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功与 过
陈独秀另类档案
![陈独秀另类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0b3913a5e9856a5612606d.png)
1923年至1927年是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初期,由于毛泽东执行中央决议领导湖南工人运 动成绩突出,受到陈独秀的赞扬,在“三大”前夕,毛泽东调 到中央当秘书,与陈独秀共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央文件均 由二人共同签署。因此双方接触较多。当时国共合作的局面非 常复杂,陈独秀已经感到很难驾驭,不像他写起文章来那么得 心应手。他常常做出一些决策,而这些决策经过实践的检验有 些是对的,有些则是行不通的。所以陈独秀在毛泽东的眼里, 他身上的那层耀眼的光环渐渐退去,呈现在毛泽东面前的是一 个实实在在的人,有伟大的一面,也有不伟大的地方,或者说 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一阶段后期他们关于农民问题已不 知不觉地出现了分歧。
相反,对于毛泽东来说,他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 命,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所以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引导党 下到农村去,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践的结果虽有曲折,但 总的来说是不断地取得胜利。所以他越来越坚信马克思主义,这 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差异。
二是时代的差异。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两人主要的历史功绩 产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陈独秀的历史功绩主要产生在1915 年创办《新青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前,包括领导新文 化运动、创建中共、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第 三次武装暴动等。这个时代我称之为“陈独秀时代”,因为这时 代的任何人的历史功绩都不能与他相比。这时代的特点是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打一个比方,是资产阶 级把革命领导权的接力棒交到无产阶级手中的接力区,或者说是 两个阶级激烈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时期。1927年以后,中国革 命的领导权就完全落到无产阶级的手里。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主要 在1927年以后,可以延长到1956年。同样,这个时期内, 没有任何人的历史功绩可以与他相比,我们可以称之为“毛泽东 时代”。陈独秀在这个时代里,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影响。由于 两个人的时代相承而不相叠,两个人的主要历史活动不相混杂和 冲突,历史功绩就互不掩盖,再加上毛泽东时代在陈独秀时代之 后,这是毛泽东可以坦然地肯定并公正客观地评价陈独秀历史功 绩的重要原因。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ad4f9ae5e009581b6bd9eb1d.png)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40d8910b03d8ce2f0066235e.png)
6. 7. 8.
“陈作为政治领袖,在中国不可能成功。他远远缺乏与中 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 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 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势力基础(如军队、干部)。正因为中国 不是资本主义的近代社会,中国没有近代民主制度和民主政 治,在实践上成功的中国政治领袖不是靠演讲、靠文章、靠 选票,而是靠实力、权术、政治上的‘得人心’,组织上的 ‘三教九流’和‘五湖四海’。这位书生气颇重的教授是注 定要失败的。”
激扬文字
每 周 评 论
1918年12月22日《每周评论》创刊于北京,陈 独秀主编,周刊。每星期日出版,四开一张, 分四版,采取报纸的形式。自第26期起由胡适 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 1919年8月31日 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37期。
该刊旨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内容侧重时事评述,文学创作和 文艺批评,先后出版了对于新旧 思潮的舆论、山东问题,对于北 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以及罗 素的讲演《我们所能做的》、胡 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等重要文章。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 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 有广泛的影响。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 袁项城“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 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陈独 秀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 寅》杂志。 1915年夏,陈独秀回到上海,住法 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9月15日 创办月刊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 《新青年》。 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和李大钊 合办《每周评论》杂志。
3.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 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 能替代的。 4. 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 千古,光照千秋。
中国近现代人物论
![中国近现代人物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ab1cd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c.png)
中国近现代人物论——陈独秀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党建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 、,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参半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在建党之处,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第一部分:生平简介陈独秀(1879~1942 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最初六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早年留学日本。
1903 年参加拒俄运动,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 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6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 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1921 年 3 月 24 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
7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在 1925 年到 1927 年的中国大革命中,多次反对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指示(为了保证合作,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但是由于缺乏有系统的、独立的阶级纲领指导,使得陈独秀等一次次被共产国际领导层错误的行政指令压下去。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在反革命屠杀中丧失,27 年到 30 年代初的失败浪潮使中共在城市工人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
对这次革命失败负有第一责任的共产国际领导层(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把全部责任推卸在它的中国支部——中共的头上,中共又把主要责任推卸在总书记陈独秀头上,指责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陈独秀生平功绩
![陈独秀生平功绩](https://img.taocdn.com/s3/m/37a4af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7.png)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积极参与了这场革命。他担任了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了中华民
3 国临时政府的组建工作。在临时政府中,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走向真正的现代化。陈独秀对此深感失望,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未
4
来。他认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文化和思想革命。于是,他创办了《新青年》 杂志,并以此为阵地,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思想。他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他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
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过程中,他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
陈独秀生平功绩
1 同时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高语罕、张光熙等
2
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他逐渐意 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产生了 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自尊心
3 为了救亡图存,他发愤苦读,探 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
1897年,陈独秀开始接触和研究 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并对中国的未来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 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清政 府,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陈独秀生平功绩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陈独秀开始流亡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1 政治、经济和文化,并积极参与了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活动。他的思想和主张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和完善
1902年,陈独秀回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
陈独秀
![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31f5c02f915f804d2b16c13a.png)
历史的长河缓缓流过。
人云乱世出英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在这个极度动乱的年代,英雄辈出。
但人无完人,英雄也不例外。
无论是何许英雄,都会有过错,对于有的人过错终被原谅,成为人生中的一次成长,而有的人却终将刻上错误的烙印,即使功绩显赫,也难掩其错误的严重。
他们的区别只是因为对过错的不同态度。
陈独秀,这个以民主主义英雄出场,以分裂党破坏党的消极态度谢幕的历史人物,追述其一生事迹不难发现,他属于后者,功绩显著错误严重,功过参半。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879年10月8日出生于安庆市北门后营陈家旧居。
家谱名庆同,字仲甫,科举名乾生,留学日本时名陈由己,辛亥革命后开始使用陈独秀的名字。
陈独秀两岁丧父,自幼跟随母亲查氏,其母虽尊崇封建礼教但为人正直善良,对陈独秀有很大的影响。
十八岁赴南京参加乡试未中,正是在这次乡试中,他深感科举制度的腐朽与黑暗,思想上偏向维新派,这也就决定了他今后十几年的行动。
陈独秀在科考以后专心学习时政,思想上有所建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沙俄抢占东北,东北混战,其在返回安庆途中,目睹列强在中国制造的种种惨案,深感帝国主义的残暴与清政府的无能,使他的思想愈趋激进。
后陈独秀又多次东渡日本,期间陈独秀在国内国外组织了数次爱国运动,创办报刊组织爱国团体。
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安徽俗话报》,,从习俗到地理到当今局势,无不涉及,对安徽民众的思想启蒙起了重要作用。
它的创办,为十年后《新青年》的创办提供了条件。
在辛亥革命期间,陈独秀当时的革命热情相当高,起草了革命缴文多篇。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二字岌岌可危。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开战,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他在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开宗明义打出来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并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一、自主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去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的功与 过
![陈独秀的功与 过](https://img.taocdn.com/s3/m/58be0f23376baf1ffc4fad8b.png)
主要事迹
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1919年6 月11 日,41岁的陈独秀上街向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要求政府“对日外 交,不抛弃山东省及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市民需有绝对集会、 言论自由权”。 当晚,他被逮捕。9 月16 日,在各界人士多方奔走和强大舆论 压力下,北洋当局被迫将他释放。出狱后的陈独秀一改此前20 年不 谈政治之主张,开始积极投身于实际政治活动。按警方规定,保释 后陈独秀只能在北京活动。但1919 年底至翌年初,陈独秀未经警方 许可即到武汉做学术讲演,回京后警察找上门来。李大钊闻讯后抢 先赶到火车站接陈独秀,几经辗转,两人南下上海。从此,陈独秀 开始与李大钊一起,着手创建中国共产党。
主要事迹
晚年记事
1932年,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被逮捕,1937 年出狱。此后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 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 的建议。 他所作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公开声称欲 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重新估 定一切价值”,对于“民主”和“独裁”等问 题提出自己的“根本意见”;二是在沉默孤寂 中,进行自己的语言文字学研究。长期隐居在 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 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陈独秀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呾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裃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迚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亍失败警醒每个共产党员都丌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
独 立 之 思 想 自 由 之 人 格
人物介绍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 不接受敌人的馈赠。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 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红色历史
![红色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15f37747fd5360cbb1adb01.png)
罗亦农1921年赴莫斯科学习,同年冬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1925 年3月回国后,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广东区委 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 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 局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8月,出席党 的八七会议,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当选为中央临 时政治局委员,并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代 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 书记等职。同年11月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同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共中央机 关工作。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 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 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 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1928 年4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 中共中央在《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刊发 《悼罗亦农同志》文章,指出:“罗亦农同 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 党员的楷模。”
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 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 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 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 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 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 鲁迅的解剖字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 儿”,鲁迅的解剖字成绩是 分 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 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 露给了他, 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 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 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 “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 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 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 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 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 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 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 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 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 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 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 活动。当时, 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 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 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 过这种思考, 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 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 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建党历程上筚路蓝缕之功——浅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建党历程上筚路蓝缕之功——浅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https://img.taocdn.com/s3/m/dd8367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5.png)
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 Vol.34No.1Jan.2021第34卷第1期2021年01月建党历程上K路蓝缕之功——浅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韩一德(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上,陈独秀、李大钊具有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唤醒了一代青年,提出要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奠基者。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共建党史上的佳话,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49X(2021)01-0001-06DOI:10.16160/ki.tsxyxb.2021.01.0001Pioneering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PC Founding:Chen Duxiu%s and Li Dazhao%s Agreement on Party FoundingHAN Yi-d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Abstract:On the arduous journey to the founding of CPC,Chen Duxiu and Li Dazhao play the pioneering role.During the May4th New Culture Movement&Chen Duxiu had awakeneda whole generation of the youth,and proposed that a strong communist party was needed toact as the proletariat%s pioneer and guide.Li Dazhao is the earliest and firmest Marxist in Ch5naandthe5deolog5calfounderfor CPC.Theagreementbetween Chen Dux5u and L5 Dazhaotofoundaparty wasananecdote5ntheh5storyofCPC,wh5chdeservesafurther study.Key Words:Marxism;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hen Duxiu;Li Dazhao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
陈独秀功大于过总结陈词
![陈独秀功大于过总结陈词](https://img.taocdn.com/s3/m/29f3dc72f46527d3240ce022.png)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对方辩友为我们展示了那些错误观点:第一:把陈独秀先生的过无限的扩大化,请对方辩友摸摸自己的良心,他的过的真的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大么,这些过相比较于他的功是不是微乎其微呢?第二:把一些有的没有的过一股脑的强扣到我们这位有着卓越历史功勋的伟人头上,别说我们是坚决不同意的,就是全国人民都不会同意的呀,对方辩友。
是的,我们承认他犯过错,但是我们看到这些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不可避免的呀,首先当时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形势悬殊,我们党成立时间不长,理论水平还不高,缺乏革命经验,即使是中央领导人,在理论上政治上也很不成熟,再者加上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来指导中国革命,最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然是探索,就会有错误,所以在种种客观及主观条件下,陈独秀是很难不犯错误的第三对方辩友张口闭口都是陈独秀先生的错,对方辩友怎么不看看独秀先生为我们做的那些不可磨灭的功绩呢,况且有些过错本是应当由共产国际、联共(布)和陈独秀共同,对方辩友不要把大革命的失败归咎玉陈独秀一个人呀,这样对这位伟人是不公平的哟对方辩友对陈独秀如此偏颇,我们不怪对方辩友,因为事实上后来人对陈独秀的历史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复杂是因为把我们评价他是把他与那个时代联系起来了。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起,到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可称为“辛亥革命时期”,代表人物是孙中山。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起,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可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从1927年井冈山斗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时期,代表人物是毛泽东。
虽然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大革命都失败了,但历史是不能割裂的,没有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就没有1949年的胜利。
同时,历史也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主要看其对历史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三个时期还有不少英雄人物,但谁也没有比这三个人的历史功绩大。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966e67e4524de518964b7dbf.png)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读《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有感3011207353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二班王双一.陈独秀是何人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忘记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人,这个有大功于党、于人民、于人类进步和解放事业的历史巨人却长期以来被作为“反面人物”大加挞伐,至今仍未获得应有的公正。
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城北的一间小平房里,卒于1942年5月27日,享年63岁。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陈独秀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1年留学日本。
1903年参加据俄运动,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他以进化论的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名著和科学的大旗,与李大钊合称“南陈北李”。
在1921年的中共一大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
他被称为中国的卢那察尔斯基,20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份量和影响力。
同时他又被批为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托派”,说明他也有一些错误。
就是这样一一位在中国革命史上轰轰烈烈,鞠躬尽瘁的早期共产党人,却以他贫穷廉洁的一生走完了自己的理想之路。
陈独秀活得轰轰烈烈,却死得简简单单,1942年5月27日谢世于四川江津县鹤山坪(现属重庆)。
如果他的经济稍微宽裕一点点,也许还要多活几年,不会在穷愁病苦中那么快就去世。
他完全可以争取到多活几年的优越的条件,但他始终操守着“廉洁”二字,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准则。
今天,我们读到陈独秀,仍然感到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很鲜活。
他代表了一个曾经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正因为他把共产党作为最崇高的追求,才表现得最廉洁,他对那些强取豪夺,贪占国家或个人钱财的赃官贪吏,历来都是恨之入骨。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15fe6fd389eb172ded63b7ec.png)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陈独秀的功与过
![陈独秀的功与过](https://img.taocdn.com/s3/m/39a21921cfc789eb172dc8ab.png)
陈独秀的功与过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他举着五四运动的旗帜,也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对中国的革命有着数不清的贡献,但是在成立共产党的后期,他却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几乎将共产党的命运推上绝路。
他身上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
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创办了《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开始向外界广泛宣传。
后来他前往上海,联系了共产国际组织,在其帮助下,陈独秀等人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与全国各地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了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重要负责人。
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他还是党的最高领袖。
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陈独秀偏离了革命道路,逐渐走向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道路。
在共产国际四大上,他放弃了各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在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非但没有认真分析革命失败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反而将目光转向“托派”,其革命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他被中共开除党籍后,进一步参与“托派”组织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了党内“托派”的首领。
由于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血的教训,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但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第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举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不仅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还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传播者。
10大革命烈士人物
![10大革命烈士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385691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f.png)
10大革命烈士人物十大革命烈士人物是我国历史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下是对其中几位英雄的描述。
1. 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
他积极组织工人运动,鼓励工人们觉醒,并提出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三大革命纲领。
他的奋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苏联顾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来自苏联的顾问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
他们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
他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战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他的领导和指导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朱德:朱德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将领。
他带领红军浴血奋战,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英勇和智慧为中国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6. 陈毅: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忠诚和勇敢为中国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7. 林彪:林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英勇和智慧为中国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8. 朱德:朱德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将领。
他带领红军浴血奋战,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独秀的功过是非
![陈独秀的功过是非](https://img.taocdn.com/s3/m/4a79c104bb68a98271fefa91.png)
功绩
第三,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 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 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 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 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 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 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 始人。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 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 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 千古,光照千秋。
1899 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
1901 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 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 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 《国民日报》。
1904 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 报》,宣传革命思想。 1905 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 王会,任总会长。
综合评价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 出的政论家。陈独秀是中国近 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 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 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 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 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 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 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 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 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 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 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 的表率。
综合评价
1991 年,胡绳玉在《学术月刊》 第 11 期发表了《中共党史人物 传不能没有陈独秀》,指出: “陈独秀的一生,如果从他 1900 年参加反清运动算起,到 1927 年大革命的失败,他已为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整 整 27 个春秋,作出了比他的前 辈、同辈都多得多的贡献。就 是在生命的最后 15 年里,在旧 中国的泥潭中,陈独秀依然在 趔趄向前,尽管步履蹒跚,有 时踯躅,有时摔跤,但他毕竟 没有当叛徒,没有做汉奸,没 有作出丝毫有损于我们这个伟 大民族的伟大国格和伟大人格 的事来。”
陈独秀:叱咤风云、功大于过的历史巨子
![陈独秀:叱咤风云、功大于过的历史巨子](https://img.taocdn.com/s3/m/9860c42449649b6649d747dc.png)
作者: 石仲泉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11-1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大众利益;伟大复兴
摘要:在迎接我们党90华诞的日子里,回想过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振兴中华、谋劳动大众利益为己任,继往开来,矢志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在时代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前途光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震古烁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5d97a3d3ce2f0066f53322a5.png)
陈独秀的功过人生历史的长河缓缓流过。
人云乱世出英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在这个极度动乱的年代,英雄辈出。
陈独秀——近代史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曾经被一代青年学子尊为思想启蒙的导师;他曾经推动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他曾参与并且领导了一场改变历史、改变名族命运的搏斗,率先创立了一个新兴的改变中国命运的政党,担任它的最高领导人,在风云变幻中起伏沉浮;他也曾受到创伤,在一片谴责声中离开政治舞台的中心,又被敌人投入监狱,最后幽居小城,穷困潦倒,郁郁而终。
陈独秀,这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感慨的人生史记。
早年,年轻的陈独秀从安庆登船沿江而下,怀着救世济民的壮志,去上海创办《新青年》,在那个当时已经保守到腐朽的神州大地上,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高声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到来。
他在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去北京大学主持文科教学后,又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并与李大钊等一批先行者推动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纪元。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威力,它留给后代人的思考、探索和启迪,一直贯穿整个 20 世纪。
就是这个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20 年代风云变幻的中国政局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登上历史舞台,并担负起历史赋予她的重任。
而陈独秀作为他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历史书上给与他的地位却是如此的尴尬,这从那些不愿腾出的版面上的只言片语已然不难看出。
中共“三大”后,陈独秀三次连任党的最高职务,权重一时,头脑开始膨胀,逐渐形成了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
党内许多重大的事情,往往不经过会议讨论而由他一个人决定。
“四大”后,他任中央总书记兼组织部长,权力更大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长”,对党内不同意见进行打压,像毛泽东这样有思想有主见、锋芒毕露的年青人,他就更不能容忍,多次压制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主张。
从陈独秀1919年前半年来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
![从陈独秀1919年前半年来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https://img.taocdn.com/s3/m/15778cc44afe04a1b071de61.png)
从陈独秀1919年前半年来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作者:张建朝胡应霞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2期摘要:1919年,对于陈独秀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是陈独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等上发表了很多文章,阐述了救国救民的道理,名声大躁:也是在这一年,他被迫离开北京大学:更是在这一年里,他与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领导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1919年前半年的陈独秀。
关键词:锋芒毕露;离开北大;五四爱国运动一、锋芒毕露创刊于1918年12月22日,周刊,8开4页,先后开辟了“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名著”,“随感录”等栏目。
每周评论》在1919年6月28日之前,陈独秀是主编。
在此期刊上,陈独秀发表了大量文章,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1月5日,在《每周评论》3号社论栏内发表了《国民军问题》,指出:“中国民困财穷”,“最好将现在所有的兵,分年裁尽,一个也不留”。
陈独秀在谈到俄国的事件时,说:“一般的工人农夫向来是受劳苦和践踏的,听了过激派的福音,当然是欢忭无量的,但过激派要求世人承认他的胜利,应该做出一种公平的政治组织,把国内混沌状态肃清才是。
”这是陈独秀对俄国当时社会状况的认识,反映了他在二月、十月革命之前已经开始关注俄国,注意思考这些阶级和派系间的问题了。
在《武治与文治》一文中,陈独秀尖锐而愤慨地指出:中国的武治主义,就是利用不识字的丘八,来压迫政见不同的政党,或者是设一个军政执法处,来乱杀平民。
中国的文治主义,就是引用腐败的新旧官僚,来吸取人民的膏血”,陈独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中国黑暗的政治现象,体现了他对中国政局实质的把握。
另外,从《每周评论》7号开始,陈独秀陆续发表了《我的国内和平建议》的长篇文章,对"和平会议”提出了关于先决问题、废督问题、裁军问题、国防军问题等关键问题所在。
在每周评论第23号上,车独秀发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醒》一文,开始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与政治觉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指出:“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一)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二)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还指出:“强权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
陈独秀之死
![陈独秀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f67d3ec6ad51f01dc281f13e.png)
陈独秀之死陈独秀之死?诗三百论苑-- 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CwM^ci罗学蓬Fn\千秋功过,世人评说。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独领风骚的陈独秀,在中共历史上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
本文披露陈独秀被捕入狱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断。
!// 1932年10月15,陈独秀没有想到,他被共产党开除党籍之后,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为此,《世界日报》刊登一幅漫画:主人公是受尽皮肉之苦的陈独秀——共产党一拳把他打伤了,国民党两拳把他打昏了。
nN/(-"1932年12月8日,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给蒋介石拍来电报: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帚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
24被誉为“世界20世纪的三大哲学家”也相继给蒋介石拍来恳求电。
特别是英国人伯特兰.罗素、美国人约翰.杜威更是陈词灼热,对陈独秀一片爱心。
o$l:Bt可蒋介石却无动于衷。
蒋介石说:“陈独秀虽已被共党排除,但亦是共党之鼻祖,危害民国,未戒组织社团闹事之病。
”在中山公园,蒋介石被记者团团围住,问及陈独秀事件,他说:“独秀虽已非共党之首领,然近年共产党杀人放火,独秀乃始作俑者,故不可不明正典刑。
”xFG}?诗三百论苑-- 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p‘& ?诗三百论苑-- 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x_Dc一 b?诗三百论苑-- 证求中华文化古典精神P1932年,在周家嘴路的一条弄堂底部,陈独秀仍在深夜奋笔疾书,吟诗骂世。
突然,整个弄堂一片漆黑——停电了!陈独秀叹道:“中国的现实就像眼下的光景,漆黑一团!。
e%kB"他拿根蜡烛正想点燃,突然几道手电光同时向他射来。
接着,沉重的铁铐锁住了他的双手。
M6陈独秀眼睛一瞥:“原来是你谢少珊出卖了我?!”说着,狠狠向谢的脸上吐了口唾沫。
*%>he谢少珊是“左派反对派”中央常委的秘书,曾经鞍前马后跟着陈独秀,备受陈独秀的赏识。
c6X8陈独秀在租界看守所见到了彭述之等几位被捕的党委。
彭说:“该如何是好呀?”“怕什么,我独秀已蹲了三次监狱。
党史人物--陈独秀
![党史人物--陈独秀](https://img.taocdn.com/s3/m/dc156cffd15abe23482f4db9.png)
党史人物--陈独秀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相参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在建党之初,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
陈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有人讥讽为自大,其实此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38个之多。
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只眼”、“实庵”、“致中”等。
签发中共中央文件,常用“T·S·Chen”。
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脆简称一个“老”字。
陈独秀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
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于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而是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陈独秀在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立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
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大力鼓动,被师生视为领袖,曾一度被捕。
出狱后他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前往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
1921年中共召开“一大”时,正是由上海组织发起并通知各地代表到会。
尽管陈独秀因受聘广东省教育厅长(后不到职)没有出席大会,只派包惠僧代表他参加,在缺席情况下被推举为中央书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事迹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 年》。《新青年》的出现,被史学家誉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壮丽的一次精神日出, 它标志着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此走上轨道。而陈独秀则扛起 “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通过倡导和组织新文化运动,当之无愧地成为“思想界的明 星”。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 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 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 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 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 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 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写在最后
通过了解更多的历史,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的陈独秀,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时代,他 不愧为:
中国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在他的呼喊倡导下,民主与科学成了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与运动主调,影响极其深远。他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既深刻又尖锐,是当时的人无谁 可比拟的。
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的革命者
主要事迹
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1919年6 月11 日,41岁的陈独秀上街向群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要求政府“对日外 交,不抛弃山东省及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市民需有绝对集会、 言论自由权”。 当晚,他被逮捕。9 月16 日,在各界人士多方奔走和强大舆论 压力下,北洋当局被迫将他释放。出狱后的陈独秀一改此前20 年不 谈政治之主张,开始积极投身于实际政治活动。按警方规定,保释 后陈独秀只能在北京活动。但1919 年底至翌年初,陈独秀未经警方 许可即到武汉做学术讲演,回京后警察找上门来。李大钊闻讯后抢 先赶到火车站接陈独秀,几经辗转,两人南下上海。从此,陈独秀 开始与李大钊一起,着手创建中国共产党。
独 立 之 思 想 自 由 之 人 格
人物介绍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 (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 《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于1927年 7 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 1929 年因为 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 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 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 国托派组织。
《中国共产党历史》
在大革命后期,当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 的斗争愈演愈烈之际,“以陈独秀为首的中 共中央却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以致在 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党内的右倾 错误逐步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大 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也 指出共产国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毛泽东认为陈独秀的“动摇的机会主义, 在进一步妥协明明就意味着灾难的关头,使 党丧失了决定性的领导和自己的路线”。甚 至认为,“陈独秀是个不自觉的叛徒。”第 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陈独 秀“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 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 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 降的政策”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 归于失败”,警醒“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 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
5
主要事迹
创立中国共产党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 独秀没有前去出席,而是派新婚的陈公博为 广州代表,又派包惠僧代表他出席,带去他 的信件和 4 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 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 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 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从一大到五大,历经国共合作的风风雨 雨,中共由一个 50 多人的小党发展为近 6 万人的党,陈独秀也连任五届党的总书记。
主要事迹
“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
1927 年7 月,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8 月7 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 会议作出决议,认为中共在陈独秀领导下, “执行了很深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方针”,导致 大革命失败。陈独秀事实上被撤消了总书记的 职务,其中共政治领袖生涯也正式宣告结束。
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 不接受敌人的馈赠。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 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终生的反对派
作为“康党”分子而反对满清顽固派,作为“乱党”分子而革命排满,作为革命派反对北 洋军阀,作为“五四”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而反对一切封建卫道士和守旧者,作为马克思主义 者而反对国民党的统治。最后,他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反对派,反对共产国际,反对马克思、 列宁、以及斯大林主义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主要事迹
晚年记事
1932年,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被逮捕,1937 年出狱。此后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 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 的建议。 他所作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公开声称欲 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重新估 定一切价值”,对于“民主”和“独裁”等问 题提出自己的“根本意见”;二是在沉默孤寂 中,进行自己的语言文字学研究。长期隐居在 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 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寒夜醉成
——陈独秀 孤桑好勇独撑风,乱叶颠狂舞太空。 寒幸万家蚕缩茧,暖偷一室雀趋丛。 纵横谈以忘形健,衰飒心因得句雄。 自得酒兵鏖百战,醉乡老子是元戎。
生平简介
• 1901年,参加有关反清的宣传活动。 • 1918年,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 • 1919年6月11日,在北京街头亲自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 1920年,参与建党活动,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 1927年,犯 “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同时低估了农村运动的力量 • 1929年,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反对武装保卫苏联口号,被开除党籍 • 1932年,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被逮捕,1937 年出狱 • 1942年病逝
主要事迹
开除党籍
1929年,中苏之间发生中东路事件,苏联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 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受共产国际影响的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向忠发、 周恩来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 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 批评,主张在这个时候片面宣传 “拥护苏联”“于我们不利”,绝 不能简单地认为“广大群众都认同 苏联是中国解放的朋友”。为此, 中共中央很快正式决议将陈独秀等 人开除出党。 陈独秀后发表《告全党同志书》 公开信。陈独秀是少数经过30年代 还幸存下来的中共领袖之一,但对 自己所创建的政党已经不再能产生 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