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强化换热试验研究_牛广林

合集下载

《核科学与工程》总目次

《核科学与工程》总目次
传统 共振计 算方法 改进措 施 的初 步可行 性研究 ……… …… ………… …… 张 正习 , 校丰 , 少泓 蒋 张
高温气 冷堆包 覆燃 料颗粒破 损机 制及失效 模 型… ……… …… ……… … 杨
林, 刘
兵, 邵友林 , 等
3 85
基于 C D的反应 堆局部 三维流 动模 型与时空 中子动力 学模 型耦合研 究 …… …… ……… ……… … F
总 目 次
第 3 0卷 第 1期

21 0 0年
体 化压水 堆双恒 定运行 方案控 制策 略研究 … ……… ……… …… …… 徐文奇 , 彭敏俊 , 刘建 阁 , 等
进 , 长 良 , 淑娜 刘 李

稳压 器压力 水位控 制系统 建模 与仿真 … …… ………… …… ……… ……… 马
中 国实 验快堆 三废控 制系统 … ………… ……… ……… ……… ……… ……… ……… 李
禾 , 晓薇 李
液态铅 铋 回路设 计研 制与材料 腐蚀 实验初步 研究 …… ……… ……… … 吴宜灿 , 黄群英 , 柏云清 , 等 I WR 非能 动余热排 出 系统运行 特性分 析 … ……… ……… ……… ……… ……… 代 守宝 , 敏俊 P s 彭
E R 缓 解 S TR 事 故 的 设 计 特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郑 P G
中 国实 验快堆 汽轮 机的首次 冲转 …… …… ……… …… ………… ……… …… ……… 张亚 勃 , 张东 辉 G o法 在 C F E R核级循环 冷却水 系统 的动 态可靠性 分析 ……… ……… ……… …… 杨丽 芳 , 杨红 义 超冷 中子源 的发展 现状 …… ……… ……… ……… …… ……… ……… …… 余小 玲 , 封启 玺 , 冯全 科 圆柱形带 反射层 反应堆 的数值 传热 计算 …… …一 ……… ……… ……… … 刘 会娟 , 张 敏, 彭文杰 竖 直矩形 窄流道 内过冷 沸腾 汽泡生 长特性及 对换 热 的影 响 …… ……… 陈德 奇 , 良明 , 德文 , 潘 袁 等 先 进核能 系统设计 分析 软件 与数据 库研发进 展 …… …… ……… ……… 吴宜 灿 , 丽琴 , 鹏程 , 胡 龙 等 聚变裂变 混合发 电堆水 冷包层 中子 学设计分 析 …… ……… …… ……… 蒋 洁琼 , 明煌 , 王 陈 聚 变裂变 混合发 电堆水冷 包层 热工水 力学设 计分析 … …… ……… …… 金 忠, 等 呜 , 洁琼 , 蒋 刘松林 , 等

不同材料翅片管换热器特性的试验研究_张凡

不同材料翅片管换热器特性的试验研究_张凡

和 3 种管排 数 ( 种翅片间距 ( . 6、 3 . 2mm) 2 . 0、 2 2、 3、 ) 的 9 个平直翅片 管 换 热 器 的 换 热 和 阻 力 特 性 , 给 4 出了翅片间距与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
6] 。 关联式 [
图 1 风洞试验台示意图
风温之差 。 热电堆在试验前均在标准恒温水浴中用 二等标准水银温 度 计 配 数 字 电 压 表 及 7 8采集卡 7 0 进行了数据采集校验 , 标定出了电势 -温度关系曲线 。 空气从 1 3 0mm 的双扭线吸风口吸 2 5 0mm×9 入, 经整流段 、 收缩段 、 稳定段后进入试验段 ( 横截面 , 横向流过翅片管外侧 。 被 积为 3 5 0mm) 0 0mm×2 加热后的空气流经稳定段及方圆收缩段进入安装毕 托管的测速段 、 调节阀 , 然后由风机排向大气 。 饱和 蒸汽由电热锅炉产 生 , 本测试台电热锅炉共有6个 电加热器 , 其中 3 个 加 热 功 率 为 8kW, 另外3个加 热功率为 1 总加热功率为 7 6kW, 2kW。 蒸汽通过 上联箱进入试件 , 在垂直管内放出热量凝结成水 , 水 经下联箱 、 容 积 式 流 量 计 回 到 锅 炉 。 试验过程中保 证空气侧与凝结水侧测得的换热量偏差在± 5 %以内。 1 . 2 试验元件 试验 元 件 的 翅 片 型 式 如 图 2 所 示 , 试件编号与 结构参数如表 1 所示 。4 个试件流 动 方 向 的 管 排 数 纵向管间距为 都为 1 横向管间距为3 5 mm, 2, 2 . 均采用 叉 排 布 置 。 轧 制 管 的 翅 片 高 度 为 1mm, 2 8 . 5mm。 5 . 8
: , A b s t t u b e h r a c t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f f i n e a t e x c h a n e r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r a r e l - g y , , a e r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o n s i d e r e d o r i t i s i n c l u d e d i n t h e a i r s i d e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r e s i s t a n c e . I n t h i s p p m a t e r i a l s o f t u b e s a n d f i n s o n t h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s t u d i e d .T h e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t u b e h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f o u r f i n e a t e x c h a n e r s m a d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m a t e r i a l s i s i n v e s t i a t e d - p g g , e n e r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a n d r e s s u r e d r o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 e x e r i m e n t a l l n d t h e p y a g p p o b t a i n e d i n t h e R e n o l d s n u m b e r r a n e c o mm o n l e n c o u n t e r e d i n e n i n e e r i n .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i n y g y g g , 4 5 0 0 t h n i c k t h e R e n o l d s n u m b e r r a n e o f 1 3 0 0 e N u s s e l t n u m b e r o f a i r a c r o s s t h e c o e r e l - - - y g p p i r o n a a l u m 4 0% g r e a l u m l l o t u b e i n u m f i n s i s 2 8%- a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3 0 4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t u b e i n u m - - y , f i n s . F o r t h e s a m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t e c h n o l o a n d f i n m a t e r i a l t h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g g y

管外翅片强化传热途径与研究进展

管外翅片强化传热途径与研究进展

技术综述收稿日期:2004 04 16作者简介:徐百平(1969 ),男,吉林公主岭人,博士,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动力学模拟仿真、化工过程强化传热与节能以及传热过程的热力学效能评价方面的工作。

文章编号:1000 7466(2004)05 0041 04管外翅片强化传热途径与研究进展徐百平1,2,朱冬生2,黄晓峰1,顾雏军1(1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0; 2.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广东佛山 528303)摘要:介绍了管翅式换热器管外翅片强化传热的措施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翅片形式强化传热的机理及翅片参数对传热与流阻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翅片尺度的新概念,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 键 词:换热器;翅片;强化传热中图分类号:TQ 051 501 文献标识码:AThe measurements and study advances for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outer fins of tubeXU Bai pi ng 1,2,ZHU Dong sheng 2,HUANG Xiao feng 1,GU Chu jun 1(1 College of Industrial Eq uipment and Control Eng ,South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 na;2 Guangdong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 Co Ltd ,Foshan 528303,China)Abstract :The measurements and up to datestudy advances for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ou ter fins in tube fin heatexchangers are reviewed,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effectof fin parameters on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are sum marized Meanwhile,the novel concept of fin scale is proposed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is g i venKey words :heat ex changer;f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管翅式换热器是空调中最常用的换热器结构形式,冷、热流体间壁错流换热,管内走冷媒,管外为空气。

针翅管强化传热机理及其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针翅管强化传热机理及其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针翅管强化传热机理及其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秦勇;张雪冲;孙鸿久
【期刊名称】《机电设备》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换热元件 - 针翅管的结构及其强化传热原理.通过优化设计、试验数据分析和实船使用,说明了针翅管换热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它在船舶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秦勇;张雪冲;孙鸿久
【作者单位】南通市申通机械厂;南通市申通机械厂;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7
【相关文献】
1.针翅管传热计算及针翅管的应用 [J], 陈日祥
2.连续形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的数值模拟 [J], 谢洪虎;江楠
3.连续形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的数值模拟 [J], 谢洪虎;江楠
4.斜针翅管强化传热元件的研究与应用 [J], 高莉萍
5.不锈钢波纹管强化传热机理分析及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J], 强彩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体针翅管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整体针翅管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锯齿状翅片管看作是第三代传热技术。本文采用 的整体针翅管是一种新型 的非连续翅片管 ,将其 应用于润滑油冷却器 ,比二维 的连续翅片管有更 多的优点 。在增加有效传热面积的同时 ,非连续 的翅片结构可以使高粘度的润滑油比较容易地绕 流到翅片根部 ,有效地消除连续扩展表面根部与 基管间的流动滞止 区,从而增加 了强化传热 的效
文章 编 号 :0 5 —962 0 ) 0 6 —4 2 80 2 (0 70 ・080 1
整体 针翅 管流动 阻力特性 实验研 究
丁 铭’ ,阎昌琪 2 ,孙立成 2
(1 清 华大 学核 能与 新能 源技 术研 究 院 。北 京 . 10 8 ;2 . 0 04 .哈尔 滨工程 大学 动力 与 核能工 程 学院 。100 ) 5 0 1
套 管和换 热 管之 间 的环 隙 为润滑 油 的流 动空 间 。
的综合性能做 出合理的评价。
实验段有效换热长度为 10 m,压差测量段有 0 5 m
效 长度 为 12 i 。 2 0T 1 1 n
22 实验 元件 .
2 实验装 置及实验元件
21 实验 装 置 .
实验所采用的整体针翅管均 由外径为 1m 6m 的铜. 镍合金管加工而成 , 其外形结构如图 2 所示 。 本文所用的针翅管结构参数见表 1 。
实验装置如图 l 所示 ,润滑油在油箱中被加
热 到指 定温 度 之后 ,由齿 轮油 泵输送 ,进入 实 验
段换热管的外侧 ,经管 内的冷却水冷却后 回到油 箱 ,重新 被 加热 。 实验段采用套管式 ,主要 由外套管和换热管 组成 ,外套管是内径为 3 m的不锈钢管 ,外 2m
收 稿 日期 :2 0 ・02 ;修 回 日期 :20 -22 0 51—0 0 60・3

低温液体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低温液体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式可以适用于垂直及水平管, 所覆盖的范围很广, 包括的流体有液氦、液氮、液氢、液氩和液氖等低温流体, 以
及制冷剂和水[3]。
NCB<1.2×104, Nu=Nub
( 5)
1.2×104≤NCB≤2×104, Nu=max( Nub, Nuc )
( 6)
2×104<NCB, Nu=Nuc
( 7)
式( 5) 、( 6) 、( 7) 中
真空与低温
第 13 卷第 4 期
240
Vacuum & Cryogenics
2007 年 12 月
低温液体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陈光奇 1, 陈叔平 2, 昌 锟 2, 苏海林 2 ( 1 兰州物理研究所, 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2.兰州理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2.2 实验结果
图 3 分别为翅片管测温位置 1 到位置 8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中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为: 从装置运
行开始计时到第 8 min, 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为 1 min; 第 8 min 到第 40 min, 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为 2 min; 随后
的时间隔取为 4 min。
2.3 实验结果分析
Nu= ab
( 8)
λ1

& ! "$! " NCB= γ·m# A q
ρ 1+x l - 1
ρg
ρg 3 ρ

( 9)
Nub 和 Nuc 分别为汽泡状态沸腾和液膜强制对流区域的换热 Nu 数, 计算式如下
! " ! " ! " qb
Nub=0.006 1 γρg al
0.6

组合式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组合式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第39卷,总第230期2021年11月,第6期《节能技术》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Vol.39,Sum.No.230Nov.2021,No.6组合式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刘 逸1,陈培强1,陈 鑫1,2,徐 莹1,亓冬鑫1,秦 羽1(1.哈尔滨商业大学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2.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为解决空气源热泵冬季在制热工况下因室外机内翅片换热器换热效率低引起系统供能性能下降的问题,以组合式翅片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在模化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翅片换热器的传热及流阻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背景下,入口风速、翅片厚度、开缝数目对前开孔后开缝型的翅片组合形式换热器传热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上述三种因素为目标函数对换热器进行多目标优化时,入口风速取3m /s ,翅片厚度为0.16mm ,后排开缝数目为6,换热器能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在此基础上,拟合出适合于该组合形式的传热和流阻关联式。

关键词:翅片管换热器;数值模拟;传热特性;阻力特性;优化设计;关联式中图分类号:TK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21)06-0498-07收稿日期 2021-01-10 修订稿日期 2021-01-2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LH2020E028);哈尔滨商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7XN066)作者简介:刘逸(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热泵技能技术。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Fin Shape Matching of Combined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LIU Yi 1,CHEN Pei -qiang 1,CHEN Xin 1,2,XU Ying 1,QI Dong -xin 1,QIN Yu 1(1.School of Energ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2.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01,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ow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fin heat exchanger in the outdoor unit under the heating condition of the air source heat pump in winter,the system energy sup⁃ply performance is reduced.The combined fin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On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fin heat exchanger.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the inlet wind speed,fin thickness,and the number of slit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fin combin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front openings and rear slits;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factors,when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is performed for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e inlet wind speed is 3m /s,the fin thickness is0.16mm,and the number of slits in the rear row is 6,the heat exchanger can get better overall perform⁃ance;on this basis,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correlation equations are suitable for the com⁃·894·bined form.Key words: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numerical simulation;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optimize design;correlation formul 空气源热泵系统因其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但该系统在冬季制热工况下室外机暴露于恶劣环境中[2],因此室外机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系统整体供能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可忽视[3]。

针翅管的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针翅管的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Yn ag¨Ⅱi Qa m w n lg n i n ̄ g e
Ab t a t Ex r n lr s a c e n p n f u e a n rd c d.T e c t r n r lt n o o rg a d h a r n fr c e ii n sr c : e me t e e r h s o i- n t b s w s ito u e p i a i h r e o e a o f f w d a n e tt se o f c e t i i i l a h v e n o t ie a e n te a ay i o x e me tld t .Th e u t s o n t a e f w d a d h a r n fr p r r n e a a e b e ba n d b s d o h n lss fe p r na a e i e r s l h w t o r g a e tt se f ma c s C s h t l h n a e o n

要 : 对 针 翅管 进行 了试 验 研究 、 验 介质 涉 及 了气 体 ( 试 空气 ) 水 一 、 一 等 , 分 析 了针 翅 管 的 传 热 性 能 和 阻 力 、 油 水 水 并
压 降 , 出了相 应 的流 动换 热准 则关 系 式 , 果表 明针 翅管 结 构 明显 影响 流 动换热 性 能 。 得 结
管 是 采 用 特 殊 车 削 方 法 直 接 在 基 管 上 加 工 出 细 而
针 翅 管 是 具 有 不 连 续 翅 肋 , 途 广 泛 的 强 化 用
传 热 管 型 之 一 。 目前 主 要 类 型 有 瑞 典 S no u rd针 翅 管 ( 图 1和 整 体 针 翅管 ( 图 2 两 种 。 见 ) 见 )

R22在整体型针刺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R22在整体型针刺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热实验 ,得 到总换热系数与管 内流速 、管外冷凝 换热系数与管 内流速 的关系的 曲线,并拟合出管 外冷凝换 热系数与热流 密度 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 明:管 内水流速 04 . s .~20 范围内,两根冷凝 m/
管中 2 管换热性能较好 。 撑
【 关键 词 】 针翅 管;凝结换热;换热特 性;实验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T 1 B6 文献标识码 A
.பைடு நூலகம்
( l g f we n i ern Unv ri fS a g a r ce c dT c n lg , h g a 0 0 3Chn ) Col eo Po rE gn eig, iest o h h io in ea eh oo y S a h i 0 9 , ia e y n f S n n 2
文章编 号 : 17 -6 2 ( 0 8 3000 6 16 1 2 0 )0 -8 —3
R 2在整体 型针 刺管外冷凝换热特性 的实验研 究 2
罗述 慧 马虎根
( 海理 工大学动力工程 学院 上
【 摘
上海 2 0 9 ) 0 0 3
2 要 】 对制冷 工质 R 2在针翅管外凝 结换 热进行实验研 究。使用 2根不 同几何参数 的针翅管进行凝结换
O 前言
针翅 管是 一种 新 型 的三 维强 化 管 , 具有 不连 是
续翅肋, 用途广泛的强化传热管型之一 。 目 前主要 类型有瑞典 S N O U R D公司生产的针翅管和整体针 翅管两种【。U R D公司生产的针翅管基管外有 lS N O J
许 多长 、短 圆杆状 针 翅 ,等 间距地 沿 周 向和纵 向交
[ b tat T eepr na s d ntep r r n c fcn es ino 2 us etehr o tl n acdtbswa A src] h x e metl t y o ef ma eo o dna o fR 2o ti o zna eh e e s i u h o t d h i n u

滑油冷却器在不同布置方式下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滑油冷却器在不同布置方式下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A b t a t Ex rm e t li sr c : pe i n a nve tga i n o e t t a f r a d p e s e d o ha a t rs is s i to n h a r ns e n r s ur r p c r c e itc
第4 卷第 1 1 6 5
2 1年 1 02 月







Vo . 6, 1 4 NO. 1
At mi o c Ene g i n e a d Te hn o y r y Sce c n c ol g
Jn 0 2 a .2 1
滑 油 冷 却 器 在 不 同布 置 方 式 下 换 热 特 性 的 实 验 研 究
择竖直 或水平布置 。
关 键 词 : 体 针 翅 管 ; 化 换 热 ; 合 管 束 ; 油 冷 却 器 整 强 混 滑
中图分类号 : TK1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6 3 ( 0 2 0 一 0 90 1 0 — 9 1 2 1 ) l0 6 - 4
Ex e i e t lS u y o e t Tr ns e a a t r s i s p r m n a t d n H a a f r Ch r c e itc
5 5℃ a d olv l me fo r t s 62 / .Th x ei n a e u t e n ta e n i ou lw a e wa - 4 m。 h e e p rme tlr s ls d mo sr t
t a he dif r nt o int to h v s al e f c he h tt f e e re a i ns a e m l fe t on t he t t a f r ha a t rs i s of a r ns e c r c e i tc o l I sc os n v r ia r h io a re t ton d r c i s p c on to n e i i. ti h e e tc lo orz nt lo i n a i ie tonsba e s a e c dii n i ng —

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传热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传热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造 , 动形 式 选 择及 管 型 布 置等 工 程应 用 提供 流
依 据 , 滑油冷 却器 的进 一步 小型化 提供 借鉴 。 为
1 实验 装 置 与 实 验 方 法
1 1 实验装 置 . 实验 装 置如 图 1所 示 : 验 回路 由电加 热 实
针翅 管
系统 、 路 系统 、 却 水路 系统 、 集 系 统及 系 油 冷 采
布 置单 位 体 积 换热 量 能 达 到双 流 程 的 15倍 ; 传热 系数 达 到 I3 ; . 总 . 倍 壳侧 压 降不 到 三 分 之 一 。实 验 结 论
可 以 为流 程 选 择 和管 型 布 置提 供 参 考 。文 章 最 后 给 出适 合 工 程应 用 的 换 热准 则 关 系式 。 关 键 词 : 油器 ; 流 程 ; 体 针 翅 管 ; 冷 双 整 混合 管束
t a f r a ct u t o ume s r nse c pa iy ni v l i 1. tm e ; he t r ns e c e fce t s . tme 5 i s a t a f r o fii n i 1 3 i s; pr s ur a s l i e r ps e s e t he l d d o by e s ha o t id. Exp rme t l e u t p ov d s ls t n ne h r e i n a r s ls r i e r f r n e f rpr c s e e to n r a ge n u . Atl s e e e c o o e s s l c i n a d a r n me toft be a t,he tt a f r e u ton a r ns e q a i f o e pe i ntwa u e t d f r e gi e rng a plc to n t a r r m x rme ss gg s e o n n e i p ia in i he p pe . Ke r s: i c o e ; ub e fo ;n e r lp n fn t be;ube xe ndl y wo ・ o l o l r do l- l w i t g a i - i u d t smi d bu e

滑油冷却器强化换热试验研究_阎昌琪

滑油冷却器强化换热试验研究_阎昌琪

表 1 实验所用各换热器的参数
Table 1 Heat Transfer Exchanger Parameters
实验件
换热 管数 量
水流量 /m3 · h-1
油流量 /m3 · h-1
换热段 长度 /mm
折流 板数 量
光管实验件
46 16.08 5.359 1 988 19
1#强化管实验件 46 16.08 5.359 1 000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后可得图 3~图 6 的关系曲线, 其中,G 为光管实验体,Q1、Q2、Q3 分别为 1#、 2#、3#强化管实验体,t 为入口水温。 4.1 总换热量与滑油流量的关系
在滑油冷却器可变的运行参数中,壳侧的滑 油流量是影响总换热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图 3 给 出了 4 个滑油冷却器的换热量与油侧滑油的质量 流量的关系。从图 3 中可看出,各滑油冷却器的 换热量都随着油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 3#强化
18
核动力工程
Vol. 29. No. 2. 2008
图 3 油质量流量与换热量 q 的关系曲线 Fig. 3 Correlations between Oil Mass Flow
Rate and the Quantity of Heat Transfer
管实验件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换热器;在油 流量大于 0.8 kg/s 的情况下,3#强化管滑油冷却 器的换热量大于光管。由于两个换热器的管子布 置方式一样,管子长度一样,管子数量减少一半, 这说明在交换出同样热量的情况下 3#强化管滑 油冷却器的体积可以比光管的减小一半以上。其 主要原因是在相同的油流量情况下,3#强化管实 验体内的油流动速度较高(管子数量少因此流通 截面小),而随着油速的增加,其对油边界层的扰 动作用越明显,从而破坏了油的传热边界层,促 进了油的对流换热,使换热系数显著增加。另外, 3#强化管实验体内的隔板之间的间距较大,滑油 的滞流区较少,这也可能是换热性能好的一个主 要原因。 4.2 总换系数与滑油流量的关系

针翅换热管对蓄冷用气体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强化

针翅换热管对蓄冷用气体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强化
KEY ORDS C O t r g W O lso a e;g s h r t a yd ae;p n fn t be;e a e nt i —i u nh nc me
气 体水合 物 是 由某 些气 体 ( 易 挥发 液 体 ) 或 和 水形成 的 包 络 状 晶体 J其 重 要 特 点 是 可 以 在 冰 , 点 以上 结 晶固化 , 又称 “ 暖冰 ”, 一般 的反应 方 程 其
谢 应 明D 刘道 平 D 刘 妮 D 梁德 青 郭 开 华 樊栓 狮
( 海理 工大 学 ) 上 ( 国科学 院广州 天然 气水 合物研 究 中心 ) 中
摘 要 为 了促 进 蓄 冷 过 程 中气 体 水 合 物 在 换 热 管 外 的生 长 , 比研究 了 冰 、 HF和 H F 1 1 气 体 水 合 对 T C C 4b 物 在 光 管 和 针翅 管 外 生 长 的 过 冷度 、 导 时 间和 生 长 速 度 。研 究 表 明 , 对 于 光 管 , 翅 管 对 冰 、 HF气 体 诱 相 针 T 水 合 物 和 H F 1 1 体 水 合 物 的 生 长 过 程 均 具 有 良好 的 强 化 作 用 ( 小 过 冷 度 、 短 诱 导 时 间和 加 快 生 C C 4 b气 减 缩
X i i m i g ) Li o ng ) Li i) Lin q n 2 e Y ng n u Da pi uN a g De i g ) G u ahu o K i a ) Fa u n h n Sh a s i)
( i ri f h n h i o c n e n eh o g ) Unv s yo a g a fr i c dT cn l y e t S S e a o ’Gun zo nt ueo n ryC n es n T eC i s cdmyo c ne ) ( a gh u Isi t f eg o v ri , h hn eA a e f i cs t E o e Se

一种用于强化换热的树枝型翅片式相变换热器[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强化换热的树枝型翅片式相变换热器[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强化换热的树枝型翅片式相变换热器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闫素英,敖慈,赵晓燕,张维蔚,冯朝卿,佐双吉
申请号:CN202220185309.2
申请日:20220124
公开号:CN216592932U
公开日:
202205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强化换热的树枝型翅片式相变换热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穿入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相变材料段,所述内管的外壁上焊接有V形主翅片,所述V形主翅片的两侧均焊接有侧翅片,所述V形主翅片和所述侧翅片均插入所述相变材料段,且所述侧翅片倾斜焊接在所述V形主翅片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V形主翅片和侧翅片组成树枝状的翅片,并插入到相变材料段内,从而提高了热流体与相变材料段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速率,加快整个蓄热过程,并且通过树枝状的翅片,能够使热量均匀的扩散至相变材料段,从而提高相变材料段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申请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地址: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朱亚琦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2期核科学与工程Vol.30 N o.2 2010年 6月Chinese Journal of N 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n. 2010收稿日期:2009-09-07;修回日期:2009-12-0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11541320)作者简介:牛广林(1973 ),男,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热工水力、强化传热研究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强化换热试验研究牛广林1,2,阎昌琪1,孙中宁1,石 帅1,王 镭1(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对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和光管滑油冷却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当滑油体积流量相同时,前者单位体积换热量较高,压降较小,换热能力强,综合性能优越,表明在同样换热量条件下可以使冷却器小型化。

关键词:冷油器;双流程;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强化换热中图分类号:T L 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0918(2010)02-0155-05Experimen ta l R esearch on heat tran sfer en han cement of lu bricating -oil coolerwith mixing integral pin -fin tubes and plain tubesNIU Guang -lin1,2,YAN Chang -qi 1,SUN Zhong -ning 1,SH I shuai 1,WAN G lei1(1.School of Nu clea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H arbin Engineerin g U niversity,H arbin of H eilongjiang Prov.150001,China;2.H eilongjian g Un iversity of Science an d T echnology,Harbin of H eilon gjiang Prov.150001,China)Abstract:A lo t of compar ison ex periment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 the lubr icating -oil coo ler w ith mix ing integ ral pin -fin tubes and plain tubes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m ix ingintegral pin -fin tubes heat transfer capacity in unit v olume is hig her,pressure dro p is low er,and the v er y stro ng heat transfer ability than plain tubes w hen oil volume flow rate is at constant v alue.The results show the per for mance o f lubr icating -oil co oler w ith mixing integral pin -fin tubes and plain tubes is superior ity.So this can made lubricating -oil cooler miniatur ize in the same H eat chang ing conditio n.Key words:oil cooler;double -flow ;integ ral pin -fin tube;tubes m ixed bundle;heat trans -fer enhancement目前滑油冷却器一般采用光管作为换热元件,存在传热效率低、体积大的缺点。

在船用设备中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强化换热措施,提高滑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155减小体积。

从热阻来看,管外壳程油的热阻一般占滑油冷却器总热阻的80%以上,因此,如果能将壳侧的传热系数提高,可获得很好的强化换热效果。

对粘性流体的强化传热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考虑破坏其边界层,使其尽早达到紊流状态,成为紊流换热[1]。

二是采用扩展表面法,提高单位体积的表面积。

在前期单管选型试验[2]和1号2号3号试验体研究基础上[3],新开发一种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纵流式混合管束双流程滑油冷却器(简称M),与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光管弓形折流板滑油冷却器(简称G)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为滑油冷却器的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1.1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试验回路由滑油和冷却水2个系统组成。

滑油在油箱中被加热到指定温度后,由油泵输送进入滑油冷却器的壳程,经冷却后回到油箱,重新被加热;水池中冷却水由水泵抽出,进入滑油冷却器的管程,对滑油冷却后流回水池。

图1 试验装置系统流程简图Fig.1 Schematic D iagr am of Ex per iment Facility1 G 滑油冷却器;2 M 试验体;3 可调式温感电加热器;4 油箱;5 齿轮油泵;6 腰轮流量计;7 铠装热电偶;8 水银差压计;9 涡轮流量计;10 离心水泵;11 蓄水池1.2 试验元件试验的冷却器利用整体针翅管和光管管间自支撑,制成混合管束,减小换热管管间距,采用正方形排布,双流程逆流形式,结构更加紧凑,其单元结构如图2所示。

整体针翅管参数如图3及表1所示。

试验的另一冷却器是工程中常用的光管弓形折流板滑油冷却器,换热管材料都为B30,它们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1.3 试验方法试验时选择某一水流量不变,入口油温恒图2 混合管束单元结构图F ig.2 Str ucture o f tubes mix ed bundle unite156图3 整体针翅管结构图F ig.3 St ruct ur e of integ ral pin -fin tube 表1 所选用整体针翅管主要参数Table 1 Parameters of Pin -f in Tube chosen管子名称主要外形尺寸/mm基管外径D针翅管直径D 基管壁厚 翅距T 针翅管162422.5表2 滑油冷却器M 和G 参数Table 2 Param eters of oil cooler M and G油冷却器换热管数折流板数量换热段长度/mm 管侧流通截面积/m 2M 86(针翅)68(光管)无10000.0185G46(光管)1919880.0052定在55 左右,以2m 3/h 间隔调节油流量,调节范围4~18m 3/h,试验过程中,通过校核滑油的放热量和冷却水的吸热量之间的热平衡来判断系统是否达到了稳态条件。

为此设计了计算机程序,该程序通过检测滑油和冷却水测点的和流量和温度变化可以方便地判断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当换热量误差小于5%进行下一个测点。

滑油和水的热物性是用实验段进出口的平均温度确定的。

热平衡后测定进出口油温、水温、油流量、水流量、进出口压差等各项参数。

温度均由铜、康铜铠装热电偶测量;油侧流动阻力采用水银差压计测量;油流量由腰轮流量计(LL -25)测量;冷却水流量由涡轮流量计(LWGY -40A)测量。

根据测量仪器的产品说明书和校验数据,滑油和冷却水流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分别是4%、2%;温差测量的不确定度是 0.5 。

2 试验数据处理单位体积换热量Q v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Q v =Q/V式中:Q ,总换热量,kJ;V ,滑油冷却器换热段上下管板间壳体积,m 3。

总传热系数采用以下公式计算:k =QA 0 t m壁面因包有绝热材料,散热忽略不计,总换热量Q 取油侧换热量Q c 。

Q o =V o ( o c po1 o1- o c po2t o2)由于针翅管外形复杂、实际表面积难以计算,为此,换热面积A 0按照基管的表面积进行计算(G:4.6m 2;M :7.6m 2),这样可以统一各滑油冷却器换热面积计算标准,有利于各滑油冷却器之间进行比较。

其中未计算的针翅面积带来换热量的提高看作是传热系数提高引起的。

换热温差采用对数平均温差进行计算。

t m =(t o1-t f 1)-(t o2-t f 2)ln [(t o1-t f 1)/(t o2-t f 2)]式中:V o ,润滑油体积流量,m 3/h; o1、o2,入口、出口温度下润滑油的密度,kg/m 3;t o1、t o2,为润滑油在进口处和出口处的定压比热,kJ/(kg );t o1、t o2,为润滑油在进口处和出口处的温度, ;t f 1、t f 2,为冷却水在进口处和出口处的温度, 。

下标 o 代表油侧(oil)或壳侧, 1 、 2 分别代表 进口 和 出口 。

3 试验结果分析在滑油冷却器研究中,经常将试验数据处理成无因次数形式,一般以雷诺数作为变量,比较传热及阻力特性。

但是以本试验中光管折流板滑油冷却器G 为例,将换热管外径作为特征尺寸的Donohue 法和将水力直径作为特征尺寸Kern 法则,前者计算的雷诺数是后者的2倍。

此外,如果作比较的换热器同为横流式或纵流式结构,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出的结论比较可信。

然而G 是横流式,M 是纵流式,因此若采用Re 作为横坐标进行对比,无法157得到统一的结论。

而且,采用折流板后,针翅各部分流速难于计算,壳侧流道定性尺寸很难确定,很难建立传热系数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4]。

在滑油冷却器可变的运行参数中,滑油流量是影响总换热量的重要参数[5],因此采用质量流量为横坐标比较滑油冷却器各项性能,可直接为工程技术人员优化滑油冷却器的结构及运行提供依据。

3.1 单位体积换热和滑油流量关系在冷却水入口平均温度为24 ,流量为16m 3/h 时,图4给出M 滑油冷却器与G 试验体的单位体积换热量Q v的对比。

图4 单位体积换热量和滑油体积流量关系曲线F ig.4 Co rr elations betw een O il volume F lo w Rat eand the Heat可以看出,M 单位体积换热量明显大于G,随着油流量的增加,M 换热量几乎直线上升,而G 趋于平缓,上升趋势不明显,在油流量为4.5~17m 3/h 试验范围内时,M 与G 单位体积换热量之比大在1.46~ 1.56之间。

反映出M 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M 管束布置紧凑,所采用的针翅管强化传热效果显著,提高了单位体积换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