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学前儿童的游戏多式多样,种类不一。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成人或教育者为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
婴幼儿游戏主要处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游戏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多以四肢动作、身体的运动、愉快的表情(玩相)以及出声的言语等形式表现于外,其游戏活动具有较少的深度认知性成分,所以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随意注意发展还不完善,而且身体也易疲劳,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较差,所以婴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每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不越过15分钟为宜,且要注意动静交替、灵活转变,以使婴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得到轮流休息和放松。
根据3岁前小儿的教养目标以及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游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婴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㈠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活动性游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如抬头、翻身、抓握、蹬、坐、爬、站、蹲、行走、跑、跳、踮、攀登、投掷、平衡手指运动等。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活动性游戏在户外的开展的比例逐渐增大,并且在家庭中,家长应逐渐多提供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
游戏实例:
⒈抓抓、蹬蹬(1岁内)
在小儿床上方,挂彩色玩具,高度以孩子手、足能碰到为宜,
成人一面说话引导,一面触动玩具,逗引孩子手抓、足蹬,训练孩子转头和手足协同动作。
⒉练爬(半岁以后)
先让孩子俯卧,成人用两手抓住孩子的脚关节,然后慢慢举
起,让孩子背呈弓状。这时孩子头部会反射性地后仰。反复做4—6次。帮助孩子练习向后弯腰、挺胸以及两手臂的支撑。然后将孩子双脚放下,成人用手推孩子的双脚掌,使其借助成人力量向前移动,让孩子爬行。成人用力要轻柔,并不断讲话。
⒊走小路(1岁半左右)
成人用粉笔在室内或走廊上画一条“小路”,要求孩子不越
线,稳当地独自走完小路。开始“小路”可以画宽些,再逐渐变窄,以逐步训练孩子的平衡力。
⒋上楼梯取物(1~2岁)
用玩具引导儿童练习上楼梯。可把玩具放在第五、六台阶上,
成人跟在儿童后面保护,让儿童自已上,初次可让儿童上三台阶便把他(她)抱下来,再重复练习,熟练后可以再增加上的台阶级数。
⒌跳高高(2岁左右)
练习从约15公分高的台阶上下跳。成人站在孩子跟前,鼓励儿童跳下,跳下后成人抱住儿童,并予以表扬。
⒍球出山洞(2~3岁)
让孩子双脚跨开,身躯向前弯曲,把球从双脚中间向站在身后的成人滚去。然后,要求孩子马上站直,转身,向成人走去,取回球再来。开始成人可站在孩子的正后方,渐渐地可以向左右移位,站在孩子的斜后方,看孩子能否将球滚到成人跟前。
⒎打狐狸(2~3岁)
成人画一个狐狸头,挂在墙上,或挂在树上,让孩子拿沙包,
距离1~2米远处,左右手轮流交换打狐狸头,训练手的动作及投掷能力。
⒏写写画画(3岁左右)
给孩子找个可以写写画画的地方,如一块水泥地,再给孩子
几支粉笔,也可以给孩子几张纸,让孩子画各种种样的东西。尽管孩子乱涂乱画的东西歪歪斜斜,什么也不像,但也要鼓励他(她)去自由地画。不过,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在门上、墙上或其他地方乱涂乱画。
⒐假装活动(3岁左右)
给孩子提供条件,玩假装的游戏,如做饭,开火车,抱洋娃
娃等,在3岁时,孩子已非常喜欢此类假装的游戏,可让孩子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玩,成人不必过多干涉。
⒑撕纸放风筝(3岁)
用一张纸来回撕成纸条,然后用线结上,让孩子到室外去放
“风筝”。尽量让孩子自已动手制作。可训练手肌肉,锻炼走、跑动手的协调等。
㈡发展语言的游戏
婴儿的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
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
游戏实例:
⒈模仿乐器声(1岁前)
成人手拿乐器,一面玩一面逗引孩子说:“打鼓咚、咚、咚,
敲锣当、当、当,吹号哒、哒、哒”等。
⒉指五官(1岁左右)
成人(妈妈)指自已的眼睛说:“妈妈的眼睛在这里。”然后
把住孩子的手,指着他(她)的眼睛说:“宝宝的眼睛在这里。”同样的方法教孩子指出自已的鼻子、嘴、耳、手等。
随婴儿年龄增加和认知的发展,可加上左右的分辨,并训练
其快速地自已指出自已的某个部位。
⒊找玩具(1~2岁)
成人和孩子面对面坐着,玩具摆放在两人中间,让孩子说出
每个玩具的名称。然后,让孩子闭眼,成人藏起一件玩具,再叫孩子睁眼,说出少了什么玩具,说对了要鼓励。
⒋简单的儿歌或绕口令(2岁左右)
根据孩子发音情况,把不会发音的字,编成儿歌或绕口令,
教孩子去读、去说,练习正确发音。例如:
“不吃葡萄,葡萄酸。”
“教师买西瓜,西瓜又大又圆。”
“墙上挂把刀,刀把倒挂上。”
“舅舅骑牛,牛跑了,舅舅去追牛,牛儿进了小胡同。”
“自己的事自己做,爸爸、妈妈喜欢我。”
随儿童年龄增长,要适当增加发音和语句的难度。
5.说反义词(2~3岁)
成人说“大”,要求孩子说出反义词“小”,成人说“胖”,
要求孩子说“瘦”,诸如此类的反义词训练还有长、短,高、
矮,黑、白等。
6.语句对答或猜简单的谜语(2~3岁)
成人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
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
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等等。
每个问题可以有好几个回答,问题的内容应是儿童有经验
的。这种游戏是一种语法练习,也有助于增进儿童对周围
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7.看图说话(2~3岁)
选取适合婴儿的趣味彩色图画,一边指给孩子看,一
边讲述,并让孩子说图话上的内容。如找有各种动物动作的图画,指着一个一个地提问:“这是小狗,它在干什么呢?对了,它在跑呢。”“小猴子在干什么?对,爬树呢,它爬得很快活啊!”画画的情景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愿意看,也愿意去说。随孩子的年龄增长,图片的情节和成人的讲述逐渐复杂化。
㈢感官游戏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活动的开端。婴儿游戏中的感官刺激
及婴儿感官的运用及训练,可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也为儿童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游戏实例:
⒈猜动物的叫声(2岁前)
成人学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狗的“汪、汪”,小
猫的“喵、喵”,小鸡的“叽、叽、叽”等,让孩子猜出是什么动物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