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发展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货币发展及其影响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货币应运而生、1993年我国组织实施的“金卡工程”是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启动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旨在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金融改革、加速金融商贸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电子货币正在我国蓬勃发展。

一、电子货币的含义、分类和属性

(一)电子货币的含义

电子货币的定义目前仍未有明确的定义,但其中较为规范并被广泛引用的是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装备之间的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裕福支付机制”。

(二)电子货币的分类

根据不同载体,电子货币分为以储值卡为主题的卡基类电子货币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积累电子货币。卡基类电子货币主要代表为多功能预付卡或电子钱包,其介质为智能卡和IC卡,通常作为现金替代品运用于零售业的终端支付。而网基类电子货币代表为虚拟货币,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电子货币,例如支付宝;另一种是各网站发行的电子货币,比如游戏币等。

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电子货币可划分为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和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是我国最为规范的电子货币,以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为典型代表,

其最大特点是由金融机构的参与,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和运用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主要有磁卡、IC卡、网络游戏点卡等,通常由电信、公交等机构或者网络运行商发行。

(三)电子货币的属性

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流通领域广泛、技术装备先进、成本低独立性强、结算方式安全快捷等特征充分展示了其相对于传统货币的优越性。但我国货币电子化进程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前的电子货币就本质而言并非是一种完全脱离现金或存款的新兴货币,而仅仅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是信息革命中出现的现金存款替代物,执行者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仍尚未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

二、我国电子货币的现状

从1997年到2001年底,中国银行卡经过了逐步联网通用的阶段,自此开始了深度发展的阶段。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国家预定的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被压抑的消费欲望和银行卡支付的便利使得银行卡消费量迅速增长,在2006年增长率达到100%,2010年销售额突破10万亿。

在2011年,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8.6,相对于上一年提高3.5%,卡均消费金额与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5529元和2372元,不断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到2012年,渗透率达到43.5%,卡均消费增长6.6%,比均消费降低2.6%。从近期公布数据来看,银行上升3.95

个百分点。其余两个指标均增长,分别为28.16%和6.14%。

伴随着消费的增长,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也在不断上升,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

从总量来看,截止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一年增长19.23%。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38.23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36%;信用卡累计发卡3.91亿张,较上一年末增长18.03%。

从人均来看,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 3.11张,较上一年末增长17.8%,其中人均信用卡人均持有0.29张,较上年增长16%。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为1.63张和1.3张。

作为实现电子货币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条件——ATM,POS机等,他们的增长为将来电子货币的快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跨行交易提供便利,促使消费交易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012年,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全年累计实现成功交易112.80亿笔,交易金额19.36万亿美元,同比分析增长8.66%和21.53%,其中,POS 机成功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为59.92亿笔和16.22万亿元,ATM成功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为53.50亿笔和2.60万亿元。

同时,随着电子货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必将是其未来发展前景之一。中国加入WTO,进入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机遇和发展,电子货币在国际领域的延伸,一方面提高了贸易结算的速度和精确性,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结算风险。

三、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首先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于电子货币对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进行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他在剑桥学派的基础上,从资产流动性的心选择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

在凯恩斯的三个持币动机里,其中由交易性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与商品、劳务的交易有关,故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该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于金融市场的利率相关联,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利率月底,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该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M1+M2=L1(y)+L2(r)=ky-hi

电子货币高流动性和即时交易的优点,使得货币与金融资产的界

限越来越淡化。当电子货币金融流通领域以后,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周转周期减小,各个货币层次的转变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其中电子货币对L1(y)的影响是:在短期内,由于电子货币满足了人们的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因此这部分的持币数量将减少,期占总收入的比例随之变小(系数k会变小)。而电子货币出现后,大量的ATM机和POS机被投入到经济交易中,网络银行业快速发展。人们不用像之前那样需要经常往返于银行之间,而是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支付、转账,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的投入,所以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量将会减少。

电子货币对L2(r)的影响是:当电子货币广泛使用使得L1(Y)

的数量逐渐减少使,大量的资金会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资本市场,因为货币流通遵循的规律是从原始状态流向回报率更高的行业,这样会使得系数h变大(即h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变大)。同样,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利率的轻微变化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反向变动。

将两者同时研究,可以看出电子货币在削弱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的陪你挂机的货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是说电子货币使人们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性交易的货币需求减少,而用于收益率更高的资本市场的投机性需求增加了。早短期内,当国民收入和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们货币交易的成本几乎为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界限被打破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各种动机下的货币需求,人们将减持手中的货币量。长期以往,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