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46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与音乐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与音乐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与音乐风格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造的时期。

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发展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和音乐风格,来探究这段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一、乐器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弦乐器、管乐器、膜拨乐器和铜鸣乐器四大类。

首先是弦乐器。

在这个时期,弦乐器的代表性乐器是琴,包括古琴、瑟、筝等。

古琴是最为著名的古代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

瑟是一种多弦的古代弹拨乐器,音域较广,常用于演奏宫廷音乐。

筝是一种十三弦的乐器,音色明亮动听,经常用于民间演奏。

其次是管乐器。

管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代表性的管乐器有笙、竽、篪等。

笙是一种多管的吹管乐器,其音色独特,通常用于表达喜庆或高亢的音乐情绪。

竽是一种大型的吹奏乐器,音域广泛,富有磅礴的气势。

篪是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音色悠扬动听,常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上。

其次是膜拨乐器。

膜拨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鼓、琵琶等。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等不同种类,常用于战争和庆祝活动中。

琵琶是一种撥弦樂器,外形宜人,音色婉转动听,常用于伴奏和独奏。

最后是铜鸣乐器。

铜鸣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有钟、磬等乐器。

钟是一种精美的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经常被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活动中。

磬是一种用来打击的大型铜乐器,音色高亢有力,被广泛地用于娱神和庆典的音乐表演中。

二、音乐风格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分为雅乐和民间乐两大类。

雅乐是宫廷中的正式音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音乐形式。

雅乐主要用于祭祀、乐舞、宴饮等场合,以宫廷雅士为主要表演者和享受者。

雅乐以庄重、神秘、肃穆为特点,曲调古朴、旋律丰富。

同时,雅乐还追求和声的和谐与美妙,以及乐器的和谐演奏。

民间乐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第一节远古及夏商时期的第二节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及宫廷音乐分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音”、《诗经》《楚辞》。

了解儒家、墨家、道家的音乐观)礼乐制度是周代初期由周公初步制定的,建立礼乐制度的目的和原因是:巩固等级制社会,吸取了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明确尊卑等级,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

礼乐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他又使乐成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音乐机构;礼乐制是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礼制和乐制相配合,周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音乐教育机构)。

最高领导职务是大司乐,机构职能是负责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是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皇帝《云门》《咸池》《韶》夏《大夏》商代《》《周《大武》,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舞蹈、歌唱。

器乐结合而成,表演人员众多,规模宏大,声调悠长,缓慢,肃穆庄严。

多用于隆重典礼仪式上,由大司乐亲自掌管,颂歌:是为君王参与各种大典活动所做的乐歌,内容大多为史诗性,带有神话色彩,音调缓慢。

但比六代之乐清新。

演唱时用瑟伴奏,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的内容和场合与颂大体相同,小雅教接近民歌或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常用于士大夫饮酒作乐时,演唱用琴或瑟伴奏,称为“弦歌”。

汉以后的房中乐是后妃们在宫内侍宴时演奏的乐歌,以周南。

召南之类民歌为主。

用琴、瑟伴奏。

四夷之乐来自秦、楚、吴、越等王朝四周各部落、个民族的乐舞、歌曲。

伴奏以吹管乐器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郑卫之音:春秋战国兴起于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因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代在与雅乐相对称时,常被作为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又因统治阶级排斥和鄙视民间音乐,常常被贬称为“淫乐、邪音、亡国之乐”第三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了解秦、汉乐府。

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

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

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

《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乐府杂录〃雅乐部》解释说:“宫县四面,天子乐也;轩县三面,诸侯乐也;判县二面,大夫乐也;特县一面,士乐也。

”关于舞队的人数,见书10页,照此周代舞队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

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一、六代乐舞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④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蘥》,因它用吹管乐器蘥伴奏而名。

它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与治水有关。

⑤商汤时的《大濩》,享女性先祖(先妣),歌颂商代的开国功勋商的。

⑥周武(周初)的《大武》,享男性先祖(先祖),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达到了一个辉煌的巅峰。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音乐艺术形式、器乐演奏、歌唱艺术以及表演传统等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

一、音乐艺术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宫廷音乐、宗庙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艺术形式,用于宴会娱乐和庆祝仪式。

宗庙音乐则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祭祀神灵以及向祖先致敬。

而民间音乐则是广大百姓所共享的艺术形式,用于娱乐和表达情感。

二、器乐演奏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种类繁多,包括琴、瑟、箫、鼓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

古琴的音色悠扬,能够表达深沉的情感,因此在宫廷音乐和文人雅集中得到广泛运用。

而除了古琴,其他器乐演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琴、瑟、箫的演奏风格。

三、歌唱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歌唱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宫廷和民间。

宫廷歌唱以吟唱古文为主,用于歌颂君王和表达情感。

民间歌唱则更加自由活泼,常以说唱的形式进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崛起,他们的学说也渗透到了歌唱艺术中,形成了多样的歌唱风格。

四、表演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表演传统主要包括舞蹈和戏曲表演。

舞蹈在宫廷和宗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用于祭祀仪式和娱乐活动。

戏曲表演则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演员们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

这些表演形式都对后世的舞蹈和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艺术与表演传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展现出来。

无论是宫廷音乐、器乐演奏、歌唱艺术还是表演传统,都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为了中国音乐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展和创新中国音乐艺术。

中国音乐简史 (2)

中国音乐简史 (2)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

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金:钟——编钟、钲石:磬——编磬土:埙革:鼓类乐器丝:琴、瑟木:柷匏:笙、芋竹:箫、管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第2章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3节

第2章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3节

•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 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不再对土地进 行分封。
•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 阻止。
•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 普遍。
• 4、作为奴隶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2020/4/3
30
• 孔子说“放郑声,郑声淫”、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历 代典籍中斥之为有害身心、 有害国家的淫乐。
• 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帮腔等。
2020/4/3
35
(二)祭祀乐舞的组歌——《九歌》
• 春秋时期的楚国历来被视为“荆楚之 地”、“蛮夷之邦”,其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落后于中原地区。到战国时期, 楚国的文学(楚辞)、音乐(曾侯乙 墓编钟)所体现的文化高度,已经不 亚于中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已经与 黄河流域文化并驾齐驱。
• 雅,多是宴饮中所用文人乐歌。 语汇丰富,在心理和形象的刻划 上比较细腻,篇幅也较长。颂, 多是祭祀乐歌。语汇比较省简, 语义晦涩,句法不如民歌整齐。
2020/4/3
34
• 由现存《诗经》乐歌的歌词看,其曲体 结构基本上是在分节歌形式的基础上, 通过加上叠句、引子、换头、尾声等手 法构成各类曲体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 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词“乱”。
2020/4/3
28
• 【郑卫之音】即郑声,指我 国春秋时兴起于郑国和卫国 的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 格的地方音乐的泛称。
• 【礼崩乐坏】春秋以来礼乐制度逐步走向 解体,“郑卫之音”逐渐取代“雅乐”, 在长约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乎流传全国各地, 影响极为深远。
2020/4/3
29
礼崩乐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020/4/3
16
2、小舞 • 有文舞、武舞之分,地位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

远古到先秦的中国音乐

舞蹈纹彩陶盆
石磬
骨笛
第二讲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一)
一、西周的礼乐制度和宫廷教育
1、关于乐队和舞队的等级规定——音乐中的 等级化:八佾、六佾、四佾 2、周代与音乐有关的重要礼仪

3、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大司乐
4、三代乐舞、六代乐舞


三代乐舞 黄帝部落的乐舞叫《云 门》,歌颂唐尧的乐舞 叫作《咸池》,歌颂舜 的乐舞叫作《箫韶》。
中国古代音 乐史
远古——先秦
崔梦梓
第一讲 远古、夏、商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的音乐,是以何种形态起源于何时呢? 劳动发展了人类的双手,肌体,喉部器官,语言,大脑„劳动也创造, 发展了音乐艺术。 远古的人们在氏族公社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而发出有节奏和高 音的呼声,这是古人最早的音乐。 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异性求爱说 ②情感表达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游戏起源说 ⑤巫术起源说 ⑥劳动起源说 ⑦多元说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40篇,属于伴舞的祭歌。



作曲技巧方面:《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也显露出很高的水平。我国 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曾总结、归纳出在“国风”和“小雅”中存有 十种不同的歌曲形式,比较重要的有: ① 同一曲调多次反复的歌曲。如《周南•桃夭》 ② 带有副歌形式的歌曲。如《豳风•东山》 ③还有被我们后世称之为“号子”、“夯歌”一类的劳动歌曲和 “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这些民歌在演唱时采用了有“歌”有“和” 的形式(“歌”即领唱,“和”即帮腔)。 “十五国风”中影响较大的是“郑风”。 “十五国风”在演唱时,大都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但也有用 “缶”、“埙”、“篪”等乐器来伴奏的。当这些民歌在后来进入宫廷 演唱时,其伴奏乐器便日益丰富起来。有时用竽、瑟、悬鼓等乐器组成 小型乐队伴奏演唱。用在君主起居时的,称之为“房中乐”,用编种、 编磬等大型乐器伴奏演唱并用于宫廷宴会的,称之为“钟鼓之乐”或 “燕乐”。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History授课对象:音乐学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课学期:第1、2学期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无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和口试结合)课程简介:中西方音乐史是音乐学、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是以中国、西方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按编年体体例来介绍各个时期的音乐发展状况。

本课程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增强传统音乐文化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中国音乐史部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本轮廓,对中国远古时期至近现代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作家、作品和成就有所了解,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2.西方音乐史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西方音乐的历史(21世纪以前的音乐)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要求学生在了解西方音乐文化背景、主要流派、重大事件、著名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综合简要评述。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在教学过程中,以课上讲授为主,课后学生须完成相应的演唱练习曲目。

五、建议教材[1] 赵志安陈振华.中国音乐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 曾遂今李婧.西方音乐文化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 夏野.中国音乐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 简明牛津音乐史.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 [英]斯坦利·萨迪主编. 孟宪福主译. 剑桥插图音乐指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 刘东升.中国音乐史图鉴.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 伊鸿书.中国古代音乐史.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执笔人:杨倩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梨园《同光十三绝》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承隋唐曲子词发展的遗绪,宋代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减字”、“偷声”等。作品多表达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如《古怨》、《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 在弓弦乐器的发展长河中,宋代出现了“马尾胡琴”的记载。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
西周、东周时期
《伯牙弹琴图》元代王振鹏绘
秦汉时期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在汉代还有“百戏”出现,它是将歌舞、杂技、角抵(相扑)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 1年)第一节;概述。

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有很大‎变化,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

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①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盛大的西周终‎于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现代史学称春‎秋、战国。

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诸侯称霸,礼乐制受到冲‎击,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

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代替使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如“大师”“小师”、“瞽矇”、“磬师”、“钟师”、“笙师”等。

二、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乐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化与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音乐和乐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表达情感、凝聚团结力量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从音乐与乐器的流行与发展、乐器种类及特点等方面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乐器。

一、音乐与乐器的流行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音乐与乐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那个时期的人们热爱音乐,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陶冶心灵的重要艺术形式。

《论语》中有着不少关于音乐的记载,显示了当时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流行的音乐形式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主要分为雅乐与俗乐两种。

雅乐是专门为王公贵族所奏的乐曲,通常是祭祀、宴会等正式场合中使用的音乐。

而俗乐则是平民百姓所欢迎的音乐,它既能够娱乐人们的心情,也能够表达他们的情感。

二、乐器种类及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弦乐器、管乐器、膜鸣乐器和击打乐器四大类。

1. 弦乐器:代表性的有琴、筝、瑟等。

其中,琴是当时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视为“六艺”之一,被王公贵族广泛使用。

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制有所区别,但主要特点是有撞柱与鸳鸯弦的设计,使琴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达力。

2. 管乐器:代表性的有笙、簧箫、巴乌等。

管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常用于外交场合、军队指挥、祭祀等。

这些乐器在形制和声音方面都有所差异,但都具备了较高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3. 膜鸣乐器:代表性的有大鼓、小鼓、桴等。

这些乐器主要用于节庆和娱乐活动,如舞蹈、战争等表演场合。

膜鸣乐器以敲击膜面产生声音,韵律明快,节奏感强,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活力。

4. 击打乐器:代表性的有编钟、铙、钲等。

这些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军队行进中,具备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有助于统一节奏和引导队伍前进。

三、音乐与乐器的社会功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乐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音乐与乐器是宫廷礼仪、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增加仪式的庄重感。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 兴旺发达:西汉武帝时期。 • “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
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PPT课件
20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的乐府较多地 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 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 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 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过1000余人。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 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霓展史
• 一: 远古、夏、商时期 •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 三: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五代时期 • 五: 宋元时期 • 六: 明清时期
PPT课件
37
五: 宋元时期
•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 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
PPT课件
18
中国音乐发展史
• 一: 远古、夏、商时期 •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 三: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五代时期 • 五: 宋元时期 • 六: 明清时期
PPT课件
19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交流和融合期)
• 出现:秦朝 • 职责: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
PPT课件
32
音乐机构
政府:
大乐署一一兼管艺乐,燕乐,还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鼓吹署一一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庭礼仪活动。

中国古代音乐史PPT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音乐史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16
七十二、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和特点 七十三、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点 七十四、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 唐代琴曲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020/10/16
6
中篇 中古音乐
三十二、“秦声”与“楚歌”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三十三、先秦钟琴文化的“断层”与“转
型”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对当时社会的启示和对
之后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十四、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 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影响
2020/10/16
7
三十五、采歌谣,被声乐 汉代乐府的重要内容组成 三十六、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李延年对当时音乐做出的贡献 三十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歌曲的种类以及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
的影响 三十八、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琴曲《广陵散》的特点 三十九、感乱商离,追怀悲愤
2020/10/16
8
四十、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 古代音乐文人家共有的特点 四十一、论乐者七十八家 从京房六十律到何成天心律的发展过程 四十二、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 《幽兰》每一段的主题 四十三、风靡南北的西域音乐 西域音乐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四十四、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家 西域音乐家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最早出土的乐器的种类
五、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我国最早的音乐家2、著名音乐家的地位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六、音乐文化的阶级烙印
夏代音乐的由来
七、甲骨文字
商朝的乐舞种类
2020/10/16
2
八、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商朝乐器种类 九、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商代的“巫乐”和“淫乐”的特点和区别 十、喤喤厥声,肃雍和鸣 1、 西周雅乐登峰造极的原因和过程2、西周雅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中国音乐简史知识点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1、“舞阳骨笛”或“贾湖骨笛”,由鹤类尺骨制成,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

2、“彩陶盆”内壁有三组舞者,舞姿优美,富有节奏感。

3、音乐的起源:a、巫术说b、情感说c、模仿说d、劳动说4、古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5、乐舞:《韶》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6、古乐器:鼓、磬、编磬、钟、编钟、古笛、埙等。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西周礼乐制度“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西周设立第一个礼乐机构——春管。

春秋时期,学术下移,孔子办私学,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乐教材《诗经》。

3、周代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成“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五音”:宫、商、角、徵、羽。

5、战国末年,俞伯牙、钟子期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

6、湖北随县出土“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

7、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墨子“非乐”。

老子“大音希声”。

第三章:秦、汉、魏、晋时期1、秦创建乐府,汉代兴盛,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机构。

2、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声无哀乐论》。

第四章: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唐玄宗创作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2、“太常寺”是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太常寺规模庞大,乐工数量空前,其中有著名乐工——李龟年。

第五章:宋、元时期1、市民音乐蓬勃发展,音乐活动中心是“瓦子勾栏”。

2、戏曲分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其中元杂剧代表剧目: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第六章:明、清时期1、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至明代形成“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2、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成为“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京剧的形成。

两大声腔:西皮强与二黄腔。

京剧鼻祖:谭鑫培。

第七章:中华民国时期1、学堂乐歌例《送别》、《共产儿童团歌》、《团结就是力量》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024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

2024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

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引言•中国历史朝代概述•朝代歌的内容与形式•重要朝代介绍•朝代歌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朝代歌的启示与意义•结论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通过中国历史朝代歌的PPT课件,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和主要特点,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背景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繁,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

因此,有必要通过形象、生动的PPT课件来辅助教学。

朝代歌歌词朝代时间轴朝代特点介绍图片和图表课件内容概述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歌的完整歌词,包括各个朝代的名称和顺序。

针对每个朝代,简要介绍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朝代的概貌。

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时间线。

穿插使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表格等,增强课件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02中国历史朝代概述朝代的定义与分类朝代的定义朝代是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是后世对某一个特定统一政权及其时期的称呼。

朝代的分类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致可分为大一统王朝和割据政权两大类,大一统王朝如秦、汉、唐、宋等,割据政权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

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朝代的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经历了多次更替,每个朝代的兴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原因和社会因素。

朝代的传承朝代的传承方式包括世袭制、禅让制等,其中世袭制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即皇位由皇族内部成员继承。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推行了法家思想和小篆文字等。

汉朝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如汉武帝、董仲舒、张衡等。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艺术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盛世,科技、文化、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1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2
• 周、汉时期的古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 现。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约为春 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 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春秋至秦汉以来出 土的瑟多残缺不全。惟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出土瑟保存完好。
一、乐器、乐器分类法
• 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有70种左右,《诗 经》中明确提到的有29种。
• 周朝,社会生活复杂化,音乐向前发展, 乐器种类增加,有了分类的需要。三千年 前的周朝产生了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 进行的“八音”分类法,是我国古代器乐 艺术进入到一个较高发展层次的反映。
28.09.2020
于故宫博物院。
• 用于宫廷韶乐。 形为伏虎状,背 上有27龃龉,另 置竹籈,析其半 为24茎。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5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6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7
• 鼗(鞉):两 旁缀灵活小耳 的小鼓,有柄, 执柄摇动时, 两耳双面击鼓 作响。俗称拨 浪鼓。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3
• 筑,古击弦乐器,已失传,大体形似筝, 13弦。颈细而肩圆。演奏时,左手按弦 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 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说文》
• 高祖击筑。《史记·高祖记》
• 渐离击悲筑。陶渊明《咏荆轲》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5
• 铎:一种大铃,形 如铙、钲,古代宣 布政教法令用的, 亦为古代乐器,多 用于军旅。
• 体腔内有舌或无舌。 有舌者可摇击发声。 舌分铜制与木制两 种。铜舌者为金铎, 木舌者为木铎。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6
• 以坚硬的大理石或玉石制成,主要 是磬。母系氏族社会,磬被称为石。
• 《说文》“敔,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 形如木虎。”
• 《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 《尔雅·释乐》:“所以鼓敔谓之籈。”
• 《疏》:“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 (龃龉),刻以木,长尺栎之。”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6
•清宫旧藏,长
68.5cm

32.5cm 。 现 藏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8
•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 汉以后亦名骑鼓。
• 鼙,骑鼓也。《说文》
• 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
• 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 略》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9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0
• 瑟,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之一,25弦。 最 早 有 50 弦 , 故 又 称 “ 五 十 弦 ” 。 《诗经》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 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 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 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 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魏 晋南北朝时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 用乐器。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以后则 只用于宫廷雅乐和祭祀音乐。
• 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 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 跳舞娱乐。敲击的石头被逐渐演变 为后来的打击乐器。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7
特 磬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8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9
• 陶土烧制,主要是埙和缶。埙的起源 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 能是先民模仿鸟兽叫声制作用以诱捕 猎物。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4
钲: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 形体似铙,较铙狭长,比铙高 大、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 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 之用。《诗经·小雅·采岂》 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 后来出现编钲,可演奏音乐或 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与近代 军号的意义近似,也用于祭祀 和宴乐。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
• 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指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 行分类的方法,分别为金、石、土、 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3
• 金属制造,主要是钟类,代表乐 器是 编钟。
• 镛: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奏 乐时表示节拍。
• 古文化遗址中遗存较多的是陶埙。西 安半坡村的埙,距今6700年左右。远 古时期人的音的观念已在逐渐进步。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0
• 响球(鸣球), 一种重要的原始 乐器,也是最早 的声音玩具。出 土的陶响球都是 陶质的,中空, 装有弹子或沙粒, 摇动时哗哗作响。
28.09.2020
24
6、木类乐器
• 木材制成,以红木 为最优。
• 柷(chù):古代 打击乐器。形如方 形木箱,上宽下窄, 用椎(木棒)撞其 内壁发声,表示乐 曲即将起始。用于 历代宫廷雅乐。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5
• 敔,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又称楬。形如 伏虎,在雅乐结束时,持籈于龃龉上横刮 之,凡三次,作为乐曲的终结。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1
• 埙,音色幽深、哀婉、 悲凄,具有神圣、典 雅、神秘的精神气质。
• 古代埙的样子很多, 有梨形、鱼形、球形 等,制作埙的材料有 陶、石、玉、木等, 后来多是陶制的。出 土原始乐器中埙的数 量最多。《楚歌》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2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3
• 建鼓,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 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 器。
• 三千年前的商代至西周之际已有此鼓, 战国时代广泛应用,曾为历代宫廷所 用。流行于蒙、辽、吉、青等省区的 喇嘛寺院及汉族广大地区。
• 在明代中和韶乐和清皇朝祭司乐中, 建鼓均为开典领奏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