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案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案篇一:201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201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乙醇》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最先接触的是乙醇,教材从另外一个角度---饮食的角度,来认识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更加注重官能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
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

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四、教学内容
鲁科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 P77-79 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
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
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六、
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七、教学方法
从生活实际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隐藏的问题,具体分析,达到一种师生和谐、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

采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八、教学手段
学案、教案的制作,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结合。

教学过程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案篇二: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

(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 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A + B = AB
分解反应AB = A + B
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2O3 + 3CO = 2Fe + 3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4 + Fe =Cu + FeSO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分析)Fe2O3 + 3CO = 2Fe + 3CO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

可见,四种基本反应
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4 + Fe =Cu + FeSO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同时介绍一下,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双线桥法。

书写步骤:1、标出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2、箭头总是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3、箭头指向同种元素。

4、升价在上,降价在下。

从上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uO中Cu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Cu单质中的0价,Cu的化合价降低了,我们说Cu被还原了;同时H元素化合价升高了,我们说H被氧化了。

因此凡是有
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物质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同理请分析:H2O + C 高温
,, H2 + CO
Fe + CuSO4 = FeSO4 + Cu
(结论)通过Fe和CuSO4的反应可知,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巩固练习1)分析下列各反应中判断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哪个元素被氧化,哪个元素被还原,
1、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 2H2O 通电
== 2H2? + O2?
3、 NaOH + HCl == NaCl + H2O
(巩固练习2)在3Cu2S + 22HNO3 = 6Cu(NO3)2 + 10NO?+ 3H2SO4 + 8H2O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C )A、Cu B、N C、Cu和SD、O和S
总结:通过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1、正确判断各反应和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2、凡是有化合价升价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案篇三: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键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键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
键的形成条件;领会化学键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能辨别不同化学键类型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好奇心,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两块吸铁石,把两块吸铁石靠近,它们就会仅仅吸引在一起,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大家来说说看为什么两块吸铁石能吸引在一起?
学生:因为它们之间有磁力啊。

教师:正确,那大家想想我们化学世界中的物质,它们中大多数都是不同元素
的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数以千万计的物质,它们又是靠什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呢?
学生:一种力?
教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化学物质形成过程中的这种“力”。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 实验展示,宏观感受。

教师:我们还记得氯化钠吧?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么?
学生:是钠和氯气反应得来的。

教师: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写出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好,写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视频。

2.视频观看,微观感知
教师:实验看完后思考一下,在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钠怎么和氯气发生反应就能形成氯化钠了?大家思考不清楚没有关系,我们继续看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怎么说。

通过动画视频为学生展示钠和氯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讲解: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它们要达到各自的稳定结构需要获得或
失去电子,原子就变成了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
在一起形成新的性质不同的化合物。

因此,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 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呈现实例,讨论归纳
教师:在了解离子键定义之后,我们想,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什么呢?
学生:离子化合物。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离子化合物。

【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给一组离子化合物,大家观察一下,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KCl、MgCl2、CaCl2、ZnSO4、NaOH。

教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停顿)我们请位同学来说一说,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都有活泼的金属元素,还有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教师:非常不错了,我们把这个话整理一下就更好了,通常呢,离子化合物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

4.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教师:那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像氧气、氢气这些分子他们是什么作用在一起呢?经历了刚才的学习过程,相信大家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方法,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像氯气、氢气和氯化氢的形成是否和氯化钠一致?尝试下和刚才一样,从原子结构层面分下一下看。

以同桌为小组,相互交换下意见。

教师:我先不提问大家,我们通过看动画来自己验证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氢气和氯化氢分子形成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化视频深化自己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以及不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作共价键;像H2O、CO2等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板书】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总结:我们把这种能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常称为化学键。

[page]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如下问题: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HCl、CO2、H2O、H2、NaOH、Cl2、NaF、CH4、MgCl2、CaO。

(1)这些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
(2)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
学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评,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刚才的巩固练习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以填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填表。

教师评价: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

简洁明了,希望大家在我们以后的总结活动中也能如此积极,将更多更好的学习总结方法和大家分享。

作业:
教师:课后习题任选两道作为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