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上生物数字锐减最严重的毁灭性事件。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为:第一次古生代物种消失、第二次史前物种消失、第三次白垩纪物种消失、第四次纪元物种消失和第五次现代物种消失。
此外,研究者还认为第六次物种消失已经在进行中。
第一次古生代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4500万年前,它是最古老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它主要涉及地球上80%以上的物种,包括几乎所有的原始生命,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在地球上完全灭绝,但突然发生的物种大灭绝使地球上只剩下少量物种存活,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大,而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第二次史前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约25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影响比第一次更加明显,一些植物物种和一些动物物种被消灭掉,生物多样性继续下降。
此外,这次物种大灭绝同样导致海洋物种大量消失。
至于原因,有证据表明地球受到了太阳最强大的一次辐射带来的污染,这可能是导致物种快速消失的一个原因。
第三次白垩纪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前,它是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中最严重的一次,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物种都消失了,包括两类爬行动物。
与第二次物种消失不同的是,科学家们认为白垩纪物种消失是由于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其破坏性巨大,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第四次纪元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23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比第三次不太严重,地球上只有10%到30%的物种消失了。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物种消失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化,气温降低,大气变得稀薄,导致物种无法适应改变的环境而死亡。
第五次现代物种消失被称为“最现代的恐龙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这此物种大灭绝发生的比较迅速,可能仅仅发生了数百年的时间。
此外,研究者们认为,可能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灭绝,使其变成地球上最近一次物种大灭绝。
最后,研究者们认为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并认为第六次物种消失正在发生。
目前,大量物种正在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绝种,这种威胁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应对,这可能会导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从而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生物灭绝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心的事情,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本身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一个说法:“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进行了过多的干预。
想要分析生物灭绝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物进化史上五次比较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吧。
第一次生物大绝灭是著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这次生物大灭绝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同时也为哺乳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次灭绝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行星冲撞地球。
颗粒进入了大气层中,导致大气变得更加稠密,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地面上,地球的温度迅速降低,植物无法生长,素食动物没有了能量来源,逐渐消亡,大型肉食动物也随之逐渐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绝灭事件是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海洋生物,海平面下降之后又再次上升,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缺氧海水。
第三次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的可能原因包括大量可燃冰的泄漏、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的改变等等。
第四次是泥盆纪后期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的主要是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不受太多的影响。
此次灭绝持续时间较长,原因难以辨识,可能的原因是泥盆纪时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地球进入了卡鲁冰河时期。
第五次是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大灭绝,地球上部分科、属灭绝。
其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了南极地区,全球环流发生改变,地球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天灾、人类干预、生物本身、环境变化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远古时期一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体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
而对于生物的灭绝这个问题,恐怕背后的原因也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很难说是每个纯粹的或者单一的原因导致了某一个物种的绝灭。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
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冯伟民距今6600万年前发生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了中生代海陆空霸主,如空中霸主翼龙、陆上霸主恐龙和海里霸主鱼龙等悉数退出演化舞台,爬行动物开创的盛世伟业就此落下了帷幕。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包括了非鸟恐龙的灭绝,因而成为公众最著名和了解的灭绝事件,也是科学家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的事件。
在历次显生宙大灭绝事件研究中,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假说最多,其中许多探究对现实而言也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大灭绝前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群面貌白垩纪根据地层、生物群等特征,可以清楚地划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时限4500万年(即距今1.45亿年至1亿年间),它基本上继承了晚侏罗世的特征,即全球联合古陆进一步解体,此时,大西洋进一步扩大,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等开始与冈瓦纳大陆分开;白垩纪初,太平洋洋底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烈度最强的岩浆喷发,覆盖了地球千分之四面积,形成了许多巨型海底高原,烘托起海面大幅度上升,比现代海平面高出200多米,各大陆分离加剧。
由于大西洋形成过程中大洋洋中脊和太平洋海底岩浆大规模喷发,使得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是当今大气二氧化碳的4-8倍。
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比现在高平均6度,使当时地球两极冰川消失。
大陆岩浆活动剧烈,岩浆侵入多,火山喷发频繁,但气候比较温暖潮湿,适合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植物界仍是裸子植物统治的天下,它们有松柏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等;不过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了,所以地球上到处是郁郁葱葱。
河湖中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脊椎动物的鱼类、鳄类等都很繁盛。
陆上脊椎动物的蛇、乌龟、小型蜥蜴、大型蜥脚类草食恐龙和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多样,尤其是霸王龙横空出世,恐龙家族独霸天下。
鸟臂目的恐龙如甲龙类、角龙类、肿头龙类、鸭嘴龙类等悉数登场。
空中的翼龙仍占统治地位,但早期鸟类——反鸟类已发展起来了,昆虫繁盛;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的菊石类、箭石类、腹足类、双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有孔虫类、海胆类,仍较繁盛;海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及各种鱼类也很丰富,所以整个生物界仍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恐龙全部灭绝发生在哪个时代
恐龙全部灭绝发生在哪个时代
恐龙全部灭绝发生在白垩纪时代
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灭绝。
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是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或K-Pg灭绝),由于此次灭绝事件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故又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或K-T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同时也是在一般人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
此次灭绝事件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年代误差为30万年,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包含恐龙在内,除了恐龙以外,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菊石亚纲以及多种的植物与无脊椎动物,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
哺乳动物与鸟类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大部分的科学家推测,这次灭绝事件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因所造成。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因为造成恐龙的灭亡与哺乳动物的兴起而著名,但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地球约95%的生物,才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集体灭绝
事件。
由于国际地层委员会不再承认第三纪是正式的地质年代名称,而由古近纪与新近纪取代。
因此,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被改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存留下来。
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
生物大灭绝标志生物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五次生物大灭绝:1、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类,绝对想象不到所谓的“生物大灭绝”有多么的可怕,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造成了全球半数以上的物种永久消失,远比人类每一次战争都要恐怖。
4.45亿年,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这一次生物大灭绝造成了85%的物种永远消失,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生物大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大陆板块的运动,古大陆冈瓦纳大陆板块抵达南极区域,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全球因为大陆板块的运动快速变冷,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因为冰河时期的到来大幅度下降,突然性的环境变化造成了大量物种集群性的灭绝。
有一项研究指出,这次生大灭绝可能和宇宙中某颗超新星爆发有关,超新星爆发释放的伽马射线击中了地球,摧毁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层,导致了这次灭绝事件。
每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和伽马射线击中地球有关,同时全球气候变冷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这一次生物大灭绝给鱼类的繁荣提供了机会。
2、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的晚期,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是多次较小的灭绝事件共同导致的,大约3.77亿年,这个时候的地球陆地开始出现大片的森林,但是陆地上还没有出现植食性的生物,所以森林空前的茂盛。
海洋中的脊椎动物开始逐渐称霸,鱼类成为了海洋中的统治者。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地核中的熔岩因为某种原因泄露,在西伯利亚地区大约有3000亿立方米的熔岩从地壳喷涌而出,在瞬间就杀死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同时熔岩中的大量有毒物质融入海洋,造成了更严重的连锁反应,海洋动物的死亡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短时间内全球大气升温。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灭绝真凶:火山爆发还是小行星撞击?1978年,美国Dewey McLean教授最早提出他对白垩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原因的看法:可能是由于地球上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的。
这种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事件会形成大火成岩省,并很容易被地质学家们观察到。
大火成岩省是在地壳中规模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
1992年,研究者首次用此术语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积,在几百万年甚至更短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发生基性火成岩喷出或深处侵入。
德干大型火成岩省是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处主要由玄武岩熔岩大量喷出而形成的产物,构成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火成岩省之一,覆盖超过500000平方千米。
传统的观点认为德干大火成岩省喷发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当时气候变暖并有可能引起了恐龙灭绝,对德干玄武岩火山灰的高精度锆石U—Pb定年①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但是很快,不同的声音提了出来。
来自美国的物理学家Luis Alvarez和他的儿子Walter Alvarez发现意大利古比奥K/Pg界线地层里含有异常高的铱元素。
铱作为一种铂族元素的贵金属,在地壳中含量并不高,反而在小行星等“天外来客”里含量丰富,于是他们提出了影响至今的小行星撞击说。
这一极具戏剧性的假说很快就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随后科学家们也不断发现了更多的证据。
一份来自中国的新线索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莎多年来一直从事对这次“灭门案件”的研究,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万晓樵等合作,对案发当时一种特殊的线索——汞进行了跟踪研究,将K/Pg界线附近的海相(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和陆相(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地层中的汞记录进行了综合对比。
汞(Hg),俗称水银,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以液态存在的金属。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导致了约75%的物种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对地球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1. 海洋生物灭绝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中,海洋生物是最受影响的群体。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
白垩纪期间,地球经历了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急剧变暖。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水温度的升高,使得许多海洋生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此外,海洋酸化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产生碳酸,导致海水酸化。
这对于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 大规模火山喷发白垩纪期间,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如印度洋中央岭火山喷发和白令海火山喷发。
这些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毒气和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火山灰的大规模喷发导致了阳光的阻塞,使得地球表面遭受了长时间的黑暗和寒冷。
此外,火山喷发还释放了大量的毒气,如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对生物产生了毒害作用。
3. 海平面上升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这次灭绝事件发生在地球上最大的一次海平面上升期间,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极地冰盖的融化有关。
海平面上升改变了海洋环境,破坏了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法生存和繁殖。
4. 海陆交互作用变化白垩纪期间,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
陆地上的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导致了大量的火山灰和土壤被冲入海洋。
这些沉积物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和营养循环,对海洋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陆地上的植被也受到了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灭绝。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海水温度上升、海洋酸化、大规模火山喷发、海平面上升以及海陆交互作用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大量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对地球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重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揭秘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现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揭秘地球上的5次⽣物⼤灭绝事件,现已步⼊第六次⽣物⼤灭绝?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居住着1.5亿种⽣物,⽽现存的仅剩下150万种,99%的物种在过去灭绝了。
⽣物⼤灭绝是指⼤规模的集群灭绝,并不是指⼀个物种的灭绝,⽽是整科、整⽬、甚⾄整纲的⽣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也有可能极少数幸存下来。
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植物虽然也经历多次⼤灭绝,但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物类群⼀起灭绝,却总有⼀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些类群从此诞⽣或开始繁盛。
在⼈类之前,地球⽣命演化史上共经历了五次⼤规模的⽣物灭绝事件。
分别发⽣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2.5亿年前的⼆叠纪末、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以及6500万年前的⽩垩纪末。
距离现在最近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灭绝的那次。
据科学分析,⼤规模的⽣物灭绝具有⼀定的周期性,约6200万年⼀次。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进⼊第六次⽣物⼤灭绝周期?那我们就先从过去的五次灭绝事件说起,也分析分析第六次⽣物⼤灭绝是否来临。
第⼀次:奥陶纪⽣物⼤灭绝奥陶纪时期,⽓候温和,地球的分布与现在的有很⼤不同,浅海分布⼴,现今三分之⼀的陆地都被浅海海⽔掩盖,当时的海⽣⽆脊椎动物尤为繁盛。
在⼤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位于南极地区,当陆地在极点附近汇集时,容易造成积冰堆积。
⼤⽚的冰川使洋流和⼤⽓环流变冷,全球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海平⾯随之⼤幅度下降,浅海区⼤⾯积减少,沿海⽣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海洋⽣物消亡。
此次⼤灭绝造成地球上近85%的海洋物种绝灭。
奥陶纪时期地球版图此外,有另⼀种说法认为,这次灭绝事件可能是因为⼀颗超新星释放出了极强的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30%的臭氧层,太阳紫外线直接穿透⼤⽓层,杀死了⼤量浮游⽣物,⾷物链分崩离析,产⽣饥荒,⼤量⽣物死亡。
但⽬前没有有⼒证据证明。
第⼆次:泥盆纪⽣物⼤灭绝泥盆纪时期,许多地块升起并露出海⾯成为陆地。
陆⽣植物繁盛,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是脊椎动物发展的⾼峰期,鱼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现代鱼类开始出现。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
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地球历史上的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
地球历史上的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志留纪初期。
原因是伽马射线照射地球,致使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动物便荡然无存。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时代。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3亿5千万年前。
由于地幔运动,一股巨大的岩浆爆出地表,释放出温室气体,导致陆地植物繁茂,陆地植物制造出大量土壤流入海中滋生了大量藻类漂浮在海面,使海洋生物窒息而死,鱼类上岸进化成为两栖动物。
部分植物摆脱海洋登陆,客观上为生物界的发展奠定了条件,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鱼类的时代。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第三次物种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具体原因不明,可能是大规模火山爆发导致环境变化也可能是陨石撞击。
这一时期毁灭了70%的陆生物种和95%的物种灭绝,被公认为地球五次大灭绝中最惨重的一次,爬行动物时代。
第四场物种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
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
原因是地幔运动产生的压力致使盘古大陆分裂,海水停止流动,气温上升,空气中充满有毒气体。
三叠纪晚期出现了两脚行走的爬行动物,为恐龙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这次的灭绝灾难相对较小。
裸子植物时代。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恐龙的时代。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现代,由于人类破坏环境,无止境的索取资源,捕杀野生东西,毁灭森林,导致无数物种灭绝,史上最残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物种大灭绝是指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物种在短时间内消失于宇宙之中,近百年以来,关于物种大灭绝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至今发现了共有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古代亚洲灭绝、萨尔苏钙闪石灭绝、史前高盐灭绝、石炭纪-二叠纪灭绝和白垩纪-三叠纪灭绝,每一次都给后世的生物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重要事件。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古代亚洲灭绝,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前,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一次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爆发后面导致大气变得恶劣,使大量物种死亡,也影响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进化;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次灭绝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这些灭绝后留下的生物只有少数能够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下来,大部分物种都失去了优势而灭绝。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萨尔苏钙闪石灭绝,发生在3亿70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一次行星大规模弹道坠落导致的;当这次行星碰撞时,在大气层中伴随着强烈的爆炸冲击波,大气受到更恶劣的影响,许多物种因此灭绝,有一部分物种逃生至海洋中,而另一部分物种在这次灭绝中无法逃生,最终灭绝。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史前高盐灭绝,这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亿3000万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古代地层中渗透出过多的盐而引起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当大量氯化物渗透到海洋和湖泊中时,会导致海水中溶解氧量大幅下降,使许多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无法在其中生存,最终灭绝。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石炭纪-二叠纪灭绝,发生在250万年前,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导致的灭绝;由于陆地上冰层的增加,表面温度非常低,使大量动植物不再适应这种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不再,最终死亡死灭。
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白垩纪-三叠纪灭绝,大约发生在220万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一次极端气候变化导致的灭绝,而且环境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物种无法应对,最终灭绝,由此带来的灾难也给后世的生物群体带来体量级的影响。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论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课本里面介绍了七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于:远古宙末、寒武纪末、奥纪末、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没有将远古宙末和寒武纪末列入生物大灭绝的围。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元古代时期即远古宙末时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所以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真正的确认。
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地球地质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寒武纪与奥纪之交,距今约5.1亿年前。
多种手段绝对年龄的测定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年代为距今6亿8千万年至6亿2千万年。
197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埃迪卡拉动物群确定为前寒武纪晚期的动物群。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综上所述,寒武纪是生物大爆发而非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如下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具体容如下: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奥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4.39亿年前3、简介: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
“作为也在这片海里游来荡去的渺小人类,我觉得你坚持不了多久了。
”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詹姆斯•维茨(JamesWitts )沉思道,此刻他正在电脑前观看屏幕上艺术家刻画的白垩纪时期海洋生物。
白垩纪起于约1.45亿年前,是恐龙存世的最后一纪。
这些古老海洋里的食物网与陆地一样,可能也由大型爬行动物主宰。
这些如今已经灭绝的物种与鲨鱼一起,也许曾以栖息海底的甲壳动物和四处游动的头足动物与鱼类为食。
如今,这些生物的化石残骸埋在一层显眼的沉积物/岩石层下,地质学家将其称为白垩纪-古近纪(K-Pg )界限。
这层界限富含铱元素,典型地由珠穆朗玛峰大小的小行星在6 600万年前决定性的一天砸进现今墨西哥所在之处后破碎而释放产生的,这一撞击为白垩纪画上了粗暴的句号。
“基本上它发生在了最糟糕的地方。
”布里斯托尔大学讲师维茨说道。
他与他的同事在2022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撞击地点(如今的尤卡坦半岛)基岩的巨量硫黄溅入大气层,形成遮挡阳光数月之久的气溶胶,让气候冷却了几十年,最终化为酸雨落回地面——上述一切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与K-Pg 界线相比,之后的化石记录相当沉寂,举例来说,估计约76%的海洋物种被消灭。
而在接下来生命复苏的100万年里,曾经漫布地球的纷繁物种仅有一个亚支复归其位。
如同它们曾四处可见的陆地同类一样,“大型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编译 舒愉棉BIOSCIENCE生命科学如今,物种灭绝率直逼云霄,而这一指标是否足以得出地球正经历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一结论,甚至是不是个有用的指标,对此科学家仍争论不止。
海洋爬行动物——它们再也没回来了。
”维茨说道。
在地球的历史上,科学家认定为大规模灭绝的事件有五次,而K-Pg大灭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
古生物学家将“大规模灭绝”定义为超过75%的物种在地质学时间短期内消失的事件,通常这个短期不超过200万年。
前四次大灭绝也被认为涉及气候变化——例如归因于大规模火山爆发——并在一种情况下消灭了除了5%物种以外的全部生物。
生物大灭绝
域的腕足动物,如长身贝目、戟贝亚目、正形贝目全
部消亡,连深水海域里的放射虫等也惨遭重创。陆生
植物的厄运不亚于海洋生物,不同气候带的特征植 物群消亡;陆生四足动物和两栖动物也灭绝大半。
腕足动物赫南特贝
正常笔石
小达尔曼三叶虫
一些研究证明,这次大灭绝事件与全球海洋发
生广泛的缺氧事件和大规模的海侵事件相关连,但
晚泥盆世大灭绝
解释这场灾难,但对流星撞击所留下的陨石坑测年 发现,其时间远在三叠纪 - 侏罗纪之前。还有人认
在晚泥盆世大灭绝事件中,灭绝的科占当时科 为是中大西洋的玄武岩浆大规模喷发造成这一结
总数的30%,灭绝的海生动物达70多科,其灭绝情 果,广泛的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气体,致使大气中
况可能比陆生生物更为严重。这次灭绝事件的时间 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变暖。但对古土
对史前化石的统计发现,在长达 5 亿多年的显 生宙里,平均每百万年有 2 至 4 个科级的生物消亡, 这是属于正常的进化时期。但在 5 个短暂时期,即 奥陶纪末(约 4.4 亿年前)、晚泥盆世(约 3.75 亿年 前)、二叠纪末(约 2.5 亿年前)、晚三叠世(约 2.08 亿年前)和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每百万年的灭绝 率高达 10~20 个科。当时,全球广泛的生物灭绝 现象涉及大多数门类和生态环境(包括陆地、海洋), 灭绝速率和灭绝量远远高于正常值,这就是生物的 集群灭绝,或称生物大灭绝。
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 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 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高纬度海域 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 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 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冰盖形成还使全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海洋95%以上和陆地75%以上的生物物种大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幕后黑手是谁?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公认为地球五次大灭绝中最惨重的一次。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生物大灭绝?为什么海平面会下降?为什么二叠纪末的地球弥漫了一股臭味?这些臭味究竟来自哪里?谁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着答案。
猜想一天外来客“砸死”地球生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接着好几位研究人员也相继加入。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曹长群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等全球很多处二叠纪化石和地层的研究,金玉玕等最终推断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由两幕组成,一次发生在大约2.6亿年前,被称为前乐平世灭绝事件,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与我们国家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时间上基本相同;另一次发生在二叠纪最末期(大约2.52亿年前),这次事件灭绝速度快,影响的范围涉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化石门类,持续的时间短,估计在30万年内,这在地质年代上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时期了。
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
2000年,金玉玕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
所以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2.52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威力巨大,造成的强烈震波迅速席卷全球,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缩写为K-T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生物大灭绝最流行的说法是,一颗小行星与地球发生了大碰撞,这次撞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l万倍,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
由于大气中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
没有了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
没有了植物,就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地消亡。
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
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二、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亿至2.03亿年前,延续了约5000万年。
估计有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过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
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
曾普遍生长的舌羊齿植物群,二叠纪末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蜓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全然无存;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在同期大约有140个属所余无几。
总共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 84%的海洋生物的属, 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 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
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灭绝一直是科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
在地球历史上,恐龙的灭绝发生在约六千五百三十六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虽然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议,但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与推测,已经提出了许多可能的原因。
本文将以几个主要的假设为基础,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1. 火山喷发和极端气候变化有一种假设认为,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这些火山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气体和尘埃,这些物质吸收了阳光并减少了地球表面的日照。
这种情况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变化,包括温度下降和长时间的黑暗。
恐龙这样的爬行动物对于光照和温度的依赖性非常强,这些极端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了它们的无法适应,最终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2. 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白垩纪末期发生了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
这导致了全球温度的上升,进而导致了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海洋酸化是由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转化为碳酸导致的,这对于海洋生物的存活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恐龙灭绝也有可能与这些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3. 恐龙的竞争对手和食物供应恐龙群落在白垩纪末期已经十分繁荣,但与之同时,像哺乳动物这样的其他生物也逐渐崛起,并与恐龙竞争资源。
而恐龙的食物链可能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它们的食物供应受到了限制。
这些竞争对手和缺乏足够的食物资源使得恐龙的生存环境恶化,可能是导致它们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外星因素和陨石撞击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理论是外星因素和陨石撞击。
科学家们认为,约六千五百三十六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陨石撞击事件,这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环境灾难。
陨石撞击导致了巨大的爆炸和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和尘埃,阻塞了太阳光的照射。
这种陨石撞击和随之而来的生态灾难可能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起来,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火山喷发和极端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竞争对手和食物供应的改变,以及外星因素和陨石撞击等因素都可能对恐龙的存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生物大灭绝时间表是指地球上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海洋和陆地上约75%的物种消失。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可能的原因。
第一步: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恐龙统治的时期。
最著名的物种,如霸王龙和三角洲龙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了。
可能的原因是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全球气候剧烈变化和海洋酸化。
第二步: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2.5亿年前)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消失了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导致大量毒气和火山灰进入大气和水中,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三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海洋生物最为严重的一次,约85%的物种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寒冰期导致海洋温度、盐度和氧含量的急剧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四步:志留纪-泥盆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70%的海洋生物和30%的陆地生物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大气和海洋中的生态环境恶化。
第五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5.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最早的一次,约65%的海洋生物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巨浪等,导致环境剧烈变化。
总结: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如陨石撞击、火山活动、氧气含量下降和天灾等。
这些事件使地球上的生态平衡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消失殆尽。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大规模灭绝事件,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往往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历史上几个重大的灭绝事件,并分析其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1.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
这次事件导致了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二的生物种类灭绝,包括恐龙和许多海洋生物。
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科学家提出了几个可能性,包括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火山活动以及由陨石撞击引起的大规模灾难性后果。
2.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也是一次重大的灭绝事件。
这次事件导致了超过七成的陆地和海洋物种灭绝,包括许多贝壳类生物和海洋爬行动物。
这次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这导致了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给生物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第四纪大陆冰川期第四纪大陆冰川期是人类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在约2,600万年前至1.1万年前。
这次冰川期导致了大量的动植物灭绝,其中包括许多巨型哺乳动物,如猛犸象和剑齿虎。
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巨大的冰川覆盖了大片土地,摧毁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法生存。
4. 种族灭绝事件除了上述大规模的自然灭绝事件外,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种族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人类的猎杀、毁灭栖息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一些著名的例子包括非洲的黑犀牛和亚洲的华南虎,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非常危险的程度。
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灭绝事件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要意识到自然的脆弱性,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计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地球上各个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叠纪与白垩纪的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存留下来。
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科学家根据化石考证,地球至少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和若干次小型的生物灭绝事件。
而在中生代的时间内就发生过两次生物大灭绝,他们分别是:发生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三叠纪大灭绝以及发生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大灭绝。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
在此次生物大灭绝中,76%的物种被波及,其中海洋生物占最大的比例,但是也正是这次灭绝事件,给恐龙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得恐龙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
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关于此次大灭绝的原因,多数的科学家提出了小行星撞击说,并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在白垩纪和古近纪地质界线上发现的铱异常和冲击石英。
科学家推测,这种高含量的铱元素就是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来的,冲击石英在撞击过程中形成,但同时撞击所形成的撞击坑却未被找到,多数的陨石坑被认为其大小与推测不相符合。
此外美国人查特吉约提出了一种类似的假说。
他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的凶手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陨石,而是彗星雨。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不断追寻着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呢?这样的如同大海捞针的探究是否有着现实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就发生在21世纪或者不久的将来,将人类毁灭。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
估计从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
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种群
数量在过去的35年里已经加倍,而同时蝴蝶、甲壳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已经减少了45%。
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所以节能减排,保护濒危动物,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