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爱莲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案例背景: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学生对“莲”这种事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墙壁上挂的画,文学作品中读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再加上本文提供的插图,文字资料,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容,并且阅读后肯定有独到的体验,可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理解《爱莲说》的主题;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容分析:

重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荷花吧!你知道荷花还有哪些称呼?

生:莲花。

生:水芙蓉。

师:此外,还有芙蕖、菡萏等非常幽雅的名字。古人的许多作品都有对它的描叙,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莲的文章《爱莲说》。(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吗?

生:周敦(dūn)颐(yí),(教师在黑板注音)道州人,现道县,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教师在黑板上注明朝代)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

他濂溪先生。

师:介绍得很好。你们能谈谈“说”的意思吗?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很好。具体一点说,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本文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佳作。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生:(齐读)

(个别字音不准,教师在黑板注明:蕃fán 淤yū濯zhuó涟lián 亵xiè噫yī)

师:朗读古文和现代文应有所区别,语速要慢,并可作摇头晃脑状。

有些词的读音应把握准确,请看黑板,每词读三遍。

生:(齐读字词)

师:请听老师再朗读一遍,注意句中停顿的地方。(教师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整体把握文意:

师: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四人小组组合讨论研究,将你们小组认为的难点划出来考大家。

(5—8分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下位沿组巡视,询问学习情况。)

师:文章的意思都解决了吗?我们一起来谈一谈。

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意思如何理解,其它几个“之”

分别如何?

师:这个问题很好,这是虚词“之”的多种用法,这里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无需译出;

“水陆草木之花”的“之”表领属关系,可译为“的”;“菊,花之隐逸者也”中“之”一般译作“……之中”;“菊之爱”的“之”

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生1:“外直”“香远益清”两句如何理解。

生2:我认为“外直”的意思是中间是空心相通的,而外部却是笔直的。“香远益清”意即香气越远越清新。

生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请哪位高人指点。

生4:我认为此句是可以远远地观望欣赏却不可以玩弄啊。

师:刚才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菊之爱,后鲜有闻”一句如何理解?

师:请注意“鲜”的读音xiǎn(教师板书),很少的意思。成语“鲜

为人知”的“鲜”也是此意。这句话意即对于菊花的爱好,在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说喜爱菊花的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仍然是四人小组将全文的意思梳理一遍。

生:(四人小组梳理文意,2分钟)

师:你能发现文中写莲的最关键也是最妙的一句话吗?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请一位同学解释。

生: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而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师:这句话如此之妙,让我们再一次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

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深入探讨文章的写作手法:

师:这次读得有进步。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人的生长环境好坏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要。但莲的生长环境如此之糟,莲却丝毫未受影响,反而出落得更加高洁,难道你就没想到别的什么吗?

生:我能看出来这莲花象征着君子。

师:君子的品质如何,你能从对莲花的描述中找出来吗?

生:文中对莲的描写是“予独爱……不可亵玩焉”。

师:很好。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弥漫,你能看出莲象征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呢。请大家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讨论的结果派一位代表发言公布。

生:我们讨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能看出君子不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生:我们认为“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一句,能看出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生:“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师:既然君子与莲花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为何作者不直接写君子而要去描写莲花呢?这叫什么写法?

生:这是借莲花来喻君子,莲花就是君子的象征。这叫托物言志,把表达的意思借某物来表达,使文章显得更含蓄,更有深意。(教师板书“托物言志”)

师:那文章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生:菊花和牡丹分别象征与君子不同类的人,这样写更能衬托出君子傲岸高洁的品质。

师:菊花和牡丹分别象征什么人呢?

生:菊花象征隐逸者,牡丹象征富贵者。

师:作者对当时消极避世的隐逸者和追逐富贵的人都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激烈讨论,后发表看法)

生1:我们认为作者不赞同隐逸者和富贵者,而惟我独尊。

生2:我们认为作者赞同隐逸者反对富贵者,因为当时世风不良,作者借此来批判追逐富贵的一批人。

师:你对包括作者在的三种人如何看呢?

生1:我认为隐逸者消极避世不值得提倡;追逐富贵者太势利,人品不高;只有作者这样的人志高行洁,才真正称得上君子。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隐逸者和作者都不值得提倡,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要学会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既然这种追求富贵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适应它,与它融为一体,而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孤高自许,这样于己于人才能够融洽,才利于发展。

师: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人各有志。正因为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因此也才能领略到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形形色色的人,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描写一种植物并能借此种植物表达你的某种心志。

400字左右。

案例评析:

本节课,我让学生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质疑,积极动脑思维,探索问题的实质,以讨论的方式展开了探究交流,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将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交流,分享,使得自己的“成果”公诸于众,从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愉悦的美好感受,尝到了成功的幸福感,这也使得他们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