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阅读报告
余琴市销112班 11152040235
文献1: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效应理论
●作者:滕福星
●国家或组织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理论探讨
●文献价值:高
●阅读内容:
本文写作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建立投资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区域投资效应评价模型,探
求提升和优化区域投资效应的有效途径,使区域投资能够产生最大化、最优化的效应,使投资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和谐发展的驱动力而不是破坏力。

本文以马克思投资理论、现代西方投资效应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综合运用投资学、投资经济学、投资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项目评估学、投资银行学、风险投资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创新理论、风险管理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投资效应研究。

首先界定了投资效应、区域投资效应的概念,解读投资效应的内涵、分类与影响因素,建立了投资效应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之后,归纳总结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投资效应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为展开提升和优化投资效应的途径研究打开思路。

接着,构建一个新的区域投资效应评价模型,提出投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在区域投资效应研究的理论体系基本成型、问题研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之上,重点提出若干提升与优化区域投资效应的有效途径,并展开深入探讨。

这些途径包括:风险投资推动技术创新;培育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协调的区域投资管理机制等等。

最后,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应用区域投资效应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投资效应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和相邻区域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

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投资效应是指投资活动在一定区域内所产生影响、反应和效果。

区域投资效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投资活动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施加作用而产生的影响、反应和效果。

投资在产生经济效应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投资效应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投资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与生态环境效应,是投资对全社会产生的各种效应的集合。

投资效应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政策、投资决策、投资体制、投资环境、投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投资效应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效益低下;二是投资负效应——投资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三是投资“轻农”效应。

而这些问题的成因多数是与地方政府的不良投资行为有关: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政府“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无效益;地方政府只注重投资的短期效应;盲目追求投资的GDP 增长效应;为追求区域经济增长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忽视人力资本投资;“三农”投资过低,等等。

按照区域投资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应建立区域投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经济增长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环境友好指标,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共24个。

选择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以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作为区域投资效应评价的主要方法。

提升区域投资效应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居于首要地位的就是技术创新。

文献2:台湾地区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赵永利
●国家或组织名称:华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理论探讨
●文献价值:高
●阅读内容:
在近代教育变革中,西方的高等商科教育被引入中国并取得较快发展,其中尤以上海地区的高等商科教育最为发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并对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转型产生深刻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本文首先介绍了近代中国商科教育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回溯中国商业教育的悠久传统,评价其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考察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和中国工商经济的近代化转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恐慌和应对,还原西方新兴的商业学校教育引起国人的重视并被纳入清末民初的教育改革进程的过程和商科教育萌生期的概况;呈现出民国不同时期中国高等商科教育制度的变迁,勾勒出民国商科教育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其次论述了近代上海商科教育快速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概况。

总结上海开埠以后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与上海高等商科教育快速兴起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上海商业教育萌生、发展的概况,揭示出上海高等教育多以商科为建校基础和发展重心。

对上海各大学商科教育活动的深入考察是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对上海高等商科教育的代表院校国立上海商学院(及其前身)、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私立复旦大学商学院、沪江大学商学院及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等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对各大学商科办学者和管理者教育理念的形成及实施活动、学校教育政策的形成和演变活动、教育经费活动、学校管理活动、教师选聘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呈现近代上海高等商科教育的全貌,挖掘上海商科教育发生、发展的特征和影响。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国立商科教育活动方面:在郭秉文、杨杏佛和东南地方教育精英的联合推动下,南高师商业专修科实现了向东南大学分设商科大学的华丽转身,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但是在教育活动中引发的观念分歧、人事纠葛和政见冲突等,成为导致学校由盛转衰的关键,并给该院之后的发展命运埋下伏笔。

在晚清和民国历届政府重视华侨教育的背景下,为适应南洋华侨的实际需要,从黄炎培、姜琦直到郑洪年等校长掌校时期,以服务南洋、培养华侨子弟为宗旨的国立暨南大学(学校)始终以商科教育为学校的重心所在,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而且历届政府侨务政策的一致
性使它能够比较平稳的度过历次危机,但是在教育活动中由侨生所形成的勇往直前、主张正义、关心国家命运的“暨南精神”却引起执政者和学校管理者的忌惮,最终导致学校服务宗旨的悄然变化,该校的商科教育活动的也不再具有明显特色。

因为主管部门等方面的独特性,不仅使国立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拥有较为充裕的办学经费,以及优秀的师资、生源等,更使它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在上海各商科院系中独树一帜。

私立商科教育活动方面:李登辉等留美教育家重视发展实用学科的办学理念以及私立大学在办学经费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等,都促使复旦大学等校的办学者适应社会需要,以上海工商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国内率先大力发展商科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之一;而由反帝爱国运动催生的复旦等私立大学所具有的革命、自由、独立的办学传统,也使得商科师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特殊的气质。

文献3: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分析
●作者:涂春丽
●国家或组织名称:重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理论探讨
●文献价值:高
阅读内容:
中国O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促进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等宏观经济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汇率作为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活动中一直执行着价格转换的职能,能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主要的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观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主要从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两个角度来说明汇率与OFDI之间的关系。

当前,长期累积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呈现明显的升值迹象。

而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外商直接投资放缓使得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理论方面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对中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探讨人民币汇率与吸收外资的文献异常丰富,而尝试深入分析前者的文献却相对匮乏。

鉴于此,本文基于2003-2010年期间中国对49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及汇率预期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国内企业的财富升值和降低国外投资成本等途径,
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波动由于增加了跨国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风险,从而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励;而汇率预期的作用则不显著。

另外,东道国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东道国资源禀赋等也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但东道国开放程度及制度质量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本研究的实证结论,结合相关理论,联系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文献4: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庄春来
●国家或组织名称:武汉理工大学
●文献类型:理论探讨
●文献价值:高
●阅读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观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引导下,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水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这种不惜资源和能源消耗、不惜环境恶化,片面以产量增长、利润增长为目的经营方式,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论文运用现代管理学、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国外水泥工业发展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必要性和必然性。

笔者研究工作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和界定了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基础理论,构建了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模型与评估体系; 2、于对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途径,并对影响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等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文献5: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
●作者:张燕
●国家或组织名称: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实证研究
●文献价值:高
●阅读内容:
本论文选取中国大陆的传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投融资学的融资理论和投资理论
为研究范式,从融资成本和投资效率两个层面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现状、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经济和媒介经济的视角,指出了传媒上市公司
在融资时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在投资时存在的结构偏向性和投资的低效率,最后在定性和
定量分析、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认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传媒的企业化运作、上市之举以及传媒概念股的形成正是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结果。

在经历了“企业化→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后,上市为传媒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公募资金,该融资渠道缓解了传媒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但研究发现,传媒上市公司的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高抑价大大降低了融资效率,同时传媒上市公司普遍呈现出的低资产负债率,表明传媒厌恶财务杠杆经营,另外,传媒上市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内源融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目
前股权融资仍是传媒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渠道。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内容产业应是传媒产业的基础,应成为传媒公司的千古基业,传媒
公司理当努力保持基业长青。

本文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内容业务投资偏低的九大原因,认为由于传媒内容产品的准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政府应给予资助和鼓励。

作为中国占据最好资源的传媒上市公司更应该时不我待,加紧内容产业的运作,因为内容才是中国传媒产业
的基业和制高点。

从投资结构论的研究视角看,传媒上市公司不能拘泥于一己之域,传媒产业与一般产业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传媒提供的消费是一种信息消费,信息消费的高低受所在
地区的经济发达状况影响。

所以传媒企业在发达地区的投资是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表现。

基于中国现有的体制,中国传媒的跨区域经营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基于与国际传媒市场接轨
的需要,中国传媒还应谨慎地试水跨国投资。

论文以传媒公司的真实融资情况作为案例,分析了传媒公司的资金成本。

本文认为合理设计的融资产品的发行价格能有效降低个别资本成本;在进行融资方案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和融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论文选取电广传媒和中视股份两家公司,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投资效益。

同时还进行数据挖掘,深入分析了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对其投资效率的真实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新闻集团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过程的梳理发现:并购是其进行扩展的基本投资手段,并且是紧密围绕传媒产业价值链的两大核心——内容和渠道展开,新闻集团投资新设、新建的项目极少,它总是积极寻找目标,然后买来经营,践行“开店不如买店”的投资原则。

同时新闻集团还通过售卖资产减轻并购的资金压力,同时又达到投资结构调整的目的。

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是对分散投资理论的践行。

但一些传媒上市公司的离散投资业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才、经验基础,往往是惨淡经营或亏损经营,牵扯了传媒上市公司的精力和财力,不利于传媒主业的发展。

本文还指出传媒上市公司的一些“类金融公司”的投资行为—金融投资是一种危险的游戏。

因此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应是围绕传媒主业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并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在进行相关多元化投资时,必须遵循一些投资战略:·基于“开店不如买店”的并购投资战略·基于“1+1>2”的联盟投资战略·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新组合”的创新投资战略·基于“技术领先”的新技术投资战略针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政府融资、企业融资、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层面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文认为:传媒产业还只是个幼稚产业,但同时又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应争取国家投融资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扶持;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应加强传媒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沟通与合作;鉴于传媒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传媒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投融资是一个可行的融资渠道;鉴于传媒上市公司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原来他们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而股份制单位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两种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媒上市公司应注重对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主要是金融关系能力的培育和财务预警能力的培养);为保证传媒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健的成长,应加强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