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d1e924fc4ffe473368abf0.png)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作者:王慧玲郑连红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摘 ;要】L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具有多危险因素、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脑梗塞中,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究其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增强、血液中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脂质代谢紊乱、血粘度增高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腔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发病风险随着IMT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临床症状及预后有关。
因此探究糖尿病导致LI的发生机制及糖脂代谢指标[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指标;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119-01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等。
随着MRI的问世,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患者增多[2]。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糖尿病性血脂异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增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的减少等[8],而上述脂代谢异常在2型糖尿病被确诊前(即胰岛素抵抗前、血糖正常时)便可出现。
高血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由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长期高血糖导致蛋白质糖基化。
低密度脂蛋白的糖基化(Gly-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密切。
什么人容易得脑梗塞?
![什么人容易得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8fe3ffd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0.png)
什么⼈容易得脑梗塞?脑梗塞就是平时⼈们常说的脑中风、脑卒中。
属于⾼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脑梗塞和并发症多的“四⾼⼀多”疾病。
是成年⼈致残的第⼀位原因,是严重威胁⼈类健康的疾病之⼀。
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每年每10万⼈中,约有219⼈发⽣脑梗塞。
以下12类⼈更容易患脑梗塞。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2.⾼⾎压及某些低⾎压病⼈⾼⾎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导致⾎管内⽪损伤、⾎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
3.糖尿病病⼈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管病变外,还可使⾎液黏稠度增⾼,因⽽易促使⾎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缺⾎性脑⾎管病以及出⾎性脑⾎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者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中胆固醇、⽢油三酯增⾼,⾼密度脂蛋⽩降低等因素有关。
此外,胖⼈还常伴有糖尿病、⾼⾎压、冠⼼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6.多⾎质⼈(指红细胞增⾼、红细胞⽐积增⾼的⼈)7.⾼凝状态及⾎脂增⾼的病⼈8.低纤溶状态(指⾃⾝溶解⾎栓的功能下降)9.⾼粘⾎症(指纤维蛋⽩原、⾎脂、红细胞增⾼、⾼凝等原因造成的⾎液粘滞度增⾼的病⼈)⾎液粘度增⾼会引起⾎流阻⼒增加,使⾎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液供应,导致疾病。
10.⼤量吸烟的⼈(每天10⽀以上,超过10年)吸烟者⾎液黏稠度普遍增⾼。
另外,吸烟时产⽣的⼀氧化碳吸⼊体内后,可使动脉⾎管壁受到损伤、⾎⼩板聚集增加,导致⾎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栓前状态(泛指曾有⼀过性脑缺⾎发作或⼼绞痛发作等)12.⾼龄多见于45~70岁中⽼年⼈。
中⽼年⼈⾝体机能逐渐衰退,脂类代谢开始出现不平衡状态。
从以下⽅⾯做好脑梗塞预防!第⼀,从饮⾷上,要重点注意。
多吃新鲜蔬菜和⽔果,以清淡为主,少吃⼤鱼⼤⾁等⾼脂肪⾷物。
⾼脂肪、⾼胆固醇的⾷物,还有⼀些油脂⾼、盐分⾼、糖分⾼的⾷品。
⽐如,⽔煮鱼、烧烤、油炸类⾷品、⽅便⾯、锅包⾁等,减少脂肪摄⼊,是保护⾎管重要措施。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602960561252d380eb6e91.png)
[ ] 席刚, 4 侯东哲, 刘芳, 陆彤, 李毅, 张春时. 糖尿病合并急性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纤溶成分 与血脂水平 的 变化 [ ] 中国慢 性病 预 防 与控制 ,02 ( )5 J. 20 ,1 :8 [ ] 许 文灿 , 5 陈慎 仁 , 陈永 松 等. 尿 病 并脑 梗 死 的 发病 和 预 糖 后 与血脂 的关 系[ ] 医师进 修 杂 志 , 0 , ( )3 J. 2 52 1 :2 0 8 [ ] 马炳 生. 尿 病对 脑 梗 塞 影 响 的 临 床 研 究 [ ] 现 代 保 健 6 糖 J.
【 中图分类号】 57 1 R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6—15 (00 0 0 5 O 10 99 2 1 )3— 0 8一 1
13 治 疗方 法 : 均 给予 吸 氧、 司 匹林抗 血小 板凝 聚 , . 两组 阿 前 列地 尔改 善脑 微 循 环 , 橼 酸 雷 尼 替 丁 保 护 胃粘 膜 , 枸 门冬 氨 酸 钾镁 改善 水 电解 质 平 衡 , 对 症 予 脱 水 、 血 压 、 血糖 、 并 调 调 抗 感 染等 常规 治疗 。肢 体 功能 障 碍 者早 期被 动 活 动 恢复 功 能位 。 糖尿病组用胰岛素降糖 , 使空腹血糖维持在 8 3 1 1 m l 。 . —1.m o L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 显著 高于非 糖尿 病组 ( 0O ) 两组 治 疗后 神 经功 能 缺 损 评分 值 均 较 治疗 前 明显 改善 , 糖 尿 病 组 改 善 度 更 大 ( < .1 。 P< .1 。 非 P 0 O ) 糖 尿病 组 总有 效率 为 7 .3 , 58 % 非糖 尿病 组 9 .7 。糖尿 病 组 出现 并发 症 的比例 显 著 高于非糖 尿 病组 。结论 : 62% 糖尿 病 患者 的肥 胖 、 高血糖 、 高血脂 与 脑梗 塞的 发病 密切相 关 , 尿病 患 者发 生脑 梗 塞后 预后 较 非糖尿 病 患者 差 。 糖 【 关键词】 糖尿病; 塞 脑梗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论文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e68420cfc789eb172dc8f5.png)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71-01糖尿病并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脑梗塞病人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1 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休息指导:a。
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平卧,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
意识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
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d。
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
4 饮食指导:a。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
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宜g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 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
如发现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即告知医生6 用药护理a。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a136fe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6.png)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如今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与低龄化趋势。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在中医范畴中属于“消渴病中风”,在糖尿病发展到后期而出现的病变。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就是脑梗死,占据整个脑血管病变88%以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通过中医药治疗疾病,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一、中药复方治疗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通常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容易引起小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脑血栓的形成,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血管壁本身病变,病因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就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通常比较严重,梗死病灶主要特点在于出血性病灶、大面积病灶等,因此必须要予以降血压治疗。
可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起到预防性保护神经的作用,联合华法林则能够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比较高。
改善糖脂代谢治疗: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有降糖作用,能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减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应用通脉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身体糖脂代谢紊乱症状,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减轻,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以及神经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另外,益气解毒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也比较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疾病转归等。
降糖降脂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降糖降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应用效果显著,治疗药物包括芪葛蛭丹通络汤、谷红注射液、华佗再造丸。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等,这些中药复方均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抗炎治疗:炎症与炎性血清标记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是血清炎性标记物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关联,也是脑梗死这一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2型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6642847fe4733687e21aa81.png)
常规使 用胶布 固定 , 随着时 间延长 , 汗液 、 油渍分 泌 , 布黏性 下降 , 因胶 胶 常 布脱落 失去 固定作用 , 时需 要多次 固定 , 有 而患者一 旦稍微 活动 , 胃管就 有
可能脱出1本研究方法采用双棉线固定, 2 1 。 棉线末端弯曲盘绕, 着力点更多,
增大了粘附 面积, 从而更加牢固。 双人打结的方法使棉线与胃管紧密结合, 不易移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 双棉线胃管固定法留置2天, 8 发生胃管脱出机
【 关键词 】 2 型糖尿病
脑梗塞
正相关系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0I ) 0 9 — 2 17 — 5 3 2 1 1— 2 6 0 1
表 3 两组 治疗 结果 比较
【 中图分类号 】 8 . R5 7 1
脑 梗塞 与2 型糖 尿病 的关 系密切 , 糖尿病 并 发脑梗 塞的 发病 率为 1 . 9 8 %~4 .% … 院 自2 0 年3 ~2 1年 3 49 我 05 月 0 月间 其 收治糖 尿宿 胜脑 梗 塞 1 ( AC)2例 , D I12 与同期 收 治的非糖 尿病 脑梗 塞 ( AC ) ND I的病 人14 作对 0例 比分 析 , 人 拟初步探 讨2 本 型糖 尿病与 脑梗塞 之 间的关 系 以及 糖尿病 性 脑
鲁护 理 杂志 ,09 I(3:5 2 0 ,51) 2
的皮肤有刺激眭, 易致皮肤发红, 使患者感觉不适,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胶布 过敏现象。M透明敷贴粘附陛好 , 3 且易于观察局部皮肤隋况, 抗过敏, 患者
2型 糖 尿 病 与 脑梗 塞 的 关 系探 讨
秦
( 南通市大生集 团职 工医院
率 为0 3 皮肤刺 激 少, 美观 . 2 舒适 传 统的 固定 法粘在 患 者面部 及 胃管上 的 胶 布 因不易 清除 , 外观上 看既 不美观 又不 整洁 , 从 且普通 胶布 的粘胶 对患 者
脑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044665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3.png)
脑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梗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引起脑组织的坏死和损伤的病情。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起脑梗的原因: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壁的内膜被脂质沉积覆盖形成斑块,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
当斑块在脑动脉中形成,会引起脑血管的阻塞,从而导致脑梗。
2.血栓形成:血栓是指在血管内部形成的血液凝块,它可以堵塞血管,从而引起脑梗。
血栓形成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3.心脏病:心脏病也是引起脑梗的一种常见原因。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脏节律失常等,这些疾病会增加形成心脏内的血栓的风险,从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梗。
4.高血压:长期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动脉的损伤和硬化,从而增加了脑梗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的结构改变,使得血管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形成出血性脑梗。
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未能控制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脑梗。
6.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这可能会导致脑动脉壁的脂质沉积和动脉硬化,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使动脉内膜形成斑块,狭窄或阻塞脑动脉,导致脑梗的发生。
7.血液高凝状态:一些人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液凝固倾向增高,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梗。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物使用、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妊娠等因素有关。
8.烟草使用:吸烟会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9.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缺乏锻炼、高盐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糖饮食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糖尿病与脑梗塞
![糖尿病与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0be63a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3.png)
糖尿病与脑梗塞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密切,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几倍,主要发生于Ⅱ型糖尿病患者。
这类人不仅容易发生脑梗塞,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都属于血管并发症。
一、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脑梗塞症状与单纯的脑梗塞症状相同,根据发病部位和轻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等。
轻度的脑梗塞仅表现为头晕、思路不清晰等,容易被忽视,症状比较严重的脑梗塞表现为瘫痪、说话不流利、昏迷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二、如何预防对于任何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做好预防,不并发就是最好的手段:1、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2、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三、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时如何应对1、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感,应该立刻去医院检查。
确诊并发脑梗死后,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其次,多运动、控制好体重、戒烟、戒酒等。
2、诱发脑梗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等。
其中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法改变,但若是本身有糖尿病,我们则需要调整的我们的血糖,尽力保持血糖的平稳,不发生大的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情况。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3b284f8ba1aa8114531d959.png)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作者:陈兰燕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1期陈兰燕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关系,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65例未患有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就影像学方面而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在梗塞多发性、预后情况、病情的进展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具有病情较重、病情易进展、致残率相对较高,糖尿病作为一种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范围内。
此外,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必须对患者给予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稠度、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此类治疗对脑梗塞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塞;临床特点;预后情况[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044-02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了继肿瘤、脑血管病之后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第三类危害疾病[1]。
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
为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关系,该院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以及65例未患有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有女23例,男42例,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6~83岁,平均年龄为(52.4±7.9)岁。
脑梗死健康宣教
![脑梗死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3c6049d19ec3d5bbfd0a7478.png)
脑梗死健康宣教主讲人陈扬据统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
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什么是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二、脑梗死的病因: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伴高血压,且互为因果。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
2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疾病、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
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出现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
2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能致动脉粥样硬化3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血糖升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引发组织蛋白非酶糖化,致血管壁弹性减低,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凝血系统改变,易发生脑梗死。
4肥胖:过量摄入脂肪可直接导致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脏病独立或有影响力的危险因素,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有关,与腹型肥胖有关。
5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先天型心脏病及可能损害心肌的各种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7倍,冠心病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冠心病和脑梗死关系密切。
慢性疾病与脑梗塞的关系分析
![慢性疾病与脑梗塞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dd9d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png)
慢性疾病与脑梗塞的关系分析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而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本文将分析慢性疾病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慢性疾病如何影响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
一、慢性疾病与脑梗塞的关联性慢性疾病与脑梗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相关的慢性疾病。
这些慢性疾病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1. 高血压与脑梗塞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它可导致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如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等,从而增加了脑梗塞的风险。
高血压破坏了脑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之易于发生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梗塞。
因此,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梗塞至关重要。
2. 糖尿病与脑梗塞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要高。
糖尿病会对脑血管产生损害,引起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脑梗塞的发生概率。
3. 高血脂症与脑梗塞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高血脂症可以导致动脉硬化,进而使脑血管狭窄,血液供应不足,诱发脑梗塞。
此外,高血脂症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加剧脑梗塞的风险。
二、慢性疾病如何影响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与脑梗塞风险直接相关的慢性疾病外,其他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增加某些危险因素来间接地影响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
1. 炎症与脑梗塞慢性疾病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例如慢性肺病与慢性肾病等。
炎症过程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从而导致脑梗塞。
此外,炎症还会引发血栓形成,增加脑梗塞发生的概率。
2. 免疫系统与脑梗塞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
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糖病患者患脑梗的危险性是否更高
![糖病患者患脑梗的危险性是否更高](https://img.taocdn.com/s3/m/73eff2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d.png)
糖病患者患脑梗的危险性是否更高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与脑卒中之间的关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高。
这篇文章将介绍研究发现的相关信息,并探讨糖尿病和脑梗之间的可能关系。
糖尿病和脑梗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带来的主要影响之一,因为它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增加血管炎症,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引起的。
脑梗可以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高。
一项针对日本人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6 倍。
另一项针对中国人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 2 倍。
虽然这些研究没有明确解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脑梗,但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与糖尿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有关。
除了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脑梗,还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脑梗后的预后也更糟糕。
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有脑梗后的死亡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 50%。
可能的机制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脑梗?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机制有关:-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管壁损伤,这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或栓子,从而导致脑梗。
- 许多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或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导致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增加脑梗风险。
-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生物学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细胞的损伤和脑血管的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脑梗风险。
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是预防脑梗的关键。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通过控制血糖来降低脑梗的风险。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
孕期脑梗塞的风险和处理方法
![孕期脑梗塞的风险和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07bd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c.png)
孕期脑梗塞的风险和处理方法在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会经历各种变化,包括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和血液循环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同时,怀孕期间的脑梗塞对母婴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孕期脑梗塞的风险因素以及适当的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孕期脑梗塞的风险因素1. 高血压: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会上升,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孕期脑梗塞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2. 糖尿病:孕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尤其是如果未能控制好血糖水平。
3. 血小板聚集:怀孕期间,血小板聚集增加,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梗塞的发生。
4. 高血脂症:孕期高血脂症会增加脂肪沉积在动脉壁上的可能性,从而增加脑梗塞的发病率。
5. 年龄和族群:年龄较大的孕妇和非裔妇女可能更容易发生孕期脑梗塞。
二、预防和处理方法1.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量可以降低孕期脑梗塞的风险。
2. 控制血压和血糖:检测并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水平,按医生建议服用相关药物。
3. 服用阿司匹林:对于孕妇,阿司匹林可能是预防孕期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然而,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4. 控制体重和血脂: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同时监测血脂水平,避免高血脂症导致的脑梗塞风险。
5.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咨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与医生沟通,确保孕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6. 紧急处理:如果出现怀疑脑梗塞的症状,如突发的头痛、失语、手脚无力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结论:孕期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母婴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通过了解和控制脑梗塞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然而,每个孕妇的身体状况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的建议,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9dade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脑梗是指因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缺血性损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了解脑梗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对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脑梗的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逐渐增大并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
这些斑块会逐渐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脑部血流受阻,引发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也是引发脑梗的常见原因。
血栓可以发生在颈动脉或大脑内的血管中,阻塞了血液的正常流动。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过多、血管内因子异常等。
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脑梗。
3. 心脏病引发的脑梗心脏病也是引发脑梗的重要病因之一。
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血栓、心律不齐或房颤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脑梗的风险。
心脏问题引发的脑梗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心脏中的血栓脱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脑部血管而导致的。
4. 高血压高血压是引发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发生结构性改变,从而使血管变得狭窄并加速斑块的形成。
高血压还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和出血,进一步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5.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壁的细胞,增加斑块的形成。
同时,糖尿病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管内因子异常,进一步增加脑梗的风险。
6. 吸烟吸烟是引发脑梗的可控制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血液凝结和血管收缩,进一步增加脑梗的患病风险。
因此,戒烟对于预防脑梗非常重要。
7. 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脂会导致动脉内壁发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并使动脉变得狭窄。
高血脂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总之,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糖尿病性脑梗塞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糖尿病性脑梗塞中医辨证论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8f9e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b.png)
2、脏腑辨证:脏腑辨证主要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以及相互关系来 分析疾病。例如,脾胃不和导致的消化不良,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进行治疗。
参考内容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 在中医理论中,强直性脊柱炎被归为“痹证”的范畴,多由肾虚督空,感受外 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次演示将探讨如何使用中医辨证论治的 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肾虚督空型:此型多见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以腰骶疼痛为主, 伴有晨僵,活动后缓解,伴畏寒肢冷,遗精阳痿或月经不调。治宜补肾强督, 方用补肾强督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鹿角胶、制附片、狗脊、菟丝子、补 骨脂等。
糖尿病性脑梗塞中医辨证论治 研究
目录
01 一、中医对糖尿病性 脑梗塞的认识
02 二、中医辨证论治
03 三、针灸治疗
04 四、中药外治法
05 五、结论与展望
06 参考内容
糖尿病性脑梗塞是一种由糖尿病引发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 率的上升,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脑梗 塞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的 关键是益气养阴、化痰活血。
2、湿热痹阻型:此型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以腰骶疼痛 剧烈,伴晨僵,活动后缓解,伴发热、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结。治宜清热化 湿,方用四妙丸加减,常用中药有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萆薢等。
3、瘀血痹阻型:此型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患者,症状以腰骶疼痛持续 加剧,伴晨僵,活动后缓解,伴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 化瘀,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中药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等。
一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业务查房课件
![一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业务查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f7384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a.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CONTENTS
01
病例介绍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5
业务讨论与总结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脑梗塞相关知识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汇报人姓名
04
个案分析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病例介绍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65岁
性别:男
职业:退休工人
籍贯:中国
患者姓名:张三
病情概述
主诉
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2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口角歪斜及吞咽困难,无复视及视力障碍,无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未予重视及处理。病程中,患者症状持续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个案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患者病情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病程发展 糖尿病和脑梗塞的发病时间、病情进展情况。 并发症情况 有无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方法及副作用。
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可加速血管病变,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高血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血脂异常 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进而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吸烟 年龄较大和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的风险较高。 年龄和性别
糖尿病人怎样防脑梗
![糖尿病人怎样防脑梗](https://img.taocdn.com/s3/m/3bd4d1f1b8f67c1cfad6b85c.png)
糖尿病人怎样防脑梗
作者:沈洁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和纤溶异常,血液多呈现高凝状态,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
因此,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几率比脑出血要高,且以多发性梗死为主。
严格控制血压
英国一项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使脑卒中等并发症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32%。
糖尿病患者要比一般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得更低,即血压必须控制在目前国际公认的130/80毫米汞柱。
老年糖友收缩压可以适当放宽到140毫米汞柱,以免不能耐受,产生头晕、乏力等症状,但如果有脑卒中等危险因素,血压则还是要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严防“小中风”
高危人群需加强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调脂药、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预防。
专家特别提醒,糖尿病人要重视“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它可能造成腔隙性脑梗死,不一定遗留明显症状,但往往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大约有50%的病人以后会发展成真正的脑卒中,应积极治疗。
降低卒中风险
由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运动少、遗传、吸烟、酗酒和年龄增长,可针对这几点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
比如适量运动、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等),戒烟限酒等。
相关阅读
糖尿病人走不稳,要排查脑梗
有多年糖尿病的病人,在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若出现了走路不利索、经常发烧,注射胰岛素后病情也没有明显转变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1.头颅核磁共振,用来排除走路不利索是不是因为脑梗塞引起的。
2.尿常规和血常规,排查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梗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梗](https://img.taocdn.com/s3/m/638e8f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d.png)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梗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意血糖问题,更需要注重并发症出现,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干预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器官伤害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和脑梗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脑梗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糖尿病和脑梗的关系?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导致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除了大血管病变外,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种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小管功能受损等,这些病变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需要进行肾透析等治疗。
除了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外,病情严重或应激时还可能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这些病变都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不仅限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它引起的并发症更可怕,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损伤,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
除此外,糖尿病足也是导致成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损伤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和坏死,进而导致截肢。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需避免过度控糖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管理血糖,避免治疗过度导致低血糖。
虽然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问题,但低血糖却同样危险,轻度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心慌、出汗、头晕和瘫软无力等症状,低血糖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长期慢性低血糖可能会损伤脑组织并导致智力障碍和痴呆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来源:医食参考 2012年11期
糖尿病已被公认是引起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则是糖尿病常见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其不同于单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发病年龄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脑梗塞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因素,糖尿病从不同的机制共同促进脑梗塞的发生发展。
现就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1.1发病特点: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女性患者多见,且预后较差。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平均早1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即可发病。
Arboix的研究中发生脑梗塞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29.5%为心源性栓塞,29.9%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14.9%;男性患者15.3%为心源性栓塞,40.3%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8.3% 。
1.2临床症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容易复发。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更易有肢体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较多,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容易合并感染。
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尽管最初梗死的严重性相似,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及晚期病死率增高。
研究证
实,即使伴发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的脑梗塞患者病情也较重,预后不良;幸存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复缓慢,3个月后残障程度更高。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中进展性卒中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容易在急性卒中后伴发急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更多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紊乱、动脉血栓。
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再发脑梗塞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5% 。
卒中复发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以上者容易复发。
血糖水平越高,合并症(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房颤等)越多,越容易发生脑梗塞,疗效也越差,越容易复发,后遗症越多,且再发病例预后越差。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患者多为多发性梗塞,且多出现痴呆和精神障碍,预后往往极差。
1.3脑梗塞的部位及影像学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多以后循环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累及丘脑、桥脑、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
而非糖尿病组则多见完全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这可能与糖尿病促进血管发生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病情重。
2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学
2.1葡萄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许多蛋白结合,为此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由于糖化终末产物(AGE)与蛋白质呈不可逆的结合,即使高血糖纠正后,组织内的AGE也不会恢复正常,
而是随着血管壁蛋白的寿命而继续聚集,一致引起血管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基质的增生,血管腔的狭窄及血栓的形成。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且疗效和预后也越差。
高血糖可使梗塞灶体积增大,脑水肿加重:高血糖还可影响梗塞部位的侧支循环,从而影响脑梗塞体积。
其机制可能包括:脑缺血时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在高血糖状态下乳酸产生增多,造成局部酸中毒,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加重,促进细胞死亡;同时由于血糖和血粘度明显升高,影响梗塞区的侧支循环,使脑梗塞体积进一步增大。
2.2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其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
其血脂紊乱突出表现为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1)水平下降。
这种脂代谢紊乱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卒中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化LDL(Gly-LDL)和氧化LDL(Ox-LDL)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GIY-LDL具有细胞毒性,可造成胆固醇在血管壁聚集,促进动脉硬化形成。
Ox-LDL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3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者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塞者。
其机制可能包括:高血糖状态下血液渗透压增加,促进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使循环血量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胰岛素血
症和血脂紊乱也增高了高血压的发生率。
2.4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基础,胰岛素抵抗不仅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疾病过程,而且与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于慧玲等调查21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脑梗塞患者158例,占7
3.8%,高血压、糖尿病及TG升高与脑梗塞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脑梗塞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的所有组分都可能为致病的独立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中也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中更为显著。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发展并使病情加重。
2.5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形成与微血管病变:高血糖促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等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而这些炎性因子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斑块多见于大动脉分叉处,如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因为分叉处和起始部血流缓慢,易产生湍流,脂质易于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变可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血粘度增高,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而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闭塞。
微血管病变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关,可以有
或无症状。
而动脉病变所致脑梗塞一般为症状性脑梗塞。
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发生率较高,易致血栓形成,脱落的血栓随血流进入脑组织造成血栓。
2.6高血糖造成纤溶系统异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控因子。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炎性反应、肥胖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降低,PAI-1水平升高。
纤溶活性的降低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溶栓效果差,易出现复堵与纤溶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脑梗塞治疗外,对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血糖≥11.1mmol/L是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血糖≥16.7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当平均血糖在4—6mmol/L时预后最好。
动物实验模型证明,卒中前使用胰岛素可以更好地见底卒中急性期的血糖并缩小梗死灶的面积,另外,许多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证实,胰岛素对缩小卒中病灶的直接作用并不依赖于血糖的水平。
多中心随机化试验正在开展中,目的是探究脑卒中急性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
及早并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已成共识,如果入院后前三天血糖控制在 4.4—6.1mmol/L,可以降低52.5%--43.0%的急性期卒中死亡率。
研究发现使用快速胰岛素类似物
比使用常规短效胰岛素能更快地控制血糖,并保持抗调节激素的作用。
与口服药相比,胰岛素不但能迅速有效控制血糖,且能抑制多种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及抑制血栓烷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性损伤。
胰岛素泵持续输注(CSII)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正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下降,更适于胰岛素分泌脆性较大患者的血糖控制。
临床工作中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使血糖尽快达标,其肢体功能恢复不仅快,而且好。
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严密检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依赖于脑缺血。
根据每2h 血糖测定结果调整用量,当血糖控制达标后,一般每天胰岛素用量大约维持在0.8U/kg左右。
慢性期血糖的控制宜联合用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者,应采用胰岛素或联合降糖药物。
有研究认为血糖>7.77mmol/L的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升高,建议尽量将空腹血糖降至7mmol/L以下,老年人尤需注意。
参考文献
[1]陈诺奇。
高血糖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1) 18
[2]朱凌云,孙侃,李晓军。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期刊,医学综述,2008,14(7)
[3]彭春霞,张慧敏。
急性脑梗塞患者糖代谢调查,期刊,实用
糖尿病杂志,2008,4(4)R5
[4]杨淑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预后分析,期刊,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R487,1.R7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