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讲解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课件
•
世界投入产出经济学会会长。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创立
•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 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 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 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 最初,列昂惕夫的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 和经济学界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
• 1953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阐述 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1973
得产列 第出昂 五分惕 届析夫 诺”由 贝,于 尔于从 经事 济“ 学年投 奖获入
Wassily Leontief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值 营业盈余
合计
总投 入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进 口 总产出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表现形式
• 投入产出分析其形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模型。 • 投入产出模型具有两种模型形式:其一是投入产出
表;其二是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必备基础。 投入产出模型:反映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是指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各种产品生产
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的相互联系概括地表 现出来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农煤炭 公共 合 消费 业采选 管理 计
投资
中 农业 间 煤炭采选业
投 公共管理
入 合计
增 劳动者报酬
加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的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文档128页
y1=g1(p1,p2,……,pn;w1,w2,……,wm)
y2=g2(p1,p2,……,pn;w1,w2,……,wm)
……
……
……
……
……
ym=gm(p1,p2,……,pn;w1,w2,……,wm)
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种要素的提供量,在经济社
会中,同时作为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存在的家庭和个 人有许许多多。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或个 人数目,y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1, 用y2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2,以此类 推,用ym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m的 总数,这样,
在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商品都是最终产品, 没有中间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直接用要素来生产, 每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都要使用一定各类的要素。 符号a11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 种要素的数量,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二种商 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n表示生产1 个单位的第n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一 般地,aij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j种商品所用的第i 种要素的数量,aij被称为生产系数。生产系数表 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用要素数 量。基本假设规定,模型中的生产系数固定不变。 由于模型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所以生产系数 一共m*n个。
由于p1=1,所以家庭或个人的支出又可写 作:x1+x2p2+……+xnpn。
依照假设,不存在储蓄,所以,个人的收 入和支出相等,y1w1+y2w2+…+ymwm=x1+ x2p2+…+xnpn。
上式即为一个人的预算限制方程,即,一 个人所能购买的各种x的数量必受到他的收入 的限制。
至于说这个人在收入的限制下,购买多少 个单位的各种x,则取决于他个人的偏好和各 个x的价格。因为,一般均衡理论并不局限于 考察某一个市场,而假设其他市场的条件不变, 从而,一切的价格变化都被认为可以影响一个 人的需求量。换言之,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不但决定于这种商品的价格,而且决定于其他 商品的价格,还决定于个人提供各种要素所得 到的收入。因此,某一个人对每一种商品的需 求函数是: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 投入产出模型的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各部 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
02
Excel是一款常用的办公软件, 可以通过添加插件或使用自定 义函数来处理投入产出模型的 数据。
03
SAS和Stata则是专业的统计分 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 和模型分析功能,适用于复杂 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04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地区经济分析
总结词
投入产出模型在地区经济分析中,能够全面反映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来源
通过调查、统计和会计资料等途径获取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联系数据。
编制方法
采用会计和经济统计方法,按照生产活动的流程和特 点,将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直接消耗系数
表示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直接消耗的另一 部门产品的数量。
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数据计算,反映部门 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
特点
投入产出模型具有系统性、动态性、预测性和政策模拟性,能够全面反映经济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领域
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产业 间的关联关系和依存度,揭示产 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
《投入产出分析》课件
a12 a1n q11
a22
a2n
q21
q12
q22
q1n
q2n
Q11 0
0 Q21
0
0
an1
an2
ann
qn1
qn2
qnn
0
0
Qn1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实物型直接消耗系数具有如下性质: αij≥0,且可αij>1
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 生产技术水平、产品消耗结构、生产管理水平、
1)其主对角线元素均为正,表示各种列名产品扣除自身直 接消耗后的净产出;主对角线以外为负或零,表示单位产品 的投入;
2)从列方向看:要生产一个单位总产出的第j类产品,需要 消耗自身和其它产品。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2.3.2.2完全消耗系数bij 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
完全消耗系数bij表明生产第j类产品的单位产 最终产品对第i类产品(包括自身)的完全消耗量。
务)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也就是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 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又称使用。
使用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中间使用:当各部门生产的部分产品提供给中间 需求部门使用,这种使用称为中间使用;
这些产品称为中间产品,也就是被用于中间消 耗的那一部分产品;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1.1.2投入产出分析的形式
投入产出分析的形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模型,投 入产出模型具有两种形式,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 数学模型。
1.1.2.1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就是
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各部
钢铁
30 40
30 10 20
投入产出法概述
04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它主 要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 系,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系统的变化。
静态分析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各部门之 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中间投入、最终使用、增 加值等指标。
静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整体结 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政策制定 提供基础数据。
投入产出法概述
目录
•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 投入产出法的历史与发展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案例
01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用于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 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研究经济系统的变化趋势 和规律。
动态分析通过编制时间序列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各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结 构变化,揭示经济系统的动态特征。
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 关注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
行业效率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各行业的生产效 率、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企业制定经营策 略提供参考。
地区分析
地区经济规模与结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各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了解地区经济的优势和短板。
地区间经济联系分析
研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揭示地 区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 7.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它能 深刻地反映一个部门的生产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发生的经济数量关系, 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 技术经济联系,这对正确地分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 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 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二、投入产出模型
• 由于投入与产出分别按产品部门排列形成矩阵形式,可以运用矩阵代 数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也可以看成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 • 从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1)按经济内容,分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劳 动投入产出模型,投资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模型等; (2)从产品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 模型; (3)从所包括的范围,分为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地 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世界 性或区域性投入产出模型; (4)从投入产出表的性质又可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 型。
投入产出理论综述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的涵义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 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 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 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 (1)将经济主体的活动以生产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归纳为若干产 业部门以及集合为家庭和其他非生产部门。 (2)突出诸部门之间在生产活动中的结构性相互关系,将通过中间 产品的交易形成的相互关联。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以生产技术系数 (投入系数)的形式固定下来。 (3)与此同时,将生产方面的这种关系同支出方面即最终需求在各 个产的结构,以及分配方面的附加价值在各产业内的分布连接起来, 形成了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 • 通过简化,里昂惕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区别: (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而在里昂惕夫 的模型中生产要素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生 产系统就能以线形关系来表示了。 (2)里昂惕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一个核心 思想,即价格对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
(完整word版)投入产出理论.docx
第二章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综述2.1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2.1.1 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均衡理论,列昂惕夫本人曾说过:“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 ,是全部均衡理论的具体“延伸” 。
全部均衡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现为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全面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
例如,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当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时,整个价格体系就形成全部均衡。
因此,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就不应只采取因果的方法去寻求每个经济变量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并用方程组来同时求得它们的解。
全部均衡理论涉及的面较宽,既有交换的均衡,又有生产的均衡。
投入产出分析考察的主要是生产的均衡。
2.1.2 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Ⅱ部类),与此相适应,把社会总产品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变资本( C)可变资本 (V) 和剩余价值( M )。
在社会主义下 C 是指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V 是指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V 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 M 是指剩余产品价值,形成社会纯收入。
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前提下,马克思把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结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1.ⅠV MⅡC2.ⅠC V MⅠC+ⅡC3.ⅡC V MⅠV M +ⅡV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纳三个平衡公式:V M=ⅡC VC1.ⅠV V X2.ⅠC V MⅠC VC+ⅡC VCV M+ⅡV M 3.ⅡCVM ⅠV V X V V X其中 VC , VV ,M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追加的不变资本、追加的可X变资本和资本家消费的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是指生产资料积累、生活资料积累和非生产人员的消费。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第26章 投入产出《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0.1228 0.2143
0
0.0081
(I-A)-1=
−
0 0 1 0
0.0307 0.0089
0
0.0325
0 0 0 1
0.0439 0.0089
0
0.0163
1.7808 0.3347 0.3777 0.5744
0.2792 1.3253 0.0592 0.1005
=
0.0598 0.0229 1.0127 0.0524
V2
…
Vn
社会
纯收
入
M1
M2
…
Mn
小
计
总投入
1
2
…
n
x11
x21
︙
xn1
x12
x22
︙
xn2
…
…
︙
…
x1n
x2n
︙
xnn
D1
D2
…
Dn
X1
X2
…
Xn
小
计
固定
资产
更新
改造
积
累
消
费
净
出
口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故可得平衡方程如下:
n
∑ xij +Yi=Xi (i=1,2,…,n)
i=1
(26-2)
投入产出表分析每类产品的简单再生产(中间产品的补偿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
以及扩大再生产(积累)的关系和比例,分析每类产品用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26.2.2
中间产品
消耗部门
最终产品
产出投入
生
投入产出分析PPT课件
(一)实物型:
26
思考题:
1、什么是投入产出法?特点是什么? 2、投入产出模型有哪些种类? 3、我国第一张投入产出表是哪年编制的?
是实物型还是价值型?
27
第二章 产品投入产出表的 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体系; 第二节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 第三节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及平衡关系。
10
国内投入产出法发展的一般介绍:
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上世纪50年代由经济学家孙冶方、科学家钱学森倡导在中科
院成立投入产出法研究小组。 1974-1976年编制我国第一张投入产出表,数据是1973年
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包括61种产品。 1987年开始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并形成制
2、把各种商品的需求(总需求)分为中间需求和最终 需求,将最终需求作为外生变量,从而把瓦尔拉的封闭 式模型改造为开放式模型,使其在经济分析中具有了实 用意义。
20
第四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
一、按时间状态分: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二、按计量单位分:
价值模型 实物模型 劳动模型
21
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其核算范围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 3、计量单位为价值单位(货币单位)。
31
二、MPS投入产出表: MPS: (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采用单式平衡表,表明再生产过程,以 窄口径的国民收入为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以简单的数量增 减恒等式进行平衡核算。 建立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既有实物型,也有价值型。
部门划分愈细,模型的效能愈高,描述愈准确,但是资料 的收集愈困难,编表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愈大,投入产 出表的填满率愈低;部门划分愈粗,模型分析的问题愈粗糙, 模型能够运用的有限,但资料收集相对容易,表格的填满率 较高。
投入产出 1概念产生发展 向蓉美讲解
第一章 总论 1、投入产出法概述 基本概念 特点 所研究的经济关系 2 、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推广应用 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概况 模型种类 3 、投入产出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4 、投入产出法的三个基本假定 以什么作为部门 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 部门划分的程度
§1.1.1 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
钢铁
机械
电
煤炭
在以上的 4个生产部门中,每一个部门的生产都要 提供给其他部门作为生产消耗,而每一个部门生 产的前提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生产。
比如:生产钢铁需要消耗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钢铁
钢铁
机械
这是一种 双向联 系,同样也是 直 接联系
机械
煤炭
? 生产煤炭需要消耗机械,但生产机械却不需要 消耗煤炭,这是 直接联系,也是单向联系。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由各种活动——生产、 流通、分配、使用等再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 统还可以再细分;
3.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 应用
数学为经济学家提供和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可 以是复杂问题明晰化或简单化。投入产出模型 虽然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模型,但却是比较大型 的方程组,离了计算机的帮助是不可能把投入 产出法用于实践的。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 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 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 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 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 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 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物产品及各种服务产品; 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 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四个构成 项目。
《投入产出法》课件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或行业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部门或行业所 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品的价值量。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各行各列的完全消耗系数,即各部门的完全消耗 量与该部门总产出的比值。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各产业部门的资源消耗 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建立资源环境投入产出 表,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程度。这 有助于发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 和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措施和建议。同时,可以为制定可持 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04
CATALOGUE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01
02
03
04
05
数据收集与整理 建立表格结构
计算直接消耗系 数
计算完全消耗系 数
分析各部门或行 业之间的…
收集各部门或行业的总产 出和总投入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分类。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类结 果,建立投入产出表的表 格结构。
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各行各列的直接消 耗系数。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其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分析 的结果。因此,完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收集与编制方法至关重要。
未来需要加强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 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编制方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效率和准确 性。
投入产出表的内容
投入产出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某一部 门或行业对另一部门或行业的直接消 耗或使用量,反映了部门或行业之间 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put-Output System
讲课教师
张倩
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使产 生了“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投 入产出分析”三种名称,分别认为它是一种方法、 一种技术、一种分析工具;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耗 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便产生了“部门联系平衡法” (苏联)、“产业关联”(日本)的名称。
从投入产出法产生到列昂惕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以后的研究,半个 多世纪以来,列昂惕夫的研究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工作重点是建立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体系, 并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从1932年开始。
在哈佛工作间,设计商品流量统计估算表,申请1500美元;
1932年底“用书面报告他的失败”为条件。 1936年,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发表在美 国《经济统计评论》8月号——投入产出分析产生; 1941年,著作《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出版。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 究不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的经济问题。
投入产出法是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数学 方法(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通过编制投入产出 表和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 各种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 别是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 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1.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西方把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 学的一个组成都分。
§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籍 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 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 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 产生的标志。
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5-1999)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列昂惕夫集中研究了世界范
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
关系,以及世界各国的未来环境污染问题,试图建立世界 性的投入产出表。
§1.2.2 投入产出分析的推广应用
美国经济1919-1929年投入产出表基本上是依
靠列昂惕夫个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同助手一起靠私人 力量编织出来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投 入产出分析的命运才出现转折。
那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产出来的产品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的那部分产
品。
特殊意义上“投入”与“产出” 特殊意义上的“投入”不仅泛指各种消耗数量,而且
也包含了各种消耗的来源 ,或者说,包含有各种消耗的
具体内容。 特殊意义上的“产出”不仅是指各种成果的数量,而 且也包括各类成果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出各类成果的 具体用途(是用于生产和劳务,还是用于该时期的消费或 积累)。
第一章 总论 1、投入产出法概述
基本概念 特点 所研究的经济关系 2、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推广应用 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概况 模型种类 3、投入产出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4、投入产出法的三个基本假定 以什么作为部门 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 部门划分的程度
§1.1.1 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投入产出分析更加 受到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重视。
由于美国政府的重视,应用投入产出分析
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投入产出分析很快传播到 了很多国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1973年度纪念阿尔弗雷 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 奇,哈佛大学的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因为投入产 出法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用。” “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产出技术独一的和没有挑战 的创始人。这项重要发明给了经济科学一种经验上的 有用的方法,以阐述一个社会的生产系统中的一般的 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这个方法提供系统地分析一 个经济中的复杂的产业之间的交易。” ----瑞典皇家科学院1973年公告
1906年,列昂惕夫出生于俄国一个外交官家庭。 20世纪20年代,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了《1923~1924 年国民经济平衡表》,这是一张包括众多产品的生产 与分配的平衡表,列昂惕夫曾参与设计这张表并对其 大加赞赏,这张国民经济平衡表实际上就是投入产出 表的雏形。 20世纪30年代初期,列昂惕夫移居美国。
煤炭
电
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电,生产电需要消耗煤炭, 因此,机械的生产间接消耗了煤炭。事实上,间 接消耗是无穷次的。
钢铁
电
机械
煤炭
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 联系,形成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部门生产和 消耗的预测和控制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保 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能够定量地分析这些直接 和间接关系,从数量上揭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50年代初,英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挪 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9个国家编制了 投入产出表; 50年代中,55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编制过投入产出表。据 国际投入产出协会2000年度报告,世界上有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 。
联合国1968年SNA正式把投入产出核算纳入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制定了编制的部门分类目 录、指标解释、计价标准、计算方法等。
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思
想萌芽。
上世纪20年代初,前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的
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中非常具体地描述了部门
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品流量关系,事实上又为投入产出法的产
生奠定了直观的经验基础。
二、 投入产出分析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投入产出分析总体框架借用了社会总产品的 理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社会总产品”,包含生 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消 耗部分属于重复计算,总产品应该是扣除这部分 之后余下的东西。 投入产出分析选择了社会总产品,并让中间产品 在投入产出及其数学模型中担当重要角色。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 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 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
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
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
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
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品价值或者总产品价值与增加
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1.1.3 投入产出法研究的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在生产 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由于分工的不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很多 具有不同作用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 而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 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消耗的关系上。
成立世界投入产出协会
为促进在投入产出技术领域知识的积累,增进投入产出技术研究者和 使用者的交流,1950年,第一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在荷兰的 Driebergen召开,组织者中除Wassily Leontief外,还有1969年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n Tinbergen和Ragnar Frisch,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由各种活动——生产、 流通、分配、使用等再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 统还可以再细分;
3.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 应用 数学为经济学家提供和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可 以是复杂问题明晰化或简单化。投入产出模型 虽然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模型,但却是比较大型 的方程组,离了计算机的帮助是不可能把投入 产出法用于实践的。
例举国民经济中的4个生产部门:
钢铁 机械 电 煤炭
在以上的4个生产部门中,每一个部门的生产都要 提供给其他部门作为生产消耗,而每一个部门生 产的前提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生产。 比如:生产钢铁需要消耗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钢铁 钢铁 机械 这是一种双向联 系,同样也是直 接联系
机械
煤炭
生产煤炭需要消耗机械,但生产机械却不需要 消耗煤炭,这是直接联系,也是单向联系。
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投入产出学界最高级
别的会议。
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
基本上简单的概念打开对经济深入分析的路子
§1.1.3 投入产出法的思想渊源和经济理论基础
投入产出思想传承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思想
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 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
1993年SNA强调“将投入产出法纳入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是SNA的一个重要特点” 。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投入产出的重要作用是 把货物和服务生产账户与生产和收入形成账户 相连接起来,将机构部门的生产账户和收入分 配账户加以细化,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得到 一个完整描述生产领域的核算框架。 这个框架使来自不同统计渠道的有关货物和服务 流量统计数据一致性的核算框架,是使经济统 计的定义和分类一致性的协调框架,是使产业 关系和产品关系明细化的分析框架。
课程内容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系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1 2 3
4 5 6 7
总论 投入产出分析预备知识 产品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和平衡关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 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投入产出分析基础理 论》中说:“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统计中的一部 分。更确切地说,它是经济计量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