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讲座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成长讲座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深知许多人是不太喜欢听报告、讲座之类的东西的,君不见出去学习,听课时人满为患,报告时走了一半,会场上稀稀拉拉,效果事倍功半。即使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讲座也是如此。何况今天讲座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卒。所以,大家不要对今天的讲座抱有多少期望值,如果我讲的一个策略能得到你的认可,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句话,能拨动你的心弦,就很好了,如果有一种理念能植根于你的心中,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你认为我讲的都是废话,你就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就当作没听一样。所以,在此申明:我帮助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帮你自己!
好,言归正传,进入今天的主题——走向专业化。
第一板块关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文化、教师的气节、教师的胸怀、教师的智慧等诸方面综合形成的。
一句话,教师的专业形象靠我们教师自己去树立!
那么,我们为此努力了吗?我们很踏实,踏实的要死,认真地近乎苛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按着一个模子、一天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当我们抱怨社会以及别人不把教育的神圣当回事,不重视教育。知道,别人不重视的源头,正是你不重视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一个人足够重视自己,别人就不敢轻视。教育,当所有的教师都尊重它,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
爱默生曾总结这一条人生法则:“你要做到让世界需要你,这样,人们才会给你面包。”这话非常深刻。我们不妨这样问一问:“世界需要我吗?”“我的‘面包’在哪里?”检验的标准倒也不难,看看个人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可以被人替代。假如你行,他也行,那么,你的“面包”时刻存在被人拿走的危险。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才不能替代?答曰,优秀!专业!当你专业到无人能替代的时候,你便可以自信地说:“世界离了我,地球就不能转动你。”
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
教师不要跪着教书,要得的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潇洒地活着,就必须树立专业形象,展现“专业精神”。教师要靠自己拯救自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努力地走向专业化。
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心灵的力量。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
教育,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不管刮的是什么风。要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地前进。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当是一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是稚嫩而敏感的,不经意间就可能被伤害。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是一件最无趣的事。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的情意,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师生之间就会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染。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是人格高尚的人。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困难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笞,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灵,都将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脑中。这种教育不全在课堂上,也无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失去人格的教师,一个只在知识考试里挣扎的教师,其人格是不完整地,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对学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构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师专业涵养的重要内容。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每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个读书人,也只有不断读书,把读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才是永远的人师,才能永远走在文化的前沿,才能展现一身的文化气质以及教育的儒雅。教一辈子书,读一辈子书,踏上讲台,即便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笔,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
5.具有实践的智慧。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老师,其专业能力的根本点是,他阅读材料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材料,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区别于其他工作者的重要的能力标志。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师生间的交往由于年龄差距、价值取向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情感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
必要与迫切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多和学生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全国著名班主任孙蒲远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批评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小男孩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小男孩的爸爸有意见了,说孩子在美国读书就是这样的,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孙老师回答他,这是中国,请你注意中国的国情。美国课堂就那么十几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多的孩子,孩子又好动,如果没有较好的课堂纪律,肯定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的组织管理当然不是一味简单的批评,它需要管理能力和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事的能力一样。战斗,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不同的是,教育教学中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太多。现实中,经常看到教师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现实提醒我们,现在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周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越来越短。因此,老师们,不要以为拿下大专、本科,拿下中高,教书就只是小菜一碟;不要以为在校那段时间已经完成了人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储备,不要以为这些储备已经足够应付教育人生的风风雨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