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
糖原累积病Ia型
鉴别诊断: 抓住GSD-Ia型的三大临床特点(低血糖、肝脏大和谢代性酸中毒),需要鉴别的疾病如下。
思路1:肝糖原累积病的其他类型也多存在低血糖、肝大等症状,如I型、IX型等。但此型患儿多伴有 肌无力、血肌酸激酶升高(随年龄增大而明显)、血乳酸、尿酸多正常,餐后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可以显著升高 血糖;IX型常见男性患儿且临床症状普遍偏轻。对小婴儿的肝糖原累积病很难从临床症状确切区分亚型, 有时需要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予以确诊分型。
临床表现 GSDIa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发病形式可能是急性、慢性进行性或间歇性发病。多数患者在3~6月龄出现 肝肿大、生长迟缓、低血糖及排便次数增多,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少数患者在新生儿期出现低血 糖,也有患者首发症状仅表现为严重的乳酸酸中毒。 1 急性期 长时间空腹、发热、呕吐、腹泻、感染、药物、疲劳等多种因素可能诱发急性代谢危象, 引起严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发生急性脑病、肝病、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 慢性期 (1)生长发育落后:面容幼稚,娃娃脸,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身材矮小,腹部膨隆,婴幼儿期运动发 育常落后,年长儿体力或运动能力较差,多数患者智力正常,但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导致继发性癫痫和智 力障碍。 (2)低血糖表现:GSDIa 患者多在空腹 3~4h 后或应激状态下发生低血糖。不同年龄患者低血糖症状
(2)高脂血症 选择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低脂饮食,综合管理,控制血糖、乳酸和尿酸 水平,最大程度使血脂接近正常,欧洲相关指南建议将血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不超过6.0mmol/L。不建议10岁以 下的患儿服用降脂药物。为防止胰腺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可应用贝特类或他汀类药物; 肝移植。
【自动保存】可治性罕见病—糖原累积病可治性罕见病—糖...
【自动保存】可治性罕见病—糖原累积病可治性罕见病—糖...可治性罕见病—糖原累积病可治性罕见病—糖原累积病一、疾病概述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糖原代谢过程中各种酶缺陷导致的一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以糖原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过度沉积为特征,主要累及肝脏或(和)肌肉,是一类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1:20 000~43 000。
根据受累器官,又被分为肝糖原累积病和肌糖原累积病。
肝糖原累积病包括Ⅰ、Ⅲ、Ⅳ、Ⅵ、Ⅸ、Ⅺ及O型等,约占GSD总体发病率的80%,其中Ia型最常见;肌糖原累积病包括Ⅱ、V、Ⅶ型,多见于成人发病,表现运动不耐受、肌无力或肌病,其中Ⅱ最常见,仅Ⅱ型婴儿表现为婴儿心肌病和肌病。
糖原累积病Ⅰ 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Ⅰ a,GSDIⅠa)是由于细胞微粒体膜上的葡萄糖一6—磷酸酶(glucose -6 - phosphatase,G6PC)催化亚单位先天性缺陷所致[1]。
GSD I a型的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100 000,约占肝糖原累积病的30%。
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又称庞贝病(Pompe disease),是肌GSD 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溶酶体内酸性一ɑ一葡萄糖苷酶(acid -a - glucosidasc.GAA)缺陷所致,中国台湾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显示患病率1:50 000[2,3]。
二、临床特征GSDⅠa型患儿可在生后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或婴儿早期低血糖和乳酸中毒,但新生儿期因其对治疗反应良好或者很容易被控制使许多患者延误诊断。
出生时常有肝大,超声波检查常发现肾脏肿大。
婴儿期首发症状可仅表现为严重的酸中毒,患儿可表现为明显腹部膨隆,生长落后,表现专匀称性矮小。
由于面颊部脂肪沉积出现娃娃脸表现,四肢肌力小,而且瘦弱。
低血糖症状常在夜间吃奶减少.生后3~4个月开始出现,表现为低血糖所致的易激惹、苍白、多汗、睡眠不稳甚至惊厥,或表现为清晨的呕吐和惊厥,频繁喂养可减少发作。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adult onset Pompe disease,AOPD,简称AOP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酸α-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导致GAA酶活性降低或完全丧失而引起肌糖原累积和功能障碍。
病情通常会在成年时期发作,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运动障碍。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是针对该疾病的权威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该专家共识对AOPD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
首先,患者应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进行性肌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
其次,通过测量酸α-糖苷酶(GAA)活性来确定GAA酶活性的降低。
如果GAA酶活性小于正常范围的40%,并且伴随肌糖原沉积,可以确诊为AOPD。
如果GAA酶活性在40-60%之间,还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携带GAA基因突变。
在治疗方面,《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采用酶替代治疗(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
ERT是通过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GAA酶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活性,以减少肌糖原沉积和改善肌无力症状。
专家共识还强调,在开始ERT前,应先评估患者的心肌功能,因为ERT可能导致心肌肥厚。
此外,专家共识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GAA酶活性正常或基因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肌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确定糖原累积的存在和程度。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孕妇和老年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总体而言,《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A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然而,专家共识也强调,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并与专业的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
《中国肌病型糖原累积病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肌病型糖原累积病诊治指南》要点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遗传性糖原代谢异常性疾病,肝脏和肌肉最易受累。
根据酶缺陷或转运体的不同可分为十几个类型。
GSD I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和Ⅵ型(肝磷酸化酶缺乏症)不累及肌肉;其他类型均可有肌肉受累,包括:Ⅱ型(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Ⅲ型(脱支酶缺乏症)、Ⅳ型(分支酶缺乏症)、Ⅴ型(肌磷酸化酶缺乏症)、Ⅶ型(肌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Ⅷ型(磷酸化酶b激酶缺乏症)、Ⅸ型(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症)、Ⅹ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缺乏症)、Ⅺ型(肌乳酸脱氢酶缺乏)、Ⅻ型(醛缩酶A缺乏症)、(十三)型(3-烯醇化酶缺乏症)。
GSD的骨骼肌受累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两组症状:一组是运动相关症状,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运动相关的肌痛、肌痉挛、反复发作运动诱发的急性肌球蛋白尿/横纹肌溶解,常见于Ⅴ、Ⅶ~Ⅻ型GSD;另一组是持续的进行性肌无力,常见于Ⅱ、Ⅲ、Ⅳ型GSD。
在累及肌肉的GSD中,以Ⅱ型、Ⅲ型、V型病例较多,国内文献报道多为Ⅱ型和Ⅲ型病例,Ⅳ型和V型仅有个例报道。
Ⅶ~十三型的临床表现与V型相似,国内罕有报道,鉴别主要依据酶活性检测和相关基因检测。
Ⅱ型糖原累积病(GSD II)GSD Ⅱ型又称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也称为蓬佩病。
蓬佩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位于染色体17q25.3上的溶酶体酸性仅α-1,4-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所编码的GAA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糖原不能在溶酶体内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溶酶体内糖原储积,多组织器官损害,以心、肝、骨骼肌损害为著。
一、临床表现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
鉴于发病年龄不同,疾病累及的组织范围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经典分型可分为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目前常用分型为婴儿型和晚发型(包括儿童型和成人型)。
婴儿型:儿童型:成人型:10~60岁均可发病,多在青年期发病。
起病隐袭,早期乏力和易疲劳症状常被忽视,逐渐出现四肢近端和躯干肌为主的无力,运动能力下降,少数伴有运动相关的肌肉痉挛和肌痛,个别伴有球部肌群无力,对称或非对称性眼睑下垂,眼外肌活动多不受累。
糖原累积症的科普知识PPT
通常包括定期进餐和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
糖原累积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管理症 状或补充缺乏的酶。
但并非所有类型的糖原累积症都有药物治疗 选择。
糖原累积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定期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测,以评估病情进 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这意味着两个携带者有25%的几率生出受影响的 孩子。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肌肉无力、疲劳、肝 脏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期或婴儿期显现。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并发症
长期未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病、 肝硬化和肌肉萎缩。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 量。
科研进展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在 不断改进。
新兴的基因疗法和疗法正在研发中,有望为患者 带来新的希望。
谢谢观看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差异很大,部分患 者可能症状轻微,而另一些则可能严重影响 生活。
这与具体的糖原累积症类型和个体的遗传背 景有关。
如何诊断糖原累积症?
如何诊断糖原累积症?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评估 。
通常涉及家族历史和症状出现的时间。
密切的随访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发症。
糖原累积症的预后如何?
糖原累积症的预后如何? 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在遵循适当治疗后,可以享有相对正常 的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关键。
糖原累积症的预后如何? 潜在风险
糖原贮积病Ⅸ型疾病详解
疾病名:糖原贮积病Ⅸ型英文名: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Ⅸ缩写:GSD-Ⅸ别名:糖原累积病Ⅸ型疾病代码:ICD:E74.0概述: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
这类疾病的共同生化特征是糖原储存异常,多数病种是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储积量增加。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特征,可以分为 12 种类型。
糖原贮积病Ⅸ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Ⅸ,GSD-Ⅸ)是由于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的一组不同的疾病,包括X 连锁遗传性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常染色体遗传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特定性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和心脏磷酸化酶激酶缺乏。
流行病学:糖原贮积病的发病率较低,有报道为 1/6 万。
最常见的是糖原贮积病Ⅰ型。
GSD-Ⅸ发病率不详。
病因:本型糖原贮积病是由于缺乏磷酸化酶激酶所致。
磷酸化酶激酶是由 4 个亚单位(α、β、γ、δ)组成的一个蛋白激酶,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或激素的调控可通过它激活磷酸化酶,从而促进糖原的分解过程。
磷酸化酶激酶本身的激活是经由 Ca2+ 、腺苷酸环化酶、环腺苷酸(cAMP)依赖性蛋白激素等一系列的作用进行的,这一过程主要由胰高糖素调控。
组成磷酸化酶激酶的 4 个亚单位都各自有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编码基因,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亦各不相同。
从理论上讲,上述过程中任一酶的缺陷都可以造成糖原分解受阻而累积,而实际上仅磷酸化酶激酶缺乏是最主要的病因,依据其病变累及的器官和遗传特征加以区分:1.X 连锁遗传性肝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是因位于Xp22 的α亚单位编码基因突变所致。
2.常染色体遗传性肝和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这是由于位于常染色体上编码α、β亚单位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目前仅β亚单位已定位于16q12-q13)。
3.特定性肌磷酸化酶激酶缺乏症这是由于在肌组织中编码α 亚单位的结构基因(位于Xql2)突变所造成的。
糖原累积病性心肌病
高蛋白饮食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瘦肉、 豆类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免疫力。
多吃蔬菜水果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心肌修复和 代谢。
控制饮食总热量
避免过度肥胖加重心脏负担。
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
01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干预。
究进展。
06
的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糖原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缺乏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 等组织中过多累积。
深入了解糖原累积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原累积病性心肌病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研究糖原累积症,可以进一步了解糖原代谢途径及相关酶的功能,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 理论基础。
心力衰竭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 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心肌病理改变
糖原沉积
心肌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 沉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
、变性。
心肌纤维化
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可 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
能。
心肌细胞坏死
严重病例可见心肌细胞坏 死,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
全。
心功能受损程度评估
无症状期
糖原累积症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 的罕见病,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
协作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优势 资源,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加强与国际罕见病组织的合作与 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 动我国罕见病诊疗事业的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诊断标准
糖原累积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 基因检测发现相关基因突变等。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 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糖原累积症科普讲座PPT课件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患者的具体类型而异 。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 特殊症状
某些类型的糖原累积症可能导致心脏疾病或 呼吸问题。
例如,Pompe病可能导致心肌病。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
年龄相关症状
症状的出现时间和进展速度因个体差异而不 同。
一些类型在婴儿期发病,而其他类型可能在 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基因检测有助于确定糖原累积症的类型。
糖原累积症的治疗
糖原累积症的治疗 支持性治疗
患者需要通过饮食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
定时进餐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对维持 能量平衡非常重要。
原累积症的治疗
酶替代治疗
某些类型的糖原累积症可以通过酶替代治疗 来进行管理。
例如,Pompe病患者可以接受特定酶的替代 治疗。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病因
由于某些特定酶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糖原无 法正常被分解。
目前已知有超过 15 种不同类型的糖原累积症。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发病机制
糖原累积症的发病机制与体内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途径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糖原累积症影响不同的代谢途径。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
糖原累积症的症状
常见症状
糖原累积症的治疗
基因治疗
研究正在进行中,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未来糖 原累积症的治疗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可能在根本上改变糖原累积症 的治疗模式。
糖原累积症的预防与管理
糖原累积症的预防与管理 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建议进行基因筛查以早期 发现糖原累积症。
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糖原累积症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糖原累积症的认识,帮 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诊疗指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诊疗指南(总9页)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诊疗指南概述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GSDⅠa型是由于G6PC突变使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致。
典型表现为婴幼儿期起病的肝脏肿大、生长发育落后、空腹低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乳酸血症等。
GSDⅠb型是由于SLC37A4基因突变使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缺乏所致。
患者除了有Ⅰa型表现之外,还可有粒细胞减少和功能缺陷的表现。
GSDⅡ型是由GAA突变导致α-1,4-葡萄糖苷酶缺陷,造成糖原堆积在溶酶体和胞质中,使心肌、骨骼肌等脏器损害。
根据发病年龄、受累器官、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可分为婴儿型(infantile-onset pompe disease,IOPD)和晚发型(late-onset pompe disease,LOPD)。
病因和流行病学GSDⅠa型致病基因G6PC位于17q21,含5个外显子,基因突变导致糖原降解或异生过程不能释放葡萄糖,使6-磷酸葡萄糖堆积,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过多乳酸,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致血尿酸升高,同时生成大量乙酰辅酶A,致血脂升高。
至今已报道的G6PC突变达116种,中国人最常见突变是>T (%~57%)和>A(%~14%)。
GSDⅠb型致病基因SLC37A4位于11q23,含9个外显子,基因产物为跨膜蛋白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葡萄糖-6-磷酸从细胞浆和内质网膜间隙转运到内质网腔内。
当基因突变导致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缺乏时,葡萄糖-6-磷酸不能被转运到微粒体膜而进一步水解产生葡萄糖,造成与糖原累积症Ⅰa型相同的表现。
另外,GSDⅠb型患者还有因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而出现的反复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等表现,其确切机制尚不清。
有研究表明,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对中性粒细胞内质网腔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当酶缺陷时中性粒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凋亡。
已报道的SLC37A4突变111种,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是>T,和>A。
糖原累积症科普讲座课件
如何管理与治疗?
药物治疗
某些类型的糖原累积症可能需要药物干预以 改善症状或防止并发症。
例如,酶替代疗法在某些患者中显示出效果 。
如何管理与治疗?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进行医疗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也有助于优化管理方法。
为什么了解糖原累积症很重要 ?
糖原累积症科普讲座
பைடு நூலகம்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管理与治疗? 5. 为什么了解糖原累积症很重要?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定义
糖原累积症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疾病,因糖原代谢 酶缺陷导致体内糖原过量积累。
此病影响多个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肌肉,导致不 同的临床表现。
为什么了解糖原累积症很重要?
增加公众认知
提高公众对糖原累积症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知识的传播可以促进更多家庭的基因检测与咨询 。
为什么了解糖原累积症很重要?
支持患者及家庭
了解病症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生活 中的挑战,获取必要的支持与资源。
患者组织和支持群体可以提供情感和实践上的帮 助。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大多数糖原累积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 意味着父母双方都需要携带相关基因,孩子 才可能发病。
因此,家族史在糖原累积症的诊断中非常重 要。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糖原累积症的发病率较低,某些类型在特定 人群中更常见,尤其是某些地理区域或族群 。
例如,I型糖原累积症在北欧国家的发病率较 高。
内分泌科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定义:糖原累积病是由于糖代谢过程中酶的缺乏所致的一组先天性酶缺陷病。
因糖原的分解或合成障碍,从而产生不同组织器官中糖原或异型糖原的过多累积,主要受累的器官有肝、肾、肌肉、脑和小肠等。
肝糖原累积症是糖原累积症最常见的类型,是因肝内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致。
主要表现为肝肿大、空腹低血糖、身材矮小、腹部膨隆、骨质疏松等。
并发症:酸中毒;痛风;惊厥;肝、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
护理措施:
1、合理饮食,防止低血糖:给予高蛋白、低脂、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饮食。
少量多餐,在主餐和夜间增加淀粉类食物。
忌蜂蜜、葡萄糖、纯糖、果汁等单糖或双糖类食物。
2、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3、讲解疾病知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预防酸中毒发生,如低脂饮食,禁止使用乳酸钠,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
5、遵医嘱定时监测血糖,观察尿量,注意有无呼吸深大、嗜睡、呕吐等酸中毒
的表现,出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并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6、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及时处理感染灶。
7、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引起骨折。
四健康指导
1、了解饮食重要性,正确、合理饮食。
2、告知低血糖的表现,防止低血糖发生
3、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4 、注意安全,因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
糖原累积病综述
糖原累积病综述糖原累积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所导致的糖原代谢障碍。
在美欧地区,其发病率约为1/~1/2000万。
由于不同种类的酶缺陷,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糖原累积病共分为十三型,其中以I型GSD最为常见。
二、病因和分类糖原累积病是由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
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1/(2万~2.5万)。
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因此该疾病有12种类型。
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而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生化特征,即糖原贮存异常,大多数情况下是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贮积量增加。
只有少数病种的糖原贮积量正常,但糖原的分子结构异常。
三、临床表现糖原累积病的临床表现因病种而异。
Ⅰ型GSD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肝大、肝功能异常、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
Ⅱ型GSD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
Ⅲ型GSD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肝大、肝功能异常、肌肉无力等。
Ⅳ型GSD主要表现为肝大、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低血糖等。
Ⅴ型GSD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痛等。
Ⅵ型GSD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肝大、肝功能异常等。
Ⅶ型GSD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痛、肌肉萎缩等。
Ⅸ型GSD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肝大、肝功能异常等。
四、诊断和治疗糖原累积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基因检测。
治疗方案因病种而异,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肝移植、基因治疗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糖原是一种由葡萄糖单位构成的高分子多糖,主要贮存在肝和肌肉中,作为备用能量。
正常情况下,肝和肌肉分别含有约4%和2%的糖原。
人体内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葡糖磷酸变位酶和尿苷二磷酸葡糖焦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形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然后,糖原合成酶将UDPG提供的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一个长链。
糖原累积病
临床表现:少见,典型为空腹出现低血糖,酮血症。进食或补充葡萄糖后长时间高血糖。反复低血糖抽搐可导致智能落后。饥饿时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试验无反应。
受累组织:肝糖原缺乏,肝糖原合成酶活性小于2%,肌糖原正常。
2.I型(VonGierke病)
[病程观察]
本组病例多数随年龄增大而病情加重,严重者在婴儿期死亡。由于病因未能根治,对感染和低血糖的治疗效果只能是缓解。应重在预防,尽量改善病儿的生活质量。
住院小结]
(一)确定诊断
疾病的最后诊断依靠酶的活性测定,可取肝细胞、肌细胞等材料进行。
(二)预后评估
受累组织:经典Ⅱa型在全身所有器管都有糖原累积。
5.Ⅲ型(Cori病)
酶缺陷:淀粉-1,6-葡萄糖苷酶。
临床表现:中度至重度肝大,可有程度不等的肌张力低下,心脏增大、ECG异常少见,肝脏、心脏功能衰竭少见,智力发育正常。无酮血症、低血糖和高脂血症,进食后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试验阳性,尿儿茶酚胺正常,预后好。
糖原合成从葡萄糖磷酸化开始,在肝脏由葡萄糖激酶催化,在肌肉则由己糖激酶催化,激酶的活性在饥饿时降低,进食时增高。磷酸化产生了6-磷酸葡萄糖,后者通过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的作用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再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后者中的葡萄糖残基通过糖原合成酶及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加入原有的糖原分子中,从而形成新的糖原。其中糖原合成酶使糖原直链增长,而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使糖原产生分支。
糖原的分解由两个酶系统完成。糖原分解成1-磷酸葡萄糖由磷酸化酶催
化,1-磷酸葡萄糖经过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的作用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后者在葡萄糖—各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上述磷酸化酶只能分解到糖原分支点的前四个葡萄糖残基,剩余的葡萄糖残基通过脱支酶的作用,才能分解出葡萄糖。
庞贝病治疗方案
一、引言庞贝病(Pompe disease),也称为糖原累积病I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GSD I),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α-glucosidase,GAA)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糖原在溶酶体内异常积累,引起骨骼肌、心肌和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受累。
该病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重型婴儿型多在1岁内死亡,中型和轻型患者可存活至成年。
本文将详细介绍庞贝病的治疗方案。
二、庞贝病的诊断庞贝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心脏增大、吞咽困难、智力障碍等症状。
2. 血液和尿液检查:血液中GAA活性降低,尿液中含有大量α-甘露糖苷酶。
3. 基因检测:检测GAA基因突变,明确诊断。
三、庞贝病的治疗方案庞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1. 药物治疗(1)酶替代疗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GAA酶,替代患者体内的缺陷酶,减少糖原的积累。
常见的ERT药物有:阿糖苷酶(Alglucosidase alfa)、依替巴肽(Eteplirsen)等。
(2)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肌肉症状。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3)抗癫痫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1)心脏手术:对于严重心脏增大的患者,可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心脏移植。
(2)气管切开术:对于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气管切开术,改善呼吸功能。
3. 辅助治疗(1)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2)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低糖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3)心理支持:对于智力障碍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适应社会。
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肌肉力量、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等。
糖原累积症(共5张PPT)
酰辅酶A,为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提供了原料; 患儿时有低血糖发作和腹泻发生。
移酶和分支酶作用,将a-1,6糖苷键水解生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糖代谢异常同时还造成了脂肪代谢紊乱,亢进的葡糖异生和糖酵解过程不仅使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高导致酸中毒,还生成了大量乙
成游离的葡萄糖。 酰辅酶A,为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提供了原料;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重症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严重低血糖、酸中毒、呼吸困难和肝肿大等症状; 由于患者缺乏糖原代谢有关的酶,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导致糖原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
糖原累积症
第1页,共5页。
storage, GS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先 天性糖代谢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重症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严重低 血糖、酸中毒、呼吸困难和肝肿大等症状;轻症病例则常在婴幼儿期因生长 迟缓、腹部膨胀等就诊。由于慢性乳酸酸中毒和长期胰岛素/胰高糖素例失 常,患儿身材明显矮小,骨龄落后,骨质疏松。腹部因肝持续增大而膨隆显 著。肌肉松弛,四肢伸侧皮下常有黄色瘤可见。但身体各部比例和智能等都 正常。患儿时有低血糖发作和腹泻发生。少数幼婴在重症低血糖时尚可伴发 惊厥.但亦有血糖降至0.56mmol/L(10mg/dl)以下而无明显症状者。随 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糖发作次数可减少。由于血小板功能不良,患儿常有流 鼻血等出血倾向。
(4)a-1,得6糖苷的键。90%葡萄糖,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起主导作用。
• 糖酵解时发生在细胞质中,在无氧条件下.有10步反应: 由同磷重葡葡少由果糖酰(3糖酰同这患由(糖酰糖糖酰少 糖成同磷(由这患 糖酰果-磷于时酸症萄萄数于糖代辅2代辅时些儿于2代辅酵代辅数原游时酸3于些儿代辅糖) ) )酸患 还 , 在 糖 糖 幼 慢 -谢 酶 谢 酶 , 异 时 慢 谢 酶 解 谢 酶 幼分 离 还 , 患 异 时谢 酶 -11•••••••••••尿尿a,,甘者产N新--婴性异A异A由常有性异A时异A婴 解的产N者常有 异A-66--1苷苷--,,,,,AA--油--缺生生在乳常常于代低乳常发常在 是葡生缺代低 常,二二葡葡DD二二为 为 为 为 为葡果甘132磷 生酸乏了儿重酸同同6谢血酸同生同重 糖萄了乏谢血 同4磷磷PP葡果二萄萄-,-磷-磷糖脂脂脂脂脂HH磷油-3萄糖磷糖合期症酸时时都糖酸时在时症 原糖合糖都糖 时酸酸酸化-糖糖萄糖羟))-酸酸磷苷-肪肪肪肪肪醛-酸原成即低中还还加发中还细还低 在。成原加发 还二糖----烯酸----6;;糖葡葡酸书键66酸酸酸酸酸---丙2-代脂可血毒造造速作毒造胞造血 磷脂代速作 造甘---1---3磷---醇磷甘-磷磷萄萄葡;和和和和和--磷--,-本酮谢肪出糖和成成了和和成质成糖 酸肪谢了和 成二二6磷油6-酸酸酸糖 糖酸萄式葡胆胆胆胆胆酸油--有的现时长了了肝腹长了中了时化的有肝腹了羟羟酸磷酸磷P二生生糖-固固固固固甘萄丙<<甘-关和严尚期脂脂糖泻期脂脂尚 酶和关糖泻 脂,丙丙酸-8在--酸己己-酸成成的磷醇醇醇醇醇-油-糖-酮9的胆重可胰肪肪原发胰肪肪可 作胆的原发 肪酮酮--油-无-糖糖---;;累-的的的的的酸----酸1--酶固低伴岛代代的生岛代代伴 用固酶的生 代磷磷-酸--氧6-酸激激,2-积--合合合合合3----,醇血发素谢谢合。素谢谢发 下醇,合。 谢酸酸----果条磷--酶酶-磷---,二 -成成成成成-----使所糖惊/紊紊成/紊紊惊 ,所使成紊--磷件-++果糖酸-催催--酸大磷提提提提提---甘甘-糖必、厥胰乱乱。胰乱乱厥 将必糖。乱--下3-化化-酸糖部甘甘供供供供供酸二丙<1油油原需酸.高,,高,,. 需原,a-.反反己磷,-分了了了了了甘-6油烯油1醛醛酮羟合的中但糖亢亢糖亢亢但 的合亢6-应应,糖1原原原原原油酸二-酸--成还毒亦素进进素进进亦 还成进醇酸-醛磷丙33>>4激料料料料料酸--磷甘或原、有例的的例的的有 原或的糖磷磷磷式酸-酮;;;;;酶3酸分型呼血失葡葡失葡葡血 型分葡苷酸酸酸油-丙磷催磷解辅吸糖常糖糖常糖糖糖 辅解糖键<葡酸磷酮化发酶困降,异异,异异降 酶发异分酸萄酸酸生难至患生生患生生至 生生ⅠⅠ解反糖酸+果障和儿和和儿和和障和(00(生又应甘.. 碍肝身糖糖身糖糖碍糖烟烟成糖重>油,肿材酵酵材酵酵,酵酰酰葡激新醛导大明解解明解解导解胺胺萄再酶致等显过过显过过致过腺腺糖合-..3>糖症矮程程矮程程糖程瞟瞟1成--磷磷原状小不不小不不原不吟吟糖酸沉;,仅仅,仅仅沉仅二二酸原,积骨使使骨使使积使核核;再于龄血血龄血血于血苷苷由组落中中落中中组中酸酸葡织后丙丙后丙丙织丙,,萄中,酮酮,酮酮中酮NNAA糖而骨酸酸骨酸酸而酸DD转致质和和质和和致和HH))移病疏乳乳疏乳乳病乳和和酶。松酸酸松酸酸。酸还 还和。 含 含 。 含 含 含原原分量量量量量型型支增增增增增辅辅酶高高高高高酶酶作导导导导导ⅡⅡ用致致致致致((,酸酸酸酸酸烟烟将中中中中中酰酰a毒毒毒毒毒-1胺胺,,,,,,腺腺还还还还还6瞟瞟糖生生生生生吟吟苷成成成成成二二键了了了了了核核水大大大大大苷苷解量量量量量酸酸生乙乙乙乙乙
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诊断
诊断
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综合判断。
1.GSDⅠ型对于所有身高增长缓慢伴肝脏明显增大的患者均应考虑GSD Ⅰ型的可能。
典型生化改变包括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
GSDⅠb型患者还可有反复或持续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现G6PC 或SLC37A4基因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有确诊意义。
2.GSDⅡ型对于1岁前起病、肌无力、心脏扩大、心肌肥厚、血清CK升高的患者,应怀疑婴儿型GSDⅡ型。
所有缓慢进展的肌无力患者均应考虑晚发型GSDⅡ型的可能。
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胞浆内大量空泡,PAS染色糖原聚集,SBB染色脂滴成分正常,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外周血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GAA酶活性明显降低有确诊意义。
发现GAA基因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也有确诊意义。
鉴别诊断
1.GSDⅠ型主要与肝脏增大伴低血糖的疾病相鉴别(表1)。
表1常见肝大伴低血糖的疾病特点
2.GSDⅡ型婴儿型GSDⅡ型应注意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GSDⅢ型、
Ⅳ型、脊髓性肌萎缩Ⅰ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鉴别。
晚发型患者应注意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Danon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GSD(Ⅲ型、Ⅳ型、Ⅴ型)等鉴别。
糖原累积病临床表现
加重病情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03
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4 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的发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其他类型及特殊表现
以心脏受累为主要表现者
心力衰竭
婴儿型糖原累积病患者可 能会出现心脏增大和心力 衰竭的症状,表现为活动 耐力低、呼吸急促、心率
加快等。
心律失常
糖原累积病可能导致心脏 电生理异常,从而引发各 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
过速、心室颤动等。
心肌肥厚
部分糖原累积病患者可能 会出现心肌肥厚,导致心 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限。
分型
根据酶缺陷和受累组织的不同,糖原累积病可分为12型。其中Ⅰ、Ⅲ、Ⅳ、Ⅵ、 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等;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 主,表现为肌无力、运动不耐受等。其他类型则可能涉及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 。
02
肝脏病变为主型临床表现
Ⅰ型糖原累积病特点
肝大:肝脏进行性肿大,腹 部膨隆,质地坚硬。
磁共振成像(MRI)
02
对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有助于发现糖原累积
导致的组织改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03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进行显像,可反映糖原代
谢情况。
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服务
基因检测
通过对特定基因的突变分 析,确定糖原累积病的类 型和严重程度。
遗传咨询
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有关 糖原累积病的遗传信息、 治疗建议及预防措施等。
低血糖
与Ⅰ型相似,但症状较轻。
高血脂和蛋白质缺乏
常并发高血脂和蛋白质缺乏等营养障碍。
糖原累积症危害及预防
通过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原累积症,便于 及时干预。
及早诊断后,能够通过饮食和药物管理改善病情 。
如何预防糖原累积症的发生?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有助于减少低血糖风险。
定期就医以监测血糖水平和营养状态。
如何管理糖原累积症患者的 日常生活?
如何管理糖原累积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饮食管理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 满足。
通常需要减少长时间的空腹,增加频繁小餐。
如何管理糖原累积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患者始终保持在安全范 围内。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可以帮助患者随时监测。
如何管理糖原累积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能,但需 避免剧烈运动。
糖原累积症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2. 糖原累积症的危害 3. 如何预防糖原累积症的发生? 4. 如何管理糖原累积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什么是糖原累积症?
定义
糖原累积症是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主要影响糖 原的合成和分解。
根据不同类型,病因和症状各异,一般分为12种 主要类型。
互助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获得情感 支持。
谢谢观看
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保安全。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及家庭的教育,提高对糖原累积症的 认识。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病情,及时识别低血糖等紧急 情况。
总结与展望
科研进展
持续关注糖原累积症的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新疗法和药物的研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 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原累积病第一节糖原合成、分解与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后以单糖形式(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循环中的葡萄糖,一方面经无氧糖酵解与有氧氧化供给机体能量;另一方面可以糖原或脂肪形式贮存。
肝脏是人体贮存糖原的器官,肌肉是糖原贮存的组织,其糖原合成过程相同,可用下列化学反应式表示:①②③④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三磷酸尿苷(UT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糖原(Gn)---------二磷酸尿苷+糖原(Gn+1)在上式中:①肝己糖激酶;②磷酸葡萄糖变位酶;③糖原合成酶;④分支酶。
糖原合成过程是耗能反应。
上述反应不断进行,由于分支酶的作用,使糖原分子形成许多分支,形状如“树”,其中含有许多葡萄糖分子。
葡萄糖分子与分子之间通过1,4链(占93%)和1,6链相连。
在分支外周末端的葡萄糖残基没有还原性。
糖原分解都是从糖原分子的最外层开始。
由于分支多,使肝脏在促糖原分解激素(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素等)作用下能在短期内释放葡萄糖到血循环中去。
在禁食状态下,血糖能保持于正常范围,全靠肝脏中糖原分解释放出葡萄糖;在进食后则有肝糖原的合成,故肝和肌糖原每天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如果长期禁食,已贮备的肝糖原将被耗尽,在这种情况下,肝脏释放葡萄糖的来源主要靠糖异生。
无论是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最后步骤的产物都是6-磷酸葡萄糖。
因此,作为6-磷酸葡萄糖产生的己糖激酶是前述3种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下面图解简单显示糖原合成分解及代谢所需的酶(图3-12-1)。
果糖和半乳糖通过代谢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再通过磷酸变位酶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而合成糖原。
(图略)图3-12-1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途径图中阿拉伯数字代表:①己糖激酶;②6-磷酸葡萄糖酶;③磷酸葡萄糖变位酶;④糖原合成酶;⑤分支酶;⑥糖原磷酸化酶;⑦脱支酶。
【糖原代谢酶】从图3-12-1中可见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是需要许多酶参与。
如果其中某种酶有缺陷则可引起糖原不能合成或分解而引起糖原累积病。
下面介绍部分酶的组成及其编码基因。
(一)6-磷酸葡萄糖酶(G6P)G6P系统含有几种亚基。
G6P的作用是使葡萄糖变为6-磷酸葡萄糖,由其中的催化亚基完成。
G6P位于细胞浆中的内浆网膜中,由36kD的高度糖基化的催化亚基和46kD的G6P转移酶组成,均为高度忌水性蛋白,分别有9和10次穿膜伸展区,两者相互作用以发挥生理作用,活性位点面向内质网腔。
除G6P转运蛋白外,还有两个转运蛋白,分别名之为移位酶(translocase)T2、T3。
G6P转运蛋白质为T1。
T1的作用是将6-磷酸葡萄糖(G6P)转运入内质网腔中;T2是把G6P或焦磷酸水解所产生的磷酸运出内质网;T3是微粒体葡萄糖转运蛋白,其作用是把从G6P水解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运出内质网[1,2]。
G6P基因定位在染色体长臂17q21,长12.5kb。
有5个外显子,每个外显子的碱基对:外显子I 309bp,外显子Ⅱ110bp,外显子Ⅲ106bp,外显子Ⅳ116bp,外显子Ⅴ大于2000bp,在5′和3′端还有509bp的不翻译区。
前述G6P基因结构是用PCR 扩增和直接测序鉴定的。
在内质网膜中有6个伸展节段。
G6P的特性为:①非常亲水性;②在微粒体中酶活性是潜伏性,只在微粒体裂解后G6P活性才表达;③将微粒体制备物与肝G6P在PH5.0、37℃下温育10min,G6P的磷酸水解酶(phosphohydrolase)活性即完全被灭活;④将人G6P cDNA转染给COS-1细胞所表达的G6P与人肝细胞微粒体中的G6P无何区别[1,3]。
移位酶T2的结构尚不清楚,但G6P T基因在GSD IC病人中正常,因此,推测移位酶有单独的基因,此基因定位在10p23.5~24.2[1,4]。
(二)糖原脱支酶(glycogen debranching enzyme, GDE)[1] 前面提到糖原颗粒有如“树”,有许多分枝。
糖原溶解时先从最外周的分支通过脱支酶作用而释放出葡萄糖。
在糖原中葡萄糖的相互连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1,4连接,即葡萄糖分子中的第1位碳原子与另一葡萄糖分子中的第4位碳原子在α位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形式由第1位碳原子和第6位碳原子之间连接。
这两种连接分别由糖原合成酶和分支酶(branching enzyme)催化。
GDE是在一个多肽链上有两个独立的催化活性,这两个催化活性分别由寡-1,4→1,4葡聚糖(glucan)转移酶(transferase)和淀粉-1,6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来完成。
它们之间互不依赖,独立地发挥催化作用。
糖原经磷酸化酶作用后,在糖原的外周支链磷酸化酶耗竭时,在支点的远端保留着4个葡萄糖基(gluosyl)残基,转移酶活性把3个葡萄糖残基从一个短的外支转移到另一个葡萄糖残基的终端,由此而使1,6连接暴露出来,然后葡萄糖苷酶使遗留的支点(α1,6连接)水解,让磷酸化酶接近α1,4连接。
整个的GDE活性需要转移酶和葡萄糖苷酶两种活性均保持正常。
在肌肉和肝脏中的GDE酶由一个基因编码,其在肝和肌肉中的表达则由不同的遗传物质控制。
在肝和肌肉中GDE mRNA的异构体除了在5′端非翻译区序列外,其余均相同,是从单个脱支酶基因通过不同的RNA转录而产生。
用猪肌肉中纯化的分支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猪和人各种组织中的脱支酶常都是160kD[5],但也有报告为174kD者。
GDE基因称GA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21。
GDE的RNA由596 bp的编码区和2371 bp 3′非翻译区组成。
GDE基因有35个外显子,其DNA至少有85kb[4]。
(三)糖原合成酶小鼠缺乏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α(C/EBPα)基因则不能象正常小鼠一样,肝脏能贮积糖原。
但用多态性微卫星侧面标志分析,排除了C/EBPα基因与GSD 0型糖原累积病相连锁。
将患者肝脏匀浆与健康人肝脏匀浆混合不能使糖原合成酶激活,提示GSD 0型的缺陷在糖原合成酶。
糖原合成酶基因命名为GYS2。
定位在染色体12p12.2,共有16个外显子。
(四)磷酸化酶激酶糖原溶解需要糖原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而磷酸化酶则需要糖原磷酸化酶激酶(PHK)激活。
编码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的基因为PHK,PHK有三种同功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的基因座定位为PHKA2在Xp22.1p22.2、PHKB在16q12-q13和PHKG2在16p11.2-p21.1[1]。
肝和肌肉中的糖原磷酸化酶均由α、β、γ和δ4个亚基组成。
此酶活性受α-和β-亚基中的特异性残基的磷酸化的调节,钙则通过δ亚基来调节酶的活性,γ亚基则具有催化活性[1]。
第二节糖原累积病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有遗传性缺陷引起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个别的类型为X-伴性遗传。
因为糖原合成和分解牵涉到许多酶,不同酶的缺陷引起不同类型的病。
不同的糖原累积病的类型虽各有其临床特征,但低血糖症和/或肌无力是所有类型的糖原累积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婴儿、幼儿和青少年儿童,但也有到老年才发病者[1]。
Applegarth等报告在加拿大的British Columbia新出生的活婴中患有某种类型糖原累积病的发病率为2.3/10万[2]。
各种类型的发病率不同。
【分型】糖原合成和分解需要许多酶参与。
因此,糖原累积病(GSD)由于不同的酶有先天性缺陷,故本病可根据酶缺陷而分为许多类型,见表3-12-1。
表3-12-1糖原累积病的分类或异构酶组成,因此可有多种亚型,Ⅺ型病例最少。
【病因与发病机制】糖原累积病为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除肝脏磷酸化酶激酶α亚基异构酶为伴性遗传外,其余类型糖原累积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糖原累积病的病因为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的酶基因发生突变,其表达的相应酶活性完全丧失或大大减低,因此引起糖原贮备减少或糖原在细胞中堆积而致病。
各种酶基因和酶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剪接突变,其中以点突变最为常见。
下面按糖原累积病各种类型从文献中所收集到的酶突变列于表3-12-2[3~34]。
表3-12-2各种类型糖原累积病酶突变关于I型病人中的磷酸转运蛋白的基因目前尚未确定,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蛋白有其特殊的基因座[35];但另外一些学者诊断为1b和IC亚型的I型糖原累积病病人中的突变都是G6PT基因突变,因此认为不存在IC蛋白基因。
关于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相互关系,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两者无相关,即使基因型相同的病人其表型也可不同。
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肝脏中糖原不能合成或不能分解→空腹、夜间和白天延迟进食时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症状。
如果在肝脏中长期大量糖原累积,则会使肝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肝纤维化,最后发生肝硬化;如果肾脏细胞中有大量糖原累积,也将影响肾功能;肌肉中糖原累积,一方面在肌肉活动中,因肌糖原分解障碍而不能供给肌肉活动时所需能量,故有肌肉软弱无力。
反复发作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
心脏中糖原累积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因发病年龄、类型和受累器官不同而极不均一。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故发病时间多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少数病人到成年早期才发病。
下面是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一、糖尿累积病O型此型是由于缺乏糖原合成酶,故肝细胞中贮备肝糖原不足,餐后4~6h肝糖原含量只有正常人的0.5%[36]。
多在出生后几小时即发病,如果未及时发现,则婴儿可死于低血糖和酮中毒。
在进食后,低血糖和酮中毒迅速被纠正,但由于葡萄糖不能迅速被肝细胞利用以合成糖原,葡萄糖在血中堆积而引起高血糖。
故本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之一为低血糖—高血糖交替出现,即白天高血糖,夜间低血糖。
由于肝脏释放葡萄糖量大大减少,因此糖异生作用通路代偿性加强,故有高乳酸血症和酮血症,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这也是引起患儿死亡原因之一。
此外,血中丙氨酸也增高(作为糖异生作用的基质)。
早期无肝脏增大。
对出生后几小时的婴儿如果出现低血糖,同时又有酮血症即可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
确诊可作肝活检和病理切片检查。
本型病人肝脏病理检查的特点是肝细胞胞浆中糖原颗粒稀少,偶可见糖原体排列,说明肝糖原不是完全没有。
肝脏有中度脂肪增多。
本病罕见,临床表现各病人间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残余糖原合成酶活性程度不同而不尽相同,少数病人症状很少或无症状,出生几年之后才确诊者。
二、糖原累积病I型此型病人有IA、IB、IC和ID 4个亚型,但临床上最常见者为IA和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