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
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课程小论文
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改变,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认识1、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的经济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飞跃,但我国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的局限性,使得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成明显的不平衡趋势进行。
最先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及东边发展的最快,中部随后,而西部的经济仍有进步的空间。
虽然中国的GDP与日俱增,但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我国的人均GDP并不属于高水平。
中国地大物博,但要运用有限的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人口就业仍是一大难题。
作为拥有世界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劳动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前期中国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国外投资者来中办厂投资,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然而中国每年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劳动者的需求。
我国也逐渐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型,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失业问题,而这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带来更多与外界交流接触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
有很多的人在这一波冲击中并未能坚守住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他们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感,但唯独并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
3、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缩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人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
简述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简述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前中国的国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
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2. 经济状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以出口为主要驱动力,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内需扩大等政策措施。
3. 文化底蕴: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4. 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中国也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人机协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促进人与科技的和谐共处。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当初邓小平预判GNP 4000美元,现GDP 已达到8000美元。
其二,2010年第二年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基本国情: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结论一:“三个没有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强调:“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在今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强调:“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从多维视角思考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从多维视角思考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摘要:基本国情即国家的基本情况,因受社会、自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一般很难把握。
但历史性是国家的基本属性,认识基本国情,可以把它放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中去具体理解。
本文将从“三个没有变”、“三个世所罕见”、“三个前所未有”的多维视角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揭示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三个没有变三个世所罕见三个前所未有一、三个没有变(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1949年—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1976年文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从1978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1982年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政治或是文化上均有明显体现。
二是虽然我国已踏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水平落后,还有大量的人民生活并不富裕。
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仅靠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驱动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的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受到极大限制,各种矛盾凸显,社会凝聚力下降,环境污染成为突出问题。
当然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机会不平等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任重道远。
(二)主要矛盾没有变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这一本质决定了我国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总量不足仍然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够覆盖全社会的全体人民,如何保证已失土地的农民的合法权利问题;社保流动问题,农民工进城,不能被纳入社保当中(教育,医疗,住房,失业保障),没有市民的身份。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民族1、国情是一个综合范畴和动态概念,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统一。
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4、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
(2)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富于创造精神,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前列。
(3)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二、我国的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精选文档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 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 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 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 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要求更高。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 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 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 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同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 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 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一).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2.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 国,但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 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 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 以上。 第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与世界平 均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看来仍处在世界后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已然超过7000美元,但 仍排在世界70位以后,即使与世界中等以上收入 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人均7589$,世界排名 80位,来自IMF2019年公布数字。)
1.12大明确提出把“小康”作为阶段目标 2.13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3.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认识的步步深化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5.82 42.79
五大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比重(%)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中国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0.79 2.23 8.23 0.00 32.69
0.94 2.01 9.17 0.00 32.80
1.01 1.23 8.56 0.08 34.26
1.34 0.85 15.32 1.76 34.59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土 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 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 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一个国家 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 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单位:%
1980-2000年变化量 4.034 1.167 1.692
美国
22.485
22.022
22.138
21.903
22.518
0.033
中、美、日、印、西欧占世界GDP总量比重(%)
年份 中国 日本 印度 西欧 美国
1820年 1913年 1950年 2001年 2030年
33 9 5 12 18.4
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论述 –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穷二白” – 邓小平(1979年):“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 – 十三大报告(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后位”。 – 江泽民(1995年):论十二大关系 – 十五大报告(199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 括 –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
如何理解十七大所强调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所含深意?
题目:如何理解十七大所强调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所含深意?一、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主要矛盾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对基本国情的逐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一)历史借鉴1.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起;2.60年代的酿成的“文革十年”悲剧。
(二)形成和发展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初步确;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三次提出;3.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阐述;4.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5.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三、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而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
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
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
3.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水平和标准更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必需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它。
四、认清国情,扎实发展认清国情,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五、对主要矛盾的逐步认识(一)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蒙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并有较长时间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又体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特征。
只有全面地、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才能避免片面性。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根本任务 专题整理
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历程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8)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定位1.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2.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无论是从生产力的不发达还是从基本制度的不完善来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都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全面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时必须正确掌握的。
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指出:“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这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以上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这不仅为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区域和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例如:1、2011年中国的经济贸易伙伴到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2、中国国际救援队15名队员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准备开赴日本地震灾区救援。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主要从中国文化角度)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摘要:中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审视国家、看待社会、正确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文旨在以个人的把个人阅历和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以文化角度,指出中国所蕴藏的能量。
关键词:基本国情、人文文化首先,这是一个很值得一名中国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怎样一个国度,有着怎样的“根”,发展出了怎样的叶,我们来自那里将去向何方。
本文中的国情主要指政治和文化。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里面。
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素质是最人性,最能代表集体性格,反应民族特质的因素。
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说明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能够用其预测将来的前景。
同时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地受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中国人民的心里素质决定中国将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的文化在变化,政治在改革,科技在发展。
可是总有些贯穿始终的“中国人的性格”。
我们在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到了汉朝以后是“孔孟之乡”,到了现代我们是“社会主义”。
贯穿始终的是我们基本上是无神论,如果信仰神是“出世”的,我们就是“入世”的民族,出世把“神”放到了最高位置,把“进天堂”等当做了人生最高目的,而我们的道德观念里面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入世目标作为我们评判自己的标准。
在人类摆脱“生存”这个问题,开始有了休闲时光以后,开始形成道德,信仰,和哲学。
西方无疑是让出世信仰左右了道德,我们则是以入世的礼仪和哲学左右了道德和行为准则。
所以我们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集体心理素质。
以这种心理素质角度来看,分析中国的前景,比起借鉴英美等欧洲国家,更应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情况。
这三国都是在二战后急速发展,并迅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的。
所以,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及其乐观的。
下面对中国人的两条文化特点进行列举,辅助说明上述观点。
1.中国是一个崇尚勤劳的民族。
中国的哲学的出发点都是怎样取得更大的“入世”成就。
基本国情是什么
基本国情是什么基本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基本面貌,反映了该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对于制定政策、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庞大人口规模以及快速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国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简要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
首先是政治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的国家政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中央政府具有强大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
为此,中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中国政府也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积极推动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是经济方面。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经济和国家计划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正在向着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如经济结构不平衡、能源资源压力等。
第三是社会方面。
中国拥有多样化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传统。
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户籍制度等。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最后是文化方面。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多样性。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儒家思想,讲究和谐和尊重。
中国文化对于社会的组织和人们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
——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出发
摘要:在认识论上,社会主义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固定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以及围绕它展开的实践活动都在改变。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划分标准,从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其之间的互补关系来看,我们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必须从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分析,必须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来剖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
毛泽东曾经指出:“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但是对现在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大多数人存在疑惑。
在这些人的意识当中,理所当然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显示出中国实际已跨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发展阶段。
然而我们在为祖国取得的光辉成就喝彩的同时,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就是笔者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两方面来分析解剖我国的基本国情状况,如有不足,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社会主义的标准看国情
在传统上,我们总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上来理解社会主义,把它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从马克斯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的抽象原则理论里寻找它的定义,从前苏联的发展轨迹中寻找它的发展模式;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在理解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实际状况,全面客观地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定位、本质规定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做分析,可将其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总结为三条:第一,就是达到新的高度——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精华,除去其中的弊端,使社会制度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提出
一个著名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断:“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的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这就是在提醒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结合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定的历史条件便是人民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人民与社会的协调等。
第二,是指公平公正与平等。
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领域来说,民主成分相对较大,政治上的公平公正与平等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经济领域中,由于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成效甚微,甚至因其政治的平等大厦建在建在经济不等的根基上而社会冲突常起。
反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使得政治的平等筑在平等的经济基础上,两个平等的并行促使整个社会向着公平公正与平等的和谐社会进发。
第三,共产党执政,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因二者的共存亡,所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必须靠政党的控制才行,它不像私有制可以自发的形成。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国姓“资”、姓“社”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现在我们来最这一问题做出解答:面对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发展,我国还处在落后的低水平的阶段,我们目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我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我们目前的根本目的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面对需要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从初级阶段的标准看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指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只是用来指出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这一论断的两层含义我们必须清楚: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事儿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理论的出现往往是根据现实总结出来的,从它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明白我国现在所处在的境地。
首先,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从总体上判断,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经济上包括双重的任务: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现在,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增长方式粗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还是初步的,在工业生产、流通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仍然有大量的落后设备在使用着。
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比较大的差距。
其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虽然国家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是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
再次,城乡二元化发展状况没有改变,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
最后,我国的经济总量排名靠前,但人均水平还处在世界后列,仍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
小结
从上可看出,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看我国基本国情是很清晰的思路:因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化水平还不够高;人口基数较大,相应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等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