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分析
张晓君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52)
摘要:《论语》中有诸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将它们概括总结阐述释义,有利于人们
抑恶扬善,提高修养,启发心智,完善人格。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总有君子与小人。

君子光明磊落,正直无私,集中了才识渊博、胸怀宽广、不计得失等等优点,是完美人格的体现。

小人是心理上不成熟、人格上不健全的人,集中了患得患失、蝇营狗苟、拉帮结派的缺点,是人格不健全的典型代表。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许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分析君子与小人,能给人们很多启发,对塑造健康人格很有意义。

一、君子与小人在外表与行为上的区别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学识丰富,胸怀宽广,内心充满力量,既不会受外界名利的撩拨,又能够把控内在的欲望,做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能够内心平静坦然,不会焦虑急躁,表现出稳重威严,气定神闲。

小人则不然。

小人心胸狭隘,气量短浅,表现出来就是时时处处察言观色、处心积虑。

对上阿谀奉承,极尽谄媚,对下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以求得心理平衡。

人前人后二副面孔,经常具有双重人格,内心总在盘算,患得患失,不能安宁,表现出一幅惶恐不安、愁眉苦脸的样子。

君子与小人就有这样的差距。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

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悦也。

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为君子做事容易,但使他高兴却很难。

讨好不当,他是不会高兴的;他用人时,总能量才而用,人尽其才。

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

讨好不当,他也高兴;他用人时,总是求全责备。

君子宽容大度,所以容易相处。

但是因为君子对人对己都是严格要求,所以得到他的欢心并不容易。

在君子面前谄媚、拍马屁,就搞错对象了,君子不吃这一套。

君子为人正派,任人以贤,会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工作,使人尽其才,不会给人穿小鞋,尽力提携、帮助下属。

小人则相反。

小人气量小,对人苛责,所以不好相处。

但是比较容易讨得他的欢心,经常阿谀奉承、给他戴高帽子,送点小礼物、土特产,就会让他很开心。

虽然这些甜言蜜语、小恩小惠上不了台面,但是小人喜欢。

小人翻脸也是很快的,他在用人时,求全责备,苛责挑剔,甚至故意刁难,没有商量与通融,不会顾及手下人的实际情况。

与君子共事会心情愉快,与
小人共事可是糟心的事。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不尊重大人物,戏侮圣人的言论。


君子因为懂得万事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发生发展,所以不敢违背规律,胡作非为,而是谨慎从事,不敢造次;小人正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

因为他不懂得万事万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敢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当灾难和惩罚降临时,才捶胸顿足,后悔莫及,可惜为时晚矣。

二、君子与小人在品质上的区别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严于律已。

要求自己为人臣忠、为人子孝、为朋友信、为事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重而道远。

小人却相反,对别人要求严格,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松,得过且过。

遇事从不检讨自己,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都是别人的过错。

完全是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合群。

比:勾结。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君子并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所以能够待人亲近随和,与人和睦相处,但不同流合污。

小人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于是喜欢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伙,借助小团伙,给自己壮胆,却不能同大多数人和睦相处,这的确是二者间很大的区别。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君子将道义铭记心中,时刻以道义为准绳,要求自己不违背道义,做符合道义的事。

道,即天道,自然规律,义,宜也,应该做的事。

小人却总是想着个人的一己私利,想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实际的利益。

境界有天壤之别。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这是最好的总结了。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君子希望世界处处充满美好,所以乐于促成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取得成绩,不害人。

小人却相反,看不得别人好,别人好,他会很难过,心生妒忌,别人不好,他就暗暗自喜,幸灾乐祸。

这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阴暗心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孔子说:“君
子心怀仁义道德,只要能施展才华,报效社稷,可以四海为家,小人却只知道留恋乡土,不知道推广道义;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制,绝不会做有违法律的事,小人却心心念念个人的私利,考虑是否有利可图。

”君子心怀天下,小人却只有自己。

三、君子与小人在意志上的区别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周游列国时,正是兵荒马乱之际,师生一行在陈国陷入窘境,断粮7日,跟随的学生都饿得走不动路。

子路埋怨地说:“君子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穷,但穷不失志;小人一旦穷了,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要胡作非为。

”君子有坚强的意志,在逆境中仍坚守理想信念,小人没有理想信念,忍受不了贫困,于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而不顾手段是否合情合理合法。

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又一区别。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君子谦虚好学、严于律己,追求高尚,所以可以一天天进步,向上通达仁义;小人患得患失、每天紧张焦虑、疑心重重,所以只能一天天向下追求庸俗。

二者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四、君子与小人在责任意识上的区别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任重而道远,所以责任意识强烈。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不可做小事,而可接受重大使命;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而只能做小事。

”君子品性高尚、学识渊博,没有私心,应当担当重任,不应让他做小事屈了才;小人则不同,小人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得失,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大智大勇,不能主持公道,不能秉公办事,所以不能担当重任,只能做不妨碍大局的小事。

如果轻信小人,委以重任,极有可能把事情办砸,后悔莫及。

《论语》中有诸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同样有君子与小人。

亲近君子,与小人保持距离,努力做君子不做小人,是每一个有志于品德修养、完善人格的人应该知晓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简史》【M】冯友兰著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论语>的智慧》【M】任德山、邢群麟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