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我国与其他的地区与国家之间进行文化沟通与
交流越来越频繁,同时沟通的内容也更为深刻,翻译成为有效促进文化沟通交流
的手段。

翻译工作中特色文化词汇出现的状况也更为常见,这为翻译工作带来的
困难与挑战。

因此,需要对翻译工作中出现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进行探讨,结合
翻译工作的特点,应用文化中存在的通识性内容进行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即在
把握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关注翻译接受者的文化基础。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
的文化词语翻译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文化词汇;文化输出;翻译探讨
引言:语言是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各个不同的地区中,语言的存
在是区分文化最为显性的方式之一。

语言对民族性格的发展具有影响,甚至能够
通过意识影响到某个地区中人们的行为。

因此,在翻译的工作中要认识到,给予
语言的输入以及输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的输入以及输出。

因此,翻译工作者需
要对双向的语言文化内涵都形成理解与内化。

一、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化策略
1、重视研究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中,需要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中的文化内涵有
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最为基本的,翻译者需要建立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性认知,认知到每一阶段文
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以及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翻译工作人员多数来自于高
校中的外语专业,在基础阶段的训练与学习中,一般对中国文化学习重视程度都
有所不足。

因此,许多翻译工作人员,对本国的文化没有达成系统性的认识,这
就影响了翻译工作的进行。

要在教育的阶段,重视人才外语水平发展的同时,开
设相应的本国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翻译人员对本国的文化形成基础的系统性认识。

这种系统性的课程,需要对中国文化的哲学脉络进行整理,演示哲学思维从历史
时期到现代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文化思想的来源。

事实上,引导
学生形成系统性认识的难度较高,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应
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等方式扩大文化视野。

2、专有名词的固定翻译
名词是文化特色词汇的组成之一,在文化特色词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同
名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是有所差别的,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对中国文化语
境下,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构成的方式进行说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需要通过
关系的网络实现,因此,对亲戚关系的划分极为细致,堂兄与表兄在我国的文化
概念中是不同的,然而在英语中的相应词汇只有“cousin”,如果出现在某一作品中,应用某某表兄或者某某堂兄的方式,就能够清楚的说明是两个人物。

然而应
用“cousin”则难以说明,这对理清人物关系增加了难度。

在笔译情况下,应用注
释尚且能够解决问题,在口译中存在的困难则较多。

因此,面对这种状况,可以
设定相应的固定性解释说明,或者应用汉语构造新的英语词汇。

一般情况下,简
短的解释说明可以应用,固定英语词汇的文化流入、传播、固定的过程较长。

然而,在更为精确复杂的概念上,就需要应用固定词汇的方式,对翻译内容
进行确定。

目前的信息传播方式复杂,固定词汇的应用需要国家的语言管理部门
展开管理的工作,对固定外语词汇的输出内容进行确定,从而在这些独特的语言
内容上可以应用固定方式介绍。

还需要考虑的情形,是其他语言为母语的翻译者,
在翻译这些特有名词中采取的行为,这种行为时难以限制与管理的,文化的传播
又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这种方式的应用需要经历长期的推广阶段,要避免急于
求成的心理。

固定名词的翻译,采取直接音译的形式较多。

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词,在英语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例如,将颐和园翻译成“the Summer Palace”,在继续的应用中需要进行解释与说明。

这是在历史时期中对我国特有名
词的翻译,一般是通过外国译者进行的,因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翻译中应用本文化的理解固定了名词的用法,为了精确文化转达,也尊重我
国文化在其他文化社会中形成的固定应用方式,需要应用原有名词翻译的同时,
采取解释说明的方式带入音译,对文化名词的翻译进行确定[1]。

3、文化的转化性翻译
在特色文化的翻译中,一些词汇在对应的翻译语言中没有相应的异文化词汇,其中含义的抽象性较高语段较为丰富,采取直接音译的手段是不现实的。

因此,
可以通过对这些词汇、语段进行输出文化同类型的转化,达成翻译目的。

例如,
在古诗词的翻译中,想要达成对其中丰富含义与音韵美的翻译,可以在翻译的基
础上,对描述同类型情感或者情形的英语诗歌带入注释,增进理解[2]。

4、对新名词的翻译
在翻译中,新名词中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也极为受到重视。

然而,需要思考新
名词在我国本土文化中应用的文化含义转化,并针对这种转化的含义特点,进行
翻译工作。

例如,在对“草根”这一词汇的翻译上,原有的含义仅仅是说明草的根部,是一个含义浅显的名词。

然而,在我国的文化中,草这一名词本就象征着形
态上的渺小,“命如草芥”中草的应用,就能够体现出草的文化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态是由自然形态的转化而渗透到文化中的,因此在具有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自然观察的联想,其他文化中也能对这一语言达成理解。

因此,在“草根”这一词汇的翻译上,可以直接应用“grassroots”,结合词汇应用的语境,自然的能
够对此达成理解[3]。

二、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翻译语言的应用环境进行翻译的工作
翻译工作中翻译语言的应用环境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翻译语言的应
用环境进行翻译工作。

例如,在旅游的模式中进行翻译与正式国家会议场合、学
术场合等是有所不同的。

接受翻译的对象,直接影响着翻译的环境。

在旅游模式中,需要应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翻译内容的大致特点即可;不同的会议
场合中,则需要根据含义的应用侧重点,对翻译的内容进行解释与说明,这样能
够提升翻译的精确性[4]。

2、文本和超文本因素决定翻译策略多样化
对于部分空缺造成的英译难点,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应该采用不同的
翻译策略。

例如“钉子户”一词由普通词汇组合而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涵义。


果直译成“nail household”,形式上的一致能忠实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和功能。

该词
第一次出现于文中时,为了明白易懂,就需要添加注解“person or household whorefuses to move and bargains for unreasonably high compensationwhen the land
is requisitioned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5]。

结束语:
翻译工作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与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能力
相关,也与我国文化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力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进
行翻译工作的同时,翻译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构建体系性本民族文化认识,在工作
中重视应用直译的方式,加强文化输出,提升我国语言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影响力,达到提升翻译文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克非,王颖冲.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
学,2016(06):87-93+149-150.
[2]陈雅雯.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以李克强总理2015《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海外英语,2015(20):93-94.
[3]李强. 基于文化翻译观的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策略研究[J]. 中国报
业,2018(12):37-38.
[4]韩霞,苏雪梅. 关于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翻译机制的探析[J]. 广东蚕
业,2019,53(01):109-110+112.
[5]龙鹏屹.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1):108-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