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深化理论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一、我国目前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1、有助于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培育一个多种金融产品,多种交易方式、多种避险工具;跨国界多元化、富有分配和投资效率、发育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有的金融产品逐步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值定价,金融机构可以更改地按照商业原则使用金融资源,可以积极主按照内在价值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可以通过多种交易方式、分散资产组合等方式有交规避运营风险;单个投资者可以按照合理的利率水平评价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更加理性的培育正确的投资理念,合理调整投资行为,可以在多种金融产品和多种交易方式中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选择,可以通过多种避险工具的选择更加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
2、是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
2006年过渡期结束后,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金融业的竞争将大大加剧,特别是对商业银行而言,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将使其面临若干挑战;一个是高端客户竞争;一个是人才竞争;再一个就是自主定价能力竞争,即商业银行是否具有有效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
金融产品定价权是商业银行独立自主经营的核心和基础,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自主定价,就必须先实现利率市场化。
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自主定价的能力,将很难有效管理其资产负债。
由于我国利率一直是管制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很差,连相关的数据积累都没有。
因此,通过逐步放开利率管制,促使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逐步提高意义重大。
3、是进一步深化汇率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汇率自由浮动是我国早就确定下来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我国汇率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利率改革尚不到位。
一般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先于汇率改革,否则,国际市场变化多端,在僵化的利率体制下,国内金融业将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国际冲击。
比如,当前由于国内外利差存在,大量游资注入中国套利,既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也消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础上浮动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
但是,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准利率仍然过于僵化,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范围过小等。
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可以反映真正的供需关系,使金融机构利用灵活的利率来争取客户,避免地下银行放高利贷,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降低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三、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分析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如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的提高等。
但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如制定完善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
此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和设想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创造外部条件,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需要完善市场利率化体制,建立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第三,需要加快银行和企业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第四,需要完善金融环境,转变银行政策,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综上所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虽然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但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一些难点。
因此,需要通过一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完善,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同时,需要从创造外部条件、完善市场利率化体制、加快银行和企业改革、完善金融环境转变银行政策、采取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等方面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议和设想。
市场化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者:朱晓来源:《商情》2016年第21期【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大趋势。
目前中国大部分存贷款利率,依然由中央银行确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所以存贷款利率成为改革的最后“堡垒”。
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关利率市场化的呼声不断升高,在政策层面也被多次提到议事日程。
为了尽快发挥利率改革的正向作用,需要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和绩效,分析典型的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与教训,在此基础上,研究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本供需平衡;调节资源配置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指取消政府对存贷款利率的硬性规定,在市场价值机制的作用下,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能解决资本短缺、调节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有着放开利率管制、放开金融市场、克服调高利率的恐惧、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制定通用性的市场规则的方法,有其施行的可行性。
一、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必要性(一)解决资本短缺问题、调节资本供需平衡我国对利率做出了硬性规定,并且不允许自由浮动。
但是,国家出于降低资本成本等的目的将名义利率压制得很低,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低于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利率水平。
一方面较低存款利率打击了人们的存款意愿,而另一方面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人们贷款投资的需求,这加剧了资本的短缺的问题。
换言之,利率表示着资本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利率必然会导致资本的短缺问题。
而如果实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让市场的价值机制起作用,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使存贷款利率由原来国家硬性规定的较低水平达到均衡价格的水平,那么提高的存款利率会促进人们存款的意愿,提高的贷款利率会削弱人们的贷款投资需求,资本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资本供求达到平衡。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来年探索之路,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原因;影响;对策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完全或全部由市场决定,只不过是加大市场决定的比重而已。
是中央银行仍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进行调控,并逐步形成各种利率的合理利差,构建起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影响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已经在我国逐步推进多年,但始终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不再直接干预利率的形式,而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利率的形式。
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弥补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限性,有效地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和价格决定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市场化程度,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2. 调整货币政策市场调节的利率价格反映了市场的供需关系,这有助于货币政策的调整。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市场利率来控制流通货币的数量和速度,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
3. 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利率市场化会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
为了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金融产品,降低服务成本。
这样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推进金融现代化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挑战1. 利率波动加大利率市场化引入了市场化决定利率,这样就难免出现利率波动的情况。
过大的价差和波动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敞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利率波动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政府和各方面都提早预判和应对这种情况。
2. 风险管理难度提高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会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了在市场化环境下保持金融稳健性,金融机构需要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监管。
3. 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存在限制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一定的限制。
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更多倾向于支持规模较大的公司,而对中小企业则较为谨慎。
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有削弱市场竞争力和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那么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什么必要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相关资料。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篇1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益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
中国要实现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必须将人民币利率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汇率问题、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如果国际资本完全开放,汇率就应该自由化,这必然要求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以调节汇率。
而利率是金融市场适应开放形势的核心要素,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是多方面外部因素作用而成的必然。
1.从国际实践的角度来看。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要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就必须扬长避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2.从加入WTO的角度看。
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如此,中国的银行将最先面临外资银行的空前挑战。
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
分类号:B H M中国信息报/2000年/09月/19日/第003版/背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我国之所以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具有紧迫性。
(1)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商品和服务领域中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但是,对于资金这种重要资源的价格 利率却仍然继续由政府管制。
利率的非市场化扭曲了资金价格信号,造成了商品价格信号与资金价格信号的不一致或偏离,显然,这种状况不仅使我国难以建立和健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资金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误导经济主体的决策,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就难以发挥价格杠杆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使间接宏观调控的效应大为降低。
利率市场化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再贷款利率、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等是否具有弹性、市场是否完善,都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仅仅从制度上,而并非在实质上实现了市场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而且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与基础货币、再贷款也不联动,从而难以形成通过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稳定机制,导致了货币政策效应的降低。
我国自1996年以来,已七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利率下调频率之高、下调幅度之大,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从总体上来看,这七次降息对于减缓和扭转我国物价负增长的态势、改变实际利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扩大消费和投资,以及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利率调整的效果并不理想,利率下调的初衷是刺激信贷扩张,但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使信贷扩张受阻,货币政策效应受到影响。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牛 漾 沈 阳 师范 大 学国 际 商学院 1 1 0 0 3 4
【文 章摘 要 】 目 前 中国 的金 融 改 革 已 进 入 关 键 的
时期 , 入 世 后 包括 金 融 市场 在 内的 所 有 市场逐 步向外 国人 开 放 。 面 对 国 际 国 内 经 济金 融 形 势 , 我 们 在 已 有 改 革 基 础 上 , 必 须 进 一 步进 行利 率 市场 化 的 改 革 。 因 为只 有如 此 才 能提 高资 源 配 置 的 效率 , 才能 继续深 化 金 融 体 制 改革 , 提 高 自己 的 实 力 .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为此 , 本 文 首 先 分析 了我 国进 行 利 率 市场 化 改 革 的必 要 性 , 及 进 一 步利 率 市场 化 改 革 需 要 注 意 的 问题 。
自然会 形 成性 质 各异 的小 的金融市 场 。 这
些 不 同的小 金融市场有不 同的交易规 模 、
交易期 限 , 会形 成各 自的利率 。 利率 的数量
结 构 、 期 限结 构和 风 险结 构在 市 场 主 体 的
选 择 中 自发形成。
3 、
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 国债利率将成
为市场利率 的基本指针。 由于 金融交易主 体
现利率市场化 。 如果商业 银行缺乏 自主 定价
的能力 , 将很难有效管理 其资产负债。 由于
我 国利率— 直是 管制的 , 商业银行 自主定价
能 力很差 , 连相 关的数据积 累 都没有 。 因此 ,
通过 逐步放开 利率管制 , 促使商业 银行 自主
定价能 力的逐步提高意义重大 。
3 是 进一 、
具 的选 择更 加有效地 规避 投资 风险 。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不仅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而且要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我国的利率改革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它的方向就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则基本放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多层次的、充分体现和反映市场经济特点及要求的利率控制系统。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有四点,其一,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
在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二,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更加明显。
其三,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
其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根据WTO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WTO各成员方都要按照市场准入、非歧视性、公平竞争和扩大透明度的原则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当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破产倒闭或者其他经营危机时,由特定的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赔偿保险金等方式保证其清偿能力、保证存款人利益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该存款保险制度即所谓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第一,有利于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存款保险制度宗旨为:要求各金融机构按统一的衡量标准参加存款保险,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金,当任一家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都给予提供一定的援助或宣告其破产,优胜劣汰,从而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建立银行各金融机构间公平的竞争环境。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及对利率市场化的启示作者:高霞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3期金融机构的一端联结着储蓄,另一端联结着投资,成为储蓄与投资之间联结的纽带。
金融的主要功能正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实现从储蓄到投资的资金有效配置。
因此,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有利于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增长。
但如果金融被抑制或扭曲,则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
1973年,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和爱德华·肖教授分别出版了意义深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书,这标志着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的形成,从此才真正产生了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发展理论。
2007年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利率市场化将按照稳步协调的原则,逐步在今年和今后几年进一步向前推进。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们所提出的政策主张也为我国的该项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一)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对主流派理论的批判麦金农和肖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他们反对把针对现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来,认为西方主流货币金融理论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而力图立足于后一类国家的国情来创立新的理论并由此导出新的政策主张。
麦金农指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这两种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货币理论和金融传导理论,难以解释贫穷国家资本市场运行中实际货币余额的支配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流行理论都假定资本市场基本上是“完善的”,并且在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单一的主导性利率或一种利率期限结构,但是欠发达经济所面临的严峻事实却是实际利率的完全分离。
肖也对主流派货币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出“这一理论考察的前提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极为发达与完善,生产要素和产品可无限分割,各生产者都利用最优生产技术。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有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未攻克的最后一块价格堡垒。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利率亦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影响一、利率市场化内涵、意义及其相关因素(一)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第四,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制效率;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货币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进而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改革的基础。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高低变化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一个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率市场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同业拆借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
我国的资金市场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的规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第二,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论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论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其意义利率市场化,指的是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的形成及其变动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设置或干预。
与政府管制相比,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更能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状况和风险水平,反映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和市场资源的最佳配置。
同时,利率市场化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金融市场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剂”。
二、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1. 利润水平的变化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利润水平的变化。
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和变化,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差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可以通过加强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等方法来维持利跟踪调节水平,继续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而对于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市场化利率则会暴露出其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上的不足,可能出现出清、兼并等现象。
2.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和风控体系建设,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保障,确保贷款风险管控和信用风险把控,防范风险的发生,保证稳健经营。
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 稳妥实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实施利率市场化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监管,在稳妥实施的同时,在资金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市场化发展,强化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 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广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力量逐渐成为影响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深化金融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本文将着重探讨深化金融改革对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具体措施和政策,以推动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性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支撑,而深化金融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首先,深化金融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推进金融市场化,可以实现资金更加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中的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深化金融改革可以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
通过拓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渠道,引进更多的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可以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最后,深化金融改革可以增强金融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可以有效应对金融领域的各类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二、金融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深化金融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主要从市场化、开放性、创新驱动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阐述。
市场化: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关键一步。
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实行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让市场供求决定利率水平,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还需要加强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建设,引导企业借助债券融资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开放性: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开设金融机构的外资控股比例上限,降低准入门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的金融市场。
创新驱动: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智能金融平台,开发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提要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界比较热门的话题。
21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体制变迁过程,提供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而原有利率管制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
资金市场价格的扭曲,不利于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法则。
本文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利率体制走向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过央行直接控制人民币的利率。
这为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比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利率管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受管制的利率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求了。
这时候,利率市场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不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自发选择;3、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应成为金融市场的导向性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发挥“指示器”作用;4、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利率的权力。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利率水平主要由政府决定,这种管制模式曾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开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保持市场份额。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3.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市场的活力和多样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的挑战1.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由于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在制定资产和负债策略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精准。
此外,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带来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风险,这需要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在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金融机构面临经营压力和挑战。
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升。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金融市场也越来越重要。
在金融市场中,利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自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推动利率市场化,从而使得利率在金融市场中更具投资价值和预期性。
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优势利率市场化被视为是完善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旨在打破银行主导的贷款利率体系,推动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利率市场化可以推动利率市场价格的波动,这使得市场价格的预期性增强,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其次,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结构调整,降低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
最后,利率市场化可以提升银行经营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压力,不断地优化银行经营模式。
对实体经济而言,金融市场的繁荣度对企业的安全感和融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市场价格更具有时效性,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度和借贷能力。
此外,利率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透明度也增强,更有助于各方协调和达成共识。
从这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优势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非常明显的。
二、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将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推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变革。
现实情况下,银行是相关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极,其负有稳定金融市场功能。
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银行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变得更加困难,也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不断借助创新和经营,来应对市场变革所带来的压力。
银行可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开拓信贷和不良资产管理领域,促进自身业务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银行也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以此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革。
并且可以看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给出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契机和机遇。
三、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问题利率市场化并非完美绝对,并且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市场压力、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的问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换言之,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
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L招标。
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
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的测算。
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显然,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浅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所谓市场利率化,是指原先实行利率管制较严的国家,为发挥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引导和调节资金配置的作用,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专项有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改革过程。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五千年前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出现了人类史上的第一个货币,到现在货币已经演变成了全球性的流通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流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利率的产生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随着外币贷款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
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
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讨利率市场化问题必须要认清我国利率改革的现状及其与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差距,以及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科学地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应放在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方面。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
二、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必要性一.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杢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冴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杢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収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迚行了市场化収债,1999年10月,国债収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収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在此前已二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2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
同时,迚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迚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刜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金融深化理论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必要性
作者:白海静
来源:《商情》2009年第14期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对利率是否应该市场化这样一个问题不断争论,而近年来发达国家采用的利率政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利率市场化更为契合当今社会的金融发展,本文就根据麦金农教授的金融深化理论进行分析,对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制进行进一步的对比,从而说明利率市场化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
[关键词]金融深化理论利率市场化实际资本收益率货币实际收益率
一、问题的提出
利率的存在是否合理,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从凯恩斯到弗里德曼,无不对利率的作用性质和是否应该被管制提出自己的看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利率市场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著名的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二、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暨金融深化理论
我们主要围绕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作一探讨。
关于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根据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则有货币需求函数: (M/P)=L(Y,I/Y,d-P*)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名义收入,I为投资,I/Y为投资占收入的比例,即投资率,d为各种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P*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则d-P*为实际利率或者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
麦金农指出,I/Y这一变量与实际货币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在欠发达国家中,经济的分割使得各经济单位相互隔绝,因此各种资本品没有统一的价格,在因为资本市场比较落后,间接金融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必须通过自身的积累。
所以,计划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际货币余额就越多。
故L的偏导数ɑL/ɑ(I/Y)>0,这表明投资的货币需求和事物投资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关于货币的实际收益和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麦金农做了具体的分析。
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表示利率越高,实际投资的意愿就越强。
这是因为,如果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上升,就会引起实际现金的积累的增长,这样资本形成的机会就会增加。
所以发展中国家若提高利率则能够刺激投资的增加,降低利率反而能够压制投资。
利率和投资之间的正比关系现
象被成为“渠道效应”。
但是当利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会持续持有货币不进行投资,这样投资率反而会下降。
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反比关系被称为是“替代效应”。
这样,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现为下面这个(图1):
图中,纵轴表示投资率,横轴表示实际利率,A点为货币的实际收益率等于实际资本的收益率。
当货币的实际收益率高于实际资本的收益率时,“渠道效应”转化为“替代效应”。
麦金农认为,实际货币的余额大量增加有助于迅速增加投资和总产出的迅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受到金融管制,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非常有限,因此,发展中国家就应该推行金融深化的各种政策,其中包括利率的市场化。
三、根据金融深化理论对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制的比较
以上介绍了金融深化理论,下面笔者根据该理论对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制进行了比较,以期从理论上说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金融深化理论中的(图2),i表示实际资本的收益率,其余的与图一中所示相同。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在市场利率的情况下,若实际利率小于A,则由于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小于实际资本的收益率,人们更倾向于将手中的货币进行投资,从而发挥渠道效应,增加投资率;当实际利率大于A时,由于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大于实际资本的收益率,人们更倾向于将手中的货币进行储蓄,从而减少投资率,也就是替代效应起作用。
2.在政府管制利率的情况下,则存在三种情况:(注:下面每一个单项的分析中不考虑i=B或者A的情况,因为该情况下,人们的选择是随机的,对我们的理论分析不造成影响。
)
A.若政府采用利率的底限管制,即规定利率的最低限度,而且最低限度小于A,设最低限度为B,设政府的金融压制曲线为BB*,那么根据当时的实际资本收益率情况,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若此时实际资本的收益率大于B,则仍然能够发挥利率和投资率的替代效应和渠道效应,不会过大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若此时的实际资本收益率小于B,则由于实际资本的收益率大于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人们倾向于进行储蓄,从而促使投资量减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B.若政府采用利率的底限管制,即规定利率的最低限度,而且最低限度大于A,设最低限度为C,设政府的金融压制曲线为CC*,那么此时主要是利率和投资率的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即由于货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收益率,人们更倾向于进行储蓄,而不是进行投资,此时,投资收入比率会下降,致使整个国家的投资总量下降,进一步减少国民收入,而货币的实际收益率由于存在管制,又不能促使正常的市场机制得到发挥,从而进一步减少投资量,很可能使得国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中(对于政府管制的利率分析和第二种情况一致)。
C.若政府实行利率的上限管制或者下限管制,而且上限或者下限正好是A,则此时的利率管制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但是该情况是十分偶然的,实际的利率管制很少发生。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麦金农教授的金融深化理论,对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制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各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的优势明显,均更加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杰.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
[3][美]艾伦•加特著,陈雨露,王智洁,蔡玲,译.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4]李朝民.市场利率以及风险控制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
[5]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6]胡维熊.利率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7]李慧中,吴璟桉.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上海金融,2008,(8).
[8]吴炳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建议.社科纵横,20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