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文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成功追回数百流失海外文物 用法
律讨文物
近五年来从海外回归中国的5批195件文物6月12日亮相北京,图 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与唐朝彩绘天王俑对视,该文物系中 国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从丹麦追索的156件中国文物中的一件。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记者应妮)近五年来从海外回归中国的五 批一百九十五件文物十二日亮相此间,从中可以看到海外华人在成功追 索文物回归背后起到的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流失文物归还原 属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期望。中国政府为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做 了大量工作,并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先后加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 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 物公约》,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等 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通过国际合作 多次成功追索了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近五年来从海外回归祖国的五批一百九十五件文物, 其中既有中国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从丹麦追索的一百五十六件中国文物和 从美国追索的六件汉代陶俑,也有海外华人购买并捐赠回国的三十一件 汉阳陵陶俑,还有瑞典东亚博物馆归还的一件汉代陶马俑,和日本美秀 博物馆归还的一件北朝石刻菩萨造像,集中反映了中国近年来争取文物 返还的主要成果。 事实上,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在近年来“文物回流”中起到重要作 用。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出资购回圆明园兽首铜像并捐赠国家,英籍华裔 陈俊将一件八国联军时流失的明代琉璃制品捐赠中国政府;美籍华人陈 哲敬先生收藏的五件龙门石窟佛雕顺利回归中国;美籍华人范世兴、邓 芳等十四位海外侨胞共同捐赠的三十一件西汉珍贵文物…… 文化部部长蔡武向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丹麦大龙公司总裁范汉民先生 颁发了表彰证书。 单霁翔表示,在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外交、公安、海关、 文物等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作,坚决打击盗窃、盗掘、走私文物 犯罪活动,建立多部门参与、快速反应的文物追索长效机制。在国际公 约的框架下,继续深化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在文物追索方面的国际合 作,积极促成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
4.观点pk 流失海外的文物该不该追回
·中国的文物当然应该追回来;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是当年列强侵略中国的铁证,当然要追回; ·文物的流Leabharlann Baidu是耻辱,一定要追回。 ·文物是中国的财产,也是全世界的,在国外展出也无妨; ·流失海外的文物已成为别国的财产,不宜追回;
5. 流失海外文物何时回家?
2006年3月18日至6月5日,被命名为“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 年之藏品”在首都博物馆进行为期近三个月的专题展览。然而,在这场 举世瞩目的世界文明盛宴中,惟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 藏”的中国文物。此刻,两万多件中国文物仍然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内,有的被堂而皇之地摆在展台上,更多的则被遗弃在阴暗的角落 里,无声无息,和尘土为伍。它们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吗? 中 国流失珍宝未“还乡” 1947年就从事博物馆工作、已经八十多 岁的史树青,至今仍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工作。谈起中国流失的文 物,老人痛心不已,他对记者说:“我一生去过世界很多博物馆,中国 流失海外的文物真是太多了,它们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 地!” 老人的痛心来之于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提供的年度报告:该博 物馆共保存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其中书画、织品等5224件,金 石、玉器和金属文物18355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 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 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 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 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 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每个到博物馆参观完中国厅的人都
是什么让海外华人对文物回流如此锲而不舍呢? “文物是历史和精神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文物回归,增强全球中 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最持久有效的力 量。”邓芳说。美国华人收藏协会首任会长张树强也表示,希望通过会 员间的相互交流,分享收藏心得,同时让中华文化在美国华人的下一 代身上得到延续。 收藏散落在美国各地尤其是旧金山的文物并以捐赠的方式送其回 乡,占用了旅美华人招思虹近年来的大部分时间。“捐赠不仅仅是我个 人的行为,而且带动了我身边的很多人一起做。”招思虹认为,做这些 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完全发自内心。她希望这样的行为可以 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属于中国的文物都引回到中国。 随着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一些财力渐丰的收藏机构和 个人开始主动出击,透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中国文物,形成一 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而海外华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古董艺术负责人杨勇兴在纽约表示,近年来 华人买家不但在数量上增加,而且购买力也日渐上扬,加上“抢救中国 古物”的家国情怀,他们往往不惜巨资收购顶级艺品,成为这个市场上 的一股新兴力量。 捐资襄助,信息支持,内外互动 华侨华人助力方式多样化 其实无偿捐赠并不是海外华人促成文物回归的唯一方式。他们的 支持形式多样,有的运作资金使文物回流中国市场,有的设立基金襄 助,有的华商通过企业购买回国收藏等。 对此有人建议,国内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应与海外的华人收藏家协 会等民间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建立一些海外基地,争取它们的长期关 注和支持,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张树强也表示,美国华 人收藏协会在加强与海内外华人收藏家进行交流的同时,希望可以在 争取回收中国文物的方面发挥力量,穿针引线,提供有关文物的信息 平台,推动更多的国宝文物回流工作。
2.华侨华人助力流失海外国宝“回家”
3个月,14人,数百万美元 一掷千金只为文物回流 “2006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丈夫在互联网上看到几家美国古 董店在出售中国汉代文物,数量之多令我们吃惊。”看到网上展卖的那 些气韵高古、情态传神的编钟、塑衣陶俑和黑色裸俑,身居美国底特律 的邓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她分别和美国、新西兰、英国的3个网上卖家取得了联系。在法律索回 几无可能的情况下,邓芳和丈夫范世兴想到了民间筹款的方式,将其中 最珍贵的部分尽快购得。他俩先在网上订购了一套9枚的陶编钟和两个 深衣陶俑。同时邓芳还写了一份倡议书,用电子邮件发给国内外的同学 好友,恳请大家一起“尽匹夫之责,送国宝回家”。 “共有14位爱心人士捐款,地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邓芳说,在 凑够了数百万美元后,他们共购买了31件文物,并无偿捐赠给中国。 大约3个月后,这些文物终于坐着波音747重归故乡。中国文物信息 咨询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做鉴定,确认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 文物14件(组)、三级文物10件。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这些“流浪”了大 半个地球的文物回到了出土地陕西,收于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这是我 们馆第一次接受海外华人的捐赠。”对此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副馆长王保 平十分感动。 而14位海内外华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关 注流落到海外的中国文物,也想寻找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送文物回 家”的华人集体。 数量多,价值大,民间回购居多 海外华人捐赠已非个例 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沉积曾经留给我们丰厚的文物遗产,而近代以来 的战乱岁月和天灾人祸却使无数的华夏瑰宝、国之重器流失散落到了海 外。从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到典籍,让无数中华儿女心痛 不已……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 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 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上述大部分文物由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短期内无法用 外交和法律手段索回。从实际情况出发,达到回归目的的一条重要途 径就是回购。在国家文物部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透过海外华人在内 的民间渠道、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国宝回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可行渠 道。
不难得出结论,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六千多年前半 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期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 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期的金铜佛,隋代白 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 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丝绸、刺绣、书画等等,让人目不暇 接。一言以蔽之,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 见到,且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 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 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 图》的唐代摹本只有有关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 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 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 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 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 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说,南京 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 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 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 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敦煌藏经洞的四万 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 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或许是因为斯坦因 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 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 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一位参观过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 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 沉浮跌宕”。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举办了 一个网上听众反馈节目,在内容各异的诸多留言中,有一位听众的留言 可谓具有代表性: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里面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 东西,我看了之后有两个感受: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 物而感到自豪,二是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 中国的东西。 战火下的无耻掠夺 其实大英博物馆仅是 一个缩影!另一组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更令中国人心痛:在全 球47个国家的二百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收藏中国
3.合理补偿有利于流失海外文物回归
铜兔鼠首今年初,我们曾发现国宝圆明园铜兔鼠首在国外待拍卖而
不能追回。因此,在坚持依法追索的同时,动员、鼓励捐赠、归还是我国 政府一贯的立场和可行的办法。通过与境外友好机构和人士,包括爱国 华人华侨、收藏家的沟通、合作,我们促成了多批流失文物归还中国。
其中的要点,就是“合理补偿”。 根据国际公约,任何被抢夺或丢失的文 物都应物归原主,流失文物应当归还其原属国。因此,中国有权追索回任 何非法出境的文物。但是这种追索在操作上十分困难,特别是历史上流 失的文物,追索路途荆棘丛生,过程极其艰难而漫长。许多流失文物在非 法出境后,如泥牛入海,难觅其踪,因而找到它的难度就几如大海捞针。 我们幸运地、意外地发现了某件国宝,如何确保它不再从视野中消失,又 是一道难题。 必须看到,流失文物的收藏者在购买、收藏、鉴定、维护方面都曾 付出代价,加之文物不断上扬的市场价格,仅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想 实现国宝回家是不现实的。根据国际惯例适当给予这些善意持有人合 理的补偿,是当前较为现实可行的方式,同时还能遏制国际拍卖市场对流 失海外中国文物的恶意炒作,促进更多的国宝回归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