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剖析_王可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剖析
筑 COMPARATIVE STUDY ON ANALOGY OF DEVELOPMENTS BETWEEN JAPANESE AND WESTERN 论 MODERN ARCHITECTURE
坛
王可尧,张宇 /WANG Keyao, ZHANG Yu
摘要:本文从梅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出发,通 过对日本和西方相应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比较,剖析了 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回顾了日本建筑从“追 随西方”到“与西方同步”的发展历程。 Abstract: Dr. Tadao UMESAO’s “An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y: Japa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Context” opens a new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By comparing the Japanese architects’ works with the Western ones, this paper articulates the analogous nature between them. The evolution of the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is explicated as from ‘behind the West’to‘as the West’. 关键词:文化的生态史观,日本的,西方的,现代建筑,相 似性 Key words: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y, Japanese, Western, Modern architecture, Analogy
两位建筑师的另一个相似点是对细部的关注——这 种关注其实是以一种建筑师的理性思维来确保他们的作 品无一不好、无一不精。佩瑞特在材料的颜色、肌理、尺 寸上的组合以及效果的反复推敲、把握,同样也是村野 藤吾在设计中执著坚持的,在佩瑞特的富兰克林公寓 (图6)和村野藤吾的广岛和平圣堂(图7)的比较中不 难看到这一点。
追溯现代建筑在日本的引入,既可归于1920年代 堀口舍己、今井兼次、前川国男等赴欧学成归国后的推 介,也有赖于赖特及其助手雷蒙德在日本成功实践带来 的示范影响。总之,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现代建 筑自一开始就能较为顺畅地在日本扎根。战后日本社会 进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又一次西化,形成“民主主义氛 围”,日本的建筑创作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就更加深入,并 自然地将现代建筑与日本民族意趣融合。对照看看现代
4 舰艇建造局技术服务中心,佩瑞特(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5 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村野藤吾(摄影:聂兰生) 6 富兰克林公寓,佩瑞特(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7 广岛和平圣堂,村野藤吾(摄影:聂兰生) 8 斯图加特美术馆,詹姆士·斯特林(图片来源:参考文献wenku.baidu.com)
没有明确的和、洋之别,他的建筑是一种折衷、混合、集 仿的建筑。松叶一清叙述道:“村野把山崎实、德国表现 派、中世主义、装饰艺术、殖民主义样式、和风及俄国 先锋派全部‘平等’地对待,甚至把支配20世纪的现代 建筑运动,也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样式而采纳进来。”[4]这 种坚持贯穿其整个设计生涯,从1950年代的广岛和平 5 圣堂(与丹下的广岛和平中心同时建成)到1980年代 的新高轮王子饭店(几乎与丹下的赤坂高轮王子饭店同 时建成)一直如此。在日本,村野藤吾的坚持似乎有些 孤独,然而在西方却存在着与之相像的呼应。
1
1.对西方的追随及与本土文化的契合 1920年代中后期,师从柯布西耶的日本建筑师前 川国男、坂仓准三以及吉阪隆正等人把当时最新的现代 建筑思想带到日本,并影响到广大的日本建筑师,丹下 健三就是其中之一。 丹下健三是前川国男的学生,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 里也是柯布西耶的追随者。广岛和平中心就体现了具有 柯布西耶意象的“底层架空”。而他对混凝土材料的偏爱 也反映出了与柯布西耶的相似以及一种承接,比如在丹 下健三设计的大阪电信会社(图2)中所反映出的厚重 感、构件的粗壮感以及细部的处理都与柯布西耶所作的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中心(图3)有着相当的神似。在代 代木体育馆、东京圣玛丽安教堂这样的由丹下健三自主 探索并创作的作品中,对材料的运用和形体的把握都不 难体现出柯布西耶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马国馨教授所析,丹下健三“通过利用日本传 统文化的一些典型,用现代建筑的方法加以融合,而创 造出新的形式。”[3]众人皆知的典型实例就是前面提到 的代代木体育馆。值得注意的是,丹下健三应用西方的 现代主义理论,后来又让自己设计的建筑中显出日本意 趣,这段演化历程相当顺利。而这种顺利的演化并不是
古典主义的倾向、高技术的倾向、新理性主义的倾向、极 斯·詹克斯关于日本建筑的评论发出疑问。他认为日本 ——吸收和创新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端个性化的新表现主义的倾向、地域主义的倾向和生态 能顺利接受现代建筑的理由在于:“对日本来说,现代建 [5]、[6]尼古拉斯·佩夫斯纳,J·M·理查兹,丹尼
英国建筑师詹姆士·斯特林则是与村野藤吾呼应的 另一建筑师。尽管普遍认为斯特林是现代主义建筑大 师,但他的作品中一直带有一种理性的古典美。他在设 计上调动传统的、老的、新的、只要符合功能、造价和 社会接受性等要求的一切可用的手段。1970年代他在 7 风格上进一步发生转变,更进一步接近了新古典主义和 主义建筑引入中国时如何费尽周折(真正体现人的尺度 历史主义,这种倾向在他1970年代末设计的斯图加特 和个人意趣的现代建筑是最近10年才逐渐多起来的), 美术馆(图8)达到了极致。尽管他并不像村野藤吾那 再看看“方盒子”建筑与中国传统结合之艰难,除了体 样和现代建筑保持一段距离,但他们的不拘于风格的态 制政令的影响外,本民族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相似度”恐 怕是造成现代建筑引入命运迥异的重要原因。 2.村野藤吾与西方的呼应 村野藤吾在日本的建筑发展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建 筑师,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在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汹涌澎 湃的浪潮中始终与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建筑师, 甚至在一定时期持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在丹下健三设 计的代代木体育馆落成的1964年,村野藤吾设计的折 衷主义和历史主义味道极重的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也 同时建成,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村野藤吾的建筑并
主义的倾向等等。
筑本不是新事物。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 斯·夏普编著.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邓敬,王俊
从汉斯·霍莱因到矶崎新、从理查德·罗杰斯(图 ‘现代的’;它们使用无修饰的自然状态的材料,它们强 等译. 彼得·柯林斯 . 奥古斯特·佩瑞特. 北京:中国建
9)到高松伸(图10)、从马里奥·博塔到安藤忠雄、从 调交接节点、结构和几何关系;甚至桂离宫完全处理成 筑工业出版社,2003
日本的现代建筑在战后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追随西方”到“与西方同步”的过程。 日本建筑发展的过程存在着与西方共通的相似性。这其 中既有表层上的原因,也有文明发展上的深层原因。这 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文明的相似性与建筑的相似性 用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的观点来看,建 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中巨大而丰富的内涵都会负载在 建筑上[1],所以,只有把握住文化的发展,才能把握住 建筑的发展。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关注,势必也要从日 本的文化角度先行入手。 通常认为,日本顺利接受现代建筑,与日本文化长期 以来善于消化外来异质文化的特质有关[2]。但日本学者梅 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打开了我们解读这一问 题的新思路。梅棹忠夫主张,日本文化与西欧文化是平行 进化的。在他绘制的旧大陆的历史生态模式图(图1)中, 把旧世界看作恒置的椭圆,第一地区位于其东端和西端, 第二地区占据了椭圆的其他部分(包括Ⅰ中国世界、Ⅱ印 度世界、Ⅲ俄罗斯世界、Ⅳ地中海—伊斯兰世界)。日本和 西欧同为第一地区(分列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因此,二 者在历史的进化过程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借用梅棹忠夫的观点来分析日本现代建筑,尤其是 战后的现代建筑,的确可以看出它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 现代建筑的相似性。 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相应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比较,可以 发现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中或隐或现的一些相似 性,从而揭示出,在建筑发展中也存在一种“生态”观 念上的相似性。
的缺陷引起建筑师们的广泛关注,直接导致广义上的 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来解释“。第一地区”正是存在着 程中的见解和思想对笔者启迪良多。)
“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所谓“新现代主义”建筑即 全局上的相似性,才能在细节上取得一种同质。狭义到
是依据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纠正了现代建筑的诸多不 与建筑相关领域就是诸如教育体制、认知方法、策划组 注释:
8
建筑论坛 /ARCHITECTURAL FORUM
135
度与对现代建筑所作的补充是极为相似的。
性。这标志着经过战后数10年的发展和复兴[7],日本 而,詹克斯所举的日本古代建筑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
斯特林1970年代风格的转变预示着“一种趋于城市 在被自然地视作“西方7国俱乐部”一员的同时,日本 的突出特征——为何现代建筑在中国没有达到天然的暗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05-10-15
134
2
1 旧大陆历史生态模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2 大阪电信会社,丹下健三(摄影:聂兰生) 3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中心,柯布西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3 世界建筑 2006/02
4
6
他独有的。在日本有一大批“理性主义”建筑师和丹下 健三一样,把日本文化植入现代建筑并促进其发展,如 菊 竹 青 训( 空 中 楼 阁 ,1958 年;出 云 大 社 ,1963年 )、 吉村顺三(森林之家,1962年)、浦边镇太郎(仓敷国 际 旅 馆 ,1963 年 )等 等 。
和历史主义含义的普遍倾向”[6],它是基于对现代建筑所 现代建筑也达到与西方同步,甚至成为西方现代建筑的 合呢?循着梅棹忠夫提供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
存在的不足的一种修正。而村野藤吾独立的创作观对日 重要一部分。
中国和日本有很深的渊源,但分别属于“第二地区”和
本现代建筑的作用具有与此“无意识”的相似和暗合。
地出现在西方和日本。以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所 结果不是一种微妙的巧合,而是其社会、政治、经济、文 要务,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健康发展的关键。□(特别感
著《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为契机,现代建筑所存在 化发展一致和相似的结果。而这种相似正可用梅棹忠夫 谢天津大学聂兰生教授。她开设的“日本建筑思潮”课
其中一位是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瑞特,尽管 他对现代建筑推动很大,但作品中仍然流露出了特定时 期中的历史主义意味。他建筑中的新要素“虽然源于一 些逻辑的推演,却与17、18世纪的纯装饰的建筑形式 相似。”[5]比较他的舰艇建造局技术服务中心(图4)和 村野藤吾的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图5),尽管它们年 代不同,但通过新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取得一种有传统感 的意图是相似的。
结语
“第一地区”,所以对于日本或西方的模式,一定要考虑
3.1970年代后与西方同步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战后日本和 到所存在的不同,并根据不同文明的“生态条件”加以
1970年代以后,建筑创作多元化的趋势如出一辙 西方特别是西欧现代建筑发展的同步性和相似性。这种 吸收、调整、融合和创新。这既是中国社会有序发展的
足而进一步发展出的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简洁、流畅、 织、评判原则以及建筑师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似 [1]马凌诺夫斯基. 文化论. 费孝通译. 北京:华夏出版
精致,具有秩序感,既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又努力使 导致了建筑的相似。
社,2003
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相互融合。其中包括了自由
结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或许会对建筑评论家查尔 [2]~[4]马国馨 . 日本建筑论稿. 日本建筑文化浅析
筑 COMPARATIVE STUDY ON ANALOGY OF DEVELOPMENTS BETWEEN JAPANESE AND WESTERN 论 MODERN ARCHITECTURE
坛
王可尧,张宇 /WANG Keyao, ZHANG Yu
摘要:本文从梅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出发,通 过对日本和西方相应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比较,剖析了 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回顾了日本建筑从“追 随西方”到“与西方同步”的发展历程。 Abstract: Dr. Tadao UMESAO’s “An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y: Japa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Context” opens a new window to understand the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By comparing the Japanese architects’ works with the Western ones, this paper articulates the analogous nature between them. The evolution of the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is explicated as from ‘behind the West’to‘as the West’. 关键词:文化的生态史观,日本的,西方的,现代建筑,相 似性 Key words: Ecological View of History, Japanese, Western, Modern architecture, Analogy
两位建筑师的另一个相似点是对细部的关注——这 种关注其实是以一种建筑师的理性思维来确保他们的作 品无一不好、无一不精。佩瑞特在材料的颜色、肌理、尺 寸上的组合以及效果的反复推敲、把握,同样也是村野 藤吾在设计中执著坚持的,在佩瑞特的富兰克林公寓 (图6)和村野藤吾的广岛和平圣堂(图7)的比较中不 难看到这一点。
追溯现代建筑在日本的引入,既可归于1920年代 堀口舍己、今井兼次、前川国男等赴欧学成归国后的推 介,也有赖于赖特及其助手雷蒙德在日本成功实践带来 的示范影响。总之,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现代建 筑自一开始就能较为顺畅地在日本扎根。战后日本社会 进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又一次西化,形成“民主主义氛 围”,日本的建筑创作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就更加深入,并 自然地将现代建筑与日本民族意趣融合。对照看看现代
4 舰艇建造局技术服务中心,佩瑞特(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5 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村野藤吾(摄影:聂兰生) 6 富兰克林公寓,佩瑞特(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7 广岛和平圣堂,村野藤吾(摄影:聂兰生) 8 斯图加特美术馆,詹姆士·斯特林(图片来源:参考文献wenku.baidu.com)
没有明确的和、洋之别,他的建筑是一种折衷、混合、集 仿的建筑。松叶一清叙述道:“村野把山崎实、德国表现 派、中世主义、装饰艺术、殖民主义样式、和风及俄国 先锋派全部‘平等’地对待,甚至把支配20世纪的现代 建筑运动,也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样式而采纳进来。”[4]这 种坚持贯穿其整个设计生涯,从1950年代的广岛和平 5 圣堂(与丹下的广岛和平中心同时建成)到1980年代 的新高轮王子饭店(几乎与丹下的赤坂高轮王子饭店同 时建成)一直如此。在日本,村野藤吾的坚持似乎有些 孤独,然而在西方却存在着与之相像的呼应。
1
1.对西方的追随及与本土文化的契合 1920年代中后期,师从柯布西耶的日本建筑师前 川国男、坂仓准三以及吉阪隆正等人把当时最新的现代 建筑思想带到日本,并影响到广大的日本建筑师,丹下 健三就是其中之一。 丹下健三是前川国男的学生,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 里也是柯布西耶的追随者。广岛和平中心就体现了具有 柯布西耶意象的“底层架空”。而他对混凝土材料的偏爱 也反映出了与柯布西耶的相似以及一种承接,比如在丹 下健三设计的大阪电信会社(图2)中所反映出的厚重 感、构件的粗壮感以及细部的处理都与柯布西耶所作的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中心(图3)有着相当的神似。在代 代木体育馆、东京圣玛丽安教堂这样的由丹下健三自主 探索并创作的作品中,对材料的运用和形体的把握都不 难体现出柯布西耶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马国馨教授所析,丹下健三“通过利用日本传 统文化的一些典型,用现代建筑的方法加以融合,而创 造出新的形式。”[3]众人皆知的典型实例就是前面提到 的代代木体育馆。值得注意的是,丹下健三应用西方的 现代主义理论,后来又让自己设计的建筑中显出日本意 趣,这段演化历程相当顺利。而这种顺利的演化并不是
古典主义的倾向、高技术的倾向、新理性主义的倾向、极 斯·詹克斯关于日本建筑的评论发出疑问。他认为日本 ——吸收和创新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端个性化的新表现主义的倾向、地域主义的倾向和生态 能顺利接受现代建筑的理由在于:“对日本来说,现代建 [5]、[6]尼古拉斯·佩夫斯纳,J·M·理查兹,丹尼
英国建筑师詹姆士·斯特林则是与村野藤吾呼应的 另一建筑师。尽管普遍认为斯特林是现代主义建筑大 师,但他的作品中一直带有一种理性的古典美。他在设 计上调动传统的、老的、新的、只要符合功能、造价和 社会接受性等要求的一切可用的手段。1970年代他在 7 风格上进一步发生转变,更进一步接近了新古典主义和 主义建筑引入中国时如何费尽周折(真正体现人的尺度 历史主义,这种倾向在他1970年代末设计的斯图加特 和个人意趣的现代建筑是最近10年才逐渐多起来的), 美术馆(图8)达到了极致。尽管他并不像村野藤吾那 再看看“方盒子”建筑与中国传统结合之艰难,除了体 样和现代建筑保持一段距离,但他们的不拘于风格的态 制政令的影响外,本民族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相似度”恐 怕是造成现代建筑引入命运迥异的重要原因。 2.村野藤吾与西方的呼应 村野藤吾在日本的建筑发展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建 筑师,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在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汹涌澎 湃的浪潮中始终与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建筑师, 甚至在一定时期持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在丹下健三设 计的代代木体育馆落成的1964年,村野藤吾设计的折 衷主义和历史主义味道极重的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也 同时建成,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村野藤吾的建筑并
主义的倾向等等。
筑本不是新事物。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 斯·夏普编著.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邓敬,王俊
从汉斯·霍莱因到矶崎新、从理查德·罗杰斯(图 ‘现代的’;它们使用无修饰的自然状态的材料,它们强 等译. 彼得·柯林斯 . 奥古斯特·佩瑞特. 北京:中国建
9)到高松伸(图10)、从马里奥·博塔到安藤忠雄、从 调交接节点、结构和几何关系;甚至桂离宫完全处理成 筑工业出版社,2003
日本的现代建筑在战后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追随西方”到“与西方同步”的过程。 日本建筑发展的过程存在着与西方共通的相似性。这其 中既有表层上的原因,也有文明发展上的深层原因。这 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文明的相似性与建筑的相似性 用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的观点来看,建 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中巨大而丰富的内涵都会负载在 建筑上[1],所以,只有把握住文化的发展,才能把握住 建筑的发展。对于日本现代建筑的关注,势必也要从日 本的文化角度先行入手。 通常认为,日本顺利接受现代建筑,与日本文化长期 以来善于消化外来异质文化的特质有关[2]。但日本学者梅 棹忠夫提出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打开了我们解读这一问 题的新思路。梅棹忠夫主张,日本文化与西欧文化是平行 进化的。在他绘制的旧大陆的历史生态模式图(图1)中, 把旧世界看作恒置的椭圆,第一地区位于其东端和西端, 第二地区占据了椭圆的其他部分(包括Ⅰ中国世界、Ⅱ印 度世界、Ⅲ俄罗斯世界、Ⅳ地中海—伊斯兰世界)。日本和 西欧同为第一地区(分列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因此,二 者在历史的进化过程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借用梅棹忠夫的观点来分析日本现代建筑,尤其是 战后的现代建筑,的确可以看出它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 现代建筑的相似性。 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似性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相应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比较,可以 发现日本与西方现代建筑发展中或隐或现的一些相似 性,从而揭示出,在建筑发展中也存在一种“生态”观 念上的相似性。
的缺陷引起建筑师们的广泛关注,直接导致广义上的 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来解释“。第一地区”正是存在着 程中的见解和思想对笔者启迪良多。)
“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所谓“新现代主义”建筑即 全局上的相似性,才能在细节上取得一种同质。狭义到
是依据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纠正了现代建筑的诸多不 与建筑相关领域就是诸如教育体制、认知方法、策划组 注释:
8
建筑论坛 /ARCHITECTURAL FORUM
135
度与对现代建筑所作的补充是极为相似的。
性。这标志着经过战后数10年的发展和复兴[7],日本 而,詹克斯所举的日本古代建筑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
斯特林1970年代风格的转变预示着“一种趋于城市 在被自然地视作“西方7国俱乐部”一员的同时,日本 的突出特征——为何现代建筑在中国没有达到天然的暗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05-10-15
134
2
1 旧大陆历史生态模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2 大阪电信会社,丹下健三(摄影:聂兰生) 3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中心,柯布西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3 世界建筑 2006/02
4
6
他独有的。在日本有一大批“理性主义”建筑师和丹下 健三一样,把日本文化植入现代建筑并促进其发展,如 菊 竹 青 训( 空 中 楼 阁 ,1958 年;出 云 大 社 ,1963年 )、 吉村顺三(森林之家,1962年)、浦边镇太郎(仓敷国 际 旅 馆 ,1963 年 )等 等 。
和历史主义含义的普遍倾向”[6],它是基于对现代建筑所 现代建筑也达到与西方同步,甚至成为西方现代建筑的 合呢?循着梅棹忠夫提供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
存在的不足的一种修正。而村野藤吾独立的创作观对日 重要一部分。
中国和日本有很深的渊源,但分别属于“第二地区”和
本现代建筑的作用具有与此“无意识”的相似和暗合。
地出现在西方和日本。以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所 结果不是一种微妙的巧合,而是其社会、政治、经济、文 要务,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健康发展的关键。□(特别感
著《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为契机,现代建筑所存在 化发展一致和相似的结果。而这种相似正可用梅棹忠夫 谢天津大学聂兰生教授。她开设的“日本建筑思潮”课
其中一位是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瑞特,尽管 他对现代建筑推动很大,但作品中仍然流露出了特定时 期中的历史主义意味。他建筑中的新要素“虽然源于一 些逻辑的推演,却与17、18世纪的纯装饰的建筑形式 相似。”[5]比较他的舰艇建造局技术服务中心(图4)和 村野藤吾的东京生命保险公司大楼(图5),尽管它们年 代不同,但通过新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取得一种有传统感 的意图是相似的。
结语
“第一地区”,所以对于日本或西方的模式,一定要考虑
3.1970年代后与西方同步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战后日本和 到所存在的不同,并根据不同文明的“生态条件”加以
1970年代以后,建筑创作多元化的趋势如出一辙 西方特别是西欧现代建筑发展的同步性和相似性。这种 吸收、调整、融合和创新。这既是中国社会有序发展的
足而进一步发展出的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简洁、流畅、 织、评判原则以及建筑师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似 [1]马凌诺夫斯基. 文化论. 费孝通译. 北京:华夏出版
精致,具有秩序感,既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又努力使 导致了建筑的相似。
社,2003
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相互融合。其中包括了自由
结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或许会对建筑评论家查尔 [2]~[4]马国馨 . 日本建筑论稿. 日本建筑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