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后开洞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屋面后开洞口施工方案
一、情况说明
******屋面结构层及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层已施工完成,现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需对该屋面进行后开洞,安装厨卫透气管,鉴于后开洞口对屋面结构及防水的影响较大,特编此施工方案。
二、工艺流程
屋面清理→后开洞口定位→防水层保护→水磨钻大面开孔→局部人工凿打→模板制作安装加固→安装钢套管→洞口钢筋加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支架拆除→洞口周边砌筑挡水埂→蓄水试验→二次封堵→聚氨酯防水涂料→二次蓄水→防水保护层→场地清理
三、施工工艺
1、屋面清理:事先清理好需开洞部位范围内屋面上的材料,并清理干净。
2、后开洞口定位:后开洞口尺寸为400×400mm,定位由水电班组负责,我方按已定好的位置开洞即可。
3、防水层保护:图纸设计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层无保护层,该防水层上部为保温层,现结构板面开洞施工,极易造成开洞周边防水层的破坏,因此必须在开洞周边2m范围内:20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4、屋面板开孔: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不对结构造成影响且加快施工进度,须先放出洞口尺寸线,并在洞口400X400 mm区域内用水磨钻开洞(水钻开洞350×350mm,人工阔成400×400mm),再用人工剔成“漏斗”形,并将周边清理干净,板筋外露长度≥50mm,便于钢筋加强焊接。
5、模板制作安装加固:按主楼板模板方案要求搭设内架,立杆纵横间距0.95m,水平杆步距1.80m,具体搭设详见“主楼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6、安装钢套管:钢套管由水电班组负责安装,并安装牢固,钢套管必须带止水翼环,翼环宽度不得小于50mm,钢套管出结构面高度不得小于500mm。
7、洞口钢筋加强:洞口周边采用C10钢筋与预留板筋焊牢,焊接形式为双面搭接焊牢,搭接长度5d,其他部位采取与板面钢筋同规格、同型号的钢筋焊牢即可,无法焊接的部位可采用植筋方式连接,植筋深度15d,植筋要求按《植筋施工方案》以及设计与规范各项要求执行,其余钢筋制作安装按《钢筋工程施工
方案》以及设计与规范各项要求执行。
8、混凝土浇筑:
(1)浇筑之前需将浮浆、灰尘、疏松的砼及板面清理干净,报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将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涂刷一层同配合的水泥砂浆作为界面结合剂。
(3)混凝土标号为C35P6,内掺早强剂以及微膨胀剂,其目的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以及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4)该楼面混凝土结构板面厚度为150mm,本次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20mm,预留30mm后期用防水堵漏材料进行封堵。
(5)混凝土浇筑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以及设计与规范各项要求执行。
9、混凝土养护以及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拆模时间不低于10天,且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75%。
内支架拆除后,必需做到工完场清。
10、砌筑挡水埂及蓄水试验:每个洞口周边砌筑50mm高拦水梗,拦水梗尺寸为600×600mm,并用水泥砂浆粉刷完成,混凝土养护完后才即可进行24h蓄水试验。
11、二次封堵: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30mm厚二次封堵,二次封堵材料采用缓凝型堵漏宝封堵,封堵前需要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
12、聚氨酯防水涂料:
(1)管根处采用防水砂浆抹成圆弧角,圆弧宽度不得小于150mm。
(2)聚氨酯的涂刷厚度不得小于2.0mm,高度同预留钢套管,结构面大于剔凿面100mm。
(3)聚氨酯必须分层涂刷,在前一道涂膜固化并干燥后,应先检查其部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没有,既可涂刷下一层涂膜;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局部再刷涂膜,然后进行下一层涂膜施工,直至涂抹厚度满足要求为止。
13、二次蓄水:上述工序完成经验收合格后,须进行二次24h蓄水试验。
14、防水保护层:蓄水试验合格后,用1:2水泥砂浆对该部位防水进行保护层施工。
15、清理清理:拆除拦水梗及场地清理工作,进行下到工序施工。
四、质量要求
1、本工程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以及相关规范要求,并有相关证明。
2、所有分部分项验收均需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相关规程的要求。
3、所有隐蔽工程均在我部“三检”之后,报请监理以及甲方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五、安全文明施工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方可上岗操作。
2、进场操作人员必须按相关要求正确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3、必须按要求做好产品保护以及工完场清。
六、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