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83b0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5.png)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并发布的,用于规范和指导普
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
该标准对高中课程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
在课程性质方面,该标准强调高中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等特点,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层次、有差异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方面,该标准提出了“3+3+6”的高中课程结构,即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修科目,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六个选修科目。
同时,该标准还对每个科目的学分、学时等进行了规定。
在课程内容方面,该标准强调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核心内容,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此外,该标准还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课程实施方面,该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程评价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的原则,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e724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3.png)
-根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
(3)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特色和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2.选修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
-为学生提供学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提高学术素养。
(2)兴趣特长课程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3)职业技能课程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设置理念
1.发展性理念:课程设置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2.适应性理念:课程内容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
3.多样化理念:提供多元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实践性理念:强化课程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设置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形成学科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程结构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领域。
3.时代性原则: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
4.实践性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5.综合性原则: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国家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高中阶段课程结构
![高中阶段课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39217d8a58da0116c1749ba.png)
高中阶段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表1):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表2。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15fcfec5ef7ba0d4a733bca.png)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21971e4b52acfc788ebc9c6.png)
精选ppt
2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精选ppt
3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 领域
语言 数
与 文学
学
人文 与
社会
科 学
技 体育 艺 综合
术
与 健康
术
实践 活动
科目
语外 文语
数 学
政历地 治史理
物化生 理学物
通信 用息 技技 术术
体 育 与 健 康
美音艺 术乐术
系列1
选修1-2
选修1-1
精选ppt
13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选修课程
系列2
选修2-3 选修2-2 选修2-1
精选ppt
14
选修1、2
•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 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精选ppt
7
关于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 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 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 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 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 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 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完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完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9f742fc77da26925c5b0ed.png)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0313d9386f1aff00bed51ee1.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生物
生物1
生物2
生物3
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
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技术
信息
技术
信息技术基
础
由以下五个模块组成: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通用 技术
技术与设计
1
技术与设计
2
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
英语1
英语2
英语3
英语4
英语5(七级)
系列1:提高系列(央语6—央语8,达八级目 标;英语9—英语11,达九级目标
系列2:拓展系列(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 应用类、欣赏类)
数学
数学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四个系列课程组成。
♦选修1系列课程:由两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2系列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技术与设计II选修模块
艺
术
音乐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1个模块
美术
美术鉴赏
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2个模块
体 育 与 健 康
体育与 健康
田径运动、健康教育2个系列中各选一个模块,在其余系列中选择9个模块,保证2课时/周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三、课程结构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三、课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711160e6edb6f1aff001f3a.png)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计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引导学生健康的技术价值追求,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与创新的能力。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依据学分和课时规定,紧扣学科大概念体系,精心选择和架构课程内容与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确保知识结构清晰、难易梯度合理,控制内容负荷,提供适度的认知挑战。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国情,借鉴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参照先进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和已有经验,调整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模块,提高课程标准的前瞻性。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设计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项目中学习;依托快速发展与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保持对新技术成果的开放性,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二)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
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表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是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分为升学考试类课程和个性化发展类课程。
选修性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其中,“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三个模块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课程,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三个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包含的三个层次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包含的三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1312409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0.png)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包含的三个层次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说白了,就是高中里的“学科分类”,把所有的课程分成三大块儿。
没错,就是这三块儿,帮助我们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小白,变成知识储备满满的“学霸”。
好了,我们先来好好聊聊这三层是什么,别急,慢慢来,咱们一点一点解开这迷雾。
首先第一层,叫做“必修课程”。
哎呀,这个听起来就很正经对吧,感觉好像是啥必须拿到的东西。
其实说白了,就是你上高中,必须学的那些基础课程。
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些,真的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你要想在高中生涯顺风顺水,光靠这几门就足够了。
反正你不管怎么混,总得交这几科的作业,考试也逃不掉。
可别小看这些课程,它们可是给你打下基础的。
如果你想考大学,不学好这些科目,基本上就等着跪着上学去了。
尤其是数学,这科可是能让人直接崩溃的。
你想想,高中数学,开始给你什么“函数”、什么“极限”这种玩意,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语文也不轻松,作文啊,阅读理解啊,哪一个不是让人头疼?不过嘛,没办法,毕竟这是你上高中必须经历的“修炼之路”。
然后啊,第二层就是“选修课程”。
咳咳,选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诱人?就像是你在菜单上看到的“加点料”,不是你非得要选的,但选了以后会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不信你问问,谁不想上点有趣的课程?选修课的种类多了去了,除了必修课程外,咱们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比如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艺术类课程,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学科,比如心理学、音乐、舞蹈等等。
选修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你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选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挑。
哎,谁说学高中的课就得老老实实听那些枯燥的东西?有了选修课,你还能在课堂上找到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快乐”。
想象一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或者弹一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是不是觉得高中生活突然有点小确幸了?虽然选修课的学分没有必修课那么重要,但它能为你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面,帮助你发现更多的兴趣所在,甚至可能为你以后做职业规划打下基础哦。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课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8c3c7cc1755270622082c.png)
2020/10/13
3
(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每个科目都规定了要获得多少个必修学分,必修课程 (模块)自然是要学的,但必修学分并不一定都是从必修 课程获得的。如,物理有6个必修学分,其中4个是通过学 习共同必修模块获得的,另外两个学分要从选修课程Ⅰ中 获得。
选修学分自然是从选修课程Ⅰ和选修课程Ⅱ中获得的学 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三年里在 选修课程Ⅱ中至少要获得6个学分。
2020/10/13
2
(二)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
1、由谁开发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Ⅰ的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程
Ⅱ由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
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由谁开发关系不大 选修课程Ⅱ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但校本课程并
不都是选修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校开发的 必修课程。
2020/10/13
1
一、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有什么特点?
(一)新课程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
1、学习领域 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 与健康和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 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 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这里的研究 性学习与学科中的“研究性的学习”不同,它是一门超越学科的、 以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独立的综合课程。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可见,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 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
等;二是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已经制定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接下去还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https://img.taocdn.com/s3/m/a60fdd50bed5b9f3f90f1c60.png)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
6
0--8
0--6
思想政治
6
0--6
0--4
历史
4
0--6
0--4
地理
4
0--6
0--4
物理
6
0--6
0--4
化学
4
0--6
0--4
生物学
4
0--6
0--4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0--18
信息技术
(1)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2)选择性必修: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2:网络基础、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3)选修: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和校本课程
通用技术
(1)必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选择性必修:技术与生活系列、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3)选修: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校本课程
物理
必修1/2
必修2/2
必修3/4
(1)选择性必修:在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中选择0-3个模块;(2)选修: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
化学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主题/2
社会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e0168960590c69fc3766c.png)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三)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一)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https://img.taocdn.com/s3/m/c2582a84ad51f01dc281f199.png)
英国化学物理学家道尔顿
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 代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钢铁工业
DNA模型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 薄膜做的鸟笼
硅芯片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 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 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必修:化学1、化学2
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 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 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 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 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 学习的毕业要求。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771年建立燃烧现 象的氧化学说,使 近代化学取得了革 命性的进展。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率,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
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 -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 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 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 提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按使用 功能分
功能材料 信息材料 结构材料 复合材料
神 州 五 号
耐热的透明陶瓷
高压钠灯
现 代 通 信 用 光 缆
光 学 纤 维 胃 镜
用光 导纤 维做 手术 , 不用 开刀
氧化铝陶瓷 制品
氧化锆陶瓷
F-117是一种单座战斗轰炸机。设计目的是凭隐身性能,突破敌 火力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 、重要工业目标,还可执行侦察任务,具有一定空战能力。 F-117A主要以铝合金制造,在机身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材料(RAM ),其基本的外形上具扁平的表面,即一般人所知的多面体 (faceting)技术,它可影响狭窄波束下的雷达能量,而能达到驱 散能量的效果,使雷达无法捕捉此机。
三、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三、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2bb748a700abb68a882fb35.png)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一)设计依据设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主要依据是: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并考虑到与初中、大学相关专业的衔接,依据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学分结构、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等,既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共同基础,又要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类型及其布局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3.历史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注意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
4.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历史教育的优秀成果。
在充分吸取近年来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意解决新问题,使课程结构的设计更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顺应国际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结构1.课程的类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
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和衔接。
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
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各专题下的具体内容依照时序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深入认识历史。
学#科网。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课程结构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课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c48477fb14e852459fb5740.png)
附件2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课程结构
注:1.音乐必修课程3学分,有两种组合模式供学校自选:(1)音乐鉴赏(2学分),剩余1 学分从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中选学。
(2)音乐鉴赏(1学分),剩余2学分从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中选学。
2.美术必修课程3学分,其中美术鉴赏(1学分),剩余2学分从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中选学。
3.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不少于12学分。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校实际,确定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学分分配方案及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必修必学学分,以满足田径、体操等基础性运动项目的学习需要。
4.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带※号的数据与数据结构、电子控制技术列入选考范围。
5.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是必修课程,三学年持续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其中研究性学习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三年至少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社会实践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劳动包括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其中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劳动实践的修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以及校本课程的内容统筹。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dbca1b176a20029bd642da5.png)
的
教学方式
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
融
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
合
究活动。
和
统 一
5/12
二、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与学分
要求 类别 提高要求↑
高考要求↑
必修课程 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 0~8学分
选修课程0~6学分
英语10(2学分)
英语9
(2学分)提ຫໍສະໝຸດ 高基 础实 用拓 展
第 二
英语8 (2学分) 类 类 类 类 外
学
的学生开设。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
校
拓展类
自
化交际、英语报刊阅读、英 语文学赏析等。
主
为学有余力或报考外语类院
开
提高类
校,有意愿继续提升英语能 英语8、英语9、英语10。
发
力的学生开设。
的
为有意愿学习另外一门外国
课
第二外国语类 语的学生开设。
日语、俄语、法语等
程
7/12
三、 选 课
(一)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 需完成必修课程,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
9/12
(三)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志的学生,可修习选修课程,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
学生能够在不 更太 加熟 广悉 泛的或语不境熟中悉,围 的绕 语境选择中性,必围修绕课选程修内课容程中所提涉高及 的类主课题程语所境涉及,的使主用所题学语的境语,言使知用识所和学文的化语知言识知识,和有文效化运知用识学习,策综略合运, 理用解学选习择策性略必,修理课解程选所修规课定程的中不提同高类型课语程篇所所规传定递的的不同意类义型、语意篇图所和传情 感递态的度意,义理、解意语图篇和中情不感通态的度文,化理元解素语及篇其中内不涵通的,文分化析元不素同及语其篇内类涵型的, 结分构析特不征同和语语篇言类特 型点 的结,构并特能征以和口语头言或特者点书面,形并式能陈以述口事头件或者、书传递面信形息式 、陈述再事现件真实、或传想递象信的息经、历创造、性阐地述再观现点经和历态度、。 阐述观点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设计、DJ技术等
兴趣爱好类 摄影、围棋、舞蹈、书画欣赏、乐器、
电影欣赏和研究、篮球联赛、野营
社会问题类
妇女问题研究、吸毒问题研究、艾滋病 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腐败 现象研究等
二、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力 图转变课程为学生规定学业发展 方向的思路,尽可能为每位学生 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良好的 平台,让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过程 中学习规划人生,为学生多样化 发展提供服务。
一、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 普通高中课程
基础课程
学习领域 科目或模块
模块
拓展课程
类别 项目
关于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8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人文与社会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数学 ◎科学 ◎技术 ◎艺术
基础课程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不能笼统地讲它是必修的, 还是选修的。
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 定的学分。
❖ 拓展课程由地方与学校来组织开发 和实施,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 种课程资源,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 与评价制度,确保课程的质量。
拓展课程
类别举例
项目举例
经济生活类
证券与股票、营销、电子商务、贸易、 保险、货币研究等
职 业 与 生 活 计算机修理、最新软件应用、驾驶、航
技能类
模制作、电器修理、机械修理、新型农 作物的种植和开发、养蜂技术、个人形
❖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
基础性和拓展性是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共同 具有的两种价值属性,它们在此两种课程中各 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基础性主要在基础 课程中反映出来,即基础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 养成学生的基本素养,但它同时具有在一定程 度上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个性的价值;拓 展性主要在拓展课程中反映出来,即拓展课程 的主要价值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 个性,但它反过来又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进一步 提升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
❖ 学习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科目 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 要,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关于拓展课程:
❖ 拓展课程的开设旨在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使每 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更为充分 的发展。每个学生必需修满拓 展课程的规定学分。
❖ 拓展课程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 自我、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化与 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为学生的个 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
❖突出多样化和选择性
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是普通高中新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的两种基本特性。 其中,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选择性的 基础,而课程的选择性是学生实现其个性 与潜能发展以及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的前提。 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拓展课程,都将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机会。
三、实施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是记录学生成长 履历,规范学生学习过程, 展示学生发展状况的一种课 程管理的形式。
实施学分制将有助于:
❖ 为实现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提供保证; ❖ 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发展状况; ❖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个性发展的需要; ❖ 淡化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减轻学
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 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课程管理水平; ❖ 有助于推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物理、运动与力(二)、电与磁(二)、热与能
化学
生物
自然 地理
学习领域
❖ 学习领域由功能价值相同或相近的 科目组合而成,同一学习领域中的 不同科目具有本质上相同的教育价 值;不同学习领域反映对学生基本 素质不同方面的要求。
❖ 学习领域的设置为课程的选择性提 供了可能。
❖ 在基础课程中,每一个学习领 域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体现 高中教育的基础性。
每个学科要明确本学科的 最低学分,学生获得该学科最 低学分的模块是否相同由各标 准组自己确定。倡导学生通过 不同模块获得最低学分,保证 基础,体现选择性。
学习领域举例(科学)
科目
模块
物理
从以下12个模块中至少选修若干学分:运动与力(一)、电与磁 (一)、波与粒子、物理与社会(一)、物理与社会(二)、物 理与技术(一)、物理与技术(二)、物理与技术(三)、高级
学分配置原则
❖ 每个科目中的模块赋予一定的学分 值,明确哪些模块是所有学生都必 学的,哪些模块是可以选学的。
❖ 每个科目都必须明确学生都必须获 得的最低学分,学生获得最低学分 所需要的课时数应低于现行相应科 目的课时数。
❖ 学生毕业必须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修 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的80%), 其学分按8:2的比例分配到基础课程 和拓展课程作为相应的最低学分(基 础课程最低学分大于各领域的最低学 分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