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对民航业影响.pdf
航空业的法规和政策对运营影响和合规要求
航空业的法规和政策对运营影响和合规要求航空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之一,航空公司和相关机构必须遵守各种法规和政策以确保飞行安全、维护顾客权益以及保护环境。
本文将探讨航空业的法规和政策对运营造成的影响,并讨论相应的合规要求。
一、飞行安全法规和政策在航空业,飞行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来约束航空公司的运营。
其中最基本的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民航公约》。
这一公约规定了全球民航业务的基础原则和标准。
此外,各国会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和修订航空法律和规章。
这些法规和政策旨在确保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和机场管理者在运营过程中遵守最低标准,以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和风险。
二、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航空业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飞机燃料的燃烧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为了减少航空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在国际层面上,ICAO颁布了一项名为“碳排放减少计划”的计划,旨在减少航空业的碳排放量。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法律和政策,要求航空公司采取措施降低燃油消耗并减少排放。
三、乘客权益保护法规和政策旅客的权益保护是航空运营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乘客权益,各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要求航空公司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
其中包括机上安全、航班延误和取消的补偿、票价透明度、行李遗失和损坏的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实施,使乘客在航空旅行中能够享受到更好的保护和服务。
四、合规要求航空公司必须遵守各种法规和政策,以确保合规运营。
具体的合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1. 机组成员的培训和持证要求:机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飞行执照和证书。
2. 飞行录音和数据记录:航空公司需要安装黑匣子等设备,记录飞行过程中的数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和分析。
3. 设备维护和检修:航空公司需要按照规定对飞机和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安全性能。
影响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治、社会等因素
影响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治、社会等因素
3、通货膨胀的苗头出现,国家施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航空业的投入降低。
社会文化因素:
1、人口因素: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我国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2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
中老年居多,心理对飞机不安全因素考虑较多,会降低对飞机的选择倾向,
2、生活观念: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快速、便捷、“时间就是金钱”的高效率生活。
推出:“空中客车”,航班密集,简化流程,服务质量提高,几乎随到随坐,成为航空业的一个机会因素。
3、受教育水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出现更多的企业领导者,国内政要名流,及富豪个人资产的增多。
乘坐“公务机”。
即可抓住商机,安全,行踪保密,又可树立积极地企业形象,成为航空业的一个机会因素。
科技因素:
1、航空技术发展迅速,航空产品的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油价走高,节油成为管理趋势,生物燃油和绿色飞行成为前沿。
3、高铁的建成,使得航空业受到很大冲击
4、国际航协力助中航发展,实施国际条形码登机。
民航安全隐患排查
民航安全隐患排查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飞机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由于飞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而且民航业受到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隐患的排查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民航安全隐患的概念、原因和排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民航安全意识,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一、民航安全隐患的概念和原因1. 民航安全隐患的概念民航安全隐患指的是在航空器、空管、机场、航空公司、飞行操作、维护、训练、监管、规章、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危及飞行安全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人为、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其潜在性和多元化性,使得对它们的防范和控制成为民航安全事业的重要内容。
2. 民航安全隐患的原因(1)技术因素飞机是一种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因素包括飞机制造、维护、修理等环节的技术水平是否合格,是否存在零部件缺陷等问题。
(2)管理因素管理是决定安全的第一要素,管理因素包括是否严格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家民航局的规章制度进行运营管理,是否完善飞行操作程序等问题。
(3)人为因素飞行员、地勤人员、空管人员、机场工作人员等人为因素是导致民航事故的重要因素,包括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技术疏忽等问题。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震、山洪、雷击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民航器材和设备等构成的威胁。
以上四个方面是导致民航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而隐患排查是为了在这些方面消除或降低潜在安全风险而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民航安全隐患排查的重要性1. 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飞机是一种高空、高速、复杂的设备,不存在任何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乘客、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排查民航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
2. 维护国家民航形象民航是国家的门面,航空事故事关国家声誉,不仅对国家民航形象有着不利影响,还可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造成重大损失。
民航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民航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民航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7)(二)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8)(三)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9)(四)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 (10)三、民航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3)(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4)(三)对旅游业的影响 (16)(四)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 (17)四、民航运输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18)(一)空域管理问题 (19)(二)机场建设与运营问题 (20)(三)航空公司竞争与发展问题 (22)(四)民航安全管理问题 (23)五、政策建议与措施 (24)(一)加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25)(二)优化机场布局与建设规划 (27)(三)推动航空公司市场化改革 (29)(四)加强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 (30)六、结论与展望 (31)(一)主要结论 (32)(二)未来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民航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讨民航运输在现代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联。
民航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民航运输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民航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讨民航运输在促进国际贸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跨国企业运营和国际物流的影响。
民航运输的产业链效应:分析民航运输对航空制造、旅游、酒店、零售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贡献。
民航运输的瓶颈与挑战:讨论当前民航运输面临的资源约束、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或国家在民航运输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文档的分析,旨在揭示民航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我国民航业发展面临新形势1.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航业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2.空中交通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严峻考验。
3.航空业受不稳定的油价波动影响,深受全球政治、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冲击,全球航空业对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4.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公司不得不在航行范围、噪声排放以及碳排放等方面加大环保努力。
我国民航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一)趋势1.绿色发展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成为发展趋势。
优化航空货运场配置,实施安全系统、环境系统管理,使机场、航行业务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重点。
2.技术进步不断增进航空安全。
在新航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机载射频识别系统、智能电子地理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都将大力发展和实施,以提升航空安全水平。
3.科学文化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新业态密集出现。
旅客的智能化服务,加快通信网络的普及,促进新航空服务的发展,使机票预定、机场管理、乘机安检等业务步入智能时代。
(二)对策1.加强投资建设,把民航事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实施支柱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型国际航空公司建立服务机构,把民航事业发展带动航空政策研究水平提高。
2.加强外部环境扩展,拓宽航空市场地区空间,提高航空市场活力。
积极抓好自贸区形成的旅游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港口航空,推动我国航空市场向更大范围延伸。
3.进一步完善航空管理体制,促进航空安全稳定发展。
建立全新的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更严格地进行飞行前准备,提高航空运行安全评价水平。
4.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航空事故责任清晰。
国家可以推动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多渠道加强行业奖惩对策,更加精准和严格,以维护未来航空发展的和谐稳定。
中国民航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民航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民航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其作用的一些方面:
1. 促进国际贸易:中国民航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空中运输方式,加速了货物的快速流通,提高了货运效率。
2. 促进经济发展:民航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之一,以其良好的运输渠道和运输组织,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3. 推动地区发展:民航运输能够链接各地区,促进经济活力的流动,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4. 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民航工业技术的升级,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民航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人们提供了更便利、更高效、更舒适、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5. 引领科技创新:民航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创新,推动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国家产业升级和跨领域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民航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还是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影响力。
航空运输业PEST分析
航空运输业PEST分析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航空运输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府政策、法规和监管机构的作用是航空运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市场准入进行限制,并对飞行安全、运输安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
政府还通过税收、补贴和奖励措施来对航空运输业进行干预和调控。
另外,政治稳定性、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也会对航空运输业的跨国运营和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贸易战、紧张的国际关系和恐怖主义威胁可能会对航空运输业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航空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率、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旅游支出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旅行和航空运输的需求。
世界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对航空运输业的风险和回报产生影响。
此外,燃油价格和汇率波动也对航空运输业的成本和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燃油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而汇率波动可能会影响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的竞争力。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航空运输业具有显著影响。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和出行习惯与航空运输业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社会对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也在航空运输业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航空运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航空技术的进步对飞行安全、航空器性能和航空公司运营效率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新一代飞机的设计和制造使得飞行更加高效和节能,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能。
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对航空运输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电子机票、在线预订和行李跟踪系统的使用,使得航空公司能够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此外,涉及到航空载运活动的物流和供应链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对航空运输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公司需要密切关注政府政策和法规的变化,积极应对经济的波动,提供符合社会要求的服务,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来提升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民航强国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民航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航空产业的发展、飞机制造和航空技术的创新、航空市场的开放和竞争、航空人才的培养和航空服务的提升等等。
这些方面的发展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航空产业的发展对民航强国的经济影响重大。
航空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括飞机制造、航空部件制造、航空技术研发、机场建设和运营、航空公司运营等各个环节。
发展航空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和技术创新。
航空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石油炼制业、化学材料业、旅游业等。
此外,航空产业还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贸易收入,提升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其次,飞机制造和航空技术的创新是民航强国的重要标志。
拥有自主研发和制造飞机的能力,既可以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可以提高国内航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航空技术的创新还能够推动航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航空技术的创新还能够提升航空安全和航空服务的水平,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进一步增加旅客流量和航空收入。
第三,航空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是民航强国的重要特征。
航空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不同国家的航空公司可以在一个国家的领域内自由竞争,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国际航空公司的竞争还能够促使国内航空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票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航空市场的开放还能够增加航空运输的供给,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结起来,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体现在航空产业的发展、飞机制造与航空技术的创新、航空市场的开放与竞争、航空人才的培养与航空服务的提升等方面。
民航强国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并为社会带来多层次的经济效益。
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发展成为一个民航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交流合作,提高国家形象和地位,在航空产业和航空服务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国际政治事件与经济影响
国际政治事件与经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事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无论是贸易战、政治动荡还是国际合作,都能够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国际政治事件对经济的影响,并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
一、贸易战贸易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际政治事件之一。
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关税提高等行为,可以对经济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贸易战会带来出口市场的不稳定。
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产品增加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时,出口国可能会面临需求下降的困境。
这将对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贸易战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混乱。
当贸易壁垒加强时,跨国公司将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这会导致一些企业选择重新调整供应链,或者转向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从而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贸易战还会引发市场的不确定性。
贸易战往往伴随着政治言论、国际博弈等不确定因素,这使得投资者和企业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不确定性的增加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消费者削减支出,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政治动荡在世界各地,政治动荡和冲突经常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首先,政治动荡往往伴随着社会不稳定,这对当地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政治动荡可能导致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停滞,同时也会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削弱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治动荡还会对国际投资造成影响。
投资者通常对存在政治风险的地区持谨慎态度,他们可能会撤出该地区的投资。
这将导致资金流失和就业机会减少,对当地经济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最后,政治动荡还会引发难民潮和人道危机。
难民潮会对目标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压力,同时也给回流地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人道危机则需要国际援助和资源支持,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和经济压力。
三、国际合作与贸易战和政治动荡相反,国际合作通常会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民航客运发展形势分析及优化建议
当前我国民航客运发展形势分析及优化建议作者:马萍萍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3年第09期2023年以来,根据民航客运航班及旅客运输量恢复情况看,我国航空客运市场正持续向好,甚至个别月份的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已经超过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作为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冲击最大、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民航业现在正处于恢复发展、增量提质的关键阶段,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弹和供给的逐步恢复,需坚持稳中求进,在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运量激增下的民航安全保障。
建议从强化航空安全管理、合理有序释放运力、优化航空出行服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等方面入手,加强民航客运安全和服务的关系统筹,切实保证民航业稳妥有序恢复。
一、2023年上半年我国民航客运情况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我国民航客运航班量及旅客运输量加速攀升,行业恢复态势不断向好。
2023年上半年民航客运执行航班量231.7万架次,恢复至2019年的89.7%(其中国内恢复103.4%、国际恢复25.2%),为疫情以来最优水平;上半年全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2.83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1%(其中国内旅客恢复至97.6%,国际旅客恢复至23.6%),民航国际航班旅客仍在持续增长,6月国际旅客运输量已超200万人,接近2019年的四成,展示出我国民航客运市场的积极复苏势头。
2023年下半年,我国民航客运量仍然有望保持增长。
按照民航局发布的《安全有序恢复航空运输市场的工作方案》,预计2023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超4.3亿人,同比增长超65%。
二、民航客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安全保障方面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快速回升,航空安全保障任务整体“由松到紧”,安全保障即将成为民航客运加快恢复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是运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航空业务量大幅下降,飞行、机务、签派、客舱、空管等关键岗位人员执勤时间明显减少。
中国民航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民航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
中国民航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务。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航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 民航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民航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民航业具有连接各城市、地区和国家的作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无处不在的交通网络。
它不仅促进了人员流动,也便利了货物运输,加速了供应链的畅通。
这种便捷的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更广阔的经济合作空间,推动了贸易与投资的发展。
其次,民航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器制造商、航空运输服务提供商等相关产业,提供了众多直接或间接的工作岗位。
这不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提升了消费能力,拉动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另外,民航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对航空器、机场设施、通信、导航、航油等相关产业的需求逐渐增加,涉及到钢铁、化工、电子、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些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提升了国家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二. 中国民航发展的成就近年来,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已经达到了10.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总周转量更是达到了1.37万亿吨公里。
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民航业正日益成熟和壮大。
中国民航发展的成就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战略规划。
中国政府提出了“航空强国”战略,致力于建立起一个世界级的民航体系。
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型机场、改扩建现有机场、更新和扩充航空器船队等举措,不断增强了中国民航的综合实力。
此外,中国的民航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合作。
中国民航公司纷纷开通国际航线,提供直飞服务,促进了国际旅游和商务往来的便利化。
中国航空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
中国航空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1.引言1.1 概述中国航空业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业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航空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加飞机数量,开通了更多的国际和国内航线,并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使得中国航空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随着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航空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成本压力、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等。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以及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中国航空业的现状和国际竞争力问题,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进行总结。
正文部分将分别从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和国际竞争力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国航空业面临的挑战,展望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前景,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航空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中国航空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和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人们对中国航空业发展的关注,探讨如何提升中国航空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通过此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航空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航空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未来,中国航空业需要克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民航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民航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胡兵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19期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百废俱兴,民航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市场化发展,民航事业在这种背景之民航事业在制度健全、规模扩大、航线布局以及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航发展机遇挑战民航业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地的联系过程中发挥这巨大的作用,也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
因此,只有抓住机遇,积极地面对国际间的竞争和挑战,积极发展中国民航业,才能使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才能在国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当前我国航空管理所面临的挑战1.1 我国空中管理体制的制约在我国,空中的交通管制是能够确保我国空中运输相对安全稳定的指挥枢纽。
现阶段我国的空中管制交通事故采取分别指挥、统一管制的形式,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空军在国家空管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之下,对国家的飞行进行统一的管理,军用飞机由空军以及海军共同指挥;我国的民航切实指挥民航飞机;在飞行指挥区和管制区上民航和空军是各自划分各自管理的。
虽然如此,在我国的空军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军航和民航的飞行管制区域的划设并不统一,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地方还体现在空域结构的不规范,我国的空域大多由军方独自享用,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空中资源并不能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飞行指挥混乱,一个空域中有多家指挥。
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航空器遇到了紧急的情况,需要临时改变飞行状态时,在指挥混乱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酿成失误。
另外我国的航空设备老化不统一,更新进度慢,在一定程度上给空中交通的通畅和效率造成了不便。
1.2 空管技术和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管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管理水平以及设备技术等,都有很大的差距。
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民航事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储备方面比较欠缺,尤其是空管系统,所欠缺的地方是最多的,这就严重滞碍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作业关于中国民航业的PEST分析
作业关于中国民航业的PEST分析PEST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工具,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民航业的PEST分析。
政治因素:中国民航业受到政府监管和干预的影响。
国家民航局负责管理和监督整个行业,并制定政策和法规以保证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政府对民航业的支持和政策的调整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政府的开放政策和鼓励市场竞争的措施,使私人航空公司的发展得到了推动。
此外,政治稳定和对航空运输安全的关注也对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经济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民航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民航业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民航公司的利润。
此外,中国政府的投资和支持也推动了航空产业的发展,比如建设新的机场和航空枢纽。
然而,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可能对民航业造成不利影响。
经济状况的下滑可能导致乘客需求下降,而通胀可能导致成本的上升。
社会因素:中国人民的旅行需求和旅行习惯的改变对民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进行旅行。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航空便利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环保意识的兴起也使得对航空行业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持续关注。
技术因素:科技的进步对航空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能。
例如,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化技术使得航空公司的票务管理、飞行控制和机务维修更加高效和准确。
此外,无人驾驶飞机和超音速客机等新技术的推动也有望带来更大的变革和商业机会。
总结:通过PEST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政策、经济形势、社会变化和技术创新是中国民航业面临的主要因素。
对于民航公司来说,必须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不断改善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
民航整体局势分析报告
民航整体局势分析报告当前民航业整体局势持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些积极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对当前的民航整体局势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积极趋势1. 迅猛增长的航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航空需求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进行商务出行或休闲旅游,这为民航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2.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中产阶级的扩大,使得航空旅行在这些地区迅速普及。
亚洲、中东和南美洲等地区的中心城市成为了全球航空枢纽,为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3. 技术创新的推动:航空技术的不断创新,包括飞机燃油效率的提高、航线规划的优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等,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运营方式。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与问题1. 燃油价格波动:全球燃油价格的波动对民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燃油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中的占比较高,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对航空公司的利润产生压力。
2. 环保压力加大:航空业的碳排放成为环保界关注的焦点。
航空公司面临着减少碳排放的压力,需要采取更环保的技术和措施。
这对航空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增加了挑战,需要寻找适应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3. 竞争加剧:民航业竞争激烈,各家航空公司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崛起以及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变得更加有限。
航空公司需要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优化经营模式来应对竞争压力。
三、建议与展望1.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航空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飞机燃油效率,改善飞行安全性能,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升旅客体验和服务水平。
2. 加强合作与合资: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与其他航空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合资合作等形式,共享资源和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航空公司应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使用环保型燃油、提高飞机装备的能效,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并根据国际环保要求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作业:关于中国民航业的PEST分析
关于中国民航业的PEST分析一、我国民用航空公司四大航----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二、中国民航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稳步发展时期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重组扩张时期第四阶段(2002年----)迅猛壮大时期三、对民航业2002年至今的宏观外部环境分析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legal):1. 民航局表示支持国内民营企业投资民航业,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进入管制正逐步放松。
四大航将越来越受到新进入的航空公司挑战而不得不对现有策略做相应调整,或延续现有的差异化趋势,或效法民营航空公司采取低价战略。
民航业可能打破寡头垄断的现状,竞争性的新行业结构逐渐形成。
2.航空运输价格管制进一步放松。
《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允许国内航线票价在基准价(每人公里0175 元) 基础上上浮不超过25 %、下浮不超过45 % ,对价格管制进行了一定的松动;同时对垄断订价行为实行限制。
这一价格管制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航空运输业进入有史以来最为宽松的价格政策时期。
3、对外开放与国际关系。
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在影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中的商务流动与货物流动。
4、空域管制、流量控制、飞机晚点。
就航班准时起飞和抵达而言,中国内地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表现最差。
其中,6月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22019个航班中,仅有18.3%准时起飞。
晚点的问题并非仅限于北京。
在接受调查的上海、广州、昆明、南京、成都、长沙和乌鲁木齐等机场中,没有哪家机场能做到让半数航班准时起飞。
晚点原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40%,如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极端天气增多21.6%。
;流量控制。
我国民用航路仅占20%~27%,其余73%~80%的航路为非民用所占据。
由于我国空域管制的范围太大,航路受影响的因素太多,导致空管给运控的预计起飞时间总在变动。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及对策建议
当
前,中国民航正处于由民航大 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
示:3月份,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 53.4%,这是自 2009 年 3 月以来,该指数 已连续二十五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 的扩张区间。在宏观基本面积极向好带动 下,国内航空运输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一季 度国内运量同比累计增长 7.9%。预期伴随国 家紧缩性货币政策见效,通货膨胀风险将降 低,中国经济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 适应的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并继续成为支撑民航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同期,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进入2011 年, 受自然灾害、 国际金融形势不 稳定、地区战乱等等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经 济形势动荡加剧。具体看,当前的国际政治 经济的变化主要从航空市场需求与运输成本 两方面影响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稳健性。
May. 2011 (Vol. 125)
我国航空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政治经 济形势的影响。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 下,如何保持我国航空业的健康发展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航空运输企业是航空业的基础与生产 经营的核心。保持航空运输企业的健康可 持续发展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的现实基 础。需要科学、客观地研判当前国际政治 经济形势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影响,并有针 对性地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利用产业 政策,扶持和引导航空运输企业走稳健发 展道路,最终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 的历史性跨越。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 中国民航业影响的路径及大小进行深入分 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当前国际政治经 济形势下,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业进一步发 展的对策建议。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国内航空运输市场
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一直是航空运输企 业盈利最主要来源(2010 年国内航线收入占 总收入的 75.8%)。从应对 2008 年国际金融 危机经验看,在国际航空市场受较大影响 下,如保证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航空运 输企业仍可保持良好盈利。因此,国内航空 市场应是航空公司运营的 “稳定器” 当前形 。 势下,应从各个方面保障航空运输企业在国 内市场的盈利水平。具体可从加强运力调 控、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提高运行效率、促 进有序竞争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应适时进行运力调控。建议航 空公司采取果断措施,根据国内航空运输 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运力引进速度和运力 结构,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其次, 应减轻航空公司税费负担, 免征 或减征飞机引进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减免采购发动机、飞机辅助动力系统、飞机 起落架等高价格进口航材的关税和增值税, 实行国际航线用油的退、免税政策,研究出 台优惠税率政策,推进飞机租赁业务。 再次,应推动空域机制创新,提高运 行效率。调整优化空域结构,实现空域相 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完善全国航路航 线网络,增大航路运行容量,优化协调飞 行线路。 最后,应引导形成国内市场有序良性 31
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民航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民航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首先,回顾国内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从早期的只有几条航线、低水平设备的阶段,到如今庞大而完善的网络体系,中国的民航业在运输航空、航线覆盖、航班数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24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超过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超过80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不过,国内民航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安全问题。
2024年马航MH370事件、2024年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失事事件等,让人们对民航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加大。
其次是飞行环境问题。
国内民航航班的准点率相对较低,有时因气象等原因导致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
此外,航班密集度较高,导致航班延误问题日益突出。
还有体验问题,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有待提升。
国际民航业的发展现状也值得关注。
国际民航业除了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外,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
航空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航空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目前,国际航空组织已经提出到205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航空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竞争问题。
国际航空市场竞争激烈,各国航空公司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票价来吸引客户。
此外,国际航空业还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关系紧张、经济衰退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国际航空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
然而,民航业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器的燃油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和便利,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航空电子设备的创新等。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民航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及对策建议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及对策建议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及对策建议
范幸丽;刘向欣
【期刊名称】《中国民用航空》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当前,中国民航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我国航空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我国航空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总页数】3页(P.30-32)
【关键词】中国民航业;政治经济形势;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航空业;全球化;运输【作者】范幸丽;刘向欣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562.3
【相关文献】
1.中国民航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访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J], 鄢国荣; 肖治垣
2.《中国民用航空》《中国民航报》联合评选2004年国际民航10大新闻 [J],
3.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J], 黄仁伟
4.《中国民航报》《中国民用航空》联合评选2006年国际民航十大新闻 [J],
5.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 [J], 白云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民航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我国航空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我国航空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航空运输企业是航空业的基础与生产经营的核心。
保持航空运输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的现实基础。
需要科学、客观地研判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和引导航空运输企业走稳健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的路径及大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 进入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4%,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二十五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
在宏观基本面积极向好带动下,国内航空运输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国内运量同比累计增长7.9%。
预期伴随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见效,通货膨胀风险将降低,中国经济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与此适应的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并继续成为支撑民航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同期,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进入2011年,受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地区战乱等等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
具体看,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主要从航空市场需求与运输成本两方面影响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稳健性。
(一)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国际航空运输需求 当前,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直接导致国际航空运输需求下降,国际运量增长受限。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月份国际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6.0%,国际货邮周转量同比仅增长2.3%,相比1月份增速分别下降2.4和6.4个百分点。
3月份,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周转量也仅增长2.6%,近40个国际定期航班(1个往返航班计算为1班)取消,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开发困难。
具体看,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以下几点影响我国国际航空市场需求: 1.日本地震短期内将影响国际航空需求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报告,灾难对日本国内航线市场冲击最大。
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而言,中日航线上的旅客运量占整个国际旅客运量的32.5%(2010年),货邮运量占整个国际货邮运量的11.0%,航线收入则占整个国际航线收入的23%。
根据民航局运输司统计,自2011年3月12日日本地震爆发至3月31日,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已取消多个中日航线定期航班,预计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减少国际旅客运输量近11万人。
中期看,客运方面,受地震和核事故的影响,对日的商务和前往日本旅游的人数下降可能性较大,该区域航线的客运量将持续受到负面影响。
货运方面,日本地震将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航空货运量也将受到冲击,但因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承运份额较小(仅占中日航线货运总量的1/4),所受影响相对有限。
2.中东及北非战乱影响国际航空运输需求 今年1月份以来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埃及等非洲和中东国家政局动荡,目前已经演变为北约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划定禁飞区、实施军事打击,事态不断升温。
地区局势不稳定直接造成中东、北非航空需求下降。
据IATA最新统计,此次战乱直接导致 2月份国际航空运量下降1%。
此次战乱也影响了我国际航空运输需求。
短期内,航空运输在圆满完成撤侨运输任务的同时(执飞91班包机、接回我同胞26240人),也因抽调运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区域运力投入。
根据民航局运输司统计,自中东战乱爆发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已取消北京-开罗-北京航班定期航班34个,预计减少客运量近8000人。
此次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对国际航空运输需求的长期影响,则要取决于利比亚战争局势的演变。
3.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 一季度,美欧经济均呈现改善态势,但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均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下,以欧洲央行为首的各国央行重启加息,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不久的将来退出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各国为应对全球通胀局面而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一方面将令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势必影响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
作为中国两个重要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欧、中美两个市场均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这次的影响时间和深度很有可能超过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4.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200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已升值接近12%。
一方面,航空运输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汇兑收益,减轻了实际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本币升值促进了中国境外旅行人数的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出境旅游国。
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扩大到全球范围,人民币全球货币中地位显著提升,将有助于航空运输企业制定更有利于当地市场营销策略,有效改善航空公司外部经营环境。
但必须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的持续大幅升值将导致出口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很可能要伴随一段较长时期的阵痛(今年一季度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国内航空需求增长的稳定性也必然会因此而波动。
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来临,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会十分有限。
航空公司获得的汇兑损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经营中的困难。
在当前因利比亚局势与日本地震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形势下,如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引起国内经济不稳定。
目前看,这种升值压力已经开始影响国内航空运输需求。
(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油价影响巨大 此次日本地震、利比亚战乱等国际不稳定因素,均会直接影响世界石油供给水平,也成为近期国际油价飙升的重要因素。
自2月份起,国际油价快速上升,4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主力原油合约收于每桶110.30美元,突破每桶110美元,创造30个月来最高价位。
目前来看,全球粮价、油价、美元指数、产油国局势动荡等因素之间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风险,油价上涨持续时间和幅度超预期的可能性均较大。
航油成本一直是运输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
2010年,新加坡航油离岸价格平均为90.1美元/桶,我国航油平均销售价格为5762元/吨,航油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仍未超过30%,属于航空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当前,我国航油销售平均价格为7270元/吨,已接近2008年平均水平;如果未来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之上,2011年航油成本至少增加100亿,占整个运输成本比重将超过40%,这对一直以来国际航线盈利能力较差的航空运输企业而言,将构成更大经营压力。
而在通过征收国内燃油附加费转移航油上涨成本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航空运输需求(见图1)。
综上,短期看,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不稳定、运输成本显著增大情况下,必会对我国国际航空运输经营形成较大压力;中期看,由于通货膨胀、经济转型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需求,进而成为影响民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国内航空运输市场 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一直是航空运输企业盈利最主要来源(2010年国内航线收入占总收入的75.8%)。
从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经验看,在国际航空市场受较大影响下,如保证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航空运输企业仍可保持良好盈利。
因此,国内航空市场应是航空公司运营的“稳定器”。
当前形势下,应从各个方面保障航空运输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盈利水平。
具体可从加强运力调控、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提高运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应适时进行运力调控。
建议航空公司采取果断措施,根据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运力引进速度和运力结构,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其次,应减轻航空公司税费负担,免征或减征飞机引进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采购发动机、飞机辅助动力系统、飞机起落架等高价格进口航材的关税和增值税,实行国际航线用油的退、免税政策,研究出台优惠税率政策,推进飞机租赁业务。
再次,应推动空域机制创新,提高运行效率。
调整优化空域结构,实现空域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完善全国航路航线网络,增大航路运行容量,优化协调飞行线路。
最后,应引导形成国内市场有序良性图1国内航油销售价与航油成本占比竞争格局。
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运价监管、鼓励合作等方式,逐步避免“价格战”等恶性市场竞争,强化航空运输企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竞争优势。
(二)开拓国际航空运输市场 首先,鼓励航空运输企业积极开拓与新贸易格局相适应的国际航线。
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凸显。
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更加深入展开,将通过贸易、国际直接投资、金融、移民等各方面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在此过程中,将与这些国家之间形成更多的人流、物流,航空运输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新的贸易格局形成过程中,应鼓励我航空运输企业积极开辟向南美、非洲等地区新国际航线,增加新的盈利区域。
其次,合理引导企业联合重组。
在国际航空市场竞争中,我国航空公司的规模明显偏小,无法形成竞争合力。
可通过企业联合重组的方式,引导和推进行业以联合促发展,以整合聚能力,借此提升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水平,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拳头”。
最后,应提高航空运输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进一步完善国际航权分配与使用机制,规范国际航线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在繁忙机场预留一定比例的时刻资源用于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线航班,对特殊远程国际航线给予政策补贴。
(三)开展航油的专项研究,建立稳定航油供应与成本的长效机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加速,而由于供给约束、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石油供给增长下降,二者之间的压力造成了石油稀缺,全球石油市场已经进入日益稀缺的时期,且这种稀缺性呈现小幅逐步加剧态势。
作为航空公司不可替代的唯一燃料及最大成本项,航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是大概率事件,保障航油供给也成为航空运输企业能否稳健经营的关键。
据此,首先建议中航油与三大航空公司尽快联合研究航油套保机制,保证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锁定航油成本,最终形成稳定航油成本的长效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航油保障机制。
建议合理布局和建设与航空运输集中区域相适应的成品油储运配送基地,加强重点机场航空油料的物流、存贮、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航油战略储备库;同时还需发展航油物流,稳定和优化航油供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