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篇一:湘江水质调查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请还我们美丽的湘江,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学院:树达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小组成员:洪敏(组长)钟雪梅周鹏翅谢志芳唐丽娟胡添芳刘强
调查时间:3月21号到4月1号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个别访谈
前言
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湖南境内)省内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
长沙及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省直辖市均坐落在湘江沿岸。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队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湘江水质越来越差,已经直接危及了湘江流域七市一地的百姓生活健康。
最新的城市水源检测成果表明,长沙,湘潭和衡阳水源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跻身为全国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因此,研究湘江水质的变化及防治对策对今后湘江流域甚至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XX年3月21号,我们小组乘着有两节课休息实践采用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就近期湘江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调查。
到XX年3月28号,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又一起来到湘江边对几个排污口进行了水采样,由于这天下雨,我们匆忙采了水样回到学校进行了ph测试,还访问了一些钓鱼的叔叔们。
正文
调查背景: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让我们节约用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XX年世界水日的到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水成了热门话题,我们趁这个机会来认识水、了解水、从而爱护水。
调查目的:
通过湘江长沙段的实地走访,亲身调查实践,全面的了解湘江长沙段的污染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全面了解长沙居民对于环境意识和认识程度,对湘江长沙段的饮用水源,企业污染,农业面污染,生态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倡
导更多的人来关注身边的母亲河,关注湘江的水环境保护。
调查内容:
我们通过查询湘江水质的资料得知:湘江干流主要污染是重金属和氨氮超标,其中氨氮主要是两岸人口排放的生活废水造成的,随着沿岸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排放口管理,氨氮的问题正在逐步
好转,现在比较麻烦的是重金属超标,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本身河水里的本底值就比较高,又经过几百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破坏性开采,大量含有重金属的矿渣沿河堆放,形成无法治理的持续污染源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30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
但我省水资源分配不均,用水总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XX年,国内生产总之翻一番,人口约7000万,城镇化水平为55%,五个城市的人口将超百万。
到那时,即使在中等干旱年份,我省也将缺水46亿立方米。
然而,长沙的污染日趋严重已影响长沙饮用水源的水质,水污染的危机正在逼近长沙。
目前,长沙市39家重点企业用水总量达万吨。
其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48%,而北京为%,美国已达到87%,前苏联则为90%。
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让长沙成为水污染型缺水和供水不足型(包括粮田灌溉在内)兼而有之的缺水城市。
市民们是不是还在浪费水资源呢?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市供用水矛盾还会加剧。
连日来,受沿岸污水排放影响,正在持续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的长沙湘江水质情况堪忧。
长沙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上午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跌至米,仍低于米的城区供水警戒线。
记者在长沙湘江橘子洲大桥附近看见几处正不断排放污水的管道出口,在污水回流处恶臭弥漫、垃圾聚积。
据了解,自XX年12月以来,受降雨严重偏少和湘江中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作为长沙市区主要供水水源的湘江水位一跌再跌,水体自净和纳污能力严重下降,沿岸城市的自来水取水面临着困境。
与此同时,长沙湘江沿岸却存在持续排放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一步加剧了长沙段湘江水质的恶化。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由此而来。
相当长时期内,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
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污染背后,既有历史包袱沉重、粗放式经营、科学技术落后等客观原因,也有长期以来高污染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躲猫猫”似的拉锯战。
株、长、湘位居全省环境污染前三名湘江流域工业污染主要来自化工、有色、钢铁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排放废水占长株潭三市废水排放总量的73%。
虽然污染严重,但这些产业在长株潭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大。
以株洲和湘潭为例,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产
值占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2%和63%,其中大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均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建成。
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是长株潭区域工业重镇,同时是全国闻名的污染“重灾区”。
我们小组成员来到湘江边我们一眼望去湘江边有很多的了油菜花,这对于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的居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视觉享受,在湘江干枯的河床上的那些油菜地里到处都是拍照的情侣。
可是这些油菜地却对湘江进行了第二次污染,大量农药的喷射和化肥的播撒,难免又加重了湘江水质的污染。
最主要的是湘江里的泥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这样的菜种出来,菜中的污染比湘江水污染更甚。
这样的菜最后到了长沙市居民的餐桌上,对长沙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又是一大危害。
江边大堆小堆得垃圾,一些还腐烂发出很难闻得臭味,我想来观光旅游的人看到也会对长沙的印象大打折扣吧。
我们边沿着水边走,光眼睛看,鼻子闻也能闻出湘江水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我们还是进行了实践,对湘江水质我们采取了采样水的措施,来检测水的酸碱性,我们采了五个段的我
们一来到湘江的河床靠近那些排污口的地方。
那种气味实在是太难闻。
那些小洼地里的水完全是臭水,在排污口的上面,不仅气味难闻,我们还能知道那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有的排污口排出来的是黑色的水,有的人说这些水混杂了工业污水,我们很支持这个观点。
其他有的排污口尽管水不是很脏,没有发黑,但是那些水有着难闻的气味,还能清楚的看到一些脏东西,尤其是在排污口的下游地区还有很多是厕所的难以降解的东西。
我们小组调查后建议:
1、政府应当需要控制工业污染。
严查沿河污染源,如工厂排污管。
查到重处企业并对第一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2、政府应当需要控制生活废水污染。
对各生活废水排污口统一规划,建立分布图,定期对出水口水污染程度进行监控。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可以避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3、政府行为。
坚决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完善对工业污染企业及责任人的处罚要有文字文件或法规,不能以罚代法。
即使罚,只能按污染程度(所以要有文字法规)进行处罚,还可以反推污染程度进行处罚,不能按企业好坏处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
4、政府应当需要完善城市污水处理体系。
建立统一污水处理工厂
5、政府应当需要加强对生产污染源企业的监督管理。
沿河多植树,保持水土
6、政府应当需要减少污水的污染度,利用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中和或沉淀
7、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搞好大众教育,对大众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沿江边可以树立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
8、政府应当需要建立奖罚机制,防止类似株洲死猪的事情发生
9、加快产业升级,及时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促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型转变
10、保护水源地,保证人民的用水安全
11、严禁在湘江的河床上进行种植,发现者进行严肃的处理。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湘江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湘江水资源的紧迫性,湘江水来自各类的污染已经很多了,大家需要提高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认识到一些旅游观光者的不自觉性,还有他们会乱扔东西,而不会扔到垃圾桶去,由此我们可以想,是不是江边垃圾桶数量过少,满足不了游客,还是说他们自身就不具备保护环境的心态,这也让我们感到心寒的一点所在,希望大家以后要好好保护好我们的湘江,好好爱惜我们的地球!
我省也提出要湘江沿岸的排污口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可能从我们实地考察后,也能从访谈的叔叔们口里了解到湘江水近年来也在不断改善,虽然说江边的环保工作还不是很到位但是我们最近还从网上了解到,湘江的株洲段和其他湘江水质较好的地方都出现了死猪,那些死猪都已经腐烂,那些死猪在河流浩浩荡荡的,并且发出一股恶臭。
在发生了这样严重污染之后,湖南省环保局居然发出声明说这些死猪没有污染湘江是水源,这样的声明难免让人质疑。
但是我省的确做出了行动,在我们第二次调查中,遇到了一批志愿者,过来打扫江边的卫生,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的母亲河会有光明的一天!
这次的调查是在世界水日的前后,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水日的目的和背景,对我们以后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资源等方面有了清晰的意识。
为我们以后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有了心理准备。
这是调查实践不仅使我们全组成员加强了各个成员间的合作,而且增强了成员间的友谊。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各类的调查。
感谢老师给我们锻炼的机会。
篇二: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半年水质调查报告(XX年3-5月)
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湖南境内)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
长沙及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省辖市均坐落在湘江沿岸。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湘江水质越来越差,已经直接危及了湘江流域七市一地的百姓生命健康。
最新的城市水源检测结果表明,长沙、湘潭和衡阳水源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跻身为全国水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因此,研究湘江水质的变化及防治对策对今后湘江流域甚至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湘江近年来的水质情况,探寻造成湘江水质问题的原因,总结湘江治理的经验教训,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服务于“两型社会”的建设,XX年3月至5月,我们小组采用访问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近期湘江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们组首先到湖南省环保厅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随后又去了长沙市水利局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正文
一、湘江水质污染的回顾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省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其中湘江总流域面积9.46万km2,湖南境内8.54万km2,湘江占湖南省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6.5%。
湘江水质优良,古人称“湘江秀木茂盛,
江澄如练”。
20世纪初,毛主席《沁园春·咏长沙》诗中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至20世纪70年代湘江水质仍为Ⅱ~Ⅲ类,有绿色湘江之称。
湘江水资源丰富,促进了湘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早有始祖炎帝农耕足迹,自秦代凿灵渠以后,湘江为中国南北通道。
解放以后,湘江流域工农业生产有更大发展,是湖南经济的摇篮,湘民的母亲河。
湘江水质在8O年代基本能保持在二、三类水质,除洪水期外,河水基本清澈。
但80年代末期,湘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变得越来
越突出,特别是汞的污染使长株潭流域出现了超标现象,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的超标排放,90年代后,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加强湘江流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XX年后,因有色金属的价格爆涨,一些个体企业开始了非法湿法冶炼,特别是从事铟的冶炼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含镉母液,这些本来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母液排入湘江后,造成了湘江水质的镉超标,并出现了XX年的一、六镉污染事件。
重金属污染事件均与工业高强度排污有关,通过有针对性的工艺改革与污染治理,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改善湘江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样本断面的选取
由于湘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96亿立方米,但水
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4-6月,一般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0—50%;5月份径流量最大,汛期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
而秋冬季出现的枯水期,径流量仅占总径流量的10——13%。
枯水季节湘江由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而流量减少水质同比是一年之中最差的,且正常情况下比较稳定,故暂不予分析。
本次调查则以熬州(位于衡阳市,湘江上游)、乔口(位于长沙市,湘江中游)、鹿角(位于岳阳市,湘江下游) 3 个国控断面作为评价断面, 以pH 、DO 、CODCr 、NH4-N 、NO3 - N 、TP 等6 个指标作为主要参评因素,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综合分析评价了近期湘江(以XX 年4~9 月为代表)的水质污染状况。
三、湘江水质污染现状与分析
表1 各断面水质调查结果单位:mg/L
表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单位:mg/L 从以上表中可知,总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XX)Ⅲ类水水质标准的仅8次,占总数的%,其中Ⅳ类水7次,
Ⅴ类3次分别占检测总数的%和%。
超标的项目主要是TP,COD Cr和DO。
TP达不到Ⅲ类水标准的次数最多,达到8次,占检测总数的%;COD Cr和DO比较少,分别有3次和
1次,分别占检测总数的%和%。
不同时期的水质评价结果与分析如下:由各断面水质调查结果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可知,4 月水质较好,各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水质标准,其中乔口断面为Ⅱ类,熬州和鹿角两个断面为Ⅲ类; 是由于4 月初还未进入早稻种植期,而又刚刚进入汛期,水量有所增加,则污染物浓度较低,水质较清洁。
5 月只有鹿角断面达到了Ⅲ类水水质标准, 水质处于清洁水平。
而熬州断面水质是Ⅳ类,乔口断面为Ⅴ类, 水质均处于轻污染水平;超标项目均为TP , 是由于5 月早稻已经施肥,且汛期降雨将N 、P 通过地表径流大量带入湘江所致。
6月各断面水质均为Ⅳ类,超标项目均为TP,但总的来说水质尚且清洁。
原因是6月份降水量增大,稀释了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元素。
7 月水质较差。
熬州断面水质为Ⅳ类, 超标项目为CODCr ,超过Ⅲ类水水质标准0. 148 倍; 水质尚处于清洁水平。
乔口断面水质为Ⅴ类,超标项目为CODCr 和TP,水质处于轻污染水平。
鹿角断面为Ⅳ类,超标项目为TP,水质尚处于清洁水平。
由于晚稻开始施肥, 污染物浓度升高, 加之当年7 月遭遇了旱情,污染源增加而水量减小,更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8 月熬州和鹿角两个断面均达到了Ⅲ类水水质标准, 水质均处于清洁水
平。
而乔口断面水质为Ⅴ类,超标项目为CODCr 和TP , 是由于乔口断面处于工商业中心长沙市下游,生产废水,生
活污水的排放较为严重,而且8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进入伏旱时节,旱情也比较严重,水量少,污染较为严重。
9 月熬州和乔口两个断面均达到了Ⅲ类水水质标准,水质处于清洁水平。
鹿角断面水质为Ⅳ类,超标项目为DO,水质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10月——第二年3月为枯水季节,降水量偏少,影响湘江中下游出现持续枯水现象。
XX年1月20日,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发布的水文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4时,湘江长沙段水位已降至米。
而始自XX年9月下旬、迄今持续3个多月的湘江枯水已给沿岸居民供水和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制约了湘江航运。
根据本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湘江不但冬春季节(枯水期)水质最差,而夏秋季(丰水期)水质也较差,说明了湘江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威胁到了湘江中下游人们的生活。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 1981-XX 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总体水质在自上世纪 90 年代呈恶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增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污水和垃圾向河中倾泄,导致湘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使主要河段枯水季节水质超过Ⅲ类。
省水质监测中心XX年9月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监测,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Ⅲ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为25.6%;32个河段为Ⅳ类水,占75%,属已污染水体。
其
中湘江干流有2个河段水质为V 类。
根据水质评估标准,1V 类水属已污染水体,只适用工业、农业等用水。
湘江污染点源主要来自化工、冶炼厂矿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面源主要来自农村化肥、农药和群众开矿采砂等。
干流21个受污染河段主要超标项日为总大肠菌群、非离子氨、石油类、亚硝酸盐氮、溶解氧、pH值、总坤、总汞等。
2. 湘江上游污染较轻,水质较好;而中下游污染较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湘江上游人口较少且相对分散,工业区也比较少,特别是重工业中心少,使得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较少;湘江中下游则是人口稠密,工业中心众多,污染严重。
所以,湘江上游水质要比中下游好。
篇三:湘江水质污染调查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湘江水质及污染状况调查报告(1桥——2桥河西段)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4)班金颖、胡曦、王晚晚、邓紫琼、赖雨、陈强、季磊、刘芳宏、刘颖
辅导老师:万大娟
目录
一、调查流程 ................................................ (3)
二、湘江流域基本概况 (4)
三、湘江水质基本情况 (4)
1、20世纪90年代——XX年(“十一五”计划前 (4)
2、XX年至今 ................(来自: 小龙文档网: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 (4)
四、与湘江相关法律法规一览 (5)
五、湘江边排污口状况 (7)
(1)湖南省XX-XX年治理湘江相关情况分析表 (11)
(2)实地勘察排污口情况 (7)
六、湘江水污染原因分析 (14)
1. 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 (14)
2. 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湘江 (14)
3.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4)
4. 取缔流动加油船舶 (14)
七、对防治湘江水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15)
八、调研心得 ................................................ .. (15)
九、实地勘察照片 .................................................
16
关于湘江水质及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1桥——2桥河西段)(XX级城规班第二小组陈强、季磊、金颖、胡曦、王晚晚、邓紫琼、赖雨、刘芳宏、刘颖)
【摘要】:湘江总体水质在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呈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湘江的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不断加剧,镉米的大量出现等都反应了这点。
近年来,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在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得到强力推进。
本报告就长沙岳麓区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河西段湘江水质问题及排污口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字】湘江水质、整治污染、法律法规
一、调查流程
调查时间:XX年4月24日
调查对象:湘江水质及沿江排污口
调查方式:上网查资料、实地走访、向居民咨询调查
调查分工:PPT制作:金颖、胡曦、王晚晚、邓紫琼
赖雨、刘芳宏、刘颖
照片拍摄:全体成员
咨询交流:金颖、陈强、胡曦
报告撰写:陈强、季磊
二、湘江流域基本概况
湘水即湘江。
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零陵以上为上游,永州至衡
阳为中游,湘江在衡山以下为下游。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
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
湘江在永州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
湘江在永州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
湘江在衡山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
三、湘江水质基本情况
1、20世纪90年代——XX年(“十一五”计划前)
湘江总体水质在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呈恶化趋势 ,致使污染加剧的主要因子是总大肠菌群、磷、石油类和汞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 ,近年来生活废水污染日益突出 ,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 ;在干流不同河段中 ,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表现。
除此以外,经过网上资料得知:近年来,每年排入湘江的污水多达30多亿吨,部分支流和河段由于铅、砷超标造成了水生生物绝迹的现象。
调查中得知,在湘江一桥到二桥河西段,咸嘉湖附近有个龙王港排污口,当地居民反映,每当此处排污时,都恶臭难忍。
2、XX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