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规律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答案: 1、经典诗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带来心灵的抚慰。(X ) 2、经典诗歌作为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 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人们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所以,产生精神共鸣。(x)
3、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v)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 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 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 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 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 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 之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 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6分)
问题答案: 1、经典诗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带来心灵的抚慰。
2、经典诗歌作为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 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人们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所以,产生精神共鸣。
爱国、仁义、友善 等主题;深刻内涵, 或发掘诗词的道德 价值;历史故事
②重视挖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3分)此 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作品 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道德价值1分)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2分)。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2分。
新媒体互动、多 屏传播等技术手 段,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10分)
关键信息点
对接的知识点
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 族的栋梁;还原历史、 守护英雄、捍卫崇高
1、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 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 雄精神。(3分)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
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
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 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
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国诗词 文化情结
①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 诗词的魅力(3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 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内容的精品性(代替:该节目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给1分;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1分)。
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
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
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
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
之下……
•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2016年新课标
颠覆英雄、歪曲历史、 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
消解崇高。
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 言论的能力。(3分)
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 传播
3、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 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 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4分)。
• 2017、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 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 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39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 2013 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012 39(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药文化的 作用。(12)
2011 39(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 华侨的作用。(10)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 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 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 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 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 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 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3、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7年江苏卷3Biblioteka Baidu.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 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 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 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 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 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 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 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6分)
审设问: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 材料限定:经典诗歌引起精神共鸣 答题方向:为什么 层次:一层 分值:6分(三点)
审材料主旨: 人们从沉浸于 网络到欣赏经典诗歌而且从 中受到精神熏陶,产生精神共鸣。
2016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0分)
2015 39(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 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014 39(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10分)
2010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 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 2016年新课标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
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
三、探究题:18分
2017年江苏卷34.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 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 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 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 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 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 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
2017年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 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 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 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 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 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 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 ,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 ,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台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 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 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③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 和感染力(2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 因在于其传播方式的新颖性、生动性。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 可酌情给1分。如、大众传媒、现代科技等给1分;文化创新不 给分。
各行各业;全 民参与
④激发民众内心的这个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以 人民为中心、导向、立足、面向人民)。(2分)此给分点主 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能激发民众的文化 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1分。文 化自觉、自信不给分!!
2017年江苏卷文化生活主观题分析 及对2018年备考主观题的启示
兴隆一中 骆秀静
浅析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研做江苏卷34(1) 二、与全国1卷近八年文化生活题进行对比分析 三、归纳总结,科学备考
江苏卷与新课标卷试题结构不同,卷面 分是120分
一、选择题33题共66分(每题2分)
二、简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 36分其中第34题、第35题为必答题,第36 题为选做题。
(1)经典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 (2)经典诗歌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2分) (3)经典诗歌作为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2分)
• 高考答案: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分)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 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2分)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 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
归纳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规律、科学备考
1、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牢记教材的目录和框架结构图表) 2、审设问:①知识限定、②材料限定、③层次、④设问方向,⑤分值
,特别注意分析宏观设问时要与材料限定相结合,可能会缩小知识切 口:比如2017江苏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限定缩小为“文化对人的影 响” 3、审材料: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精准抓住关键词进行知识对接,对于 没有关键词的材料,要把材料主旨和知识限定、材料限定相结合,运 用知识体系,进行发散思维,调动运用知识作答,注意面要宽,点要 全,话要精。 例如: (1)2018唐山一模40(2):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 ,简述我国在建设文化强国中是如何进行“德治”的(10分)如果没有 中特文化的知识储备,知识体系凌乱则无法作答。 (2)2018年承德质检题: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因该如何 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10分)材料仅仅解释了“塞罕坝”精神是什么 ,没有更多的有效信息,就需要抓住如何做的答题方向运用知识体系 和发散思维作答。
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
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
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
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
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
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
思维诊断: 经典诗歌属于文化,经典诗歌引起人们
的精神共鸣说明文化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因 而要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 共鸣,可以 从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特点、作 用角度设计答案,学生诶的错误在于审设问不 清晰,材料主旨把握不准确.面向大海。。。 是海子的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质朴、 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未来的美 好生活的憧憬
文化生活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1、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能准确对接知识点作答。 2、审设问能力欠缺,知识限定不清楚。 3、审材料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不能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不到关键词语 。不能对有效信息产生条件反射。 4、逻辑思维混乱,尤其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关键 词语则无从下手。
2017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
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
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台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
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
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