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15《老子》二章教学设计长春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多种读法、小组合作、重点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老子。

1.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后弃官归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背景介绍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四、根据书下注释,通译全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了丑;都知晓善的事物之所以为善,这就有了恶。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形而见,高和下相对而显,音和声相配而和,先和后相邻而随。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正人“不言”之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去强力主宰;万物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因之而自恃;成就大事而不居功。就是因为他有功而不自居,其功就永恒不灭。

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

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五、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六、作业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章。

1.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二.艺术赏析

(一)、韵律美

句式长短搭配,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如本课第一章:其中的“生”、“成”、“形”、“盈”、“恒”都是eng韵,读起来铿锵有力,顺口好记。

(二)、喻像美

《老子》是论说抽象道理的,而其中经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说理,使文章生动形象、简洁直观。如本课第二章:用张弓来比喻自然法则,进而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极其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三)、结构美

时而整齐统一,时而错综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如本课第一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这一句本可以采用整齐句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但是,作者为避免结构呆板,变化一下说法,使句子具有错综美。

三、如果说在修身为人方面能带给我们启示的,《知人者智》一章则更为集中。这一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四、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亦即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五、背诵感悟按照教师板书提示背诵。

六、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继续阅读《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