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为《语文园地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贪玩的孩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本单元主要通过学习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技巧,并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2.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1.观察感想法:通过观察图片和段落,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想法,共同探讨如何描写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3.自主写作法:通过自主写作,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主要写什么?有哪些描写?2. 学习文本(30分钟)1.班内同学表演文本,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想法,共同探讨如何描写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例如: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个性、外貌等。

4.整体理解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朗读文章。

3. 词语解释(15分钟)1.解释生字词语,例如:一脸懵逼、拾金不昧、做事草率等。

2.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的发音和用词场合。

4. 观察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就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了解、发挥、批判和创造,最终达成共识。

5. 自主写作(30分钟)1.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技巧,自主写一篇小短文。

2.让学生进行交流、修改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 教案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 教案
教学
内容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日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迁移运用。也用这样的方法,从这几个方面交流如何理解《桥》和《在柏林》中的人物形象。
6.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7.拓展交流。联系自己阅读过的小说,举例交流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以及是如何通过情节、环境描写等方面去理解人物形象的。
5.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布置作业】
背诵《回乡偶书》
教学
反思
三、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谈话引人:小说中的情节,会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自由读《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片段,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提出自已不懂的字词,教师点拨。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活动的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观察中的亮点,分析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并解决问题。
此外,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流畅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活动中,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或轮流发言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诗词鉴赏是理解、欣赏和评价诗词的一种能力,它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江南春》这首诗。这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学习如何鉴赏诗词。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将在课后主动找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疑问,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涉及以下内容:
1.诗词阅读:包括《江南春》、《钱塘湖春行》等古诗词,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 教案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 教案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学习《语文园地四》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节课继续学习。
【探究新知】
二、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 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1.引出话题,复习从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1)先交流写桑娜的那段话,学生读一读,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
引导学生梳理表达方法:
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来问自己一作好决断。
(2)再交流第二段话。课前,教师可提前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布置给学生自读,了解故事背景。也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根据片段内容,推测故事发生背景,再出示相关资源链接。
简介写作背景:原文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茅草丛被敌人用燃烧弹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后,结合片段内容说说体会。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2. 教材特点:按照素材和话题组织,注重启发式教学。

3. 教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 教材基本结构: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篇章阅读指南”、“读书之乐”、“扬帆远航”、“心灵旅行”、“探秘科技”、“知之为学”。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语文园地四》第一单元“篇章阅读指南”。

教学目标:1. 能掌握阅读时的主题思考方法。

2. 能理解“抓主题”、“抓大意”、“抓重点”的基本阅读方法。

3. 能掌握如何调整阅读速度,区别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 抓主题。

2. 抓大意。

3. 抓重点。

教学难点:1. 如何掌握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

2. 如何区分主题和大意。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课前准备|1. 准备教案及教学资料。

|1. 提前复习教材。

|介绍法|5min导入|1.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

2. 引入主题思考的重要性。

|1. 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经验。

2. 理解主题思考的重要性。

|谈话法|10min新课讲解|1. 介绍“篇章阅读指南”,重点介绍“抓主题”、“抓大意”、“抓重点”的基本阅读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

|1. 认真听讲,理解重点概念。

2. 尝试运用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

|讲授法|25min课堂练习|1. 准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2. 课堂针对性指导学生解决阅读问题。

|1. 独立解决阅读问题。

2. 主动询问,积极合作。

|合作探究法|30min课堂小结|1.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与总结,详细剖析学生的阅读方法,鼓励好的阅读方法。

2. 带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

|1. 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

2. 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重点难点:1.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回忆小说人物。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呢?3.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同学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4.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5.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与之相关的精彩语段,教师做好记录。

6.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课件出示小资料。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的言行或环境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2)结合具体的例子总结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①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盼人教部编版16.盼【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淡绿色透明长着袖筒盼变天盼外出盼渴盼下雨亲近自然盼雨停--盼雨点打在新雨衣上结果:雨点在雨衣上跳跃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什么作用?阅读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你的感受如何?能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交流反馈1.师: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明确: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一课一练-语文园地四(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一课一练-语文园地四(含答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学习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词句语段,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后并试着运用。

3.熟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组课文都是选取小场景,用简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最精彩、最生动、最感人的片段,塑造了不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力度和深度的文字,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无限的深思。

我们在品读中思索,在思索中收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四”,来谈谈我们的收获。

二、交流平台1.讨论:课文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桥》老村支书。

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持秩序,在紧急关头舍己为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他抛弃了亲情,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他是那样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令我印象深刻。

2.交流: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以《穷人》为例。

⑴再读课文,找出精彩片段。

⑵分析精彩片段,体会其好处。

⑶评论、补充,教师指导。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桑娜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还知道她勤劳贤慧,把渔家小屋收拾得整洁而温暖,同时心地善良,爱怜丈夫。

通过写桑娜一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对比,写她爱怜丈夫的焦灼心情与下文收养孤儿的心愿构成了矛盾,有力地映衬了她美好的心灵。

此时此刻,桑娜的心里很激动,也很矛盾——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她抱孩子回家时没仔细考虑过自家七口人生活已很艰辛,再加上两个孩子将来怎么生活,能养活吗?但看到邻居西蒙死了,桑娜善良的本性促使“非这样做”,因为如果没人扶养她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后果是很可怕的。

说明桑娜是个善良的,也是有极大的同情心。

小结:(1)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表现桑娜的聪明能干。

(2)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既紧张又担忧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形象。

(3)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渔夫的话显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样反映了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够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走近诗人1.播放歌曲《静夜思》,学生欣赏。

2.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首诗的作者和表达的情感。

3.教师归纳总结并导入新课:这首《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客居他乡时写的一首思乡诗歌。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对从小生长的故乡非常依恋,常常人在外地却心系故乡。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与家乡有关的诗歌。

他的作者是李白的好朋友——贺知章,这首诗就是《回乡偶书》。

(同步书写课题和作者名字)4.教师范读诗歌题目,学生齐读诗歌。

5.让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对诗歌题目的意思进行理解,教师点拨。

偶:偶然。

偶书:偶然间写下的诗。

6.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贺知章的相关资料。

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

他的诗作以绝句见长,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代表作有《咏柳》《回乡偶书》。

板块二自主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将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对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指导,尤其注意“鬓”和“衰”的读音。

3.四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对诗歌的大意进行理解。

4.小组派代表反馈本组的交流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适时指导。

注意“老大”“鬓”和“鬓毛衰”的意思。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

6.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学生按照诗歌的停顿和节奏进行朗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本教材。

该教材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深化延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适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本册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修辞学、句子结构和成语学习等。

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思辨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3.学习修辞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4.学习句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学习成语的应用,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主要意思和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分发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文;2.引导学生归纳短文的主题和要点;3.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关于短文的问题;4.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5.汇总讨论结果,进行班级讨论。

2. 写作任务本节课的写作任务为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2.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原因和目标;3.教师给出写作指导,如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文章等;4.学生写作;5.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3. 修辞学本节课的修辞学内容为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分析一首诗歌,教师解释其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2.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诗歌,使用相应的修辞手法;3.学生互相分享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4. 句子结构本节课的句子结构内容为各种句子结构的使用和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各种句子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2.教师给出相关的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3.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与总结关注情节、环境和感受人物形象的经验。

2.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总结,分享体会1.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三篇小说,谈谈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生自由分享或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分享,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本单元三篇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给我们塑造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他们或用自己质朴善良,或以自己的勇于牺牲的精神,或忠于革命的品质打动着我们,让我们的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撼,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又是怎样来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呢?今天我们就再次回顾《穷人》的相关语段,来体会小说阅读的方法。

4.学生快速阅读《穷人》,思考小说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5.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适时指导。

(1)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环境描写的词句,并联系课文说说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这个句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渔夫还在外面打鱼,可见他们生活的艰难,结合他们收养邻居孩子的行为,可见他们的善良和热心。

(4)教师总结:小说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突显人物鲜明的特点。

(5)出示情节相关的句子。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6)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抓住画线的地方思考:从画线句子中能够读出哪些信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精选教案范文三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社会培养人才付出了许多努力。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精选教案范文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于写人记事文章虽说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点写鲜明,把人物形象写具体并不容易。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亲人们的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关爱似乎已成为习以为常的事,但他们却很少细心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关爱他人。

在这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2.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引出习作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地狱和天堂的长勺子》,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

师小结: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今天咱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板书:关爱)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习作要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

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2、学生读一读,想想这次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生: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要点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是什么?生:写人与人之间关爱的事。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通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借助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

2.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难点】1.分析、交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温习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语段。

(2)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初识人物形象。

(3)整理诗人贺知章的资料,搜集思乡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生1:《桥》这篇课文中,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生2:《穷人》这篇小说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生3:《在柏林》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概要。

2.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预设:生1:《桥》中面对凶猛的洪水时,人们的恐慌,老汉的镇定。

生2:《穷人》中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那忐忑不安中透出来的善良与质朴。

生3:《在柏林》中老兵的话不仅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更让列车上所有人反思,其结局出人意料。

老兵的话不仅仅是在制止小姑娘的不谙世事,更体现出老兵的善良。

生4:《桥》中山洪到来时,那种天崩地裂的环境让人害怕,可老汉在暴雨中的喊话盖过了一切。

……3.小结引导。

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

2.掌握运用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3.学习古代神话故事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其掌握汉字、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其深入理解古代神话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能够进行基本的韵律模仿。

2.通过古诗词进行表达,运用其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深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培养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1.运用古诗词进行创作。

2.进行古代神话故事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视频,启发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2. 讲解(20分钟)根据课本《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老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如何通过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并介绍古代神话故事的知识点。

3. 练习(30分钟)学生通过课本中的练习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和演讲,以及对古代神话故事的阅读、理解和表达。

4. 总结(1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和演讲。

3.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本节课通过对课本《语文园地四》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掌握运用古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的基本方法,并加强了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习园地四》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习园地四》教案
4.朗读指导
预设: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2)读关云长的语言语气要沉着、果敢、掷地有声、信心十足,读出关公的胸有成竹。
(3)读战斗场面语调要稍高语速要稍快,读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读“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时要铿锵有力,读“众皆失惊”时要读出众诸侯的胆战心惊,以反衬关公的神勇无敌。
教案序号:课题:学习园地四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朗读时读出人物的形象。
3.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4.积累背诵《回乡偶书》,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2.积累背诵《回乡偶书》,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1.出示句子。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2.学生交流。
3.情节体会。
预设:
经典情节中描写关公语言的句子虽然只有一处,但表现了关公的神勇。对他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关公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以及身手的敏捷,对众人的描写则体现了关公傲视群雄的大无畏精神和武艺的高强。
(4)读关云长的动作、语气要坚决、坚定,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读“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要放缓语速,读出关公凛凛的威风。读“其酒尚温”应一字一顿,读出关公斩华雄的时间之短,反衬出关公的神勇。
(二)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1.出示句子。
(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四》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本质•古诗词的特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课文阅读3. 教学重难点•阅读理解和词汇学习•古诗词素材的掌握和运用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诗人的画像,对学生进行讲解,提出古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2.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猜诗词题目,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

步骤二:课文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和艺术魅力。

2.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相关问题,进行课文的深度理解。

3.教师进行课文阅读技巧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应用。

步骤三:分析古诗词的特点1.教师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教师通过相关讲解,带领学生认识古诗词的风格特征,如韵律形式和词汇表达等。

3.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步骤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1.教师讲解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如反复朗诵、模仿和运用等。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模仿和创作,充分发扬自己的语言特长和创意思维。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色彩和美学韵味,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提出互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今日所学内容,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2.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总评和点评,鼓励学生持续发展文学兴趣和语言技能。

5.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主观感受,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创作中不断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了文化素养和审美内涵。

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请求别人支持的表达能力。

2.能够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了解故事的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3.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4.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5.读背并积累古诗。

6.通过阅读《童年》,学会理清人物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说服别人支持自己。

2.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课时4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入。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

假如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时,你该怎么说呢?二、讨论交流,明确。

1.注意礼貌。

2.把自己的具体设想说清楚。

3.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三、情景应用。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2.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3.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第二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人的一种先天的欲望,像我们本单元的几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二、技法指引。

技法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1)大屏幕展示:①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人物:淘气包张明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②环境:冬日昏黄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流浪狗朵朵③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问:你觉得这篇小故事有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小故事只有人物,没有起因、过程和结尾。

(2)学生自由发挥续写这个故事。

(3)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推举代表在班内宣读续写的故事。

(4)组长和教师评选优秀续写故事。

技法2.故事情节要有悬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名师公开课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名师公开课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去阅读小说。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重点) 3.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突显了单元语文要素,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三个基本维度与方法: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通过小说的情节来感受;借助环境描写来感受。

组织学生交流时,可以先读读教材中的提示,进一步明确方法,再联系本单元另外两篇小说来具体分享阅读经验,防止“空谈”。

也可以先安排学生联系其中一篇小说交流,再共同总结,最后阅读教材中编者的话。

2.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选取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片段。

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表现出关云长的神勇气概。

第二项内容是体会和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读一读《穷人》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描写桑娜和“我”心理活动的片段,体会人物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尝试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是着重从桑娜设想丈夫如何反应的角度来写的,对“我”的心理活动是直接写“我”内心痛苦、担心的想法,仿写时可指导学生选择运用。

指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选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时刻是仿写的前提。

这一练习,为学生创作生活中的故事,关注人物心理活动做了铺垫。

3.日积月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进而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心境;在读熟、读出情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一读本单元的课文,把新的感悟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去阅读小说。

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创设情境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桥》——一个在生死攸关之际,无私无畏,舍己救人,具有极强党性和亲情的老支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知道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提高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难点】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

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让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
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

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