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

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

一、地球与地壳

地球的形态;

大陆表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斜坡、大陆基、海沟-岛弧-山弧;

大洋盆地;

洋中脊。

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地热、弹塑性;

地球的结构:硅铝层、硅镁层、康氏面、地幔、软流圈、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依据;组成和物态;

陆壳、洋壳

二、矿物

元素、同位素、造岩元素;

矿物的定义,扩展;晶体和非晶质体;同质异(多)像、类质同像;

晶体的性质:结构,对称性,性质-稳定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自限性;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单体、集合体;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裂开、弹性和挠性;比重;磁性;放射性;吸水性;气味、味道。

常见矿物的分类、特征

三、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含量高;岩浆作用。

岩浆;岩浆的性质-温度700-1300°C、粘稠状、SiO

2

火山作用-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喷发物-气液固态;

火山喷发方式;

世界火山带-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

侵入作用-岩床、岩盆、岩墙、岩脉、岩基、岩株;捕虏体、分异作用、同化作用;

岩石的概念;三大类岩石;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册总复习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梳理(1)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册总复习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梳理(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总复习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 一、填空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研究)。 2.(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有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 3.我们的研究途径有很多,除了课堂研究还有(读课外书)、(与同学交往)、(在野外玩耍)、参观科技馆等。 4.好书很吸引人,(读书)也是一种快乐的研究活动。

5.做研究的(主人),在研究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得好。 6.研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想一想。 7.要想学得好,还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才能快乐的研究,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 8.要学会独立思考,从小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9.把自己和别人的(好经验)放进“我的研究锦囊”里,并在研究中随时运用。 10.“(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二、简答题: 1.如何才能做进修的主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你有什么样的进修经验,请你说一说。

答:进修经验:课前预习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覆题目,课后实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研究中遇到“拦路虎”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解决呢? 答: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遇到不会做的事,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 3.时间把握在自己手里。想一想,怎样做时间的主人。 答: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研究、做事的效率。 第二单元 一、填空。

1.学校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这里我们研究、活动、玩耍…… 2.当我们在学校丢失物品,想要通过广播找回时,我们应该去学校的(广播站);当我们教室的门窗损坏时,我们应该去找学校的(总务处);当我们想去看书查资料时,我们应该去学校的(图书馆)。 3.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当场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事后向老师(提出建议)。 4.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5.(凡具有中华群众共和国国籍)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承受任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承受任务教育)的任务。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普通地质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期末复 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 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1、劳动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人的劳动)。 2、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 二、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①为国家建议、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现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文国家必领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网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会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新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则。 (2)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2000

2000级《普通地质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在答卷上写正确的选择序号)每题1分;10分 1.SiO2含量为56%的岩石是----。 a. 流纹岩, b.闪长岩, c.玄武岩 2.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与斑晶成分相同者,称为----。 a.斑状结构 b.火成结构 c.似斑状结构 3.在沉积岩中,硅质岩是通过----方式搬运、沉积的。 a.悬浮质 b.胶体 c.细碎屑 4. ----是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 a.a.鲕状灰岩 b.泥晶灰岩 c.竹叶状灰岩 5.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于----。 a.有无盆地 b.有无火山弧 c.大陆架的规模大与小 6. 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流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 a.前方 b. 左侧 c.右侧 7. 潜水是---------------饱和水。 a.a.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 b.岩石空隙中的 c.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 8. 溯源作用是使河流向-----方向加长的侵蚀. a.下游 b.源头 c.谷地 9.地壳的平均成分相当于-----------。 a.花岗岩 b.安山岩 c.玄武岩 10.----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火山岩带之一。 a.a.喜马拉雅带 b.亚洲中部 c.环太平洋带 二.是非题(在答卷上写“对”或“错”)每题1分;10分 1.群、组、段是年代地层单位. 2.标准化石是指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点的化石. 3. 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主要埋藏在裂隙断裂中。 4. 康德面是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面。 5. 活动大陆边缘普遍具有很宽的大陆架。 6. 在海水运动时,当水体深度大于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 7.干旱沙漠区和寒冷冰川区的岩石容易发生球状风化. 8.节理面是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破裂面。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期末复习主观题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期末复习 主观题必背知识点提纲 前言: 政治没有什么答题技巧,靠的就是你平常的积累,考的也是你平常的积累,做题无非是联系材料答知识点,你知道的,该拿的分你一定会拿到。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Part1 精华大题攻略学考版 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 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要求、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决定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 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为什么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和依靠力量。 ①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有利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①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决定的。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 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

2007年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7年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7年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以下各组中,全部是矿物的一组是()。 A 、石英、花岗岩、黑云母 B 、石盐、冰、方解石 C 、辉石、橄榄石、煤 2 、以下各组中,是类质同像矿物的是() A 、磁铁矿和赤铁矿 B 、金刚石与石墨 C 、白云母与黑云母 3 、辉石矿物发育有两组解理,其解理交角是()。 A 、87° B 、45° C 、56° 4 、以下哪类情况下,岩浆的粘性小,流动性好。 A 、阳离子含量高,络阴离子含量低 B 、岩浆温度较高 C 、含大量气泡 5 、SiO2 含量为38 %的火成岩是()。 A 、流纹岩 B 、安山岩 C 、橄榄岩 6 、在不等粒结构中,基质为显晶质,且成分与斑晶相同者称为() A 、似斑状结构 B 、斑状结构 C 、碎屑结构 7 、在正常层序下的递变层理中,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

A 、逐渐变小 B 、保持均匀 C 、逐渐变大 8 、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作用发生在()的环境中。 A 、寒冷 B 、暴露 C 、介质动荡 9 、由于科里奥利力作用,南半球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运动的方向表现为() A 、偏西 B 、偏东 C 、朝向正南 10 、以下选项中,是高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是() A 、蓝晶石 B 、矽线石 C 、红柱石 11 、在我国大别山地区榴辉岩中发现的超高压矿物是() A 、蓝闪石 B 、柯石英 C 、斯石英 12 、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 、矿物成分 B 、岩石成分 C 、岩石结构 13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A 、直立褶皱 B 、倾斜褶皱 C 、倒转褶皱 14 、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的断层称为()

大学《地理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 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1/10定律进行。(有机界的能量是以食物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成为生态系统能量动态研究的奠基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2018-2019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分×8共计32分) 1、角度不整合 2、断层 3、磨拉石建造 4、背斜 5、沉积相 6、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_________,它们的代号分别为_________。 2、按照板块活动的力学性质,板块边界接触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3、1968年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六大板块。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0、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11、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13、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14、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15、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 目录 课程计 划 ........................................................................... ............................................................... 3 主要参考文献 ........................................................................... ....................................................... 4 第一章绪 论 ........................................................................... ....................................................... 5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 象 ........................................................................... .................... 5 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 势 ........................................................................... ............................ 6 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 展 ........................................................................... .... 7 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 务 ........................................................................... ........................ 7 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 科 ........................................................................... ................ 7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 法 ........................................................................... .................................... 8 第二章矿物 MINERAL ...................................................................... ............................................ 9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 念 ........................................................................... ................................ 9 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 质 ........................................................................... .......................... 12 第三节矿物的鉴 定 ........................................................................... .................................. 13 第四节常见矿 物 ........................................................................... ...................................... 14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 重点题型梳理] 研究目标】 1.增进对身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欣赏,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 判定方法。 4.能够按照要求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 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要点诠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要点诠释: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要点诠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时也给出了引辅助线的方法,即遇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这样就出现相等线段,直接或间接地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创造条件。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舒良书复习整编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3、地质学的任务: (1)指导人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指导人们抵御自然灾害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4、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 等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 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质作用的特点:区域特色、复杂性、漫长性 第二章矿物 1、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元,元素是构成矿物的基本物质单元 2、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某一地区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地区的元素丰度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晶面:包围晶体的平面 晶体结构:其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呈有序排列的状态 5、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 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的现象,如石墨、金刚石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

《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普通地质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2. 同质多(异)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T,P)下形成不 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矿物的现象。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活火山:仍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 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7. 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退缩的地史时期。 8. 地震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9.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一个弯曲,核心 部位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新。 10.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现代地质学诞生标志是英国科学家莱伊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一书的问世。 2.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世界主要火山活动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火山带等。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 >65%。 5.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00∠56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1200或3000,倾向为300,倾角为560。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8.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9. 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轴)等。 10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D、C、P 1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喀斯特地貌主要类型有:溶沟、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落水洞、溶斗、干谷、盲谷和溶洞等。 14.中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裸子植物时代,动物为爬行动物(菊石)时代。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萤石、磷灰石和刚玉。

2022学年下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

2022学年下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单选题]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正确答案) 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2、世界活火山最主要集中在() [单选题] * A、扩张板块边界 B、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 C、活动的俯冲带(正确答案) D、古老造山带 3、大气圈中与地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次级圈层是()。 [单选题] * A、平流层

B、对流层(正确答案) C、中间层 D、热成层 4、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单选题] *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正确答案)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C、接触变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5、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单选题] * A、寒武纪 B、奥陶纪 C、志留纪(正确答案) D、泥盆纪 6、地震波离开震中后其传播速度不取决于下列哪一个因素?()。 [单选题] * A、地震的震级 B、震源深度(正确答案)

C、介质的刚性 D、介质的密度 7、下列哪种性质的变质作用出现在发育有构造混杂岩的地带,该构造混杂岩标志着一板块俯冲于另一板块之下的前缘。 [单选题] *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正确答案) D、低温低压 8、在岩石圈板块的离散边界上是以哪种性质的断层作用为特征。 [单选题] * A、正断层(正确答案) B、冲断层 C、逆断层 D、走滑断层 9、化学风化作用通常在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进行得最快()。 [单选题] *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资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0月30日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地层 (6) 第一节概述 (6) 第二节志留系 (6) 一、高家边组 (6) 二、坟头组 (6) 三、茅山组 (6) 第三节泥盆系 (7) 一、观山组 (7) 二、擂鼓台组 (7) 第四节石炭系 (7) 一、金陵组 (7) 二、高骊山组 (8) 三、和州组 (8) 四、老虎洞组 (8) 五、黄龙组 (8) 六、船山组 (8) 第五节二叠系 (8) 一、栖霞组 (8) 二、孤峰组 (9) 三、龙潭组 (9) 四、大隆组 (9) 第六节三叠系 (10) 一、青龙组 (10) 二、黄马青组 (10) 第二章岩石 (11) 第一节沉积岩与沉积构造 (11) 第二节侵入岩 (13) 第三章构造地质 (14) 第一节褶皱构造 (14) 第二节断层构造 (15) 第四章水文地质、岩溶地质及矿产资源 (17) 第一节水文地质 (17) 第二节岩溶地质 (17) 第三节矿产资源 (17) 第五章南京湖山地区地质发展史 (18) 第六章旅游资源 (20)

第一节地学景观 (20) 第二节人文景观 (20) 结语 (21) 参考文献目录 (22)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本次实习选择野外地学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的南京湖山地区作为野外教学场所,涉及到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层学、水文地质及岩溶地质等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野外现场的地质观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观察的和认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其现象的方法和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质要素的测量,记述地质体及相关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图件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认识三大岩类、地层、化石和地质构造的常见类型或类别;初步认识和了解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编写地质报告。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品德和学风。 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习的要求主要在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主动的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习中要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二、自然地理概况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其山脉走向为北东。山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这里地层出露较全而且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较少。水系不缺乏,植被由于开山采石,覆盖率较低。气候较为湿润。湖山地区的交通较为便利,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等地。 图1—南京湖山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图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区:南京湖山地区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 MOOC答案2023版 第2讲矿物3学时第2讲矿物学单元测试1、1.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 答案:冰、高岭石、石英、长石。 2、不属于断口形态描述语的是( )。 答案:玻璃状; 3、在野外,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答案:矿物成分; 4、下列不属于自然元素单质矿物的是( )。 答案:长石。 5、下列可共存于一块岩石标本中的结构特征是()。 答案:似斑状、不等粒、全晶质;

6、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 答案:方解石; 7、下列均具中等解理的矿物组是()。 答案:辉石、角闪石; 8、下列均无解理的矿物组是()。 答案:黄铁矿、石英; 9、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答案:萤石、长石; 10、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地壳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答案:错误 11、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答案:错误 12、矿物都具有解理。 答案:错误 13、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答案:错误 14、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答案:错误 15、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答案:错误 16、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答案:错误 17、石英是一种晶面具玻璃光泽,断口具油脂光泽的矿物。 答案:正确 18、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答案:错误 19、石英、玛瑙、玻璃的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答案:错误 20、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答案:错误

21、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答案:错误 22、克拉克值高的元素都容易富集成矿。 答案:错误 23、岩石是由一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天然固体。 答案:正确 24、白钨矿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淡蓝色荧光。 答案:正确 25、克拉克值可以简称为克拉值 答案:错误 26、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答案:正确 27、占地壳物质总量99.96%的10种元素顺序是Si、O、Al、Fe、Ca、Na、K、Mg、Ti、H。 答案: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