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更是统治阶级管理的金科玉律,那么它在管理面必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简单介绍了以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基本容,分析了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影响,提出了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目录
摘要 (4)
目录 (5)
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6)
引言 (6)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容 (6)
(一)儒家学说的基本畴――仁 (6)
1、仁者爱人――仁学的核心 (6)
2、孝悌――为仁之本 (7)
3、忠恕――为仁之道 (7)
(二)儒家学说的行为规――礼 (8)
(三)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8)
1、修身 (8)
2、齐家 (9)
3、治国平天下 (9)
二、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0)
(一)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影响 (10)
(二)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负面影响 (11)
1、家族经营,阻碍了企业的扩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11)
2、谦和忍让,缺少市场竞争和进取意识 (11)
3、“以官为本”,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的独立经营 (11)
三、如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儒家思想 (12)
(一)对儒家思想“仁治”的应用 (12)
(二)对儒家思想“礼治”的应用 (13)
(三)对儒家思想“德治”的应用 (14)
(四)对儒家思想“人治”的应用 (14)
四、结束 (15)
参考文献 (16)
致 (17)
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引言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主要借鉴和运用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形成系统的理论后,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理念在每个华人的心中可谓根深蒂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多多少少受到其影响。那么,作为外来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肯定逃不过他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不论处在什么时代都是适用的,都是有价值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但是,儒家思想毕竟产生于2000多年前,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见识的局限,其中的某些东西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或者完全不能适用当今的新时期、新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一并传承了下来。那么,儒家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必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我们不能因为儒家思想中有不好的东西而全盘否定,弃之如敝履;也不能因为儒家思想中有好的东西而全盘接受,奉之如圣经。一切东西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我们必须要辩证的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积极影响的东西,我们要发扬光大;而有消极影响的东西,必须坚决予以根除。这样才是对儒家思想的正确传承式,这样才能使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继续发光发热。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容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
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儒家学说的基本畴――仁
1、仁者爱人――仁学的核心。子认为“仁”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宗旨;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心修养。这两面构成了子仁学的主要容。在子的伦理思想中,“爱人”是“仁”的核心,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子的“爱人”并不局限于血缘宗族的亲近关系,其围从“亲亲”扩展到“泛爱”,由家族走向社会,使家族伦理转变成社会伦理。“仁者爱人”还包括“能恶人”的容。子并不主无原则地爱一切人,而是倡导“爱人”的同时也要“恶人”。他认为,只有具备仁德的仁人,才能够喜爱应该喜爱的人,厌恶那些可恶的人。行仁德的人厌恶不仁德的人,是为了让不仁德的东西不加在自己身上。子主的以“仁”对待一切人的思想,奠定了我国伦理道德的基础。
2、孝悌――为仁之本。子既讲“泛爱众”,又讲“笃于亲”,这说明子的“仁爱”是有先后、远近、厚薄、亲疏的有差别的爱,而不是平等之爱。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亲之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深厚的根源,离开了亲亲之爱、家族之爱,爱人的情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爱人之情本身就是爱亲之情的扩充和放大。子指出,在上位的人如果能用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其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因此,他倡导青少年要“入则孝,出则悌”,即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德修养放在学业的首要位置,从小培养“孝悌”品德。少年时形成的性格就会像先天的性格一样,等长大成人后,自然就会移“孝”作“忠”,以事父母之心事君事上,由孝子变为忠臣。这样,从孝亲始,至忠君止,使封建社会得以久安。
3、忠恕――为仁之道。在子那里,“忠”即“心”放于“中”,含有真心诚意、积极为人之意,包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等
一系列道德容,以及由己及人,由父子及于君以至整个社会和的多层次的、完整的道德畴,是一种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的人生观,是一种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进取、无私无畏、与人为善的献身精神,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美德。
从消极面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恕”。“恕”是相对于做不到有利于别人的“忠”而讲的,它的起码要做到不要有害于别人。“恕”还有宽恕容人的意思,即子提倡的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一个人如果能行“恕”道,就可以做到无论在国还是在家都没有怨言。
由上可知,“忠”是一种积极的美德,“恕”是一种消极的、起码的美德。“恕”不同于“忠”,它不奢求对别人有利,只希望不要有害于别人就是了。实现了忠恕之道,也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
(二)儒家学说的行为规――礼
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在传统中国,上至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冠婚丧祭,无不在礼的规下进行,礼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原始的礼,十分简单,主要用于人与鬼神的关系上,其表现形式就是用食物来祭祀鬼神。西时,统治者把礼的作用从祭祀的仪式上加以引申,扩大为治理的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规。礼是依照亲疏、贵贱、长幼的标准来确定每一等级不同的礼仪的。礼的容十分庞杂,上至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的权利义务,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送往迎来,几乎无所不包。礼的特点在于用温情脉脉的血缘感情来维护上下尊卑的名分等级,把统治和服从的政治关系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亲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