透翅蛾、松异带蛾、冬尺蠖。
脱果孔外可见大量虫粪和碎屑
三、发生特点 1.年发生世代数
新疆:库尔勒3代/年,石河子2-3代/年。 2.越冬 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 越冬场所:树皮下、树杈分支处或树盘的土壤中。 3.年种群发生动态 新疆:越冬代成虫5月初开始出现,6月底发生第一代
成虫,5~9月均可见到成虫。 从5月底直到果实成熟采摘前,均可见 到幼虫为害。
4. 成虫习性
(1)有趋光性,黄昏前后为交尾高峰期。 (2)成虫寿命15~18d。 (3)产卵习性 卵散产于叶片、果实与枝干;50~140粒/雌虫。 植株着卵量从上至下递减 ;栽植稀疏,四周空旷的
果园植株着卵量大,向阳面多于其它方位。
卵可散产叶片的正面或反面
卵 形 态
5.幼虫习性
幼虫共5龄。
四、传播途径与检验方法
1. 传播途径 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或旅客
携带的果品作远距离传播。 水果干制品也可能携带。

【鳞翅目害虫】丽绿剌蛾(刺蛾科)

【鳞翅目害虫】丽绿剌蛾(刺蛾科)

【鳞翅目害虫】丽绿剌蛾(刺蛾科)丽绿剌蛾图片,丽绿剌蛾长怎么样?丽绿剌蛾怎么防治,丽绿剌蛾用什么药最有效?丽绿剌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丽绿剌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丽绿剌蛾二、别名:绿刺蛾三、学名:Parasalepida (Cramer)四、分部地区:分布于中国境内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起国境线,西自陕西、甘肃折入四川。

五、危害作物:茶、梨、柿、枣、桑、油茶、油桐、苹果、芒果、核桃、咖啡、刺槐等。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七、危害症状:幼虫食害叶片,低龄幼虫取食表皮或叶肉,致叶片呈半透明枯黄色斑块。

大龄幼虫食叶呈较平直缺刻,严重的把叶片吃至只剩叶脉,甚至叶脉全无。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0-17mm,翅展35-40mm,头顶、胸背绿色。

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

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雌、雄蛾触角上部均为短单相齿状,前翅绿色,肩角处有1块深褐色尖刀形基斑,外缘具深棕色宽带;后翅浅黄色,外缘带褐色。

前足基部生一绿色圆斑。

2、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5mm,粉绿色,背面稍白,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绿色带3条,亚背区、亚侧区上各具一列带短刺的瘤,前面和后面的瘤红色。

4、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九、发生规律: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

一代幼虫为害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

成虫有趋光性,雌蛾喜欢晚上把卵产在叶背上,十多粒或数十粒排列成鱼鳞状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

每雌产卵期2-3天,产卵量100-200粒。

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

老熟幼虫在茶树中下部枝干上结茧化蛹。

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十、防治方法:1、结合营林措施,清除枝干上、杂草中的越冬虫体,破坏地下的蛹茧,以减少下代的虫源。

【鳞翅目害虫】红天蛾(夜蛾科)

【鳞翅目害虫】红天蛾(夜蛾科)

【鳞翅目害虫】红天蛾(夜蛾科)红天蛾图片,红天蛾长怎么样?红天蛾怎么防治,红天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红天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红天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红天蛾二、别名:红夕天蛾、暗红天蛾、葡萄小天蛾、累氏红天蛾三、学名:Deilephilaelpenor四、分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甘肃、山西、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五、危害作物:凤仙花、柳兰、忍冬、秋兰、茜草科、柳叶菜科、草花类、葡萄等。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七、危害症状:以幼虫的形式取食叶片,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33-40毫米,翅展55-70毫米。

翅、体为红色,有黄绿色闪光。

头部两侧及背部有2条纵行红色带,腹部的背线及两侧为红色。

前翅豆绿色,后翅近基部的一半为黑褐色,靠外缘的一半红色。

2、幼虫:体长75-80毫米,头和前胸较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

胸足黄褐色,第一至第二腹节背面有1对深褐色眼状纹。

纹中间有月牙形、淡褐色斑。

斑周围有白色。

各节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腹部腹面为黑褐色尾脚,约5毫米。

3、蛹:为纺锤形,长42-45毫米,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九、发生规律:该虫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在翌年4-5月羽化成虫,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光性。

一般将卵散产在寄主嫩梢上及叶端部,第二代成虫在7月出现,幼虫在6-10月食害叶片。

幼虫老熟后吐丝粘土作茧,在浅土层内化蛹。

十、防治方法:1、冬季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

幼虫为害期可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根据其具有趋光性,可进行黑光灯诱杀。

4、在幼虫发生期可喷布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

第六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鳞翅目

第六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鳞翅目

74
生物学特性 成虫趋光性强 幼虫有拟态 幼虫植食性 :危害果树和竹林
75
2.16 毒蛾科 毒蛾科Lymantriidae
黄尾毒蛾(Euproctis similis Fuessly) 图 黄尾毒蛾
76
77
78
识别特征
体中型而粗壮, 体中型而粗壮,胸、腹部及前足多毛 触角羽毛状 无单眼 多数种类腹末有成簇的毛丛 后翅SC+R1与RS在中室近 1/3处相接, 后翅 处相接, 处相接 或有1横脉连接 或有 横脉连接
94
生物学特性 成虫有性二型现象 飞行速度很快 幼虫多危害苎麻和荨qian麻 麻 幼虫多危害苎麻和荨
95
2.28 斑蝶科Danaidae 斑蝶科
金 斑 蝶
96
识别特征
体多为大型美丽的种类, 体多为大型美丽的种类,一般 为鲜艳的橙褐色, 为鲜艳的橙褐色,有黑色斑纹 前足极退化,无爪 前足极退化, 前翅有3A脉 前翅有 脉
R5 M1
枯叶蛾科代表 图 枯叶蛾科代表 柳星枯叶蛾
58
59
识别特征
体中型或大型,粗壮多毛, 体中型或大型,粗壮多毛,静止 时似枯叶 前翅R 前翅 5与M1共柄 后翅无翅缰,肩区扩大, 后翅无翅缰,肩区扩大,有1~2条 条 肩脉
生物学特性
成虫趋光性较强 幼虫取食林木叶片
60
2.13 天蛾科 天蛾科Sphingidae
88
生物学特性
成虫有色彩二型、 成虫有色彩二型、季节二型现象 飞行较缓慢 幼虫多危害十字花科、豆科、 幼虫多危害十字花科、豆科、 蔷薇科等植物
89
2.19 蛱蝶科 蛱蝶科Nymphalidae
苎麻黄蛱蝶(Pareba uesta (Fabr.)) 图 苎麻黄蛱蝶

常见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柄眼目害虫简介

常见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柄眼目害虫简介
东北大黒鳃金龟
(别名幼虫通称蛴螬、白地蚕、白土蚕)
鞘翅目,鳃金龟科。
幼虫食害各种蔬菜苗根,成虫仅食害树叶及部分作物叶片。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5—7月成虫大量出现,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并对末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昼间藏在土中,晚8—9时为取食、交配活动盛期。卵产于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冬季在55—150cm深土中越冬。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尤其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
同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别名细胸叩头虫、细胸叩头甲、土蚰蜒)
鞘翅目,叩头虫科。
同沟金针虫。
东北地区约3年1代。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表土内。在黑龙江克山地区,卵发育历期8—21天。幼虫喜潮湿及微偏酸性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cm土温7—13℃时,为害严重,7月上中旬土温升至17℃时即逐渐停止为害。
同小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
(别名白边切夜蛾、白边切根虫)
鳞翅目,夜蛾科。
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
以胚胎发育晚期或不脱壳的幼虫在卵内或卵在田埂、地边、林带或草丛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耐低温、抗饥饿,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3龄后入土,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为害,幼虫白天潜伏在土表下,黄昏后取食为害。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潜入土中10cm处作土室化蛹。6月底、7月初羽化为成虫,7—8月进入发蛾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卵多产在土缝或杂草四周产卵期约20天,卵经7—18天胚胎发育成熟,以此越冬。
鳞翅目,夜蛾科。

【鳞翅目害虫】梨小食心虫(卷蛾科)

【鳞翅目害虫】梨小食心虫(卷蛾科)

【鳞翅目害虫】梨小食心虫(卷蛾科)梨小食心虫图片,梨小食心虫长怎么样?梨小食心虫怎么防治,梨小食心虫用什么药最有效?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梨小食心虫二、别名:东方蛀果蛾、梨食卷叶蛾、梨姬食心虫、东方果蠢蛾、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小食心虫三、学名:Grapholithamolesta Busck四、分部地区:在我国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于全国各地,尤以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各桃、梨等果产区发生最普遍;在国外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为世界性害虫。

五、危害作物:①危害桃、苹果、李、杏、海棠、樱桃、杨梅等寄主的新梢;②危害梨、苹果、李、梅、杏、枣、木瓜、樱桃、山楂、揾桴、枇杷等寄主的果实;③危害枇杷等寄主的幼苗或嫩枝的枝干。

尤以梨、桃混植果园此虫发生更为严重。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七、危害症状:梨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桃、杏、苹果等寄主的新梢和梨、桃、苹果等寄主的果实。

危害新梢时,以初孵幼虫从梢端2~3片叶子的基部蛀入梢中并向下食害髓部,蛀孔处不久边向蛀孔外流出树胶,并有粒状虫粪,被害梢先端凋萎,继而数叶下垂,最后新梢变黑枯死,危害果实时,幼虫多从果实两端或两果相接处蛀入,被害蛀人孔较小,入果后直达果心,并食害种子,但不纵横串食。

虫道内有丝线,脱果孔粗大,孔口有虫粪和丝网,受害早的梨果,蛀孔变为青绿色,稍凹陷;受害晚的则无此症状,但孔外有虫粪,数曰后蛀入孔或脱果孔周围由于菌类侵入或遇雨季而引起变黑腐烂(故有“黑膏药”之称)。

桃果被害时,幼虫多从梗洼处蛀人,向果心食害,蛀道内有虫粪。

梨小食心虫危害苹果的症状与桃蛀果蛾危害的症状相似,但从幼虫有无臀栉来区别,即前者有,后者则无。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4.6~6.0mm,翅展10.6~15.0mm。

全体灰褐色,无光泽。

前翅灰褐色,无紫色光泽(苹小食心虫全体带紫色光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菜粉蝶、小菜蛾以及许多鳞翅目仓虫,如印度谷螟等。

此外,著名的家蚕、柞蚕也属于本目昆虫。

1.轭翅亚目包括低等蛾类。

触角不呈棒状;上颚发达;前后翅连接为翅轭式;前后翅的脉序相似。

蝙蝠蛾科:体小到大型,粗壮多毛;口器退化,喙短;触角短,丝状,雄虫呈梳状;幼虫体粗壮,有皱纹和毛疣,腹足5对,趾钩全环式。

生活在树木茎干中或植物根间。

常见种类如蝙蝠蛾,中药中的冬虫夏草就是真菌虫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等幼虫体上生成的.
2.缰翅亚目包括大多数夜间活动的蛾类。

触角线状、栉状或羽状,极少呈棒状;上颚不发达;前后翅连接翅缰式;前后翅脉序不同。

麦蛾科:体型小,颜色暗淡;触角第一节上有刺毛排列呈梳状;下唇须向上弯曲伸过头顶,末节尖细;前翅狭长,端部尖;后翅外缘凹入或倾斜,顶角突出,后缘有长毛;幼虫圆柱形,白色或红色,趾钩环式或二横带式双序。

主要害虫有麦蛾、棉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和甘薯麦蛾等。

卷蛾科:体小到中型,多为褐色或棕色;前翅多数呈长四边形,少数呈狭长形,静止时保持屋脊状,似钟罩;幼虫圆柱型,体色变化大,前胸气门前的骨片上有3根毛,肛门上方多有臀栉。

有卷叶、缀叶、蛀果或蛀食种子的习性,多为果树害虫,如棉褐带卷蛾、大豆食心虫等。

螟蛾科:体小到中型,柔弱,腹部末端尖削;鳞片细密紧贴,体显得
比较光滑;下唇须长,伸出头的前方;翅三角形,后翅臀区发达,臀脉3条;幼虫体细长,光滑,毛稀少,趾钩2序,很少3序或单序,排成缺环式,只少数排成全环,前胸气门前毛2根。

幼虫喜欢隐蔽,食性基本分为卷叶作苞、钻蛀茎杆、蠹食果实种子、取食贮藏物,夜盗性的。

如梨大食心虫、玉米螟等。

尺蛾科:体小到大型,细长;翅薄而宽大,外缘有的凸凹不齐,后翅第一条脉纹的基部分叉,臀脉只一条;有的雌虫无翅或翅退化;幼虫只有腹足2对,着生于第六和十节上,行动时身体一曲一伸,“尺蠖”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如为害林木的大造桥虫等。

夜蛾科:鳞翅目中最大的科。

体中到大型,色多深暗,体粗壮,毛蓬松;前翅三角形,密被鳞片,形成色斑,后翅较前翅阔;触角丝状、栉状或羽状;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体色较深,腹足通常5对,少数3对或4对,趾钩中列式单序,前胸气门前毛片上有2根毛。

植食性,白天卷曲潜伏土中,夜间出来活动,故有“地老虎”、“夜盗虫”之称,如大、小、黄地老虎;少数在植物表面活动取食,或钻蛀茎杆或果实,如棉铃虫等。

毒蛾科:体中型,粗壮,鳞毛蓬松;体色多为白、黄、褐等色;触角多为栉状或羽状;休息时多毛的前足常伸向前方;多种种类雌虫腹末有毛丛;幼虫体被长短不一的鲜艳簇毛,毛有毒;腹部第六、七节背面中央各具一翻缩腺,趾钩单序中列式。

多为害林木,如舞毒蛾等。

舟蛾科:又名天社蛾。

中至大型,体灰褐或浅黄色;触角丝状或锯齿状;幼虫大多颜色鲜艳,腹足4对,臀足退化或特化成枝状,休息时
一般只靠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其状如舟,故有“舟形虫”之称,如舟形毛虫。

灯蛾科:体中型,粗壮且较鲜艳;腹部多为黄或红色,常有黑点;翅多为白、黄或灰色,翅面常有条纹或斑点;触角羽状或丝状;幼虫体上有突起,上生浓密的毛丛,毛长短较一致;背面无分泌腺。

如黄腹灯蛾、红腹灯蛾为害林木,美国白蛾为国内外重要检疫害虫。

天蛾科:体大型,粗壮,纺锤形,末端尖削;触角中部加粗,末端弯曲成钩状;前翅大而狭,顶端尖而外缘倾斜,后翅较小;幼虫粗大,胴部每节分为6~8个小节;第八腹节有一尾状突起叫尾角。

如葡萄天蛾等。

蚕蛾科:体中型,粗壮;触角羽状;翅宽阔;幼虫有尾角,身体每节最多分为2~3小节。

如家蚕,是有名的产丝益虫。

天蚕蛾科:体型特别大,色多绚丽;翅上一般有透明的斑,某些种类后翅有长的尾角;幼虫粗壮,体多枝刺,趾钩中列式,二序。

如樗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