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5 政务微博
•11.5.1 政务微博的概念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 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 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相对于强调 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只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用户的 技术要求门槛不高。
•②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网络舆情 日常监测制度;
•③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短 时间内调动和整合,产生合力;
•④危机事件后的有效评估。
•二 •三
•完善网络舆 情联动应急机 制
•网络舆情的 应对技巧与方 法
•①积极、妥善面对网络舆情; •②及时抓住先机回应网络疑问; •③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 既不失语也不要妄语; •④发展本地论坛; •⑤善于运用责任“切割”方法; •⑥发展盟第友十,章电促子政进务不与网同络舆表情达。
6 •做好微信 公众平台认 证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关键术语
•电子政务 网络舆情 网络政治 网络民主 网络谣言 •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务微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网络舆情? •2.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 •3.如何理解网络政治? •4.如何引导和推广网络民主? •5.如何应对网络民主? •6.如何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 •7.如何有效利用政务微博?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5 政务微博
•11.5.2 政务微博的特点
•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 官员微博,南方地区发
•1
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 务性最强,党政机关、交通
•2
部门亦成亮点
•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
呈金字塔形,县处级官员 •3
微博的规模最大,高层官 员更易成意见领袖
第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6 政务微信
•11.6.2 政务微信的特点
•互动性 •实时性强
•渠道特殊 •社交圈相对封闭
•曝光率较低
•微信的特点
•针对性强 •关注行为有效
•使用方便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6 政务微信
•11.6.3 政务微信的主要使用方法
•创建和推 送
•政 务微
•订阅和传 播
6.当事人要积极回应,揭露真相
7.互联网企业要遵守行业规范,提高 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8.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管 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9.有关部门要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应 对,增强社会透明度
10.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4 网络群体性事件
•11.4.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看,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 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看,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 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 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4 网络群体性事件
•11.4.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明确政务微博的定位,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系统培训
•提倡“经营微 博”的理念, 纳入绩效考核
•加强政务微博 •管理办法
•组建多层次的政 务微博梯队和组合
•强化认证机制, 统一政府微博标识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5 政务微博
•11.5.5 领导干部如何有效使用政务微博
微博时代领导干部应有角色意识 领导干部要着重培养微博问政的能力和自信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4 网络群体性事件
•11.4.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 人和网络评论员制度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七项 •原则
•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坚 持多管齐下的应对之策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舆论互动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 作用,健全协商机制
•建立信息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
领导干部如何说好微博之语 加强微博的日常管理 提升与网友沟通的技巧 正确处理网民的诉求 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6 政务微信
•11.6.1 政务微信的概念
•政务微信是指政府部门利用微信,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 方式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信息化新手段。微信公众号是平台服务商面向 政府、名人、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利用微信公众号 可将品牌推广给上亿的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提高知名度,打造更 具影响力的形象。
•三
密切关注网民诉求
•四
网络舆情引导得到加强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4 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
•传统媒体报道 或网友爆料
•网友讨论
•形成网络舆论 压力
•再掀波澜
•政府解决问题 和官员问责
•政府应对
•媒体跟进呼应 网络议题,挖
掘新的事实
•网友注意力转 移
•网络舆论消散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5 政务微博
•11.5.3 政务微博的主要问题
•思想落后和知识陈旧 •微博定位混乱模糊
•作风粗糙简单容易激化矛盾
•言辞不当
•制度和组织保障缺失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5 政务微博
•11.5.4 政府如何加强政务微博的管理
•制定使用指南,建立快 速处理与反馈机制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8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5 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
•微信
•BBS
•新闻跟帖
•新闻聚合
•传播载体
•博客和 •个人网站
•博客微视频
•微博
•网民留言与 •网络社群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5 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
•①强大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技术支 持;
•一
•完善网络舆情应 对的基础条件
• 网络谣言可理解为通过网络传播的未经官方证实或已经被官方辟谣 的信息。各国打击网络谣言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政府主导 型、行业协会主导型与社会公众主导型。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3 网络舆情与谣言传播
•11.3.2 网络谣言的扩散机制
•基于网络谣言自身的视角
•别有用心的谣言制造者
•互联网自身属性:匿名、 •自由开放、传播迅速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重点问题
•●网络舆情 •●互联网政治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如何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务微博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 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 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非主流性-个性 化强
•扩散性-雪球效应
•感染性-公 众较情绪化
•负面性-批评的 多,肯定的少
•逆反性-挑战权 威
•有组织性-意见领袖 与网络推手 •虚拟性-与现实 生活的反差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3 网络舆情的现状
•一
网络舆情影响力积聚放大,影响日渐深入
•二
微博打破网络传播格局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 舆情
2020/11/28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电子政务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 材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与政务公开
▪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推进政务诚信。
——温家宝
▪ 对于追求社会舆论一律的政治而言,为什么掌控新闻媒体是 重要的。历史上所有强权政治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遵行此例: 以媒体制舆论,以舆论制民心。 ——安德鲁·查德威克
•部分互联网企业责任缺失 •传统媒体的不当判断
•数量众多的“易感人群”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3 网络舆情与谣言传播
•11.3.3 网络谣言的政府对策
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2.提高政府公信力 3.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 4.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 5.提高公民防谣能力

•消息 •推送和阅

•3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6 政务微信
•11.6.3 政务微信的主要效果
4 •树立服务型政
府理念,提升
1 公共服务意识 2 5 •加强有关微信制度建设
•加强网络运营维护,提高微 信的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加强网络应急管理、 舆情监测和应对
3 •规范微信认证,明确微信的 工作定位,树立网络公信力
• 有关专家对近年来发生的十多起国内外“群体性事件”分析后发现, 网群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是事件发生日趋增多且传播迅速,跟风现象严重,影响力更加广 泛;二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已成为网群事件关注的热点;
• 三是网络民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 • 四是网络规范与制度还不完善,对网群事件监管存在空白; • 五是匿名性较高、煽动性较强; • 六是互动频繁、虚实交互性增强。
11.2 网络舆情与互联网政治
•11.2.2 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
•05
•01
•互联网推动 •政治活动减
少 •中介化
•02
•互联网推动 •公众参与政治
•03
•04
•互联网对政治 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推动 •全球化
•互联网自由 •主义影响巨大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2 网络舆情与互联网政治
•11.2.3 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和促进“网络民主”
•1 •积极推行“电子政府”建设, 主导“网络民主”发展方向与进 程
•2 •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主流网络 媒体培植,占领“网络舆论”阵 地
•3 •加强政府对互联网的治理,保 证网络健康发展
•4 •加快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立法 进程,建立网络法治秩序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3 网络舆情与谣言传播
•11.3.1 网络谣言
• 广义地讲,舆情就是社情民意,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 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网络舆情
11.1 网络舆情
•11.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非理性-情绪宣泄多,
•丰富繁杂-内容形式 多样
•总体可控性-可多方 理性思考少
引导
•从众性-马太效

•互动性强-政民及 时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