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https://img.taocdn.com/s3/m/c121a9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d.png)
干热风、土壤养分、低温 冻害影响树干的整体
一、选择题
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
,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
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完成
12~14题。
谷坡生长缓慢
14.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16.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 C.气温变化
B B.东南风影响
D.摩擦力作用
同一区域地形、摩擦力差别不大;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河谷地区温差更小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18题 19题
伊朗北部——里海区域的湿地 四川贡嘎山中华斑羚与中华鬣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
河流的特征、湿地的演变
生物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2024年湖南省选考真题“稳”中有“变”。
“稳”——2024年是湖南省新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四年。历经三年的尝试、积 累与创新之后,经过三年自主命题的具体实践与经验积累后,如今湖南省选考已 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破旧有桎梏,从国内外的最新地理文献研究中挑 选适合作为高考地理测试的素材;大胆突破创新,通过变更高考地理测试的题型与 分值设定以更加符合实际的考情和学情。2024年湖南省选考试题基本延续了2023 年湖南卷的风格。
A.历史悠久
B.交通便利
C.宣传有力
D.物美价廉
B
术的人才;也有豆制 品的相关产业,产业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分类解析第十九讲地理计算 精品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分类解析第十九讲地理计算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ec4b26a7fd5360cba1adb85.png)
第十九讲地理计算一、选择题(2018年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
读图回答1-4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 30°E, 20°NB.150°E, 20°SC.30°E, 20°SD.150°E, 20°N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一D.大于二分之一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这样一个信息,70°S纬线上0时日出,由此可以判定此时70°S纬线上发生了极昼,太阳直射点在20°S纬线上。
第1题: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就可以计算出12时所在的经线度数是150°E。
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丙丁的日出时间分别是0时、2时、4时、6时,由此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昼长分别是24时、20时、16时、12时。
第3题:只要计算出此时的0时在西二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有14个时区已经进入新一天。
第4题:虽然已经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50°E,20°S),但并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也就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A、B两个选项也就不能选。
C选项就更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1B 2C 3D 4D(2018年重庆卷)5、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
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A.11日16:00B.12日8:00C.12日16:00D.13日8:00解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长约12.6cm,计算出两地的实际铁路长度,从而计算出两地的行驶时间,再根据时区差就可以得出结论。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a13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8.png)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在地理学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常见的计算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一、地球的尺度计算地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星球,为了方便研究和表示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我们需要将其缩小到适当的尺度。
以下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地球尺度计算方法:1. 经纬度计算:- 例题:如果一个地点的纬度为40°,经度为120°,它属于哪个经纬度区域?- 答案:这个地点属于北纬40°、东经120°的经纬度区域。
2. 地球表面距离计算:- 例题:两个城市A和B的经纬度分别为A(40°N, 100°E)、B(35°N, 110°E),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答案:利用经纬度计算公式,可得出城市A和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约630公里。
二、地图比例尺计算地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展示方式,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准确测量和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我们需要地图比例尺。
1. 比例尺计算:- 例题: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答案:根据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所以5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厘米,即500米。
三、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是描述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人口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聚集情况和人口分布的规律。
1. 人口密度计算:- 例题:某城市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那么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案: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以总面积,即50万人/100平方公里,所以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5000人/平方公里。
四、气候相关计算气候是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计算气候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c050f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c.png)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8a4d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专题1 地球与地图【2024年高考真题精选】(2024·湖南卷)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肯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肯定影响。
探讨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旁边地形。
据此究成1—3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当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更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及解析】1.B 依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肯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简单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潮湿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C 半山腰云是水汽凝聚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滑雪场旁边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须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c25551ee2bd960590c677f9.png)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篇一:高考地理计算题类归解析高考地理计算题类归解析翻开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卷,笔者发现,地理计算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区时、时间的计算及与其相关的地理知识20XX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
回答3.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D.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4.阳光直射曼莎约港口(19°N,104°30′W 。
墨西哥)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34′S和38°°34′N和38°°S和0°°N和0°5.在5月份,开普敦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与北京时间有关的昼夜长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知识。
第3题,由北京时间的计算知识知道,先计算出飞机从上海出发时的芝加哥时间,再加上路途时间,就是到达芝加哥的时间;另外,由题目知道,5月份时,北极地区是极昼,故飞机飞行时一路上都应是白天。
第4题,由晨昏线(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0°,故答案只能在C和D中寻找;由5月份知道,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应该是北纬,故答案是C。
第5题,由于此时是5月20日,太阳直射点正在继续向北回归线附近移动,北半球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而南半球却恰恰相反,即南半球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故答案是C。
答案:(20XX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题)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XX年5月22日成功登顶。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市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合并)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市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合并)](https://img.taocdn.com/s3/m/c7a87e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e.png)
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A.甲B.乙C.丙D.丁5.该地区适宜重点建设()A.水陆货运集散枢纽B.煤炭液化气制备厂C.国际会议展览中心D.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
图a显示成都部分气象站点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气温,图b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14时西南地区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a可知()A.数据观测日期可能在10月底B.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数据采集时段为11时—17时D.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7.图b中()A.贵州北部受低压控制,天空云量多B.昆明以西受反气旋影响,气流下沉C.成都受高压的影响,气温升高明显D.重庆市区风力大,气流辐合有雾霾8.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内,通过造景手法展现黄河穿城而过大美景象的展园是()A.武汉园B.兰州园C.天津园D.深圳园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10.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图a为安徽省局部地形简图,田b示意该区域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64a48650e52ea55189888.png)
地理相关计算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
高考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地理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一.比例尺的计算【理论阐释】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三者之间的换算)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
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2(2007·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高考地理真题全解析及答案
![高考地理真题全解析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553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e.png)
高考地理真题全解析及答案一、概述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了解和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地理考试是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真题进行全面解析,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二、自然地理的解析1. 地球与地理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地理真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地球的题目,如:【题目】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的数值大约是多少?【答案】23.5°2. 地形地貌与水文系统地形地貌和水文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水文系统的运行原理。
例如:【题目】下列地貌类型中,由冰川形成的是:B. 内陆河流C. 地堡湖D. 冰碛岩台地【答案】D. 冰碛岩台地3.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考地理真题中,经常会涉及气候区划的问题,如:【题目】中国的气候带划分以温度带为主,每个气候带根据降水又划分为多少种亚带?【答案】3种亚带三、人文地理的解析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人口迁移则反映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差距。
高考地理真题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与人口和人口迁移相关的题目,例如:【题目】下列哪个国家在人口数量上居世界第一?B. 印度C. 美国D. 俄罗斯【答案】B. 印度2. 城市与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成为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高考地理真题中,会经常遇到与城市规划相关的问题,例如:【题目】以下关于城市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系统工程B. 城市规划只考虑单一城市的发展C. 城市规划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D. 城市规划只需考虑经济利益【答案】A. 城市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系统工程3.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高考地理计算类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计算类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d002adeefdc8d377ee3288.png)
高考地理计算类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要点精讲地理计算类试题在以往高考中时隐时现,让人“捉摸不透”,但是近年来随着地球运动相关试题在全国卷强势回归,地理计算类试题已不容忽视。
地理计算类试题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集中在地球运动和等值线图的应用方面。
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是在熟练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和等值线相关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相关公式进行推算。
(1)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决地球运动相关计算问题关于地球运动的计算类试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含地方时、区时、日期)和影子问题(含朝向、影长)。
解答影子类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如计算旗杆影长,可以先将旗杆、杆影和太阳光三者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数学三角函数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旗杆影长。
(2)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决等值线图相关计算问题等值线图计算类试题主要考查相对差值的推算(如陡崖高度、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压差等)和地理数据的换算(如高度差与垂直温差通常按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进行换算),解答此类试题通常需要利用一些数量关系式(或计算公式)进行推算。
典例剖析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B.8:00~10:00C.12:00~14:00D.15:00~17:00(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B.3月1日到3月30日C.5月15日到6月15日D.10月1日到10月30日解析本题以天津广播电视塔景观创设试题情境,以影子问题为设问切口,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
先从图中提取塔影的朝向和塔影的长度两项信息;然后根据太阳方位与塔影朝向相反的关系推知此时太阳位置,由此时太阳位置推断时间,最后根据塔影长度与塔高的数量关系估算出此时太阳高度,再由此时太阳高度推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时区、区时和日期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时区、区时和日期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297497dc281e53a5902ff22.png)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1)计算公式:H= 90°—纬度差(纬间距)tanH=杆长/杆影长。
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之差。
同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异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θL楼间距;H前一楼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α=90o-Hα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2012年地理高考真题:(北京卷文综)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题。
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
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考计算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考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c87f5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1.png)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考计算题高考地理必修计算题1.经纬度计算:① 计算经度差和当地时间差。
经度与当地时间的差为1: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 北极星的海拔高度,即水平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纱长度=111km;纬纱长度=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计算: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2)由于图形不规范,通常在计算地图面积后分析流域面积在地图面积中的比例,相乘即可。
5.相关时间计算: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2)根据每个时区中央子午线的当地时间,即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即求出一个区域的时间=已知区域的时间,注意加东减西;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4)有两个日期界限:①时间界线:也就是当地时间0:00的经线。
东部提前一天是新的一天,西部晚一天是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化线,即180子午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 新一天的范围是从当地时间0:00到经度180;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5)太阳图上早晨线与赤道相交的子午线的当地时间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和纬度线之间的切点的子午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 除了北极和南极,地球其他部分的角速度是相等的,大约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纱的在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山东卷)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山东卷)](https://img.taocdn.com/s3/m/6c169f6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c.png)
D.降低劳动投入 D.提高产品品质 D.农机装备企业
真题分析(1-3)
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 植投入大。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 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 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 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 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 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产品损耗 B.应对市场风险
C.保护种质资源
2.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采用沉淀式自动方式清洗鳞茎有利于( )
A.提高清洗效果 B.减少清洗工序
C.保持土壤肥力
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
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
C.食品加工企业
8
真题分析(4-5)
考点:城镇区位因素
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 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1868 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如今W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平贝是名贵中药材,应依托平贝种植业发展医 药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3.为打造全国平贝产业高地,铁力市宜重点布局( )
A.医疗器械企业 B.医药制造企业
C.食品加工企业
D.农机装备企业
根据材料信息“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 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可知,平贝是名贵 中药材,应依托平贝种植业发展医药制造企业,延长产 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B正确;医疗器械对科技要求较 高,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小,铁力市也无明显技术优势, A错误;平贝属于中药材,不是食品,且食品加工企业附 加值也较低,C错误;农机装备企业与平贝产业相关性较 小,D错误。所以选B。
高考地理题目解析详解
![高考地理题目解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221c1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4.png)
高考地理题目解析详解
高考地理考试的难度不容小觑,要拿到高分需要拥有扎实的知
识储备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几道典型的高考地理题目解析及其详解。
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该图为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图,其中灰色部分为荒漠与沙漠生态
系统。
沙漠的面积最大,荒漠的面积最小,所以选项为B。
答案:B
2. 做不同的区域地图时,需要进行等比例缩小处理。
在缩小比
例为1:5 000 000的地图上,表示中国14度以东,110~120度之间
的区域实际长度是多少?
由于缩小比例为1:5 000 000,所以地图上距离的长度为实际距
离的500万倍。
那么,区域的实际长度为:(110-14)×111 ×500
万米。
计算得出实际长度是为4185公里。
答案:4185公里
3. 地球表面绝对高度对应的是()
A.海平面高度
B.相对高度
C.平均高度
D.地形高度
绝对高度即高度标高,它是以海平面为参照计算地面点高度的高度。
因此,答案是A。
答案:A
以上就是几道典型的高考地理题目解析及其详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中国地理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中国地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9ab2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b.png)
专题14中国地理【2024年高考真题精选】(2024年浙江卷)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
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削减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主动寻求新的进口通道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及解析】1.A 依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对,C不对。
图中反映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干脆反映生产量的改变,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削减,BD不对。
故选A。
2.C 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削减石油净进口量。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削减石油的消耗,削减石油净进口量;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削减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②④对。
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主动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削减进口量,故①③不对。
故选C。
3.(2024年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
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改变图。
(1)甲地地形为(填类型),夏季盛行(填风向)风,降水较多。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
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缘由。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缘由。
【答案】(1)山地东南(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缘由:降水集中,季节改变明显,年际改变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高考地理精品)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dd8f14ddccda38366baf76.png)
一.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分布特点。
运用相应的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各种数据特征,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计算题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有关地理计算题的分数统计中,考生平均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只有20%。
在地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
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如下:⒈概念不清。
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搞不清如何计算。
⒉审题失误是在地理解题中比较常见的。
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题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⒊计算过程错误,缺少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正确使用。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并且难度较大的地理计算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㈠计算高度⒈相对高度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相对高度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根据两地温差,可以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例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比例尺为二千万分之一),读图回答: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在米以上。
解析:此题题干中说明图为“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而且比例尺较小,说明区域范围较大。
又因为甲、乙两个封闭线圈中,甲中心温度高,说明高度低,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说明高度高,为山地。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两地温差即可得知两地高差。
答案1330⑵根据两地高程计算相对高度例题:(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读等高线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解析:在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数值差是比较常见的。
图中Q点的高度可以确定在860~870米之间,P点的海拔高度在810~820米之间,由此不难得出两地间的最大高差应为Q点最大值870米减去P点最小值810米,结果是不大于60米。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口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011467dc804d2b160b4ec0c5.png)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分布特点。
运用相应的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各种数据特征,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计算题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有关地理计算题的分数统计中,考生平均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只有20%。
在地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
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如下:⒈概念不清。
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搞不清如何计算。
⒉审题失误是在地理解题中比较常见的。
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题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⒊计算过程错误,缺少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正确使用。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并且难度较大的地理计算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㈠计算高度⒈相对高度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相对高度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根据两地温差,可以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例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比例尺为二千万分之一),读图回答: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在米以上。
解析:此题题干中说明图为“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而且比例尺较小,说明区域范围较大。
又因为甲、乙两个封闭线圈中,甲中心温度高,说明高度低,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说明高度高,为山地。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两地温差即可得知两地高差。
答案1330⑵根据两地高程计算相对高度例题:(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读等高线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解析:在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数值差是比较常见的。
图中Q点的高度可以确定在860~870米之间,P点的海拔高度在810~820米之间,由此不难得出两地间的最大高差应为Q点最大值870米减去P点最小值810米,结果是不大于60米。
从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导以下结果:图中等高距为10米,两点之间夹着5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两地最大高差60=(5+1)×1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两地之间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设为n,等高距设为d,两地最大高差设为H max,则H max<(n+1)×d,同理推导出两地最小高差H min>(n-1)×d。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公式适用于推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如果问的是某地的海拔高度,则在图上直接读数。
另外,上述公式同样适于在其他等值线图推算两地之间的某地里数值的情况。
答案:C2.坡度坡度是指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通过计算某地形区坡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理论上,坡度大于25度不适于种植业。
A图 B图 例题:下图为一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的比例尺为l :10000,且tan 20°=0.36,tan 25°= 0.46。
据此回答。
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小于20°的坡地宜发展大田种植业;20°~25°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25°~30°的坡地宜发展果树种植业。
该地区适合发展( )A.果树种植业 B.大田种植业C.梯田种植业 D .其它农业活动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从由240米(A图中A点)到360米(A图中B点)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N (B图)。
第一步可在A图中由A点向B点作一条垂直于等高线的辅助线,并用直尺量得该线的长度。
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为N (B图),计算由240米和360米高程差为h (B图),用公式h/N=tan θ计算出数值与题干要求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
㈡计算距离1.赤道上求距离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111千米×相隔经度数。
2.南、北纬60°线上求距离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55千米,南、北纬60°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为55千米×相隔经度数。
3.同一条经线上求距离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111千米×相隔纬度数。
例题:读图回答自R 河河口至Q 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 .180千米B .280千米C .380千米D .480千米解析:首先要在图中找到R 河的河口位置。
即在Q 湖北方的两河交汇处,要计算两地距离,一种方法用直尺量算两地的图上距离,乘上该图的比例尺。
但此图没有标注比例尺,只是给出了45°和50°两条纬线,这样可以用直尺量算两地图上的纬度距离,然后用111千米×相隔纬度数,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正确选项为B 。
㈢时区、时间计算1.地方时计算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
学习时注意三点:⑴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
⑵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
⑶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地方时的计算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每差15°差1小时, 每差1°差4分钟。
解题时一般采用画辅助线的方法,例如:读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六月二十二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我国一旅游团从北京机场乘坐8点航班飞往巴黎,途中飞行13个小时,巴黎的经度是多少度? 。
抵达巴黎时当地气温在通常情况下( )A.是一天中的最低值B.是一天中的最高值C.继续升高D.已开始下降解析:此题有两问,关键是正确解决第一问。
其过程为根据题意和图示内容可以读出巴黎采用15°E为中央经线的东一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但是当巴黎时间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东一区的区时为12:50,显然,巴黎所在的经度位于东经十五度西侧,这样可以画辅助线进行计算,画出图A很容易计算出巴黎在15°E 西侧,时间晚50分钟,因此,其经度为2°30´E。
图A图B同理,通过图B画辅助线解决第二问也变得很容易,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8点,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要解决飞机到达巴黎时气温的状况只要算出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方时即可。
在辅助线上分别标注出经度,已知120°E为8点,巴黎在其西侧差117°30´,两地时差为7小时50分钟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方时为8点-7小时50分钟+13小时=13:10,因此正确答案为C。
2.日期计算日界线也称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即东西12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由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
日期减一天。
反之,日期加一天。
解题时注意:⑴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⑵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⑶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⑷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的对应经线。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是中学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中都考到了该知识点。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学科之间联系正在加强,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成为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
该类题图像设计新颖,设问灵活,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例题:如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
读图回答。
⑴OP的经度为,ON的经度为。
⑵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日时。
解析:此题错解的主要原因有:从南、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不准;东、西经度的划分方法以及北京时间的规定记忆不准,或是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日期的变更方向掌握不准确等;还有可能漏掉“E”“W”等东西经符号。
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题干只知道阴影为3月21日,因此非阴影区可能是3月22日,也可能是3月20日,因此此题应有两种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球上日期、时间的递变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⑴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首先假设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
⑵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
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
第二种情况假设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0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P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0日0时,ON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W。
⑵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P为3月20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时。
答案:⑴60°E180°或180°60°W ⑵22 4 或2112㈣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近几年各地高考时都有所体现。
该类试题取材于人类生产、生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能力,同时能进行科际的综合,代表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计算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说明:要计算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H只要知道角α就能得出结果,因为地球表面的地理纬度是指某地与赤道的角度距离,而角α等于北京地理纬度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即α=40°-23°26´=16°34´,利用互余原理H=90°-16°34´=73°24´。
例1:2000年山西卷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图。
该地纬度可能为A.90ºN一23º30‘N之间B.90ºS一23º30‘S之间C.22ºN或22ºSD.40º30‘N或40º30‘S参考答案: C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气候图的判读是大部分学生非常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此题示意图的设计非常新颖、超越了思维常规,只有读懂此图的立意,才能正确回答问题,尤其是读懂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曲线是解此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