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
19、2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
序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序数通常表示“第几个”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如果从自然数“0”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一列数:0,1,2,
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2)数序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3)相邻数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3、关于计数(1)计数(数数)“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
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2)数的守恒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4、关于数的组成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二节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1)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2、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1)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2)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3)数的排序
3、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4、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第
21、2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10以内基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1、教育内容与要求(1)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2)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3)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