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调查报告
篇一: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年初工作安排,前段时间,县就业办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3个调查小组,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以****为代表,对所属3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计***个行政村,总人口32263人,其中:男性16929人,占总人口的52.47%,女性15334人,占总人口的47.53%。

劳动力人口22755人,占总人口70.53%,其中:男性12526人,占55.05%,女性10229人,占44.9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57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0.89%,在校学生、务农、半工半农和留守人员101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72%。

通过对本次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逐年减少。

在接受统计的32263
人农村从业人员中,16岁至40岁的从业人
员为11937人,占从业人员的37%;41岁-60岁的从业人员为20325人,占63%;男性55—60岁2630人,女性50—55岁2198人,五年后将进入老龄阶段,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而11-15岁人口2976人,五年后将成长为新生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9.2%,我县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转移就业人员县外就业比例接近八成。

转移就业人员中,县外就业比例占到76.15%,县内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仅占23.85%,体现出就业区域以外地为主的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11579名转移就业劳动力中有9958人已经外出务工2年,占86%,其中8931人在3年以上,占77.13%,这反映出劳动力在外就业较为稳定,或在外有固定工作。

分析其原因,这与外地企业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适,以及面临更好发展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与县内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时间偏长、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自发转移就业成主要趋势。

今年,****自发转移就业9494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82%。

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有组织输出;进入21世纪后,农村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逐年下
降。

其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宽阔。

同时,在外务工人员的不断增
加,也有效促进带动了剩余劳动力的自发转移。

(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一步增大。

调查中发现,返乡创业、自主创业者287人,带动就业2776人,主要创业项目有来料加工、养殖、种植、餐饮服务等。

创业者中返乡创业者110人,占调查人口的0.48%。

创业型就业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了“一人一群”的就业模式。

如*****返乡后创办的****服装厂,安臵本村及周边村80多人就业。

(五)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越来越高。

通过调查发现,)劳动力在本县务工或经商的占已就业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56.25%,他们或是经商或是在乡镇企业工作,有时还从事一些农活,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县外务工的占已就业农村劳动力的43.75%,这部分人群在县外用工单位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县带了相当可观的劳务收入。

我对此有以下建议:
为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努力构筑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机制,推动我县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服务,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机制。

根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则,把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控制社会失业率纳入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县级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班子,成立由政府牵头,农办、劳动、统计、公安、财政、工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