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ppt 30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 包括短期负债;资产总额则是扣除累计折 旧后的净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 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
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从不同侧 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性质、计量单 位和计算方面各异,常不具可加性。需找 出同度量的方法,将各指标转化为一个综 合性的指标,才能完成对经济效益总体上 的测度和认知,并进行各种比较。
二、综合指数法
➢㈠计算公式:
➢ 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该 经项 济指 效标 益全 指国 标标 报准 告值 期数值 权数)总权数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
1.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Ea) = ——技术—进—步—速—度—(—a)——
年产值增长速度(Y)
• 2.可用如下增长速度方程来计算这个指标:
•
Y=a+αK+βL
• 式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 的年增长速度;a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 K 表示资金的年增长速度;L表示劳动的年增 长速度;α表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即资金 投入增加1%时,GDP增加α% ,在我国其 经验数值为0.2-0.3;β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 系数,在我国约为0.7-0.8。
•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 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为了进行时间上的比较,各年的全员 劳动生产率均需换算成不变价格。
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 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 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 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 值(现价)×济活动中 以一定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为 获取一定量的产出而使用最少的投入。
• ㈢经济效益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经济 经济效益不是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综合和 扩大。
二、经济效益统计的内容
➢㈠构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㈡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㈡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三、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㈠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全面反映经济效 益
➢㈡兼顾宏观和微观 ➢㈢应有一个综合力比较强的核心指标 ➢㈣指标不宜出现负值 ➢㈤指标的变化方向应一致,如:强度相对
数都用正指标
第三节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参见教材第263-265页)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
➢二、综合指数法
➢三、功效系数法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国家所有者权 益÷年初国家所有者权益)×100%
➢财政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 认办法 》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 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 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 总额)×100% 。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㈠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㈡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二、微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些学者曾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 提出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参见 《国民经济统计学》佟哲辉、邱东), 其设计思想仍有参考价值: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1992年2月国家统计局相应制定了《改进工 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实施方案》是我国工 业生产评价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 和经济效益型的转轨。随着经济改革的逐 步深入,《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 准则》和新税制等在工业企业的全面贯彻 执行,有的考核指标已不适应客观形势的 需要。
➢一、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和社会总成 本利税率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物化劳动生产率 ➢四、资金增加值率和资金利税率 ➢五、投资效果系数 ➢六、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期社会劳动者平均人数
注:1.社会劳动人数者即社会从业人数。这 里的平均是序时平均。
2.所谓“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微观指标。
第八章 经济效益统计
➢第一节 经济效益及其统计问题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及其统计问题
➢一、关于经济效益范畴的几点说明 ➢二、经济效益统计的内容
一、关于经济效益范畴的几点说明
• ㈠经济管理实践中所使用的经济效益,是 统计学的概念,即将其直接理解为消耗与 成果,亦即投入与产出之比。 “投入”指在经济活动中所使用或消耗的 生产要素。 “产出“则指社会产品,社会总产品或社 会最终产品。 投入和产出皆既可用实物量、也可用价值 量来表示。
➢1998年2月国家统计局提出改进后的新的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其中包 括七项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 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 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 售率。
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 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 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投资效果系数
1. 投资效果系数=—报—告—期—G—D—P增—加—额— 上期投资完成额
2. 由于建设项目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投资不能在 当年产生效益。因此,计算投资效果系数时所采 用的投资完成额应是比GDP增加额早一、二年的 资料。 3. 投资效果系数的逆指标称为投资系数,反映每 增加单位GDP所需要的投资完成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 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 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 济效益的指标。
➢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 费用总额×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
•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 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 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 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 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 极性的综合表现。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 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
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从不同侧 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性质、计量单 位和计算方面各异,常不具可加性。需找 出同度量的方法,将各指标转化为一个综 合性的指标,才能完成对经济效益总体上 的测度和认知,并进行各种比较。
二、综合指数法
➢㈠计算公式:
➢ 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该 经项 济指 效标 益全 指国 标标 报准 告值 期数值 权数)总权数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
1.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Ea) = ——技术—进—步—速—度—(—a)——
年产值增长速度(Y)
• 2.可用如下增长速度方程来计算这个指标:
•
Y=a+αK+βL
• 式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 的年增长速度;a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 K 表示资金的年增长速度;L表示劳动的年增 长速度;α表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即资金 投入增加1%时,GDP增加α% ,在我国其 经验数值为0.2-0.3;β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 系数,在我国约为0.7-0.8。
•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 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为了进行时间上的比较,各年的全员 劳动生产率均需换算成不变价格。
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 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 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 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 值(现价)×济活动中 以一定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为 获取一定量的产出而使用最少的投入。
• ㈢经济效益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经济 经济效益不是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综合和 扩大。
二、经济效益统计的内容
➢㈠构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㈡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㈡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三、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㈠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全面反映经济效 益
➢㈡兼顾宏观和微观 ➢㈢应有一个综合力比较强的核心指标 ➢㈣指标不宜出现负值 ➢㈤指标的变化方向应一致,如:强度相对
数都用正指标
第三节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参见教材第263-265页)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
➢二、综合指数法
➢三、功效系数法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国家所有者权 益÷年初国家所有者权益)×100%
➢财政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 认办法 》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 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 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 总额)×100% 。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㈠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㈡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二、微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些学者曾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 提出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参见 《国民经济统计学》佟哲辉、邱东), 其设计思想仍有参考价值: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1992年2月国家统计局相应制定了《改进工 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实施方案》是我国工 业生产评价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 和经济效益型的转轨。随着经济改革的逐 步深入,《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 准则》和新税制等在工业企业的全面贯彻 执行,有的考核指标已不适应客观形势的 需要。
➢一、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和社会总成 本利税率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物化劳动生产率 ➢四、资金增加值率和资金利税率 ➢五、投资效果系数 ➢六、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同期社会劳动者平均人数
注:1.社会劳动人数者即社会从业人数。这 里的平均是序时平均。
2.所谓“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微观指标。
第八章 经济效益统计
➢第一节 经济效益及其统计问题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第一节 经济效益及其统计问题
➢一、关于经济效益范畴的几点说明 ➢二、经济效益统计的内容
一、关于经济效益范畴的几点说明
• ㈠经济管理实践中所使用的经济效益,是 统计学的概念,即将其直接理解为消耗与 成果,亦即投入与产出之比。 “投入”指在经济活动中所使用或消耗的 生产要素。 “产出“则指社会产品,社会总产品或社 会最终产品。 投入和产出皆既可用实物量、也可用价值 量来表示。
➢1998年2月国家统计局提出改进后的新的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其中包 括七项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 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 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 售率。
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 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 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投资效果系数
1. 投资效果系数=—报—告—期—G—D—P增—加—额— 上期投资完成额
2. 由于建设项目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投资不能在 当年产生效益。因此,计算投资效果系数时所采 用的投资完成额应是比GDP增加额早一、二年的 资料。 3. 投资效果系数的逆指标称为投资系数,反映每 增加单位GDP所需要的投资完成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 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 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 济效益的指标。
➢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 费用总额×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
•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 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 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 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 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 极性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