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枢•邪客篇》:“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李东垣:“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明医指掌》:“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总统于心。”
唐容川:“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
《灵枢•厥病》:“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胸痹从脾胃论治
《灵枢•刺节真邪》:“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寿世保元•心胃痛》:“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有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药所能疗焉。”
《寿世保元》:“人受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众体皆无以受气,日久羸弱矣。”
《脾胃论》:“元气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滋养元气。”
《医权初编》:“一切虚证,不问在气在血,在何脏腑,而只专补脾胃,脾胃一强,则饮食自倍,精血自旺,则阳生阴亦长矣。”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阳明之经……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
《症因脉治•胸痛论》:“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闷闷胸痛矣。”
《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从轻重缓急分型论治
痰浊壅盛,胸阳不振。—《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痰浊壅盛,胸阳不振之重证。—《金匮要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心中痞、胁下逆抢心同见—《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明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短气或胸中气塞—《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拘急疼痛—《金匮要略》:“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神农本草经》:“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寒饮上逆兼心中痞之心痛—《金匮要略》:“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寒凝心脉—《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阳虚阴盛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并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医宗金鉴》:“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邪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圣济总录•心痛门》:“中脏既虚,邪气客之,痞而不散,宜通而塞,故为痛也。”
《内经》:“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明医杂著》:“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素问》:“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
《诸病源候论•心痛候》:“其久心痛者,是心之别络,为风之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经久不瘥也。”
《诸病源候论•心痛候》:“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
《诸病源候论•心痛候》:“心痛者,风凉邪气乘于心也。”
《医学入门》:“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胞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
《医宗必读•心腹诸痛》:“心为君主,然不受邪,受邪则本经自病,名真心痛,必死不治。然经有云,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作,此言胞络受邪,在府不在脏也。又云手少阴之脉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此言别络受邪,在络不在经也。”
叶天士:“阳气不到之处,即浊阴凝聚之所。”
《金匮要略心典》:“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通接,前后不能贯通,而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气等证见矣。”
《医说》:“胸府有恶血引起。”
寒邪内侵
《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脉经》:“厥心痛者,乃寒气客于心包络也。”
《医学正传•胃脘痛》:“有真心痛者,大寒触心君,导致气血凝滞、邪气上逆胸中发病。”《素问•调经论》:“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内经》:“血得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饮食不节
《儒门事亲》:“膏梁之人……酒食所伤,胀闷痞膈,酢心”
《症因脉治》:“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混浊,则闭食闷痛之症作矣。”
情志失调
《三因极—病证方论》:“皆脏气不平,喜怒忧思所致,属内所因”
《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
《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
《医经溯洄集•五郁论》:“凡痛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劳倦内伤
《景岳全书》:“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
年迈体虚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中藏经》:“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万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