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调控

合集下载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因为微生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体,它们可以通过与玉米根系共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作用,进而影响着玉米种植的效果与收益。

2.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玉米种植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特征,以及玉米品种与种植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等方面。

研究发现,玉米根际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组成。

具体来讲,细菌可以分为蓝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等,真菌主要包括担子菌、接合菌等,放线菌则是表现非常明显的一类菌。

3.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营养物质玉米根际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玉米需要的有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提供保护作用微生物可通过分解有害物质、分泌生长物质、竞争有害菌等方式,对玉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些微生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植物更加健康。

(3)调节土壤菌群结构玉米根际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互作,调节土壤的菌群结构,提高土壤的健康程度。

4.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为了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农民需要合理地调节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具体来讲,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添加菌剂农民可以通过添加菌剂的方式,增加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密度和种类。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农民需要了解不同品种和种植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控制氮磷化肥的施用玉米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多来自于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

但过量施用氮磷化肥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平衡,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植物根际微生物与作物生长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其他化合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和生存环境。

同时,植物根际微生物也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一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分解土壤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减轻了土壤中的毒害程度,保护了作物的生长。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通过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植物的生长调控。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病害的防治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抑制一些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原菌,如真菌、细菌等,减少病害的发生。

这是因为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菌物质等途径,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另一方面,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并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通过这些机制,植物根际微生物显著降低了农作物生产中的病害发生率,减轻了农药的使用压力,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植物根际微生物对作物品质的调控除了对作物生长和病害的影响外,植物根际微生物也对作物的品质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因素,影响了作物维生素、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合成。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分解和转化植物体内的一些抗营养物质,如植物中的天然毒素,提高了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口感品质。

因此,通过合理调节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以改善作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探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探究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探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区域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生态功能复杂。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紧密的生态互动关系,参与植物根系的生长、营养吸收、抗病抗逆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及其机制,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植物生长素和激素来刺激植物根系的伸长和分枝,促进根系发育和生长。

例如,低氮盐胁迫下,根际细菌鉴定出的248株细菌中,有3株可以产生IAA、GA_1和ZEATIN,从而促进甜菜根系的生长。

(二)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

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一些根际微生物可以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固定,从而富集土壤氮素,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进行磷酸酯水解、溶磷和酸解固磷等作用,使得磷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得到增强,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三)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共生作用,增强植物的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逆境的抵御能力。

例如,一些植物根际细菌可以分泌抗生物质、电子中介物、酵素等物质抑制土传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风险。

还有一些菌株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根际环境的PH值、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等,降低不利物质的负面影响,提高植物逆境抵御能力。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分析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在深入了解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机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取决于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双重作用。

微生物在水稻根际中的多样性与功能

微生物在水稻根际中的多样性与功能

微生物在水稻根际中的多样性与功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更是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全球经济发展。

而微生物在水稻根际中的多样性与功能,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稻作为水生植物,其根际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水稻的营养吸收、免疫反应、抗病能力等多个方面。

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则取决于根际环境的氧、温度、湿度和根系释放的有机物等因素。

研究发现,水稻根际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丰富的一类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多样性,而且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

比如有些细菌能够产生植物生长因子和硝酸还原酶等物质,有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有些细菌能够分解根际中的有机物质并释放出养分,为水稻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生产抗生素、激素和酵素等物质,帮助水稻抵御病害。

除了单一微生物的功能外,多种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形成共生菌根,并释放出有机酸和磷酸来促进水稻吸收营养,同时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

此外,水稻的根际微生物也能够共生并形成互惠共生关系,比如水稻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得根系能够吸收到氮素,从而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调控和利用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在日本、美国、罗马尼亚等地,已经采取了一些微生物修复和生物控制的方法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采用有机肥料、适量施用化肥、避免土地生态系统破坏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进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总之,水稻根际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探究其与水稻生长关系的发现和利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科学、可行的技术路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态适应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根际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其与药用植物互作的机制,以期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提高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梳理了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生长、次生代谢及抗逆性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根际微生物在药用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药用植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与药用植物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细菌类微生物:在药用植物根际中,细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固氮、解磷、解钾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一些细菌还具有产生抗生素、植物生长激素等有益物质的能力,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生长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真菌类微生物:药用植物根际中的真菌主要包括菌根真菌、内生真菌和外生真菌等。

菌根真菌能够与药用植物形成共生体,增强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内生真菌则能够定殖在药用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外生真菌则主要存在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为药用植物提供养分。

放线菌类微生物:放线菌在药用植物根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对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植物根际中,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根瘤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共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根瘤共生系统,为植物提供固氮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也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研究,并重点关注其机制和生态意义。

根瘤菌是一类能够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共生的细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固氮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同时也可以通过释放植物生长因子和辅助植物吸收其他营养元素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这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根瘤菌通过根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会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一方面,根瘤菌可以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合物,如激素、酶和信号分子等,来吸引其他有益微生物的定殖。

另一方面,根瘤菌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研究表明,根瘤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调控的,根瘤菌的存在和活动会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根瘤菌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机制是多样的。

首先,根瘤菌通过分泌挥发性有机物质和酸性代谢产物来改变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定殖。

其次,根瘤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根瘤菌通过高效率地固氮和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增强了与其他微生物竞争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植物根际中占据优势地位。

最后,根瘤菌还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共享细胞信号来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定殖和生长。

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使得根瘤菌能够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精确调控。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根际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它们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植物-微生物互作网络”,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和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根际微生物有不同的生态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Rhizobium菌株和VA菌株,它们分别与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能够固氮和供应磷等营养物质,是替代化肥的重要途径。

此外,其他一些菌种如枯草芽孢杆菌、拟杆菌和溶藻菌等,也具有对植物有益的生态功能,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如土壤pH值、水分和温度等。

在耕作和管理等人为干扰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不同植物物种对根际微生物的选择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其群落结构的差异可以研究植物-微生物互作。

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根际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其共生的菌株能够合成和分泌一些生长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加速储藏器官的发育和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等。

此外,不同菌株的生长物质种类和数量也可能不同,不同的植物物种也会对生长物质和其组成结构的不同产生响应。

其次,根际微生物还能够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

对某些元素如氮、磷等有特定利用能力的轮枝菌、磷酸解肥菌、微孢菌等,能够供应植物的养分需求,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和吸收速度。

此外,这些菌株可能会产生其他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植酸酶、胞外多糖等,这些代谢产物能够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最后,根际微生物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性能力。

对许多植物病原体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菌株,如拟杆菌、海生丝孢菌等,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有效地抑制根系内的病原体,从而提高植物的抵御病害的能力。

农作物的根系生理与根际微生物研究

农作物的根系生理与根际微生物研究

农作物的根系生理与根际微生物研究根系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而根际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与根系紧密互动,对作物生长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根系生理以及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健康。

一、根系生理作为植物的重要器官,根系对水分吸收、养分摄取以及固定植物于土壤中起着关键作用。

根系生理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植物根系的结构、发育和功能,并探索其在逆境条件下的应对机制。

1. 根系结构与分布根系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主根通常负责深入土壤吸取水分和养分,而侧根则广泛分布在主根周围,增加吸收面积。

研究表明,根系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控。

2. 水分吸收与传输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的重要器官。

水分通过根毛吸收,随后通过根的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向上运输到地上部分。

根系结构的合理配置和增加根毛等对提高水分吸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养分摄取与转运农作物根系通过根尖部位的离子吸收和转运系统,摄取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差异,对养分的高效利用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素质。

二、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是生活在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与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微生物对根系的促生、防病和解毒等作用机制,并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根际微生物种类与功能根际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通过与根系的互作,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可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质降解等重要生态过程。

2.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根际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植物通过分泌物质来吸引有益微生物和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而有益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质、溶解无机磷等方式促进植物的生长。

3. 聚合物和代谢产物的作用根际微生物通过分泌聚合物和代谢产物等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和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植物根际微生物是生活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微小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介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以及其在农业、生态修复和生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功能1. 生物固氮部分植物根际细菌具有固氮的能力,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比如,豆科植物根际的根瘤菌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根瘤,通过固氮活性酶固定氮气,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

2. 生物溶磷一些植物根际细菌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可以将土壤中的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溶解态磷。

这对于磷素含量较低的土壤来说,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效率。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能合成有机酸、酶和胞外多糖等物质,促进磷素的溶解和释放。

3. 生物抗病植物根际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通过竞争、抑制和排斥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它们产生抗生素、植物生长激素和干扰素等物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感染,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4. 生物调节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参与调节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们产生的激素和生长因子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和延伸,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增加植物的耐盐、耐旱和耐寒性,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应用1. 农业应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施用固氮菌肥料,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此外,利用溶磷细菌促进磷素的释放和吸收,可以降低磷肥的施用量,减少磷素流失和土壤磷素积累。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生态修复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修复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促进土壤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植物根际微生物还能够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中的水体和土壤,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微生物群落是指由多个种类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中以及人体内部和外部等。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学的深入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群落的功能1. 生态平衡调节微生物群落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重要作用。

例如,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参与植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碳循环、有机质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维持土壤的肥力和稳定。

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水体的清洁度和健康度。

微生物群落还会通过与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发挥重要功能,如人体内的菌群可维持肠道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

2. 生态环境修复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产生的生物胶、菌丝等,能够吸附、脱持水中的重金属、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起到环境修复的作用。

此外,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群落也能够参与处理由城市化、工业化等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

3. 新物质发现微生物群落中还有许多未知种类的微生物,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价值。

科学家们在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工业酶等生物制品的微生物及其产物,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

二、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机制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机制有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形态结构调节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各异,这种多样性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的环境来实现。

例如,通过增加或减少氧、温度、营养等环境因素来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帮助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保证群体的稳定性。

2. 代谢物调节微生物群落可以通过代谢物的产生和消耗来调节微生物种类的比例和数量。

例如,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物的产生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生态功能。

3. 相互作用调节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拮抗等。

植物微生物学中的根际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学中的根际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学中的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并对植物健康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植物微生物学中的根际微生物。

一、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1. 细菌:根际微生物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是细菌。

它们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直接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细菌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同时,细菌还能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袭。

2. 真菌:根际微生物中的真菌主要包括菌丝和孢子。

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与植物根部形成菌根共生,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此外,真菌还具有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3. 放线菌:放线菌是根际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它们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具有促生和防害的作用,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二、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互作1. 形成共生关系: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根际环境中的信号分子交流,实现双方的互利共生。

比如菌根共生,植物通过根部分泌的物质吸引真菌,真菌则通过菌丝为植物提供养分。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产生激素、酶和次生代谢产物等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

2. 提供营养和养分稳定:根际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固氮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这些养分不仅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活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抵御病原菌: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们可以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根际微生物还能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三、根际微生物与土壤质量1. 促进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根际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菌丝的作用,促进土壤的颗粒结合和聚合,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透气性。

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引言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根际微生物是烟草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献综述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与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

如高通量测序技术、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微宇宙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深入了解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表明,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烟草品种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会导致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差异。

此外,烟草品种的不同也会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在功能方面,烟草根际微生物主要参与氮素、磷素和钾素的转化,为烟草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参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为烟草提供更多的养分。

烟草根际微生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烟草根际微生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研究表明,烟草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影响烟叶中化学成分的合成和积累,从而影响烟叶的品质。

例如,根际微生物可以促进烟叶中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合成,同时还可以影响烟叶中的尼古丁含量。

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当前,烟草根际微生物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气候变化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因素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日益受到。

研究气候变化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有助于了解烟草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2、微生物组技术在烟草根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组技术在植物根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通过微生物组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烟草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揭示其与烟草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问题。

而在这其中,根圈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根圈微生物是指分布在植物根部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营养吸收、抗逆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探讨根圈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以及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一、根圈微生物的调节作用1. 促进植物生长一些根圈微生物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例如,Rhizobium菌株与豆类植物菜豆等形成共生关系,固氮作用可以为此类植物提供氮源,其它诸如副球菌、拟杆菌等根瘤菌则会为植物提供生长素、蛋白质、细胞壁等组分,这些有益元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2. 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根圈微生物对植物营养的吸收具有调节作用。

例如,可嗜氧放线菌在根固氮的过程中会将氮转化为铵离子,使之成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同时,根圈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如磷、钾等。

植物根系周围大量的细菌、真菌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抗逆能力,有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

3. 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根圈微生物还可以增强植物的生物豁免力和逆境抵抗力。

某些细菌、放线菌等根圈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植物激素等物质,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此外,根圈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酶类物质,修复植物因逆境而受损的基因、蛋白质等分子,从而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应对能力。

二、根圈微生物对作物生产的影响1. 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透过对根圈微生物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调节微生物,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例如,菌肥制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发的植物保健品,其可通过种植前施肥或种植中喷洒等方法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2. 减少环境污染根圈微生物的作用也存在于减少环境污染方面。

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不仅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可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田生产的产量。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调控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根际微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根系周围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于农业生产、土壤保护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功能和调控两个方面探讨根际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

功能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一部分微生物可以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植物根系附近的一些细菌可以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氨基酸,从而提高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

同时,这些细菌还会分泌出生长激素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刺激植物的生长。

这种共生关系被称为植物与固氮细菌互惠共生。

除了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外,根际微生物群落还可以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循环。

有些细菌或真菌可以利用木质素、纤维素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

这一过程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循环,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此外,根际微生物群落还可以降解污染物,改善土壤环境。

例如,白腐菌可以分解含污染物的木材、纸张等物质,从而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土壤质量。

总之,根际微生物群落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生产力、肥力和环境质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是指通过人为或自然因素来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调控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根际微生物群落调控措施:一、施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可以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

二、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

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吸引和利用程度不同。

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可以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发展,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施肥。

土壤中的养分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发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的相互作用很重要,尤其是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根际微生物由单细胞真菌、细菌、放线菌、赤藻、霉菌和双细胞等组成,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能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全面介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一、根际微生物的种类1.细菌细菌是根际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联系。

根际细菌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固氮、溶解磷、辅助养分吸收等多种途径对植物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常见的根际细菌有益生菌、杆菌、链霉菌、放线菌等。

2.真菌真菌是另一类重要的根际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在植物根际形成复杂的微生态环境。

与细菌相比,真菌可以利用复杂的碳源和氮源,也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交换养分,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根际真菌有促根菌、腐生菌、木霉菌等。

3.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具有多种生理和生化特性。

根际放线菌与植物根系交流的机制与杆菌类似,它们有利于植物对环境逆境的适应和养分吸收。

常见的根际放线菌有棒菌属、Streptomyces属等。

4.双细胞双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双细胞不但可以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病害抵抗力。

双细胞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拟青菌根菌和丝核菌。

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机制1.促进养分吸收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营养状况。

这是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最主要作用。

如通过根际固氮菌的固氮作用,植物能够吸收到大量的氮元素,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调节植物生长根际微生物通过调节植物生长激素的产生和分泌等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根际杆菌可以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的芽分化和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适应性。

3.抑制有害微生物根际微生物能够抑制土壤中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减少它们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探讨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探讨

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探讨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组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它们与植物根系共同构成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也因而具有一定的差异。

总体而言,该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且尚有未知微生物存在。

2. 关联性: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构成了复杂的关联网络,植物可利用根际微生物代谢产物满足其营养需求,而根际微生物又通过利用植物产生的有机物和协同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 功能性: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了多种正面作用,包括增加植物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免疫力、减轻环境污染等。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形成及变化,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自身因素、生境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1. 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自身因素植物激素和根分泌物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根分泌物中的卟啉类和黄酮类物质可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调节微生物的生态系统结构;而一些根分泌物中的物质,如氨基酸、激素、糖类等,则可影响部分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

2. 生境因素生境因素是指生物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性质、土壤pH值、水分、温度等。

这些生境因素对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气象环境、人为干扰等。

例如,气候干旱、钾镁素缺乏等逆境条件会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等人工干扰则可能引起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损失或生态系统紊乱。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调节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调节作用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调节作用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吸收水分、营养和光能等,为我们生存提供了保障。

然而,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依靠根际微生物的支持,这些微生物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调节作用。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植物根际微生物指的是与植物根系间或接触到植物根系的一系列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病毒等,其中以细菌和真菌为主。

这些微生物生活在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中,和植物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系。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实验结果,其种类数量多达上万种,其中大多数是未被鉴定的未知物种。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植物物种及其生长周期等因素而异。

例如,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真菌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细菌数量也有很大差异。

总体来看,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密切,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相互促进生长和发展。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调节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土壤养分循环许多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分解有机无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

此外,这些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还可以通过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生长物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竞争、协同和抑制作用等方式,调节植物根际菌群的平衡,维持植物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止病原菌侵入。

一些植物根际微生物还可以利用菌斑抑制菌的生长,形成抗菌区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 改善土壤环境许多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够固定土壤中的氮气、磷酸根等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对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 促进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使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

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

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际区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建立了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则是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等目的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一、根际微生物的重要性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中起到了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们能够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提供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和信号,如激素、酶、氨基酸等,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抗逆性和免疫力。

其次,根际微生物还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作用,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促进土壤调理,减轻植物受到的病害和虫害的侵害。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的方法在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选择适宜的根际微生物: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抗病性的有效微生物菌株,如固氮菌、溶磷菌、根瘤菌等,进行大规模培养和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2.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提供大量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适量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植物生长。

3.适宜的灌溉管理:适当控制灌溉水的量和频率,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以维持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丰富度。

4.合理的农药使用: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病虫害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有益微生物的伤害。

5.轮作和秸秆还田:轮作能够改变土壤环境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秸秆还田能够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三、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的应用前景根际微生物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能够提高植物免疫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玉米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

玉米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

玉米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大量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能量和物质循环。

另一方面,微生物还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是土壤健康和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其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根际微生物是指在植物根系附近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生物群落。

它们通过与植物根系的互作协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和抗病性等方面。

根际微生物通过分泌一系列的生物物质,如植物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等,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也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因此,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健康的作用非常显著。

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包括了广泛的微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参与了许多土壤过程,如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锁定和释放等,其中一部分微生物也可与植物根系共生。

土壤微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维护土壤健康和促进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在玉米的种植中,土壤微生物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何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是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了若干种微生物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促进效果。

一方面,一些特定的根际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链霉菌等,能够分泌相关生长激素,如IAA等,直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

另外一些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可释放诸如氨基酸和芳香族化合物等形式的活化根际多样化物,这些化合物有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另一方面,种植过程中的泥壳菌等土壤微生物,也能够对提高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起到积极影响。

这类微生物能够分泌一种叫做菌胞提取物的物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酶和多糖等,可加速根系强化和新根生长,并使得植物吸收更多的养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区系破坏的原因:大田粮食作物由过量化学氮肥导致土壤酸化和土壤结构 破坏,而使土壤微生物区系破坏;经济作物由于长期连作、植物化感物质和过量化学 氮肥等原因,同样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破坏 Cause: for grain crop soils, over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s that caus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pH, and thus destroyed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for cash crop soil, continuous monoculture where over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N fertilizers and allopathic substance prevail, which cause destroyed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SQR9 ΔDegQ
WT SQR9
SSQQRR99
SQR9
(p(pUUBBCC1199:-ddeeggQQ)) (pUBC19: degQSU)
DegS-P DegQ DegU-P
Biofilm formation of SQR9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hosphoraylation level of DegU
SQR9+degSU +degQ
DegS-P DegQ DegU-P
Relative expression of yqxM gene (log10 RQ)
Transcription of biofilm-related gene (yqxM) was regulated by DegU-P
1.4 1.3 1.2 1.1
Deletion of the global regulator (AbrB) enhanced the chemotaxis toward cucumber root exudates of SQR9
Finally, deletion of the global regulator (AbrB) enhanced the cucumber root colonization of SQR9 by CLMS
mutant
developed
biofilm as
wild type
strain
24h
Addition of purified Bacillomyci n D restored biofilm formation
log10 RQ(Relative quantification)
1.6 1.4 1.2
ΔDegQ
WT SQR9
SQR9
SQR9
(pUBC19: degQ) (pUBC19: degQSU)
12h
DegS-P DegQ DegU-P
ΔDegQ
WT SQR9
SQR9 (pUBC19: degQ)
SQR9 (pUBC19: degQSU)
24h
DegS-P DegQ DegU-P
Relative expression of yvcA gene (log10 RQ)
D mutant+ Bacillomycin D)
Wild type
yqxM
kinC
epsD
文章被AEM编辑推荐为当期Spotlight article, “An antibiotic that acts as both a weapon and a signal for a beneficial rhizosphere bacterium” 一种抗生素能同时作 为杀菌武器和有益菌根际定植的信号物质 。
Transcription of biofilm-related gene (yvcA) was regulated by DegU-P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ΔdegQ
WT
SQR9+degQ
(1) 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分子作用模型 Molecular acting model for biofilm formation in bacillus
Environmental signals
Quorum sensor

Environmental signals
(2)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全基因组 Genome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 9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1 -0.2
ΔdegQ
SQR9+degQ
WT
SQR9+degSU+degQ
DegS-P DegQ DegU-P
11.5 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与调控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management
(Water)
Bacillomycin D minus-mutant biofilm formation capacity is sharply decreased
Bacillomy
cin D
minus-
wild
Hale Waihona Puke mutant cannot
develop
biofilm
Fengycin
minus-
12h
(1) 农田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与调控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in cropping soil
细菌多样性第一 细菌多样性第二 细菌多样性第三 细菌多样性第四 细菌多样性第五 细菌多样性第六 细菌多样性第七 细菌多样性第八 细菌多样性第九
11.3 高附加值有机(类)肥料 High value-added organic-based fertilizers
11. 4 根际有益微生物(PGPR, SQR9)与根表形成生物膜相关的遗 传改良 Genetic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biofilm formation of PGPR, SQR9 on roots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酶活性比较
Relative Taxonomic Abundance at Phylum Level
(2) 大棚黄瓜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与调控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cumber planting soil
有机肥
生物肥
通过功能性微生物有机肥调控后健康土壤与导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比较 Comparison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structure in the two treatments, which implies that organic fertilizers rather than bio-organic fertilizers can not improve th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if the soil is diseased.
(5) DegU is a global regulator and its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oraylation controls different genes in Bacillus strains
Different mutant strains of SQR9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DegU-P
11.5 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与调控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management
11. 4 根际有益微生物(PGPR, SQR9) 与根表形成生物膜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 Genetic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biofilm formation of PGPR, SQR9 on roots
目 录 Content
11.1 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 Significance of organic fertilizer development
11.2 堆肥(商品有机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Technology of composting (to produce commercial organic fertilizers)
Only Bacillomycin D showed strong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 Fusarium oxysporum , Fengycin showed weak antagonistic activity.
Bacillomycin D mutant lost the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1. WT 2. SQR9M1 (Bacillomycin D mutant) 3. Water control 4. SQR9M2 (Fengycin mutant)
“ 土壤微生物区系被破坏”成为中国土壤肥力 的新的“木桶短板”。 Destroyed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structure has been or is becoming a new limiting factor i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SQR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