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言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容易”“好不容易”意思一样吗

有一些词语,明明含有意义相反的字眼,意思却能凑到一块儿去。如“入神”等于“出神”,“坐下来”等于“坐下去”,“月亮地下”等于“月亮地上”,“打胜了对方”等于“打败了对方”等等。

还有些说法,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但意思也可以捏在一起。如“好喜欢”等于“好不喜欢”(都是“很喜欢”的意思);“好热闹”等于“好不热闹”(都是“很热闹”的意思);“好容易”等于“好不容易”(这回却变成都是“很不容易”的意思了);“差点儿摔倒”等于“差点儿没摔倒”(都是“险些儿摔倒”的意思);“解放前”等于“未解放前”(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语言现象呢?一句话,这是语言的约定俗成。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一书中把它们称为“习惯语”。并说:“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上,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

“好容易”是什么意思

【举例】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好容易”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例1 今天的作业不多,我好容易就做完了。

例2 营长好容易说服了大家,挑选了十几名战士。

【解答】

“好容易”不是很容易的意思。例1是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一句话,仔细琢磨,这位同学认为“今天的作业不多”,因此“很容易”就做完了。他把“好容易”理解成“很容易”了。这两个词说的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一般说来,“好”和“好不”与一些词语结合后,往往起加深表达程度的作用,理解为“多么”、“很”、“极”等,而且整个词语的基本意思都是肯定的,比如:“好痛快”、“好不痛快”,它的意思是“多么痛快”或“很痛快”的意思。

但是,“好容易”和“好不容易”恰恰是一个特殊的结合体,其基本意思不是肯定而是否定。应该理解为“很不容易”、“极不容易”、“很难”的意思。“好容易”和“好不容易”虽然后者多了一个“不”字,但意思仍然是一样的。

例2 是《突破乌江天险》一文中的句子,因为大家都想做先头部队去完成任务,营长只好作说服工作,费了好大劲儿,“好容易”把大家说服了,最后才选了十几名战士。从这个例子,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好容易”不是“很容易”的意思。

“差点吓死我”和?“差点没吓死我”是一个意思。而“苹果差点吃完了”和“苹果差点没吃完”意思是不同的。

当一件事情没有完成,比如“吓死我”,带“没”和不带“没”,都是一个意思:差点吓死我,差点没吓死我。

当一件事情完成了,比如“吃完苹果”,带“没”和不带“没”,意思相反:苹果差点吃完了,苹果差点没吃完。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

【原文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6 【原刊页号】:24~30

【复印期号】:3 【分类号】:H1

【内容提要】:由副词“差点儿”构成的句式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朱德熙先生曾提出“企望”说

【文摘】:汉语言文字学 [/color]

“差点儿”就是“差一点儿”,在用作副词时北京话多说成“差点儿”,因此本文就记作“差点儿”。由“差点儿”构成的“差点儿VP”句式,其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微妙,从而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朱德熙先生(1959,1980)曾提出“企望”说来解释该句式中的不对称现象,认为此类句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边例句里反映出来

差一点及格了(没及格)≠差一点没及格(及格了)

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差一点赶上了(没赶上)≠差一点没赶上(赶上了)

差一点修好了(没修好)≠差一点没修好(修好了)

差一点死了(没死)=差一点没死(没死)

差一点输了(没输)=差一点没输(没输)

差一点打碎了(没打碎)=差一点没打碎(没打碎)

差一点摔一跤(没摔)=差一点没摔一跤(没摔)

朱先生把这种对应关系总结为下边两条规律:

1.凡是说话的人企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

2.凡是说话的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

朱先生还提到中性的情况,就是说,在说话的人看来无所谓企望不企望,并举了如下例句(例句中的等号是本文所加):

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找你去(没去)=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没找你去(没去)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她差一点留起辫子来了(没留)=她差一点没留起辫子来(没留)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当了数学老师(没当)=毕业以后,我差一点没当数学老师(没当)

上述情况可概括为下表:

|

|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 A B

|企望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 C D

|不企望差一点打碎了=没打碎差一点没打碎=没打碎

| E F

|中性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当我们对照北京话的语言事实验证朱先生论断的时候,我们发现“企望”说的解释远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与语言事实不符。由“差点儿”构成的“差点儿VP”句,其意义永远是否定的,讨论它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倒是其否定式无论形式和语义都比较复杂,需要重点讨论,因此本文专论北京话里作为否定式的“差点儿没VP”句。

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比朱先生描写的要复杂,例如朱先生举的表示企望的例子“差一点没及格”,并不只是“及格了”的意思,也可以是“没及格”的意思,例如:

(1)a.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正好60分儿。(及格了)

b.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我要把最后那道题答上就好了。(没及格)

其他表示企望的例子也都可以是肯定否定两种意思,例如:

(2)a.那本书儿我差点儿没买着,我去时候儿就剩一本儿了。(买着了)

b.那本书儿我差点儿没买着,到我前一个人正好没了。(没买着)

(3)a.那趟车我差点儿没赶上,到站台离开车就差一分钟了。(赶上了)

b.那趟车我差点儿没赶上,到车门跟前儿时候儿门关了。(没赶上)

(4)a.那辆车差点儿没修好,幸亏王师傅来了。(修好了)

b.那辆车差点儿没修好,最后还是报废了。(没修好)

我们再来看表示不企望的例句。朱先生所举不企望的例子中有“差一点儿没死”,一般情况,就每个人自己来说,“死”当然是不企望的,但是对不值得同情的人特别是对仇恨的人来说就未必了。而且“死”是不企望的,“没死”就应该是企望的了。我们姑且不谈这些,就按朱先生的说法,“差一点没死”是不企望的否定形式,句子仍然是有两解的,例如:

(5)a.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最后还是让大夫救活了。(没死)

b.我二大爷差点儿没死,他都跑出来可是又回去救人了。(死了)

其他表示不企望的句子也是可以有两解的,例如:

(6)a.这盘儿棋我差点儿没输,他这几招儿真够厉害的。(没输)

b.这盘儿棋我差点儿没输,到最后让他得手了。(输了)

(7)a.这杯子差点儿没打碎,让我给接住了。(没打碎)

b.这杯子差点儿没打碎,我都接住又掉地上了。(打碎了)

(8)a.这儿地太滑,我差点儿没摔一跤。(没摔)

b.其实我都站住了,差点儿没摔这一跤。(摔了)

应该指出,表示肯定的例子有的确实是不多见的,但是少毕竟也是有,与完全没有是两回事,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如例(8)b,可以设想是在翻越障碍的游戏中,摔倒就会被淘汰出局,某人不慎摔了一跤后,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再来看朱先生所说的中性的例子,它们也都是有肯定否定两种意义的,例如:

(9)a.昨儿晚上我差点儿没找你去,刚想走家里来人了。(没去)

b.昨儿晚上我差点儿没找你去,原来是打算看戏去。(去了)

(10)a.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公司有事儿脱不开身。(没去)

b.上个月我差点儿没去上海,临时决定让我去的。(去了)

(11)a.她差点儿没留起辫子来,后来嫌麻烦改短头发了。(没留)

b.她差点儿没留起辫子来,几次嫌麻烦想给铰了。(留了)

(12)a.毕业以后,我差点儿没当数学老师,正巧我们单位需要会计。(没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