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三字经》背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

教师内容l;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

五.总结

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