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原理答案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绿化覆盖率:按照1993年部颁标准,城市绿地分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三项指标。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城市绿化覆盖率它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3.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效应”。
5.城市化: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必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降低和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6.可达性: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可达性是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7.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或非基本)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从属经济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8.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
•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 东周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代,群雄纷争和战乱频繁,也是社会变革思想的“诸子百家”时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代成并续世的形延至后。
• 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从此,礼制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年左右。•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完全的体现。
•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于中国古代城
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廊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各个朝代的都城最为突出。
•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城市形制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
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
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1922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22年“明天城市”规划方案,300万人口;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外围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最外围是200万人居住的花园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
3. 地块控制指标可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地块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可根据用地分类标准进行标注;
2)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之常控面积比,通以上限制;
4)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即建筑相对于规划内道路红线后退的距离。通常以下限控制;
6)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
规划原理答案比。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
7)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
面积的比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8)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
和位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指标:机动车出入口方位;
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主要人流出入口方位。
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车泊位指地
块内应配置的停车车位数,通常按下限控制。
• 指导性指标—般为以下各项:
1)人口容量: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
数,通常以上限控制;
2)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对规划区重点地
段的建筑形体和布局应进行特别控制,(包括广场控制
线、绿地控制线、裙房建筑控制线、主体建筑控制线、
建筑架空控制线、建筑高度控制范围、建筑颜色等具体
指标)。
3)其他环境要求。
4.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背
景下,城市体系正经历着结构重组,表现为:
• (1)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
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
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
地;
• (3)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
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
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新国际分工推动区域与城市的快速崛起,生产要索
的快速流动导致城市竟争日益激烈,经济波动与!流动
空间! 对城市发展的挑战经济波动与!流动空间! 对城
市发展的挑战,
1.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全球化
促进了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3.全球化促进经济空
间结构重组,从而导致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演化4.全球
化改变了产业布局与居住分布,使城市用地与空间结构
发生很大变化5.全球化加强了全球城市的分工与合作,
促进了全球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6.全球化使世界许多
城市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现代城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