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在翻译中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解决翻译问题。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特点被应用在许多领域。根据语域理论,韩礼德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译文再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表现原文赖以产生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使译文和原文的语域特征达成一致。本文采用奈达的”功能等值”作为翻译的评判标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语域因素。

关键词:语域理论;对等;翻译

一、引言

翻译的目的在于复制出原文的含义,使其准确。原文的含义必须完整无误的传达出来,让目的语的读者容易明白。文法上必须准确,风格和语域相符--对于什么会吸引读者,这不是由翻译人员所决定的。为所针对的读者写作是原作者的责任,而翻译的工作在于保持和原作相同的风格和格调。

为了实现上面所说的翻译目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即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出发,来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二、语域理论的起源于发展

语域理论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学派在研究语言时特别重视语言发生的环境语境的作用,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释。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

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概念。

韩礼德等人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项(variable),即: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括语言发生的环境,谈话的话题,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根据话题可分为不同学科、领域、行业的语域;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包括修辞方式,可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它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这三个变项共同构成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语篇意义和语言特征的功能。这三个变项决定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交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其中任何一个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个意义的变化。

三、语域与翻译

翻译的中心目的无疑是为了建立原文本与目的文本的对应。对应的本质通常被称为”忠诚”或”忠实”,更多的被称为”等值”或”对等”。”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1、等值翻译

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奈达(e.a. nida)对翻译等值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

翻译主要是指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式等值(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两个概念。前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强调语言信息本身,因而能够体现”原语形式特征机械地得以复制的接受语译文的质量”。后者则体现另一种译文质量,即”原文信息在接受语中得以传递,以至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旨在实现翻译表达的可接受性和自然性。这就是其著名的”等效”翻译理论。此后为了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并且避免误解,奈达又用功能等值(functional equivalence)概念取代动态等值的提法,可见,奈达对翻译等值概念的探讨不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是更注意对翻译中语用和交际等因素的考虑。他把翻译置入了语言文化转换、交融的大框架,给人们开辟了认识翻译的广阔途径。从理论上、方法上实现了翻译的新的突破,奠定了译学建构与发展的基础。

2、翻译与语域

根据语域理论,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不只是形式上,即词汇、语法上的对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意义上的对等;从意义上讲,也不只是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对等,而是所有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对等,即原语和目的语的语篇在功能上的对等。当然有时在翻译中要在所有三种意义上都取得对等的效果,由于语言本身或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是很难的,或者是不

可能的,这样译者就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语篇的情景语境选择一种或两种意义作为追求对等的主要对象进行翻译。

四、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下面来看个例子:

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v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 m above the sea level.

我们可以从”after...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296 m above sea level”。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可以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1296米的衡山之巅祝融峰”。而不是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米”。

五、结论

也许以上几个例子并不足以说明语域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

全部作用,而且这一理论的作用有待开发。但是语域理论在翻译中对原文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原文与译文在语

域上的对等,在翻译中运用语域理论,无疑有利于我们理解原文的语言特征,正确地在译文中表达原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mold, 1978.

[2]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现代外语》,1987年第4期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卫岭,”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

[5]金娅黎,《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6]”经典影片经典语”,《英语沙龙》,2003年第11 期

[7]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翻译的对等》,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2 月

作者简介:赵一飞(1982-),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黑龙江东方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英语教师,助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