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食品毒理学01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食品毒理学01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毒理学的研究目的
评估物质的安全性
毒理学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物质在 正常或异常暴露条件下的安全性 ,以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有害物 质的影响。
预测和预防毒性
毒理学研究有助于预测新物质或 已知物质的潜在毒性,并制定预 防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其对生物体 的危害。
毒理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估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通过研究食品中化学物质和添 加剂的毒性,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 适宜性。
详细描述
亚慢性毒性评价通常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通过观察动物在较长时间内摄入物质后的中毒症状、生理功 能变化和死亡情况,确定亚慢性毒性作用。该评价有助于了解物质对生物体的长期危害程度。
慢性毒性评价
总结词
慢性毒性评价是在更长时间内(通常为2年或更长)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主要关注对生物体组织、器 官和系统产生的长期影响。
排泄是指有毒物质从 生物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速度和程度取 决于毒物的性质、暴 露量和生物体的生理 状态。
排泄的途径主要包括 尿液、汗液、呼出气 体和粪便等。
04
毒性评价与风险评估
急性毒性评价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估物质短时间内对 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通常采用 LD50(半数致死剂量)等指标来衡量。
风险评估和管理
食品质量控制
毒理学可用于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过 程中的潜在危害,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和安全性。
毒理学用于评估食品中潜在的有害物 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 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02
毒物类型与性质
有机毒物
有机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具有持久性和 生物积累性,对生物体具有极大的危 害。

食品毒理学-01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01毒理学基本概念
易感性增高。
非损害作用≠可逆损害作用
2.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的特点:
(1)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 变;
(2)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 (3)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 (4)机体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代偿能
力范围之内,当机体停止接触该种外源化学物后, 机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应有所降低,机体对其 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二)毒物的分类:
1.按毒性作用分类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类
分类:自学
二.毒性及其分级
1.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 体内的易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 能力。
2.毒性大小:引起机体产生某种有害反应 的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
一般是致死剂量
最主要因素。
剂量
接触剂量 吸收剂量 到达剂量
2.单位:
mg/kg体重 mg/m3空气 mg/L水
环境中的浓度
如:给200g的大鼠腹腔注射1mg内毒素 →所给内毒素的剂量为1mg/200g大鼠
即“5mg/kg体重(大鼠,腹腔注射)”
二.量反应与质反应
1.量反应: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 起的生物学改变,可用某种数值表示。
视网膜脱落。
2.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1)剂量 ➢“剂量决定毒物”
(2)接触途径 三氧化二砷(砒霜): 口服剧毒,但皮肤接触毒性不大。 口服:每日0.0002g以下无毒
2.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1)剂量 ➢“剂量决定毒物”
(2)接触途径
区分一种外源化学物有毒与无毒,必须 充分考虑其接触的剂量与途径。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

⾷品毒理学)绪论⾷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研究⾷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与可能的有益作⽤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在⼈类⽣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机体,在体内呈现⼀定⽣物学作⽤的⼀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源⽣物活性物质”。

瑞⼠⼈Paracelsus奠定了毒理学的基础。

提出剂量的概念。

第⼀章⾷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在⼀定条件下,以较⼩剂量进⼊机体即能够对机体产⽣损害作⽤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危及⽣命的外源性化学物称为毒物毒性(toxicity):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起损害作⽤的相对能⼒。

毒作⽤:⼜称毒性效应,毒物对动物有机体产⽣的⽣物学损害作⽤。

毒效应谱:指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毒性作⽤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靶器官:是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的器官或组织。

影响毒性的因素①机体因素:与年龄、遗传背景、性别、饮⾷、⽣理和健康状况有关,化学物的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和频度等有密切关系。

a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b化学毒物⽣物转化过程的差异c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的差异d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伤的修复能⼒存在差异②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吸收速率;接触频率③外源化学物结构和性质a功能基团与毒性的关系b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c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d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解离常数(pKa)、旋光度、表⾯张⼒、相对分⼦质量、挥发性和相对密度等。

)⽣物学标志:⼜称为⽣物标志物或⽣物学标记,是指通过⽣物学屏障进⼊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以及反映它们所引起的⽣物学效应⽽采⽤的检测指标⽣物学标志的分类:接触⽣物学标志、效应⽣物学标志、易感性⽣物学标志。

剂量(dose)是指⼈为给予机体或机体通过各种⽅式接触到的化学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 (poison)
第 一
节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

义 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 和 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同一种化学物质,由于使用剂量、对象和方法 的不同,则可能是毒物,也可能是非毒物。
返返回回
霉菌毒素(e.g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第 一 节
定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细菌毒素(内毒素,外 毒素)
第 一 节
定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第 中毒(toxicosis, intoxication)
一 节
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组

毒性(毒力)也越大。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引起动物

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越小,毒性越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第一• 接触途径节• 接触期限定
• 速率


• 频率
术 语
• ……
• 个体差异 • 身体生理状况 • 其它化学物的影响 • ……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植物毒素
(e.g 蓖麻毒素,相思子
第 毒素,乌头碱毒素) 一 节
相思子
定 义 和 术 语

《食品毒理学基础》课件

《食品毒理学基础》课件

比较化学毒性和生物毒 性的异同。
毒性的评价方法
介绍毒性评价的方法和 标准。
第四章:毒素在食品中的含量
毒素在食品中的来源
讨论毒素进入食品的途径和来源。
章: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毒素的毒理学效应
阐述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和毒理学 特征。
毒素的卫生标准和限值
《食品毒理学基础》PPT 课件
食品毒理学基础PPT课件将介绍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素的分类、毒素在 食品中的含量、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食品中毒素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章:引言
食品毒理学的概述
介绍食品毒理学的起源、 发展和研究范围。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 对象和研究内容
探讨食品毒理学研究的 重点和内容。
介绍毒素的卫生标准和限值,以保障公众 健康。
第六章:控制食品中毒素的方法
食品毒素的防治措施
探讨预防和控制食品中毒素的方法和策略。
食品毒素的监测和检测方法
介绍食品毒素的监测和检测技术。
第七章: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毒理学的应用前景
展望食品毒理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引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食品安全意义
讲述食品毒理学对保障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章:毒素的分类
毒素的定义
明确毒素的概念和定义。
毒素的种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毒素, 如化学毒素、生物毒素 等。
功能毒素和结构毒 素的区分
解释功能毒素和结构毒 素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性的定义
阐述毒性的概念和定义。
化学毒性和生物毒 性的区别

食品毒理学必考知识点

食品毒理学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RH=化学物质 ROH=代谢物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念传统概念: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概念: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医学的基础上,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微生物评价、危险管理的科学。

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鉴定,评价)机制毒理学(毒性物质机理)管理毒理学机制毒理学资料的作用:1、证实与人类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2、证实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损害效应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质以及合理治疗中毒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了解第二节毒理学简史①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②启蒙时代毒理学③现代毒理学第二章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①工业化学品②食品添加剂③日用化学品④农用化学品⑤环境污染物⑥医用化学品⑦生物毒素⑧军事毒物⑨放射性物质二、毒性及其分级毒性:RH→机体→损害能力两种物质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大,毒性大两种物质在同样指标下,剂量小对机体损害大,毒性大∴剂量决定毒性大小影响毒性大小的因素:①剂量②接触途径[口,呼吸道,皮肤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神经组织)]③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吸收系数=入血量/接触量接触期限:①急性②亚急性③慢性。

频率大于生物半衰期:毒性小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损害或者只是对机体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损害而对另一组织器官不产生损害,这样的毒性叫做选择毒性。

化学物质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1、物种的细胞差异2、不同物种或器官对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存在差异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的亲和力存在差异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三、毒作用及其分类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存在一定剂量或时间后产生不良作用(毒作用→RH→ROH)毒作用(毒效应或不良反应或有害效应)RH(ROH)特点:①表现出各种功能障碍②应激能力下降③维持机体的稳态能力下降④对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分类:①速发于迟发作用②局部与全身作用③可逆与不可逆作用④过敏性反应(变态反应)⑤特异体质反应⑥高敏感性与可耐受性1、速发于迟发作用:机体接受化学物质之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才表现出的毒性效应2、局部与全身作用:发生质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各个组织的毒性作用,即在局部也在全身作用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发生物可恢复。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

绪论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瑞士人Paracelsus奠定了毒理学的基础。

提出剂量的概念。

第一章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外源性化学物称为毒物毒性(toxicity):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毒作用:又称毒性效应,毒物对动物有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损害作用。

毒效应谱:指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毒性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靶器官:是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

影响毒性的因素①机体因素:与年龄、遗传背景、性别、饮食、生理和健康状况有关,化学物的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和频度等有密切关系。

a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b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c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d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伤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②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吸收速率;接触频率③外源化学物结构和性质a功能基团与毒性的关系b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c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d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解离常数(pKa)、旋光度、表面张力、相对分子质量、挥发性和相对密度等。

)生物学标志:又称为生物标志物或生物学标记,是指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以及反映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生物学标志的分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剂量(dose)是指人为给予机体或机体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的化学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所造成的损害作用。资料的来 源包括在职业性接触人群或环境污染区居民中进行的 调查、药物毒性的临床观察、意外事故的原因追查和 对志愿人员的试验与检测等。设计周密的人群流行病 学调查资料常可为危害性认定提供最有价值的科学依 据。
3.毒理学试验资料:由于理想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一般难以获得,毒理学试验资料常被用为危险度评价的 主要依据。毒理学试验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控 制实验条件,排除许多混杂干扰因素的影响,获得比较 确定的受试物与机体损害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和 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价和预测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 能性。
危险度评价-定义
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 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目的是 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政府管理部门正确地作出卫生 和环保决策、制订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 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部分原型或代谢产物对靶 器官发挥损害作用,同时机体自身还有一系列抵 御损害的作用。
当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的强度超过机体的抗损害 作用时,机体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和体 征,甚至导致死亡。
二、毒性、毒效应、危险性评价
毒性(toxicity)与毒效应
毒性指化学物能够引起机体损害作用的固有的 能力。
五 危险度管理
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以危险度评价的结 果为依据,制订有效的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 施,以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包括3个要 素:危险度评价(risk evaluation)、扩散和暴露控制 (emission and exposure control)、危险性监测 (risk monitoring)。

(完整版)第2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完整版)第2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完整版)第2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关于毒物、毒性与毒作用一、毒物与中毒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一物质,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机体以后,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便称毒物。

2.毒素(toxin)毒素是毒物的一种,特指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

(1)由植物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植物毒素(。

plant toxin)。

(2)由动物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动物毒素(zootoxin)。

多由低等动物产生,如蛇、蝎、蜂、蟾蜍等。

在动物毒素中,凡通过叮咬或刺蛰释放的毒素叫毒液(venom)。

(3)由霉菌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霉菌毒素(mycotoxin)。

(4)由细菌产生的能够引起人及动物中毒的物质称为细菌毒素(1~acterial toxin)。

细菌毒素又分为两类:①存在于细菌细胞内的毒素称为内毒素(endo toxin);②由细菌细胞合成后排出菌体外的毒素称为外毒素(exotoxin)。

3.中毒(toxicosis,intoxication)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叫中毒。

二、毒性与剂量1.毒性(toxicity):毒性也称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某种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能力越大,说明其毒性(毒力)也越大。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

某物质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愈小,说明其毒性愈大;反之,某物质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愈大,说明其毒性愈小。

2.剂量(dose)指动物机体每公斤体重接触毒物的量。

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

上述概念中“接触毒物”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包括各种接触途径,如经口、皮、呼吸道、肌肉、皮下、静脉等。

同一毒物,同一剂量,如果接触途径不同,引起的毒性反应不同。

这是因为,其一,不同染毒途径,其吸收程度不同;其二,不同部位对不同毒物的反应性不同。

食品毒理学重点知识点

食品毒理学重点知识点

毒理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毒性靶器官剂量质反应量反应剂量-反应曲线类型LD50及其生物学意义阈剂量急/慢性毒作用带的概念及意义毒理学实验常用的方法(特别是体内/外实验的特点)毒理学研究史上的知名人物毒理学研究的首要/最终目的毒理学研究观察的指标分类致死剂量分类及概念危险度/性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ADME生物膜的结构三种转运方式及特点脂水分配系数毒物的吸收方式排泄(特别是经肾脏排泄)肠肝循环首过效应第三章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定义I,II反应的分类及主要的酶(重点讲述的苯代谢)第四章毒性机制终毒物的概念及类型自由基及类型抗氧化系统胞内钙稳态的维持与紊乱第五章影响毒作用的因素影响因素的三方面:毒物构效关系的例子:毒物进入机体速度几种途径的比较毒物的联合作用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一般毒性作用的定义及分类急性毒性的定义及试验目的三种试验对动物选择的要求霍恩法实验设计的原则及优缺点毒物的蓄积作用及分类蓄积系数(K)定义\计算\评价生物半衰期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配子的发生过程精子发生过程主要激素类型睾丸的功能及其中细胞类型雌雄生殖毒性致畸试验致畸指数第八章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突变及分类细胞周期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Ames试验的原理及过程代谢活化系统阳性/阴性对照组设立的意义第九章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分类标准癌细胞的特征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短期试验第十章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免疫的定义免疫系统及功能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器官超敏反应及分类(I型超敏反应为重点)。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7
选择性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
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
转化能力不同
磺胺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小鼠对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甲醇致盲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所造成损害的 修复能力不同
毒物毒性的大小,通过生物体所产生的损害 性质和程度而表现出来,可用动物实验或其 他方法检测。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的定义
指摄入了还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 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 病。
摘自: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
甲醇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在眼房水和玻璃 体液内的甲醇经过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甲醛,抑制视网 膜氧化磷酸化过程,使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致使视 网膜和视神经病变,引起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双目失明8。
3.中毒(toxication,poisoning)
中毒:指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 或器质性的病变。
─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多次 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 毒性作用。
13
按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类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是指某些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害作用。
如接触具有腐蚀性的酸碱所造成的皮肤损伤, 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呼吸道损伤等。
16
按毒作用的性质分类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指化学物在一定 的剂量范围内经一定的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 接触方式可能产生的某些毒作用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精品PPT课件
❖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 性异常反应。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的特点:
1. 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 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 机体功能容量降低。
功能容量: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或行为 学方面的各项指标来表示。如进食量,体力劳动 的负荷能力,血容量等。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
•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第二节 剂量、剂量质反应关系和剂量量
反应关系 •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毒物及其分类 • 毒性及其分级 • 毒作用及其分类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毒效应谱 • 靶器官 • 生物学标志
3. 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和机体对外加应激的 代偿能力降低。
稳态:指机体保护内在环境稳定不变的一种倾向或能力。如体 温。
应激状态:指各种外界不利因素引起机体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 学作用的综合表现。如受惊吓,心跳、呼吸加快。
代偿能力:当体内组织或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时,病变部功能降 低,此时健部组织通过自身功能的加强来弥补病变部的能力不 足的能力。
毒性
•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 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 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 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 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毒性
• 毒性的大小 卫生部制定标准:将各种物质按其对大 鼠经口LD50的大小,把毒物分为极毒、 剧毒、中毒、低毒、实际无毒和无毒6级 来表示毒物毒性的大小(毒性程度) 毒性的大小同样是由剂量(或半数致死 量)所决定的。

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 注意:效应的观察结果属于计量资料,可用某 种测量数值表示。效应是对于个体而言。
u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效应:( ) • A. 尿δ-ALA的含量; • B. 中度铅中毒; • C. 动物死亡; •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 反应 (response) :指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 触后呈现某种效应程度的个体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 比率。如死亡率,中毒发生率等,一般以百分率或 比值表示。
➢剂量(dose):动物机体每公斤体重接触毒物的 量(单位:mg/kg体重),它是决定外源化学物 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注意:某物质引起机体发生中毒反应所需的剂量越小, 说明其毒性越大
➢影响毒性强弱的因素
剂量 接触途径 接触期限 接触速率 接触频率
• 接触途径:由于化学物质一般要进入 血液并随血液 到达靶器官才以发挥毒作用,而同一物物质经不同 途径与机体接触的吸收系数不同,因此毒性作用也 不同。

BB
化学物 BB
效应
BB
化学物 BB
靶器官
5、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effect)
化学物A
效应
CC
七、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1. 生物标志物: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 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 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2. 生物学标志的分类 ① 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② 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③ 易感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表示有肝脏损伤,心脏 梗死患者表现为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增 高,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也称危害性认定,是定性评价阶段。 ▪ 目的:确定待评定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
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损害效 应的性质和特点;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 有无因果关系。
• 相同化学物质:
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接触频率不同,则
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接触的间隔时间小于其生物半衰期,则容 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水平产生毒作用;
• 间隔时间较长,则在体内不易积累到该水
平,较难产生毒作用。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0
影响毒性的因素
4.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的关 系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3
影响毒性的因素
▪ (4)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如: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胸部肿 瘤,而肝脏无损(解毒)。
▪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使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 困难。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4
二、毒性及其分级
(二)毒性分级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5
二、毒性及其分级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6
安全性与危险性
▪ 安全性(safety):指在规定条件下,外 源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 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 危害(hazard):指当机体、系统或(亚) 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 子或者场景的固有性质。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4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静脉染毒: 化学物质直接入血,吸收系数为1,通常表
现出的毒性最高。 静脉以外途径染毒,一般吸收系数都小于1,
表现出的毒性相对较低。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5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口染毒: •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由门静脉系统到
达肝脏被代谢(称为首过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性直接影响化
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能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水26
影响毒性的因素
(2)接触期限
• 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 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h内多次对实验动物高剂 量染毒;
• 亚急性毒性试验:一周或数周内接触毒物;
• 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上,甚至几代内对动 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关系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8
影响毒性的因素
▪ 1. 外源化学物结构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1)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
某些功能性基团能使分子极化程度增加,更 易与酶系统结合,产生毒性。
例如:卤素的吸电子效应(CH3I致癌);芳 香族化合物:在苯环上引入-OH,形成酚,
增强毒性;化合物中引入-COOH、-SO3H:
例如:吗啡(左旋);
特殊:尼古丁(大鼠:一致;豚鼠:右旋 结构是左旋毒性的2.5倍)。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1
影响毒性的因素
2. 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溶解度、解离度、pH、旋光度、表面张力等。 ➢ 例如:提高在人体内的溶解度,使毒性增强; 乙醇:脂溶性较高,易通过细胞膜类脂层(↑) 季铵盐(强电解质),离子体积较大,不易通过细
2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第二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
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二、毒性及其分级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五、毒效应谱
•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 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 • 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 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1
影响毒性的因素
选择毒性的原因:
•(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没有,青霉素杀菌但不伤人。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 其毒性代 谢产物的积蓄能力的差异 如:碘治疗甲状腺亢进(甲状腺选择吸收蓄积)。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②非挥发性毒物:酸性、碱性、两性毒物, 如生物碱、吗啡;
③金属毒物:砷、汞、钡、铬、锌等;
④阴离子毒物:强酸、强碱;
⑤其他毒物:箭毒碱、CO、H2S。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9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①工业化学品: 生产使用的原料、辅助剂、中间产品、副产品、 废弃物、成品等;
②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天然/食品变质后的毒素,食品添加剂(糖精、 色素、防腐剂);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3
梭曼
▪ 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化学名甲氟 磷酸异己酯。
▪ 1944年,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 德·库恩博士首次合成了梭曼,但未及生 产,苏军就占领了工厂。
▪ 梭曼的毒性比沙林大3倍左右。
▪ 人若吸入几口高浓度的梭曼蒸气后,在 一分钟之内即可致死,中毒症状与沙林 相似(呼吸衰竭)。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7
安全性与危险性
▪ 危害性(risk):也称为危险度,指在具体 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 (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 危险度:绝对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 可接受的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 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 的危险度。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2
选择毒性的原因: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如:磺胺类药物:参与细菌体内合成叶酸,故对细 菌有毒作用,而对人无作用。
黄曲霉毒素B1:对小鼠致癌作用小,而对大鼠则产 生肝脏肿瘤。
甲醇:体内代谢形成甲醛及甲酸盐,最终形成CO2 和水;但眼睛缺少相应酶类(无法代谢),故甲醇 已造成双目失明。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7
毒物的分类
(1)按其毒理作用分:
①腐蚀毒:强酸、强碱、酚类;
②实质毒:砷、汞、铅等重金属; 无机磷、毒藫;
③酶系毒:有机磷、氰化物;
④血液毒:CO、亚硝酸盐、蛇毒;
⑤神经毒:醇类、麻醉药、催眠 药。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8
毒物的分类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
①挥发性毒物:氰化物、醇类、有机磷;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0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造纸、化工; 1953年日本,废水引起的 “水俣病”);
④日用化学品: 化妆品、洗涤用品、杀虫剂; (汞及其化合物:增白、祛斑;萘、溴氰菊酯)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1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胞组织,故毒性小。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2
3.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途径
• 接触期限 • 速率 • 频率 • ……
• 个体差异 • 身体生理状况 • 其它化学物的影响 • ……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3
影响毒性的因素
(1)接触途径
•多数情况下,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 流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经口、经皮、 经呼吸道等)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即 入血量与接触量之比)是不同的。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7
影响毒性的因素
接触期限
许多化学物质的急性染毒与较长时间染毒的 毒性表现不同,一般前者迅速而剧烈,后者 则相对平缓。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例如:苯:急性中毒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而重复接触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 血病。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 毒物、毒性、毒作用、靶器官、量反应 与质反应的概念,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教学目标
▪ 掌握外源化学物、毒物、毒性、安全性与危险 性、生物学标志的基本概念;
▪ 掌握毒性损伤的常用描述指标,食品中残留物 的安全限量指标;
▪ 熟悉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⑤农用化学品: 化肥、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
剂、饲料添加剂等。 ⑥医用化学品:
血管造影剂、消毒剂、药物;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2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⑦生物毒素: 动、植物毒素(蚊虫叮咬、毒蜂的毒液), 霉菌毒素,细菌毒素。
⑧军事毒物: 沙林毒气、芥子气、梭曼、塔崩、路易氏毒 气等。
毒性减弱。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19
影响毒性的因素
(2)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 电负性基团与机体中带正电荷的基团相互吸 引,使毒性增强。 例如:-NO3、-C6H5、-CN、-CHO、COR、 -COOR、-CH=CH2、-CCl3等。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20
影响毒性的因素
(3)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 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异构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产生 毒性;一般地,左旋结构产生毒性。
▪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38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 指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通过动物 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有害 效应(毒性及其潜在的危害),并外推和评 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对人体或人群是否安 全,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 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危害作用、 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