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_第五章_地貌58精品PPT课件
![自然地理学_第五章_地貌58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a409b8bd63186bdebbc2b.png)
黄土高坡6
海 南 三 亚 天 涯 海 角
第五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Aaa
珊
瑚
岸礁 礁
海
岸
堡礁 类
型
环礁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
种类较多。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 也有低矮 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 “胎生”现象。发育成片 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澳洲十二门徒景区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1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
海蚀拱桥1
台湾石门洞
海蚀拱桥2
海蚀拱桥3
海蚀拱桥4
大连 “ 恐龙探海 ”
海滩1
西班牙
海滩2
澳洲
海滩3
韩国釜山
海滩4
夏威夷檀香山
巴
西
里
约
热
内
海滩5
卢
海滩6
广西北海银滩
海滩7三亚)
沙 嘴 前 端
★2000年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约8.5亿吨, 天然气产量约4000亿m3;
★中国相应为石油1000万吨。
2、矿产资源 ★锰结核矿、钛铁砂矿、锆石砂矿;
七、海岸防护
结束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1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2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海岸溶蚀1
海岸溶蚀2
溶 蚀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岸带
海蚀平台 高潮面
三、洋底地貌
浊积扇
洋底
旧金山附近海底地貌
1、大洋中脊
纵贯世界各大洋的 海底山系,其长达 80000km,高出深 海平原2~3km,距 海平面2~3km,宽 约1000km,其中央 裂谷宽几十公里; 由枕状、 深海性拉 斑玄武岩构成。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6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6](https://img.taocdn.com/s3/m/9be67c68ba1aa8114431d99d.png)
迎风坡
背风坡
落 沙 坡
滑沙
落沙坡
新月形沙丘链1
新月形沙丘链2
复合型新月形沙丘链
敦煌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景区
月牙泉
沙垄1
沙垄2
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月形 沙垄
非洲纳米比亚
灌丛沙堆1
灌丛沙堆2
沙篙
灌丛沙堆3
红柳
灌丛沙堆4
沙棘
沙棘
胡杨0
塔里木河
胡杨1
胡杨2
胡杨3
胡杨4
活千年不死, 死千年不倒, 倒千年不朽。
3 美国犹他州的土林
云南元谋的土林1
云南元谋的土林2
西西藏 ·藏阿里的·土阿林 里的土林1
西西藏 ·藏阿里的·土阿林 里的土林2
沙湖1
宁夏银川的沙湖
沙湖2
宁夏银川的沙湖
丹巴吉林沙漠
内蒙西部的丹巴吉林沙漠
风蚀洼地
风蚀洼地埃及
埃及
新月形沙丘1
新月形沙丘2
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向
落沙坡
山麓剥蚀面(山足面)
岛 状 山
戈壁(砾质荒漠)
祁连山前
敦煌
敦煌
风棱石
沙漠
泥漠
盐漠,罗布泊
风洞实验2
风洞实验3
风洞实验4
风洞实验5
风沙流1
风向
风向
风沙流2
风向
风沙流3
风沙流4
石窝和风蚀壁龛1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2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3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窝和风蚀壁龛4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石 窝 和 风 蚀 壁 龛5
甘肃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3e34a5e8762caaedc33d441.png)
硬度(硬)
(软)
体积
增大30%
(2)水解作用
化合物与水反应而成的分解作用。水体进入地表岩石,水中的 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发生交换形成可溶性盐类,即矿物 遇水分解的过程。
例 正长石水解形成高岭土、SiO2溶胶等
2KAlSi3O8+CO2+2H2O
岩石
Al2Si2O5(OH)4+4SiO2+K2CO3
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15o~30o的坡 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蠕动的过程
蠕
动
坡面上的蠕动现象
蠕动形成的鳞片状山坡
第三节 流水地貌
• 一 流水作用
1.地面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
坡面水流——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 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 薄层水流;
2FeS2+15O2+10H2O 4FeO(OH) +8H2SO 4
化学风化取决与温度、湿度和水溶液的pH值。
3.生物在化学风化中的作用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学风化 提供了反应剂;植物根系的分泌与吸 收作用促进矿物分解和元素迁移;生 物残体分解促进化学风化。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 括少量残存液体;
(3)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 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 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 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 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 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
内 蒙 古 高 原(锡林郭勒)
黄土高原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第8章 【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第8章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a067e22168884868762d67e.png)
第5章地貌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答:风化壳是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2.喀斯特地貌答: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其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由于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因此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形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熔岩地貌答:熔岩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
熔岩地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熔岩隧道是熔岩内部的窄长通道,熔岩表面冷却很快,当熔岩流还在流动时,熔岩外表已固结成壳,由于凝固的熔岩导热性非常小,熔岩流内部能长久地保持高温,使熔岩里未凝固的液体熔岩流到较低部位,于是在熔岩内形成空洞,成为熔岩隧道,熔岩隧道顶部崩坍后,熔岩表面就可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熔岩堰塞湖是熔岩流到河谷内,阻塞河道使上游河谷积水成湖,如中国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
4.风化作用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①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未改变的风化作用,其结果是形成各种碎屑物质;②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③生物的作用是指在生物参与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发生分解的风化作用。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五章重点总结资料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五章重点总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ce4f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4.png)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五章重点总结资料第五章地貌1、地貌动力有内动力和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和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2)气候因素。
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3)岩性。
坚硬和胶结良好的岩石常形成山岭和峭壁;松软岩石形成低丘、缓岗;软硬相间分布的岩石,水平方向上常导致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陡缓更替的阶状山坡。
4)生物。
植物的根劈作用、动物挖掘洞穴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岩石发生生物化学风化。
5)人类活动。
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
4、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山地阳坡和阴坡温度不相同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大3)对生物界产生影响,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产生影响5)对土地类型分化产生影响5、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6、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化作用。
气候炎热潮湿及水溶性呈酸性等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
水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吸收水分后转变为含水矿物,体积膨胀,硬度降低,抵抗能力削弱并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b08c35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5.png)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第五章: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坡面重力地貌: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在其他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滑动和崩塌,而形成滑坡和倒石碓地貌。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沿软弱面(滑动面)发生整体向下滑落的过程,成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因此,坡体滑落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并将侵蚀的物质搬运到山前谷口,在河流下游或河口进行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为流水地貌。
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动的水一方面侵蚀岩层,溶解岩石;一方面摩擦床底和两岸谷壁,同时又推动泥沙、石块,撞击坡面和床底,使岩屑崩解,为流水所运移。
流水侵蚀的方式有四种:片状侵蚀、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指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是河床、谷地不断的向源头方向伸长。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地 貌)【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地 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a77020387c24028905fc329.png)
第5章地貌5.1 复习笔记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地貌,又称地形,是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1.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①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冰川冰缘作用成为主要外动力。
在冰川作用下,山地将形成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其中,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小。
②温湿气候条件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成为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
③干旱气候条件风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相应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残丘、风蚀洼地、各种沙丘、沙垅、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
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④湿热气候条件流水作用仍居主导外动力地位,但同时化学风化强烈,平原、缓丘、穹状或钟状基岩岛山成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
湿热气候地貌多为夷平面。
⑤山地气候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具体如下:a.湿润而有足够高度的山地以冰川冰缘作用与流水作用组合及相应地貌类型为主。
b.干旱区山地高、中、低山带则分别以冰川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要外动力并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相差很大。
(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①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②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例如,修堤筑坝约束河流或迫使其改道,从而改变冲积扇与冲积平原的发展道路。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2
![自然地理学__第五章__地貌5.2](https://img.taocdn.com/s3/m/bc20abd1b9d528ea81c779c5.png)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鸟瞰
黄河的河漫滩与阶地
甘肃南部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河流型,鸟爪形
河漫滩的特征
河漫滩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 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河漫滩占据了谷底 的大部分,滩面向内侧缓缓倾斜。
河 边天 床 滩然
堤
泛滥平地
湖 沼
(四)阶地(Riverterrace)
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 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
阶地
阶地
弯
道
凹岸
凸岸
环
流
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
1、河漫滩的发育
①滨河床浅滩阶段: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
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 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 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 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②雏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 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 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 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④溯源侵蚀: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头进 行的侵蚀,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
2、搬运作用
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
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
3、堆积作用
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而造成泥沙堆积(原因
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
沉积物 细粒———粗粒
流水的分选作用
洪积扇四川
塔克拉马干的洪积扇
泥石流,四川丹巴,03.06.
end
板 状 河 床
绍兴,西施浣纱处
秦岭的板状河床
壶穴的形成
壶穴正在形成,秦岭
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五章
![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1c5efecf360cba1aa811da4f.png)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物质、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 产物。残留物质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 物质,由自然元素、氧化物或硅酸盐构成的岩屑等。风 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 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eluvium)。次生矿物以粘 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常见。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土、蒙托石和伊利石。高岭土 Al2SiO2(OH)4由水化硅酸铝组成—温暖湿润气候下形成, 我国东部和南方分布最广。蒙脱石 Al4(SiO4O10)(OH)4.nH2O—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 标准风化产物。伊利石—半湿润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弱或 富钾母岩风化形成的稳定产物。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气候 转湿或地表积水情况下,均可继续风化为高岭土。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表 元素迁移序列(根据B.B.波雷诺夫) 元素迁移序列 强烈迁移元素 容易迁移元素 迁移元素组成 Cl 、 S Ca 、 Na、 M盐)、 P、Mn
Fe 、 Al 、 Ti
惰性(稍有移动)元素
基本不移动元素
SiO2(石英)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的定义:地表 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 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 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风 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 地表夷平面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又称机械风化或 崩解。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 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 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包括1) 负荷及应力发生变化,裂隙、 节理扩大;2)太阳辐射增温与 昼夜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热胀冷 缩,但不同矿物胀缩不均匀;3) 岩石表面干湿变化以及水的相 态变化可造成岩石胀裂;4)裂 隙中的盐类发生结晶;5)植物 根系对岩石的挤压和穿透,动 物挖掘洞穴等。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5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5](https://img.taocdn.com/s3/m/7fb77196fd0a79563c1e72a7.png)
一、荒漠
★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 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 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 风积地貌)。
结束
世界荒漠的分布
(三).冰水堆积地貌 主要有 冰水扇和冰水河谷沉积 平原、季候泥、冰砾阜阶地、锅穴、蛇行丘等几类。
(四).冰面地貌 冰川表面因受褶皱、断裂、冰床坡度 变化、差别消融、流水侵蚀等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形态。 主要有冰瀑、冰裂隙、冰川弧拱、冰面河、冰面湖、 冰蘑菇、冰塔林等几类。
冰 褶 皱
冰 面 地 貌
冰 面 河
(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主要的冰缘地貌有: 1.石海与石河
石
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构造土 构造土可分为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两类。 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
石
环
3.冻胀丘和冰锥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 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 为冻胀丘。冰锥是在寒冷季节流出封冻地表和冰面的 地下水或河水冻结后形成的丘状隆起的冰体。
悬谷1
U形谷U 形谷1
U形谷U 形谷2
U形谷U 形谷3
★峡湾1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 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 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川谷 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 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 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挪威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
锥
4.热融地貌 热融作用可分为 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两种。 热融滑塌
热融沉陷
结束
冰碛物类型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edcdde8bd63186bcebbc41.png)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
一、名词解释:
风化壳、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河流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侵蚀基准面、三角洲、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峰丛、峰林、冰碛、角峰、槽谷、冰碛丘陵、终碛堤、冰缘地貌、风蚀残丘、雅丹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断块山、正地形、负地形、河床、河漫滩、分水岭、荒漠、荒漠化、断层海岸、台地、海蚀崖、海蚀台、水下沙堤、黄土、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谷地貌、溯源侵蚀、平衡剖面、河漫滩、牛扼湖、离堆山、河流劫夺、喀斯特地貌
二、填空
1、完整风化壳自下而上分为()、()、()、()、()五层
2、崩落形成两种地貌即()和()。
3、滑坡形成的地貌有滑坡裂缝、()、()和洼地。
4、以河谷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将河谷分为()、()和逆向河等。
5、岩溶地貌发育在()岩石中,形成条件中所需的二氧化碳必须具有()。
6、构造地貌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第二级为();第三级()。
7、在地质构造上,汾渭盆地为()盆地,西安骊山为()构造,秦岭为()山地,造成秦岭在构造地貌上具有()的特点。
8、在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具有同一个基座但峰顶分离的山峰称(),它继续发展形成(),最后发育成()。
9、在溶洞中,自洞顶向下增长的是(),向上增长的是(),二者若相接则称()。
10、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11、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和大陆基。
12、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3、搬运方式有四种:()、()、()和真溶液搬运
14、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可形成(),最终使得山脊形状锋锐,称为()。
15、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在河谷中阶地有三种:()、()、和()。
16、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17、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和()。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19、冰蚀作用方式有()和()二种。
20、海蚀作用的方式有:()、()和()等。
21、海蚀地貌有:()、()、()、()和海蚀柱。
22、海滩又可分为()、()和淤泥质海滩。
23、山地按高度可分为()、()、()、低山等4 种。
24、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
25、海底地貌包括()、()、()、深海平原等。
三、简答题
1、滑坡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滑坡预防要领?
3、阶地形成过程简述。
4、画图说明河流的袭夺
5、地上岩溶地貌有哪些?
6、地下岩溶地貌有哪些?
7、冰碛地貌有哪些类型?
8、冰蚀地貌有哪些类型?
9、河谷有哪些形态?
10、简述阶地类型并画图。
1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2、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点哪些?
13、泥石流的防治?
14、黄土的有哪些特性?
四.论述题
1.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
2.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3.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
4.戴维斯地貌循环说
5.简述水土流失原因
6.试述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