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相关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超级工程》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五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片中每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北京地铁网络》、《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 船》。
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为拍摄此片,纪录频道派出了一流创作团队,历时一年,通过航空摄影、水下摄影、特效摄影、动画合成等多种视觉表达方式,力图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赏体验。
他强调,纪录片《超级工程》是纪录频道今年继《春晚》、《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第三部现实题材作品。
“纪录频道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现实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策划了一批中国最具时代特征和情感共鸣的现实类纪录片选题,《超级工程》聚焦重大工程建设,相信会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刘文说。
本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核心团队创作完成,前后历时一年,全片影像宏大,震撼,具有冲击力,同时注重细节的发掘和刻画。
除常规拍摄外,本片借助CGI和航拍、水下摄影等特殊摄影技术,力求为观众创造新颖、独特的视听体验。
“追随镜头,观众会看到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饱览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体验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第一根钢圆筒震沉的惊心动魄,畅想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对制造LNG船的极其严苛的安全标准也会感同身受。
”该片总导演李炳说。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则表示,纪录片《超级工程》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他相信这部纪录片“将给海内外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
CCTV重磅打造的纪录片《超级工程》正式登陆荧屏,这部纪录片聚焦国内五大重点尖端科技工程,将那些建筑过程中鲜为人知、上惊心动魄的场景纳入《超级工程》的镜头。
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
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造到6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绿色超级摩天大楼。
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打造东方“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
纪录片《超级工程》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相信这部纪录片“将给海内外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
第一集:港珠澳大桥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工程师们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
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第二集:上海中心大厦
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
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造到6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绿色超级摩天大楼。
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打造东方“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
第三集:北京地铁网络
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年时间,要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
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辐射于这座城市的地上地下。
讲述地铁人在日益密集的城市中,为地铁寻找安全空间的故事。
第四集:海上巨型风机
在人类目前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中,风能是在可知范围内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能源。
在中国市场,一部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可以不消耗任何燃料,从空气中最终获取超过4亿人民币的电能。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但是,中国的雄心不止于此。
第五集:超级LNG船
它是世界上造价最为昂贵的货运轮船,投资超过3亿美元。
它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民用船只,全球只有13家船厂允许建造。
它的海上航行,可以让所有船只退避三舍,它就是LNG,液化天然气运输专用船,它将承担起上海市一半的天然气供应,它让便利的生活成为可能。
[2]
评论的角度
1、制作方面:
(1)片头:设计引人入胜,折纸式的各式建筑依次展开,镜头的设计和衔接非常巧妙。
(2)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影像炫目夺人,以各种奇异的视角拍出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
换言之,这绝不同于以往中国同类题材的任何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洋溢着激情和动感的作品,“炫”和“酷”是它的风格。
①为了获得最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全片运用了航拍、水下摄影、逐格、移轴等拍摄手法,剪辑上也独具匠心,每分钟的画面量做到了国内纪录片最多。
密集的信息量,目不暇接的精美画面,使得这部讲述工程技术的纪录片赏心悦目。
②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很多非常规的镜头。
影片中通过安装在塔吊车上和运输车上的镜头,以这种视角带来的新鲜感,很多都是摄像师系安全带在高空或水下等高难度的地点和场合拍摄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同时也让这些拍摄的镜头更加珍贵,在展示各项工程的进展时经常用到的一种全景镜头,全面展示了一项浩大的工程所需要花费的工程量和人力。
此外,还有一种快速拉动的镜头是为了将一些数据变得形象可感,如在港珠澳大桥中,介绍修建180米长的海
底隧道时,用到的画面是,先将镜头推至180米外以一位工人为参照物的中景镜头上,然后迅速拉至180米开外,给人视觉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也将这个数据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③在《上海中心大厦》这集中,有个画面是一根巨大的钢筋被吊到高楼上,正常的拍摄角度是地面的仰视或楼顶的俯视,但画面最终呈现的是平行视角——摄影师将一个小型摄影机加上广角镜头绑在了钢筋上,一起随钢筋升了上去,这就拍出了陌生感。
这部纪录片的影像炫目夺人,以各种奇异的视角拍出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3)声音是纪录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超级工程》里,主要探讨音乐、同期声和解说词的特点。
①音乐作为解说的背景映衬一直贯穿始终,本部纪录片里,紧张快节奏的音乐渲染了气氛,为高难度复杂的技术工作做了映衬,各种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中需要克服无数的困难,在时间和质量双重标准的考量和要求下,此类风格的音乐更是能凸显这一特点。
快节奏也是本纪录片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②同期声主要是在采访时采用的现场声音,用参与工程制造的工人专家等负责人来介绍项目特点时,对自己所熟悉的参与的领域讲解会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③解说词:尽量做到简单明了的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部科普题材的纪录片里,一些偏专业的艰难晦涩的数据和工程术语更是需要解说词用电视语言来一一化解,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可感可视,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做参考对比,以谋求通俗易懂。
A类比举例:类比和举例是这片中常见的解释手法,例如,在第一集港珠澳大桥中,介绍被移走的淤泥时介绍,“超过800万立方米的淤泥被移走,相当于3座146米高的胡夫金字塔”,在建桥初期的规划中写道,“要满足30万吨油轮通过,必须修建一座桥面高度超过80米,桥塔高度达到200米的超级大桥。
80米的高度的概念大概在26层楼以上的这样的高度,你可以设想一下,在26层以上的这样的高度开车,是什么样的感觉”描绘海底隧道时“不仅是国内最难的世界上最有难度的海底隧道重量达7600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B比喻:比喻的手法,在港珠澳大桥中介绍海底淤泥带来的困难时候,将淤泥形象的比喻成水豆腐,“淤泥像一层水豆腐用抛石坡堤或者是常规的重力沉箱结构,坐在“豆腐”上,只要把抛石或者是沉箱一放上去,它就会滑出去,站不稳,我们常规的方法就是把这块“豆腐”挖掉,或者把这块豆腐先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变成“豆腐干”,然后它才能够把这个抛石固定住”等等这些方法都形象的化解了工程术语中的晦涩难懂。
(4)特效:CGI技术的运用
①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纪录片中大量运用的三维动画更是将偏专业的工程学名词等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可视化语言,如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在介绍修建人工岛挖海底隧道的盾构技术、沉管隧道技术、拼接圆钢筒模板拼接方案等等经常使用到三维动画,这样一来将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可感,令观众对片中超级工程的全貌和细节了然于胸,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运用CGI(电脑三维技术),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可视化,让观众能形象可感。
②三维动画的大量使用,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片中,很多科学原理的阐述以及工程完成过程的演示,都是借助三维动画来完成的。
据介绍,整个动画团
队历时一年,在严格遵循技术数据的基础上,屡出奇想,大胆创新,创作出了美不胜收的缤纷动画,堪称视觉奇观。
③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超级工程》中的三维动画。
为了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实施过程展示得直观形象,全片大量使用了三维动画。
该片动画团队在严格遵循工程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实现了所有预先设计的效果,令观众对片中超级工程的全貌和细节了然于胸,仿佛身临其境。
(5)风格:突出恢弘大气中的炫目酷感与以往国内制作的工程技术类纪录片不同,《超级工程》全面颠覆了观众的想象。
它不再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宣教式的作品,而是采用了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展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工程建设。
全片影像的整体风格恢弘大气、炫目夺人,动感与酷感并存。
2、结构内容:
(1)选材:社会题材该题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新鲜性。
在大规模建设的时代,各种工程事故频发,所选取的超级工程项目可以在某些层面上改正人们的偏见,同时这些在建的工程都是涉及到人们生活,与各种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普通民众又不是很了解,所以该类社会型选题就具有新鲜可感性了。
(2)结构:从整部系列纪录片来看,是板块式结构,五集分别介绍不同的工程项目,各板块独立成篇,互相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而每一集又是按照平行式的复线结构。
围绕同一个工程,不同部分由不同的工厂和公司来制造和设计,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解说词中这样介绍“上海中心大厦以每5天一层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工地30公里之外的一家大型钢厂则是火花四射的景象”。
(3)故事的营造:每一集里,都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令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在《海上巨能风机》这一集中,变幻莫测的天气,起伏不定的海面,都给安装风力发电机带来了种种不确定因素,面对重重困难,人们忧虑不安,但更有克服阻力的勇气和智慧……全片客观记录了建设过程,将最具价值的闪耀瞬间纳入镜头,让您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时而担心,时而惊喜,时而感叹。
(4)细节展现:
①纪录生活流中的闪耀瞬间纪录片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讲述了包括中铁一局在内的地铁建设者的工作和生活,真实纪录了施工场景。
其中以中铁一局城轨公司员工高锐轩为人物主线的视频多次出现,在46分的记录片中超过5分钟,央视累计播出超过50分钟。
这些镜头真实记录了高锐轩在北京地铁建设中作为盾构机司机时的工作、生活、情感和梦想,细腻地描述了他在北京地铁盾构施工中工作环境,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刷新全国盾构记录的经过和情感变化。
鲜活呈现了这些奇迹背后建设者的漫长历程和艰辛付出,使得央视首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也向全社会展示了中铁一局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企业形象。
②无论是“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还是“超级LNG船”,在分别介绍每一项工程的时候,分不同过程不同细节的引入工人建设者,从他们的视角来介绍工程本人,显得更人性化。
例如,在“超级LNG船“这一集当中,分别在不同的流程细节上介绍到了LNG船坞组组长、吊车手小靳、焊接女工人周丽芬等。
伴随着还有工人的生活和情感,像高空塔吊魏师傅,解说词中这样介绍“随之而来的是无依无靠的恐惧和长点
的孤独,塔吊司机站在高空,唯一的交流来自对讲机,忙碌了一天的魏师傅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随之镜头切换的是魏师傅喝茶拍照的细节。
在介绍前面提及的焊船女工人周丽芬时还介绍了其家庭情况,周丽芬离开老家来到上海成为一名工人,现在的丈夫就是与自己同在一个工厂打工结识的,二人共同为在上海买房而奋斗着。
无一不彰显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3、主题:
(1)、《超级工程》一共分五集,每一集分别介绍不同的工程不同的主题,总的主题寓意为中国伟大工程巡礼,展现了新中国强盛的综合国力。
但在纪录片中并非单纯冷冰冰的介绍枯燥的建设过程,人文性始终贯穿在整部片子当中,以人为本,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为本是纪录片的重要体现。
(2)《超级工程》也没有放过宏大工程下的“渺小”的人,这在情感上无疑能引起观众的巨大共鸣。
事实上,每个故事中,超级工程的建设者们都格外出彩。
李炳介绍:“大型盾构机的操作员、液化天然气船的焊接工、摩天楼顶的吊装工……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他们的形象并不完美,遭遇挫折也会抱怨,但是看着他们认真地工作,听着他们说自己的梦想,你会发现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物,正是超级工程不可缺少的建设者,是他们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
首段(3)与此同时,《超级工程》好讲更多的镜头对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是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追随镜头,观众能够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超级工程》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 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