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
(陈倩影)】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
[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选材要是学生熟悉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营养午餐》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的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设计意图 ]
“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几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首先是民主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其次是营养专家介绍了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接着是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最后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
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
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案例描述]
一、日常饮食交流,引入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食
谱(吃什么菜),教师有针对性地播放相关菜餐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你们平时吃的菜味道如何?(好),在你们
心目眼中“营养的午餐”应该是什么样的?
3、待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我们生活中的每天都在汲取营养,从
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营养的主要指标是三项暨热量、脂肪和
蛋白质。

我们同学们刚才所举的这些菜是不是都是有营养的?三项
主要指标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有营养的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
今天就来开展一次数学活动,一起走进“营养午餐”(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实践更服务生活!为此,教
学活动以日常生活的饮食现象为载体进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生
活数学”观点,同时又让数学课堂显得自然、贴切。

二、出示菜谱,
认识营养指标
1、课件显示菜谱和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种菜谱并作出选择(此时
要进行统计) a:炸鸡排、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 b:猪肉粉条、家
常豆腐、香菜冬瓜 c:辣子鸡丁、土豆烧牛肉、韭菜豆芽
2、教师:我们刚才说了营养的三项主要指标,那么刚才所呈现的三
种菜谱的主要营养指标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件显示)
蛋白质”这三种指标在什么程度时才算是营养的吗?(不知道),营
养专家熊博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对我们说什
么吧?(课件播放营养专家熊博士录音)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设计意图】营养的菜谱有许多,我们不可能例举出所有的,所以
我们以“三种午餐”菜谱为依托进行教学,从对各种菜肴中“热量、脂肪”两大指标数据的比较中认识“营养”,同时让学生在营养专家熊博
士的话语中真正了解“什么样的菜肴是营养的”。

三、运用指标,学
会判断
1、刚才大家听了熊博士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自己此时获取的热量和
脂肪两大指标,我们能用这样的标准学会判断刚才老师提供的午餐
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吗? 2、学生根据热量和脂肪两大指标进行判断并
反馈结果
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的脂肪超标、午餐c的热量不达标。

3、教师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
都不超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4、让学生结合上述知识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进行判断(同桌交流
互动)。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判断午餐营养指标是否达标”的活
动意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技巧以服务日常生活,进而让学生能够
自觉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配餐实践,锻炼技能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营养午餐的标准,如果今天的午餐只有三个菜,你能运用所学知识配出比较有营养的菜谱吗?
2、让学生进行配
餐实践,教师课堂指导
3、班级反馈配菜结果,从以下合格的选取5种进行交流
(1,4,10)、(1,5,10)、(1,6,10)、(1,7,9)、(1,7,10)(1,8,10)、(1,9,10)、(2,4,9)、(2,5,7)、(2,5,9)(2,5,10)、(2,6,8)、(2,6,9)、(2,8,9)(3、
5、10)(3、8,9)、(4,5,6)、(4,5,7)、(4,5,9)、(4,6,8)(4,8,9)、(5,6,8)、(5,6,9)、(5,8,9)
4、教师提问:在以上的配菜方案中,哪种方案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当然学生的配菜方案可能没有以上出示的全面,教学中以学生配
菜方案为准)。

5、如果让你在以上的配菜方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的,
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简单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根据指标搭配营养午餐”活动是学生技能的
再提高,在培植学生应用数学观点的同时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排
列组合,同时训练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格。

五、统计结果,巩固知识
1、在学生反馈后进行班级统计,完成如下表格
2学生的选择而改变的),并作简单分析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提供的配餐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是为了
呼应开课前的教学引入活动,同时也是为更好巩固和发展学生统计
能力提供一个平台,还有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为
后期的常规管理提供原始数据。

六、总结提升,延伸教学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很胖或很瘦,至少说明这两种人的营养补充是不科学的,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
识对这两类人群的餐肴进
行分析吗?请结合课前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进行课后讨论交流。

2、我们在教学中既学到了什么是营养的午餐指标,同时还进行了厨师般的配菜训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地运用这一技能,真正
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饮食,不要再以
个人喜好去选择餐肴了!
3、布置实践作业:请结合自身家庭实际拟定一份《家庭一周健康午餐菜肴记录表》。

【设计意图】数学应用技能最终要回归到日常生活,所以在课堂结
束之际设计了“分析偏胖偏瘦两类人群饮食”和“制作健康食谱”的课
外活动,为延伸课堂教学找到了载体,更为学生技能的巩固发展提
供保障??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发展学生技能,
服务日常生活。

[课后反思]
《营养午餐》一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而
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际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围绕以下几
点进行探索: 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
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
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
营养午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

通过最后的采访与总结,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与主张。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
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营养专家指出的一些关于合
格营养午餐的指标,不是以命令式、指导式的形式提出来,而是让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产生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有求知欲
望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探索认知。

接着通过“小小美食家”与“小小
营养家”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
上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获取知识
的方法。

3、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采
访”“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

通过激趣引入、巧妙设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引入课题、产生疑问,在学生愉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

【篇二: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3分钟)
同学们,前不久我们银川市承办了小学生运动会,我校的体育健儿
们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你们都看到比赛了吗?(学生回答)老师也看了一些比赛,不过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要上课,还有许多精
彩比赛都错过了。

今天,我要先带大家去观摩一场小型的运动会。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师生对话,谈谈同学们身边发生的大事,
合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
入学习活动。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情景导入:小动物的运动会。

(多媒体播放)四只小兔子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分四个道次沿椭
圆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个终点,谁先回到终点就为第一。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比赛公
平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运动会是学
生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自然。


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活动中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


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生提出
将起跑线向前移动的方法,等等。

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
2、赛事回放: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

教师同步讲解: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想法一样,进行400米的比赛,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3、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
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来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的知
识找出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重新确定一个公平的起跑线。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几幅运动场上的图片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
桥梁,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起跑线提前的距离是多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24分钟)
(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完整跑道图(共四道,跑道最内圈为
400米)
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跑道缩小放在屏幕上,既直观又形象,也便
于学生观察。

并且直道和弯道用不同的颜色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跑
道中的秘密:左右两个弯道合起来其实是个圆。

]
(二)简化研究问题: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讨论:四个小兔子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
哪一部分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暂时将直道
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件: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
右两个弯道。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邻跑道的差距没有在直道部分,有
学生想到会在弯道部分。

在这里教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既然与
直道无关,就把直道拿走,屏幕上只留下了左右两个弯道。

给学生
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
(三)寻求解决方法:
1、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讨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
长度之差?
3、交流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
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在这里学生发现左右的半圆是一个圆,课件将左右的弯道合
成一个圆,鼓励学生大胆设想,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
的意见和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
见解,呵护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
就是圆的周长之差。

]
(四)、动手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课件出示: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3、教师带领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剩下的由学生完成。

跑道直径(米)周长(米)相邻跑道相差长度(米)
1.7
2.672.6∏
2.72.6+2.5 (72.6+2.5)∏ (72.6+2.5)∏-72.6∏=2.5∏
师: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起跑线的秘密,小动物们的比赛应该把
起跑线依次提前7.85米才公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填
写表格,找出确定起跑线的规律:即400米起跑线差距是2.5∏,为
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及后面的计算,均用代数式来表示,减轻了学
生的计算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学生在探究活
动中不仅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的思考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3分钟)
师:小动物们很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可是它们在比赛时调整了道宽,你能帮它们再计算一下吗?
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五、拓展延伸、自我评价(5分钟)
1、解决问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
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预设生1: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
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58米除以2,是3.79米。

2、比较方法:同学们想的很巧妙,谁的更实用呢?
3、全课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要应用于生活,但是不要死搬硬套。

生活中
的问题很多,学生通过对400米跑道起跑线的确定,让他们能灵活
的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小小的拓展练习打开了学生思维
的空间,开发出学生的无限智慧,使学生的知识变的鲜活起来。

]【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六年级备课组
2012学年第二学期
《早餐的学问》(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
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
1. 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 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 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

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
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
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
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

我们平时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

(课件强调:单一) 3、信息分享。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
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

第一组每天
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

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荐
的营养早餐。

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大家会看到,
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

4、现场统计饥饿时间。

师:说到现在吃的,你饿吗?(交流)这么早就饿了呀?现在是第
三节课,已经有这么多同学感觉到饿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他
第二节课就已经饿了。

5、引导学生发现早餐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对比那张统计图,再加上我们刚刚交流的内容,有没有
什么发现?师生交流:(预设)
(生1)早上吃不好早饭,很快就会饿。

(生2)我们的早餐几乎总是那几样,内容很单一。

(生3)吃有营养的早餐很重要,对我们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师相机评价:大家不仅观察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棒哦。


有什么发现?
(生4)我们不仅要吃饱早餐,还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时一直以为,早上时间特别紧张,随便吃点儿什么,
只要吃饱就行了,没想到,吃个小小的早饭,还挺有学问的呢。

师抓住时机引导:嗯,说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经常被大家忽略的
一顿早饭,居然也大有学问在里面。

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
多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早餐的学问,好不好?(好)都
同意了?(同意)
6、确立主题:早餐的学问。

师:那好!我们就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进行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研究内容。

师:关于早餐的学问,你们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内容
展示到“小问号收集站”上来吧。

(事先让学生准备卡纸,在卡纸背面贴双面胶,用大大的字写下来,便于粘贴)
预设:早餐吃什么、几点吃、吃多长时间、怎么样等等。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师: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一下子,我们的小问号收集站就收集
了这么多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全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好像太繁杂和琐碎了,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归纳一下呢?(能)关于
归纳问题的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经实践过了,只需要?(生:把类
似的问题圈在一起,再简炼结合一下。


学生归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国吃早餐的讲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想要研究的
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
研究。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子课题。

(拟写活动计划)师:确定好了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份活动
计划。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共享栏,一个是一份现成写好的方案可参照,一个是白纸可自己设计,一个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
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方案的修改。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方案。


(预设情况一)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可能没写完,但是大
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结合我们刚才说研究问题的初步打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
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提问,教师给予回答,补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简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网络,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以及询问专业人士等。

学生在指导后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方案。

(预设情况二)师:设计完成,交流一下所设计好的活动计划。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们小组这个活动计划,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适
合于实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结
教师总结,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
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课时: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
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06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